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探讨(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探讨(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启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限于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改进方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改进

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基础是语文阅读学习。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基本的语感,从阅读中捕捉到字里行间的美。同时,阅读教学还可以为写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国情下,在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限于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其阅读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对次进行改进,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

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必然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在农村小学,一些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时,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二)不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并同学生展开交流对话,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把握文中的脉络,使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一言堂”的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样,学生由于被动地接受教学,其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同时,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无法很好地把握文中的脉络,使教学效果或大打折扣。

(三)不注意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精神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第一目标。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其宗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热爱阅读,主动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仅仅进行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内阅读还必须同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种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来学以致用,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运用于平时的阅读中来。但是,一些教师并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每次进行阅读教学后,没有及时为学生开具课外阅读的书目单。导致阅读教学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并未得到拓展,阅读技能无法学以致用,学科素养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

(四)没能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采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如PPT等,来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不少农村小学受制于客观条件,缺乏信息化的设施,教师只能沿用原有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无法提高。

(五)没能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记载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进行主动思考,可以检验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没能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钻空子、“滥竽充数”、口到心不到。

(六)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小学生大多贪玩、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但与此同时,小学生通常性格活泼,乐于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要想让学生主动配合阅读教学,主动热爱阅读,教师并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靠强制性的手段来逼迫学生,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现实中,一些教师常常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盲目地依靠“管、卡、压”的方式来逼迫学生接受阅读教学。这样在学生眼中,学习俨然成了不得不喝的“苦药”,到头来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二、改进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方案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方面的培训力度

针对于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存在的普通话不标准,从而对阅读教学造成影响的状况,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在普通话方面过关,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开展阅读教学。

(二)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针对阅读环节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时机来有效地点拨学生,同时与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展开沟通交流,让他们在启发和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配合阅读教学。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为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进行点拨:①文中三大自然段总体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着主线来展开的?②叶圣陶先生为何要主动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生去修改作文?他又是怎样为作者修改作文的?作者通过叶圣陶先生对一个初中生的浓浓关怀,感受到了什么?③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的内心里有什么感想?分别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和段落得出感想的?此外,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就以下方面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叶圣陶身上的哪些闪光点?参照本文,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把握住课文中的真谛,真正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三)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

每进行一次阅读教学,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课文风格接近,或出自于同一作者的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为例,我们在教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另一篇作品《海上日出》。并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方面,总结出文章中的写景手法、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另一方面,来对比两篇文章在写景手法上的不同。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法进行有效运用。

(四)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

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小学的建设力度,使电脑及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在农村小学得到普及,便于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更新观念,并有意识地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

(五)布置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无论是进行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的教学,我们都要及时地布置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自主思考后,记载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读书笔记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来考察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

(六)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我们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大赛,让学生以口头的形式,对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时的心得体会进行演讲。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乐趣,从而主动地配合阅读教学,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精神下,需要我们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创新。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更是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改进软硬件设施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模式上的缺陷,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兆有.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和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11-115.

[2]张贵芳.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2013,(15):123-127.

作者:徐龙山 徐豪 徐硕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法院

第二篇: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多以分析文本内容以及句段含义为主,使得文本内容变得抽象化、格式化,弱化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体验作者的体验,将作者的体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促进自己的精神的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的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通过倾听来思考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基于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从其价值及策略两个方面,为当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目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分析字词、句段等文本含义为主,禁锢了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对文本自主体验文本的积极性,将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合在文本的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将大有裨益。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阅读是针对分析式阅读而言的。即在阅读中,学生要通过体验作者的体验,将作者的体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促进自己的精神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主体身份进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感情、遭遇、审美和价值判断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个体的价值判断、选择能力、情感体验等,让学生学会认同或者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构筑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的途径。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

形象思维培养的关键期,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形象思维因素,达到量的积累后,为今后的抽象思维提供基础。体验阅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直观的情境或者感官教具等,让文本中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启发学生获得并创造生动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与传统分析式阅读比较,体验式阅读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重点加强情境设置,启发自主、自觉进行文本的情节感知和细节体验,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如果发现问题,教师会引导学生调整思路、深入体验,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学生阅读体验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多进行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主体位置。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消———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在教师引导下,对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突出地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的体验阅读更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一方面源自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源自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感知和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今后阅读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构建起科学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结构,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思想、心理等特征,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创设直观情境。内容包括教师带学生一起去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真切的体验。这种情境创设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创设间接情境。也就是教师可以借助媒体、信息技术等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展现、实物演示、画面展示、音乐熏陶、情境表演等各种丰富的形式来展现文本内容或者烘托文章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这种情境创设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间接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知。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体验

品味语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首先是以读促品。读有多种类型,比如朗读、默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而且读要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以达到品味文本的目的。其次就是以想促品。它是在读的基础之上,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体验,包括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在学生品读完语言后,将学生品读的语言与现实生活、已有经验、相关情境等进行联系结合,加深或者创造出新的情感的体验。

3.开展对话深化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通过倾听来思考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并且尽量支持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或者敢于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其次,就是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反思体验。教师要学会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表达中要与其进行持续性对话,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再思考,体验、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其生活体验相符,教师还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差别对待,因材施教。总之,在小学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方面的感悟教学,启发、鼓励、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杨四耕.什么是体验:一个教育学概念的研究机[J].今日教育,2009,(5).

