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

摘要:

小学是学习的最重要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师授课小学生听课的方式不同,重视小学生自主探讨研究的过程,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存在两极分化严重、合作分工混乱、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希望对小组合作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一)两极分化严重

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参与度不均衡,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参加小组讨论,但有将近26%的小学生是偶尔参加甚至不参加的。可见,比例占到了四分之一。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课堂参与度的不均衡,小学生若不讨论,课堂的讨论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小学生学不到东西,小组合作就丧失了最初的意义。一个班级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差异的,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不愿参与课堂讨论,使得成绩好的小学生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小学生越来越差,形成两级分化。

(二)合作分工混乱

课堂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应当有明确的小组分工。经调查发现,许多语文课堂中小组分工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小学生对自己的任务不明,产生分化、不团结、课堂讨论无法进行等现象[1]。据问卷调查反映,有将近8%的小学生认为小组分工不明,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工时出现分工不明的现象,导致小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以致出现分工混乱,小组讨论无效的局面。例如,小学生因分工不明,出现了多个同学同时抢答一个题目的现象,导致课堂混乱,分工无效。有时,出现分工不全的现象。有些小学生有明确分工,有些小学生没有分工,导致没有分工的小学生只能光听有分工的小学生讨论,自己闲在一旁,缺乏合作。有时,小组分工过于明确,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导致各干各的,缺乏合作精神。

(三)评价方式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仅就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或对小组内主要发言人就行评价,对其他工作人员所作的工作忽略。一个班集体人数众多,教师在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时,不可能过于细化,导致教师评价不到位的现象。小学生缺乏教师的关注,使得个体缺乏同老师的沟通交流,缺乏积极性[2]。有时,教师评价出现内容不明确的现象。教师时常对发言次数较多、发言较好的小学生进行评价,但很少对小学生的参与程度、创新程度等面进行评价,导致教师忽略小学生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为鼓励小学生,过于强调发言好、发言准确可以加分,小学生为了加分,而进行抢答,却忽略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效果较差的情况。

二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建议

(一)合理编排小组

组织建设合作小组也需要科学性,只有教师关注到小学生的差异性,并通过小学生差异性的异质、同质的原则合理划分,才能让小学生的小组组合更加合理。这种合理的、科学的组建小组的形式,可以让小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员参与度。一是小组规模要适宜。教师组建合作小组要准确衡量小组同学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小组成员参与缺陷。教师在安排小组规模大小时,应当衡量小组讨论内容的繁重程度,内容较少人数也可较少,内容较多,任务较中,则人数可适量的增多。二是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分组时,要注重小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小学生成绩划分、也可依据性别、能力、性格等划分,保证小组之间合作融洽[3]。三是组员的角色要明确。教师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好小组人员后,要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同学的任务完成好坏,关系到小组集体荣誉,所以要合作融洽。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小学生懂得角色互换,这样成员才能体会到不同的任务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探究。

(二)合理设计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让小学生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创意,同时,能够展现自我。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插画的同时,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在小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和领会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分组探讨,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指定角色,让小学生从“朗诵家”、“翻译家”、“小画家”等角色中进行选择,融入角色再去读课文,小学生就会有自己的另一番体味。如“小画家”可将自己读到的诗情画意诉诸笔端,描绘出独特的意境,“朗诵家”可用自己优美的声线,朗诵出诗人的意境等,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向教师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可对小学生的集体探讨进行总结、评价,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良性循环。小学生可在小组讨论中获得学习乐趣,亦可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三)合理引导合作过程

教师在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在小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要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以保证小组讨论有效进行。首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当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小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巡视每个组的探讨情况,保证小组探讨的有效进行。在巡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由于课堂人数众多,教师既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关注到每个小组的动态,也要保证与小学生有交流互动,以保证在小学生探讨时,有人予以点播。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控好时间,做到小学生讨论充分,教师沟通、观察到位。每组讨论要做到合理、有效,不能出现冷场的现象,至少讨论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果,教师在小学生有问题时,要及时予以点播、引导。其次,教师要做好监督记录的工作,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组员研究成果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记录,这样可以使教师心中有数,不会出现,教师对小学生探讨不了解,或探讨出现混乱的现象。也便于教师最后的总结。

(四)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国大多数小学的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特立独行、自私自利,这就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喜欢以自己的意志看待问题,出现合作不利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小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合作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合作促进发展,所以,小学生要从想培养合作精神,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指引作用[5]。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学生缺乏对合作的了解、缺乏共同的目标,就会出现特立独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差,有时很难听进教师的教导,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时时监督,帮助小学生纠正不认真倾听的毛病。其次,要让小学生学会表达。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要让小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最后,要让小学生学会反思。反思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学,没有反思,那么学习就会变成无用功,思考是进步的敲门砖,只有总结反思才能让知识更牢固。综合做到以上三点,才能真正掌握合作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适当评价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应当遵循客观公正、整体全面、发展奖励的原则。首先,对于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来说,应当遵循所有的评价都是真实的表现,而非夹杂主观臆断的情感,只有绝对的公平,才能够增加信服力,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评价要把握整体性原则,不仅是师生评价,同时要讲究生生评价,以相互督促和促进。小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通过相互评价,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正并提高自己。最后,评价的作用在于对自己的优点更加明确、对自己的缺点予以改正。通过表扬、称赞、激励等正面形式的评价,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错误的纠正、补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使小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三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小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并引导小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对探讨的结论进行反馈。小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组内交流使小学生接受其他同学新的观点,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小组讨论的方式没有拘束感,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互动,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龙含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南北桥,2016(5):34-36.

[2]王丽珺.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作用及意义[J].都市家教月刊,2015(5):34-35.

[3]陈维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6(2):56-59.

[4]盛伟.小组合作,从形式走向实效--低年级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引导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9):47-49.

[5]陈旭远,李杨.贝里的合作学习观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09):22-23.

作者:朱小利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