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寻(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寻(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寻(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反思

摘要: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更应该关心的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总结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对大部分教师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贯彻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当面对考试成绩、及格率等硬性指标时,很多教师仍然倾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自身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采取恰当的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正确认识教学理念的作用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就是教学理念,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正确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正确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以学生为本,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二、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以课前预习为构建基础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仅需要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即可,课前预习并不重要,这种观点是狭隘的、错误的。如果教师只将课堂教学的时间作为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全部时间,学生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教学的45分钟,不仅教师会感到教学时间紧张,学生也可能存在对语文知识理解不彻底或者记忆不牢固等问题,教学效果显著降低。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活动扩展为包含课前预习活动。课堂教学开始前,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任务和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预习计划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索,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难,并适当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为后续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注意听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有了预习阶段打下的基础,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牢固。

(二)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外,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帮助非常明显。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他们正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语文教学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有一定了解,着力于构建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学习语文时感到的枯燥感。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爱批评学生的习惯,学生学习语文时遇到困难,教师应该细心地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为学困生制订补习计划,也可以将学困生和学优生组成帮扶对子,让学优生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补习语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帮助学优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双赢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不能将语文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创建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

(四)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其中的代表就是多媒体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使用软件完善课件,进一步提高课件与教学的贴合程度。例如在《三个儿子》一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文中的三个孩子的技能能否达到这种效果将信将疑,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技能表演的视频,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入。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抓教学重难点,合理地对教学进行组织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龙甸蓉 单位:贵州省瓮安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孙福成.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J].新时代教育,2015(2):35.

[2]陈桂清.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0):66.

[3]李桂平.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评价方法[J].广西教育,2013(9):28.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研究

摘要:

为了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基于此,文章从根据年龄段实施针对性辅导,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基础层次不同制定教学目标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辅导;基础层次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完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年龄段实施针对性辅导

教师对学生针对性辅导的成功与否,对低、中、高层次学生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性辅导应该着手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辅助性工具书的使用,对文章基本内涵的把握及作文的写作方法等。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小,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之本身又活泼好动,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浅显直观,概括水平也比较主观直白。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该多运用直观性强的游戏类活动来辅助教学。中年级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学校日常学习训练的增加,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纪律性都有所增强。在此期间,中年级学生的心脑发育水平和心理素质都在逐渐提高,对事物认知程度的提升、记忆力的增强,都为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这也让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了新特征。因此,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的交叉记忆法,培养学生从对事物直观形象认识到抽象内在认识的良性过度。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脑水平的进一步发育,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的严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学会发现和认知事物的内在,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接近科学性,他们也开始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新方法和新技巧,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第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综合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许会成就他的人生。因此,教师应该在督促学生学好基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单一化、浅显化,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喜好,根据其喜好进行有效教学。如学生喜爱运动,教师可以让其描述一下自己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学生喜爱小说,教师可以让其模仿小说写一篇作文,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可以发挥其喜好、特长,还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根据基础层次不同制定教学目标

认清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才能达到教师最终教学的目的,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家庭、背景的不同,其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所以,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划分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差别性的引导方法,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制定教学目标,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培养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每个学生先天性的差异,从课、单元、学期的目标制定明确而具体的低、中、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学困生完成低层次目标,中等生完成中层次目标,优等生全面完成高层次目标。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要求学困生能够背诵这首诗,会写里面的每一个字,理解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中层次学生,教师则是给他们安排作业,让他们能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并且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出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而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搜集整理一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并分别用短文的形式描写出不同诗词里面诗人对于节日产生的情感,如“清明时节雨纷纷”等。这样一来,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认清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既然学生中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那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培养爱好语文学习的人才。“认清自己”对语文教学依然很有用,只有教师清楚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言语方面的特点,才能因势利导,最终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刘雪霞 单位:二十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雪英.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J].学周刊,2016(35):174-175.

[2]孙永娟.谈因材施教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11):36.