[3]葛捷.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3,(29).

[4]雷振国.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17):11.

[5]邱丽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77-78.

[6]黄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探讨[J].新校园,2015,(01).

作者:高钰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儿童福利院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探析

摘要:

阅读教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在“倾听”中增强感知,在“诵读”中深化理解,在“品评”中深刻体味,在“说写”中升华绽放。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路径,深入的阅读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能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简单地说,语感就是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七条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应以教材文本为根、以课堂教学为基,充分发挥“听、读、品、说、写”的功效,让语感这枝“玫瑰”在学生心中静悄悄地绽放。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就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更多地进行讲解,重分析、重机械训练,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重新得到了重视。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传统教学中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的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篇内容,包含了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领会,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形成。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强调学生主体的阅读与思考,学生语感的形成正是对语言材料的细细品味与深刻体验。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能力的形成,以及强调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价值理念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就是建构“阅读社会”。[2]在现代社会,阅读理应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地位要更加凸显,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地位将得到确立,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中就要求“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导向很明确。“语感”并不神秘,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3]语感的形成重在“感”,必须有丰富的积累。所以新课标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1~6年级合计约150万字。2000年小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在新课标中对于古今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的增加了一倍,达到160篇(段),这说明课标更重视通过诵读、积累培养语感。当然背诵应以大致理解内容为基础,强调“悟”,反对死记硬背。学生语感的不断加强,自我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就是能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4]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5]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主要技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必备技能。新语文的阅读教学,既要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死磨硬缠、机械训练的做法,又要给“文本”合理定位,其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6]其中:立足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基;超越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根;回归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需。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求的有效策略。[6]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在“倾听”中增强感知

语言感受力是语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说话时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是情绪上喜怒哀乐的外化表现。比如,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啊”,以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可以表现出惊叹、赞许、无奈、痛苦、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学会并能够“听”出其中的意味,是语言感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并利用教材文本资源,通过准确丰富的语音表达,辅以背景音乐、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听”出语言中蕴含的情感、美感和作者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感知力。如教学《望月》第二自然段对江上之月的唯美描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眼倾听录音,设身处地想象,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沐浴明月清辉、眼见照亮的江面、跳动的光斑,学生们很快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二)在“诵读”中深化理解

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深化提升语感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指导学生反复吟咏、仔细揣摩,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深化理解、潜心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音韵变化和情感体验。教学《燕子》中描绘燕子飞行姿态、动态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斜着身子”、“一转眼”、“掠过”、“唧唧叫着”、“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让学生读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蓬勃的生机。《梦圆飞天》中神舟五号飞船准备发射的情境:“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语调抑扬、语速缓疾、语音轻重等方面变化,生动表现了其时其境其情其景。

(三)在“品评”中深刻体味

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文本中的“文眼”、“字眼”等关键处,引导学生对词语、句式、语序等以替换、增删等方式去对比、推敲、品味,从中发现课文语言运用的妙处,体悟语言的意蕴和情味。课文《黄果树瀑布》中有一段: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飘、拂、涌、盖”四个关键字,让学生揣摩、体会,“飘”和“拂”让人感到轻、柔、远;“涌”让人感到声音响亮、水势凶猛、气势磅礴,也越来越近;“盖”更显出巨大的声势和气魄。如果换成“流、吹、奔、掩”,则弱化了表达的意味,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再如《灰椋鸟》最后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反问句改换为肯定句,通过句式的变化品评其中的不同意味、程度轻重。

(四)在“说写”中升华绽放

王尚文在《语感论》中,根据言语主体和言语作品的关系,将语感分为听、读为主的输入型和说、写为主的输出型两类。[7]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感培养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乃至出色地运用语言文字。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发挥想象,自说自评、自写自悟,使语感之花在学生自主实践中升华、绽放。一是设境说写。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课文中一些精彩对白,允许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语感能力。还可以出示与课文关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写,再与原文对照比较,在实践中体会评鉴出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如教学《草原》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说写的美景和感受与原文对照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语感。二是模拟说写。《爱如茉莉》一文,通过一些平凡的动作来体现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无比的爱,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像文中一样,用一些动词来说说自己身边平淡而又感人的爱。由此将文本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平凡语言却能表达出无穷的魅力。三是创新说写。教学诗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方式,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经验,发挥想象去说写。学习《雨点》时,学生写出了:风拂过枝头,留下了一树春色;风飘过田野,留下了满地硕果……学习《狼和小羊》时,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接着“狼扑向小羊……”续写出了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伟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J].安徽教育,2005(11)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4.

[3]谢忠凤.小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语言素养提高的途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4]孙德玉、吴支奎.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2.

[5]金本能.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9.

[6]吴永军.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03(11)

[7]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2.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紫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