[3]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200.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探析

【摘要】

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是为了学会和会学。只有学生能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的魅力所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读”的魅力,可以从“读要到位”“读出道理”“读出方法”“读出自信心”“读出美感”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篇课文教学的顺序一般分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熟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明理,悟情、欣赏课文精华”三个环节。在课文朗读中能让学生读出课文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读”的魅力境界。

1.读要到位

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读的力度不够,就缺乏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懂课文。在学生通读、读顺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在到位的朗读指导中加以点拨,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教材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句话》,这一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它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句含义深奥,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解释,可抓住时机,介绍闻一多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读出道理

所谓读出道理,就是在一篇文章的关节点、关键处反复地朗读,仔细地品读,把文章中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思想从读中悟出来。欣赏课文的精华,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实验教材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征友启示》一文的教学,如果按照语文教学中读的顺序来教学,教者轻松,学者快乐。整篇文章可以在朗读之中教完学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写什么;熟读课文,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品读课文,明理悟情,体会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征友启示》一文写的是小牛发出两次征友启示的故事。第一次她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第二次则找到了许多好朋友。两次征友启示的内容大体一致,只是在一些词语方面做了补充说明,而效果却不一样。第一次征友启示的内容大体是这样写的:只要能陪我一起吃草、晒太阳、玩耍、耕田的都可以和我做朋友。而第二次的内容是:只要能陪我一起吃草、晒太阳、玩耍、耕田或者能做到其中一点的都可以和我做朋友。教师把两次征友启示的内容抄出来给学生朗读,再让学生找出两则启示中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想一想,马驹样样都能做到,为什么看到第一次征友启示不与小牛做朋友呢?如果教师能从初读课文中把学生引向品读,学生就自然会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或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又要照顾别人的实际情况。在朗读课文中,教师的这一点拨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读出道理来。

3.读出方法

如何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出学习方法来,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与学都得掌握方法,教师教须讲法,循法而导,生动活泼,有趣、有理,即能体现出爱教、乐教、善教的精神。学生学要得法,循法而学,即能让学生真正具有爱学、乐学、学会、会学的好品质。例如实验教材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赵州桥》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写什么,然后细读找出关键词句,即全文的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也是本文的过渡句。最后再品读课文,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进行点拨,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和作用就会自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及作用并写下来。这样,语文课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就能淋漓地体现出来。

4.读出自信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还是“阅读课”的文章,都离不开“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反复地读、有滋有味地读的过程中,学生都被课文中那些热情洋溢的文字所鼓励,激发出强烈的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教训。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看书》一文,课文主要体现了“要从小养成爱看书,正确看书的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来创设情感氛围,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一步步由理解到感悟。通过诵读就会使课文的“符号语言”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课文中隐含的思想也会因为学生的经历和感悟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这就是寓教于学。

5.读出美感

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自觉地去发现在文章的内容中蕴含着语言文字的韵味,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小草之歌》一课,是一首现代诗歌。诗歌讲述了小草对大自然的贡献和奉献。这首诗的语言韵味浓郁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十分舒服。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反复诵读:“我是一株小草……”美读“不要指责我太弱太小……”这样反复诵读和美读,课文的精华自然会被学生欣赏得更透彻。之后又让学生再次用快乐、赞美的语气品读课文。此时,学生就会自然地读出文章的美感。文章的主旨也就在读出美感的同时自然地呈现出来。小草那种不求富贵、不求享受、生命力极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现出来。能读出美感,文章的主旨就能一点即破。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魅力还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一堂优秀的小学语文课教学,离不开“读”的魅力。

作者:陆应洁 单位:兴业县葵阳镇新荣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摘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当这个“花朵”踏入学校在课堂上接受第一次教育洗礼的时候,我们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技巧类的方式更好地灌输知识。因此,撰写本文,希望能够共同研究发展一条新语文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更好地灌溉我们的“花朵”。

【关键词】

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教育机制;问题;对策

前言

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决定了以后学生长久学习的根本。立根之本重在于创新和适用。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较为陈腐,课堂提问所影响的语文教育占很大的比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1.僵硬化提问模式,注重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良性效果。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为了校验学生是否对已经学过的内容有大致的理解。太注重提问的形式却没有考虑提问的占比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受众能力。

2.出的问题内容僵硬,很难开启学生的大脑思维空间。课堂上提问的内容大多死板、僵硬难以得到启发,很多老师更喜欢用引导的方式进行问答,如“你说对吗?”学生一般会顺着“剧情”的发展进行作答,这样却没用真正的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没有有效的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课堂提问。

3.问题答案规范且死板,难以消除学生心中疑问。现如今素质教育还是以标准答案为重点,不考虑学生的发散思维。往往要求像应试教育那样注重最后的正确度。有其他答案的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肯定自己。而语文学习并非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线,偏于理科的内容是标准固定的答案,而纯正文科的语文并非需要确切的说法,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盲从的学习这门课程。

4.提问人群较为偏向,难以覆盖整个学生群体。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是“一对一”的点名提问形式,而很多老师再提问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愿意选择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难免提问的学生受众群体较少,优生享受更多的待遇,而差生经常不被提问。

二、提升小学教育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1.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学生时代启蒙的博学学科,它其中包含着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精华和人文精髓。我们提倡重礼教知博古,方能成才。所以小学语文的教育就是学生起步阶段的指导老师和启蒙老师。语文的初步学习能够更好地学习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甚至在今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解上打下了根基。用更多地语言理解不同种类的学科文化和内涵。语文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逻辑,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完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语文课堂提问的精髓。

2.语文课堂提问框架的搭建是未来学生发展的重要根基。通过对语文知识结构的学习,学生会在母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认同感和文化传承价值。良好地语文课堂提问能够用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解说过去我们历经过的历史和文化,提升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解放学生禁锢的僵化思想,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枷锁。所以说,语文课堂提问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是未来学生在逐步升学过程中的一把有力的神秘钥匙。

三、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做出的提议和想法

1.解决语文课堂提问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让学生长远的发展热爱课堂是我们建立课堂提问的关键,合理的分配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并精准的把控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问形式上更改以往的模式化建立小组讨论制度,轮流进行代表性发言,不仅能够使学生群体建立起团体意识并能够带动课堂上所有学生的参与情绪;内容上进行排局调整,避免引导式提问,紧扣学习内容,围绕课堂重点中心思想,并将问题的重点引导在关键的内容电商,有利于突出重点;问题答案上避免以偏概全,保持开放性答案,鼓励各种学生的声音出现,并按照良性的循环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更好地答案;最后抛开偏见,一视同仁,不管优劣生都进行轮流式提问,形成小组合作机制,由此能够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的提升性。

2.灵活的因材施教,提倡开放性思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结合时事热点和新闻八卦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学习语文内容。比如,很多古诗词字生僻难懂记忆困难,可以运用流行歌曲进行编排诗词,按照调子唱出来,学生更容易记得住,在歌声中学习古诗词。精巧设计提问环节把抽象的概念与生动的实体联系起来,举例子、打比方的讲解内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将鼓励运用生活中的内容进行契合的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实际应用的趣味性和知识点相结合。语文课堂提问内容和形式也要新颖别致,具有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吸收语文学科的精华。提问时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最后,强调一下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因地制宜,而且需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要循习渐进的进行问题的抛出,由浅入深的探讨语文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深度的问题所在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亦能提高学生的情感代入,更加热爱生活。

结束语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是孩子步入学堂的第一步,语文课堂的提问能够更多地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培养以后的知识构架能力。因此,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王秀娟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新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邱美秀.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6(07).

[2]谢冰.小学语文提问策略[J].学周刊,2015(33).

[3]杨翠蓉,吴庆麟,周成军.教学决策的专家—新手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中音乐的应用

摘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音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对策,即:用音乐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文本中;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听曲写文,放飞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音乐;小学语文;课堂

通过十几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经验:作为国语的语文,虽有语言本身生动的文本,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它的呈现形式只是枯燥的文字而已,毫无生命力。而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语言,不分时代、国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只要有听力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听懂。如果把大家都感兴趣的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那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一、用音乐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文本中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上好一堂课,首先在开始时就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入到课文当中。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加之小学生本身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如果单纯地去讲解,学生必然会食之无味。但如果用一首歌曲或乐曲来导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课,小学生或许真的无法理解在特殊年代红军的艰苦,于是课前笔者就播放了歌曲《过雪山草地》。当歌词唱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吹断梁,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好奇、严肃、悲伤到最后的痛心疾首,甚至有几个情绪敏感的学生“呜呜”地在小声抽泣。此时,笔者停止了音乐的播放,郑重其事地说:“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课。”听到笔者的声音,学生们才慢慢地回过神来,但从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起初的好奇和无所谓,有的只是凝重和悲伤。这时,笔者再用严肃沉缓的声音配合课件图片向学生大体介绍了课文的历史背景,学生很快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用心去感悟历史,感悟文本知识,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中少不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国古文化的经典,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和历史时代的差异,很难理解古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更需要用音乐去诱导、去感染。比如,在讲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最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可能真的想象不来“飞流”“银河”到底是怎样的景象,说是夸张的手法,到底有多夸张。于是笔者播放了《高山流水》一曲,让学生真正感受庐山瀑布的宏伟气势。随着悠扬婉转的音调,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又展示了一幅山水画。画面由远及近犹如踏入山中,景色秀美,让人心旷神怡。而随着乐曲节奏和速度的突变,好似山中惊起飞鸟,也许是游人的到来,扰乱了静怡的山谷,鸟儿四处惊飞,加之悬崖峭壁的瀑布直泻而下,猛烈地敲打着山崖并击起万丈浪花,气势宏伟雄壮。这时,从学生的眼神中笔者已经读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又如在学习《画》这首诗时,笔者特意选了《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作为朗诵诗的背景音乐。乐曲委婉质朴的旋律,舒缓的节奏,与诗的朗诵相结合,把学生带进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了“画”的意境。

三、听曲写文,放飞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但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写一篇作文有时甚至比“登天”还难。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流动性、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的不确定特征,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感情空间和想象空间。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境在不断地变换,思维也逐渐开阔,人的想象也在不断升华。如,听鸟声,想象茂密森林的美景;闻水声,想象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车声,想象马路的宽阔和街道的繁华。因此,对于一些难写的作文,不如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边听边写。比如要写大象的外貌特征,可以让学生先听一听法国作曲家圣桑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大象”的音乐片段。《大象》是一首圆舞曲,它有圆舞曲沉重有力的节奏,从音色上造成一种笨拙的感觉,使人很自然地把它与大象的形象和行动联想起来。因此,经常进行一些听音乐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的开发。

四、结语

把音乐带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将会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的每一个细胞都鲜活起来,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赵生林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中学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宋柳.让音乐走进语文殿堂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4(27):87.

[3]李勇.略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音乐的作用与选择[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10):20.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措施

【摘要】

作为小学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时间还不够持续和长久,经常有“开小差”等情况出现。传统的讲解课堂模式也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课改时期要想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充分发挥好课堂的教学作用,我们必须培养好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专注、愉快地学习。本文将从注意力重要意义、注意力分散原因、克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注意分散;现象;措施

一、注意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无论哪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好坏。注意力集中是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关键过程,而作为小学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时间还不够持续和长久,经常有“开小差”等情况出现。而生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时期就在小学阶段,小学是注意力提升和专注力培养的最佳阶段。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和先进教育思想从各个方面分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充分采取措施,如果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要想培养好孩子们的注意力、要想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充分发挥好课堂的教学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一关键期。

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老师方面的因素

在小学的课堂上,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里,有部分因不是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因此,他们还在采用老套的传统的以教师一个人讲、孩子听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老师在课堂中讲的很精彩,可孩子们就像在看戏一样,而且还是一部他们不感兴趣的戏,因此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也根本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这样的现象就导致孩子们开始心不在焉、开始走神、开始分心、有的甚至扑在桌上睡大觉。如:一年级学习a,o,e时,很多老师就是出示图片后,就开始一直教读,而未去设计游戏环节来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教学同样的应该以游戏为主,用直观生动的画面去展示和学习。这样一来才能不断去去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觉得有兴趣去学习。

(二)学生自己的因素

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一年级的孩子们都是刚从学前班过度而来的,不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时间还是学习环境等等方面来看,他们都还无法真正地去适应小学的生活。很多孩子在学前阶段都非常的散漫、没有特定的学习时间,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他们的年龄在六七岁左右,注意力不持久,非常容易被外来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如:“在语文课堂上,突然飞来了一只小蜜蜂,蜜蜂嗡嗡嗡的声音唤醒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它给吸引了。”不仅如此,他们在对课堂不管兴趣的情况下,就连一支铅笔、一张纸都能改变他们的注意方向。而孩子的特点就是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就越感兴趣,因此,就算是老师多次的提醒,也换不来他已经分散的注意力,过一会儿,又继续玩耍。而学习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顺序性,如果前面没有掌握好,后面也会受到影响。

(三)家长方面的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也较大。我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几乎都是由老一辈带。而很多的长辈根本就没有把对孩子的关心放在性格培养上面。大多的家长都只是关心孩子冷不冷、饿不饿、玩的开心不开心上。觉得孩子同时做几件事衣没什么。但却不知道,这样会导致孩子不会专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情,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因此,家长的教育也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让孩子在语文课上集中注意力

(一)用兴趣来“牵住”孩子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进行课文的导入,为孩子们提供想象的思维和空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和发现语文学习的奥秘。比如对于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做游戏,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学习语文中的拼音或生字,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探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用自信来鼓励孩子

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渴望被别人肯定。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一步一步的递进,慢慢的调动孩子们兴趣。先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促动他们去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们能准确认读时、能标准书写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样就更能激发他去探寻的热情。当然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应该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通学习成绩段的孩子,我们应该利用不通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让每个段的孩子都能够体会到只要我“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特别对差一点的同学而言,这是最能够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孩子们的自信心有了自然而然的就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只要孩子有了兴趣,就会跟着老师愉快地进行学习了。

(三)加强新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是发展学生见闻的,增长学生语文知识的课堂,新课改时期它应该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思想,把“做中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的模式容纳到课堂中,用丰富的时代材料充实课堂内容,增长学生的见闻。比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展示特点,把语文知识和图片、文字、声音等结合起来,充实课堂,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等过程中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学生在观看教师的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学知识分析观察其中的现象和规律,试着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也可以根据“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活动情景,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探索知识。在学生学习《春天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使用生活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带到操场去观察树叶的情况,观察地表生物的活动,观察花草的生长等,当学生感受了万物的变化后,再回到课堂学习课本知识,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其观察能力、注意力等也就变得越加集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体验教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觉、触觉等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设计体验活动能极大促进学生触觉的发展,当学生切身感受到一些东西,那么注意力自然会集中。

(四)意志力和心理培养同步进行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是由个人、外在条件综合造成的,它是一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状态,其中病理上的注意力分散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环境、习惯上的注意力则可以通过意志力培养和心理疏导加以锻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保持耐力,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形式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发展。另外要在学生心理上加强疏导,通过新课改时期的先进教学理论和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重视注意力的训练提高,从而让自己的记忆力也逐步提高。同时在注意力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注意敏感度、广度等方面的培养,正视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不能责备学生的无意注意,而是要及时让学生保持有意识的注意。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念出自己写作业的题型等;也可以让学生从看书的过程中迅速转变为看板书的状态,这样锻炼下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能飞速发展。语文课堂上克服注意分散的培养除了语文老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各科老师的相互配合、家长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孩子自己的努力克服。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作者:张金花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南刘集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岐.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的策略[J].文教资料,2013(13).

[2]巴晓娜,杨炎梅.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才智,2012(12).

第七篇: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学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导向。那么,何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本文做出了解答、提供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情感教育;功能;对策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及其重要的部分,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国都已达成共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导向。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同时,要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养成情感自我调控能力,激发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提升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应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在新课标理念下把情感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1情感教学诠释

何谓情感教学,在学界并未有统一的共识。有专家指出,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之形成优良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尽管学界并未给情感教学以统一的定义,但就内涵来讲大同小异,从以上定义不难推断,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发生情感共鸣,以此来型塑学生、不断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

2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并未彻底扭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忽略情感教育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虽然国家教委就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但由于选拔人才的模式(高考)没有发生根本变革,致使孩子一踏进校门就被罩在了高考的“光环”下,唯分数论也就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杆。结果就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涵丰富、感情真挚的课文被教师肢解成各种知识点的拼版,学生只是获得了考试中需要的“知识”,教材中的情感未能很好的吸纳,人格未能得到升华。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也就在所难免。同时,学生人格形成、身心发展、情感共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口号。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大力开展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情感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正如作家庐瘾说的那样,“人类生活,若缺乏情感的点缀,便要常沦到干枯的境地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讲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这都点出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3.1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语文课堂,通过语文课堂的情感渗透来指引和控制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度调度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兴奋度调到适度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善于调度学生的积极情感。因为,情感态度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便会不同。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及其创造性便会得到张扬,而消极的情感态度则相反。

3.2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受评价机制的影响,唯分数论仍是大多数老师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教学目标或者说重视不够,结果就是,由于缺乏情感教育,学生行为不端、思想不纯、感情缺乏、动力不足、兴趣丧失等普遍存在,学生成了知识点的存贮器,而人格的养成教育受到阻滞。因此,为了更好达成教学目标,落实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就要在课堂中大力实践情感教学,用情感激发学生思维,以情促教,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中去感知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

3.3有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人是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和其他人打交道,不可能自己孤立的生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学会宽容人、理解人、帮助人等优秀品质至关重要。小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对其施以情感教育,形塑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遇挫不馁的良好心理、乐施好助的善良品德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3.4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毋容置疑,小学生是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朦胧阶段,因此,施以情感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情感教育的形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4情感教学的路径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笔者在这一领域有所感悟,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

4.1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子

有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抑制其消极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深挖其潜在的情感因素。现有教材中的课文都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教师绝不能片面地把教材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而应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去体味、领会字里行间的情感。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人生感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与学生共同体会作者的情感,使之产生情感共鸣。

4.2寓情于境、体验情感

毋容置疑,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感教学是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处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似有身历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故事都转化成图像,甚至有些转化成微电影,有些还配以相应的歌曲。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提高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塑造了良好的人格。

4.3以读代教、感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这边宛如站着读者,桥的那边宛如站着作者”,意思就是说,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就是“文字”,那么,如何让文字转化成情感,朗读当然是不二手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必要时要进行示范。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综上,我们可知,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有着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情感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教学为抓手,以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情感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在情感中培育学生,必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作者:杨艳丽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大张小学

参考文献:

[1]俞梅芳.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江西教育,2014(15).

[2]党桂春.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J].新课程,2014(5).

第八篇: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思考

摘要:

语文教学,需要有诗意,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同感,也在积极倡导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课堂,当怎样去实施,当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也应当就是积极意义上的实践。本文所做的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诗意课堂的思考,可供人们借鉴。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诗意课堂;营造;思考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诸多弊端,人们提倡语文教学的诗意化。作为一个一线教学人员,直接肩负着教学的实践,理应在自己的课堂积极实践着诗意课堂的营造问题。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依靠学生,把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现将自身的相关实践拙于笔端,期求方家教正。

1善于利用多种活动,提高诗意课堂营造几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当然也离不开语文实践。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是否就是整天去读读背背教材文本,是否就是机械地抄抄写写教材文本上的词词句句就算是在进行实践?回答应当不能完全意义上的肯定。那是一种相当不具任何活力的语文实践,那是一种根本不具任何课堂诗意的实践。从小学生所具有的比较特殊的学习特质看,真正能够富有诗意课堂的构建,需要能够让学生以“看”“读”“想”“写”“演”“唱”等教学活动来感悟如画般的教材文本。譬如人们都这样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具体的诗篇时,就应当让学生在阅读诗篇之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联想起诗歌所描写的画面,那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实现着课堂教学的诗意化。如和大家一起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中,不仅仅就让学生去读,而且注意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使诗人的文字变得那样的有声、有色、有形,促使学生比较整体地把握住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反过来让学生进入文本语言,让课件交互式呈现不同的句子。学生们反复诵读着,边读边想象着。尤其注意在交流时让学生去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比较有意义地发现,学生所发现的画面尽然就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

2善于赖于学生实践,提高诗意课堂营造效果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实践是比较少的,即使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的实践也是比较单一和呆板的,人们也比较实际意义上感觉不到相关的诗意性,或者也就完全不是那样的诗意化。这应当与新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也应当是完全有悖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所以,提高诗意课堂营造效果,需要赖于学生的充分而又主动的实践。让学生去阅读文本,不管去读叙事性的作品,还是去读诗歌性的作品,学生的鉴赏感悟之实践都是完全需要的,而且应当体现学生鉴赏感悟的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阅读感悟更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起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呈现精彩的则应当是我们所有的学生。如教学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摹田园风光的宋词,词仅短短的46个字,但所勾勒出的画面是那样的清新怡人、其乐融融。词人辛弃疾在国家半壁江山沦陷的痛苦中,偶见一户农家人的平常生活,心中生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像这样的古诗词,我们如何能够获取学生阅读感悟甚至就是自主鉴赏的效果?设计教学时,笔者就将教学目标锁定在让学生去反复吟诵上,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去想象画面,去理解词作内容,去感悟词作意境,去体会词人所渗透的情感。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一个个学生得以实践。如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课堂是那样的灵动而有生趣,学生便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诗意飞扬在课堂,学生也就是实践意义上的其乐融融。

3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提高诗意课堂营造质量

诗意课堂,并非人们所理解的简单意义上的热热闹闹,当有比较实质性的意义和效果。从相关意义上讲,人们在教学课堂怎样才可以构建比较有质量的诗意课堂,窃以为应当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平时的阅读教学,之所以就是不能体现其诗意性,就是人们少倾听着学生阅读感悟的心声。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感悟,其心理所想的我们比较积极意义上采纳了吗?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没有。由于此,即使我们去以极为丰富的场景呈现,也不可能去形成真实意义上的诗意课堂。所以,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是提高诗意课堂营造质量的理想渠道。尤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需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声,采纳学生的心声。应当肯定,学生阅读感悟的心声表达出来后,我们教师不要简单地置之不理,更不要去粗暴地全盘否定,那学生会是那样的乐意表达,整个课堂将会奏响极为优美的学生自主表达的旋律。譬如教学《鞋匠的儿子》,让学生去熟读着,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着,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神游着,去内心的感悟着,让学生去自由地表达着。虽然学生中有对林肯颇有微词的,认为作为一名总统应当对议员的嘲讽予以还击;虽然学生的表达与对文本的感悟具有较大距离。但没有去否定,而是巧妙地引领学生去继续阅读着。学生们的读,有利于使画面立体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使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实现着比较理想的悟。学生的悟不仅仅悟出根本,而且悟出了实质。由于学生通过读比较理想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学生便比较自然地走进作者的心里,和作者一起产生共鸣。学生便感到林肯作为一名总统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知晓林肯在掌管美国的年年岁岁里,其人格魅力产生极大的作用。学生也因之得到魅力人格的熏陶感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诗意课堂的思考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应当就是不尽的。我们还应当去比较多地关注文体,应当在学生表达的聚焦上多做些思考,甚至就是做出极为丰富的思考来。学生是一茬一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发展的。我们必须做出努力,也可以获取着更多成功的希望。

作者:胡继顺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城厢小学

参考文献:

[1]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2]黄咏洲.迟国龙论语文阅读中教师的“在场”[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3.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思考

摘要: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以往单一、机械化的课堂逐渐变得多元化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在日益增多。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思考与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性的探索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与高效性,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还需要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使用多种语文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对小学语文高校课堂进行探索与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转变小学语文课堂主体对象,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习惯使用“灌输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对象是老师,学生只是课堂的次要对象,因此,学生只需要坐在讲台下,单方面、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即可,而这也是属于典型的“我在讲、你得学”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体制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且从长久看来,这种教学模式还会严重抑制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受到阻碍,使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及时转变课堂主体对象,将学生放在小学语文课堂主体的位置上。而只有当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肯定。这是因为目前在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上都存在着“学生主体思想”名存实亡的现象。比如说,当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点之后,总是习惯于对学生思考后得出的答案轻易地否定,或是一抛出问题就“自说自话”的将问题的答案说出。这种做法就是明显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而只有当教师真正对学生的身份给予尊重,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主人,对学生的能力起到更好引导的作用,才可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得到更好的保证。

二、使用适当的多媒体手段来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目前我国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设备操作能力。这是因为这一代小学生出生在我国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新型信息技术。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往往更能被他们所接受。与此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比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体验,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通过多媒体也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就给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性的保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相比于初中生与高中生,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往往是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效率有所降低。因此,使用适当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往往更能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比如说,在学习《静夜思》时,想要让小学生直接通过几句诗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往往是较为困难的,而当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传递思乡之情的图片、小故事或是小视屏,学生可能就会对这首古诗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来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上的交流一般是单向的,即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课堂的安静。然而,这种做法对课堂高效性的保证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一般都是刚刚接触较为系统的教学,因此,他们在面对老师时往往是尊敬中带着惧怕,而当教师在课堂上限制他们对知识的交流与讨论,往往会使得他们逐渐对小学语文课堂产生厌烦,这样反而会对课堂高效性产生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交流是思考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发表看法的人,才可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才可能使得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障。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中的基本课堂,它对学生逻辑思考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更大、更好的作用。

作者:范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小学

参考文献:

[1]舒丽娜.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寻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0):42-43.

[2]相锋,赵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188-189.

第十篇:多种艺术形式下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的开展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再到最后的教学评价就像是一件艺术品的雕刻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精雕细琢的教学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从用话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让音乐传扬诗词教学的魅力、用图画丰富语文教学的色彩、用故事激起语文课堂的浪花四个方面分享了语文课堂的艺术浇灌形式。

关键词:

语文课堂;艺术形式;浇灌

语文课堂有着丰厚的文化韵味,不论是优美的词句、朗朗上口的古诗、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精彩万分的童话故事都展现出来语文的“美”,音美、形美、景美、意美、内在美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把课本中的知识机械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就像是再接受一份命令和任务,毫无惊喜感。教师要把教学看待是一件非常细腻的工作,不论是在形式上、情感上、还是在教学艺术上都能够在乎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学习语文。教师作为教育的“艺术家”,在教学中要用多种艺术形式浇灌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能够开出花来。

1用话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不应该只局限于对着课本照搬,而是要突破课本的局限性,发挥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多注入一些艺术元素。语文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语言就是一门艺术,当学生能够体会到一句话在所在的情境中的感情色彩就能够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其次教学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就非常的缺少艺术美感。小学生爱好看表演,也喜欢参与到表演中来,因此教师可以用话剧或者情景剧来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例如,在《负荆请罪》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初步学习了本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精彩的学习任务,即用话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话剧具有浓浓的年代气息,学生在用话剧排练《负荆请罪》的小剧时也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氛围。学生通过话剧的形式,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语言、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通过角色的设定让学生来演绎,增添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2让音乐传扬诗词教学的魅力

大部分学生都是十分喜欢上音乐课的,音乐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学生感到愉悦、轻松、身临美好情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带入到语文课堂上来,通过音乐来激发语文的魅力。教师在语文课上长时间保持一个频率讲课或者采用固定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倦的心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此时音乐的导入,就像是为一堂课加了味道,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文的朗诵中加入轻柔的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进入到文章当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看见。还可以播放一首和课文相关的歌曲,创设一个浓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的朗诵这首诗,并在朗诵中体会诗中的情境,教师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朗诵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这首古诗,并增添一些审美的情趣,教师播放了《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唱,感受古诗之美。音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材料,不仅传扬了诗词的魅力,而且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

3用图画丰富语文教学的色彩

除了“演”和“唱”可以丰富语文的课堂魅力,“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教学形式。一个优质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画面感的课堂,透过语文的文字,学生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不论是真实的画面还是虚拟的情境教学画面都使语文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语文不是黑白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有画面感的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用图画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色彩。例如,在《看菊花》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谈话导入“同学们,公园里的菊花开花啦!大家一定很想看菊花吧!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学生一起去欣赏菊花,看看菊花是长得什么样子”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几张菊花的图片,问学生们好看吗?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下你看到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眼中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当中。在学习完这一课后,菊花的美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是把自己看到的菊花画到纸上来,比一比谁画的菊花最漂亮。图片和绘图使学生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为语文教学艺术涂上了丰富的色彩。

4用故事激起语文课堂的浪花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故事教学情境,使学生透过故事身临其境,激起语文课堂的浪花。在用故事导入课堂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使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能机械式的、毫无感情的去讲一个故事,这样是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也激不起语文课堂的浪花。那么要如何在故事中灌入艺术教学呢?首先是故事的贴切性,即与课文内容要符合;其次是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哪吒闹海》的教学中,在新课导入时,教师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小哪吒的动画片呢?还记得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吗?然后教师用故事的形式把哪吒闹海的前篇给学生讲出来“哪吒为什么要闹东海呢?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都不敢下海捕鱼。这对龙王父子真是一对讨厌鬼呢!哪吒简直就是正义的使者……”故事导入把学生引入到了课文中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已经看的了一个小哪吒。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修养,如多看书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学习幽默的教学语言;学习别人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等。愿我们能够成为教育的“匠人”,带着一颗“匠心”勇敢前行,把语文课堂雕琢成一朵精美的花朵。

作者:陆玉梅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国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开展情境教学[J].新课程(上),2016(09).

[2]付艳丽,刘英春.浅议情境教学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