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的提高着,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正在各地小学中如火如荼的推广着,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两者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简述了如何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利用语文课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一直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一个主题单元,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基础性的环节,并且在这其中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1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1)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与学习过程的引导。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小学生较为年幼,对语言的掌握也明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具有非常大的引导作用的,学生大多会通过一些模仿性的过程来实现对整个教材的掌握以及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其次就是语文知识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必定需要会十分注意对词汇、句子的积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学以致用,积累的知识越是加以运用越是能更快的吸收掌握,在运用的过程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2)加强阅读内容的联想与阅读过程的体验。小学生尚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他们的思想往往十分开放、天马行空[1],不似高年级学生思想模式较为刻板、模式化,他们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与可塑性,因此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联想,例如在学习《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若“我”就是“孩子”,“我”又会与“山爷爷”说些什么呢?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联想力,既可以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对于阅读过程中,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也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小小的希望》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后,可以向他们提问对于文中的愿望有什么看法?而同学们又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的愿望呢?带领学生如同其境般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与情绪,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2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创新性思维顾名思义它是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它是主观思想与客观智力因素相结合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是一种可以具体体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新型的思维方式[2],同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之间也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着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社会上对于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同时国家素质教育的推广也要求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小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
2.1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不是一味的将大批量的信息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同时教师需要尝试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以及平等的交流、教师应该放低姿态不应让学生惧怕教师,还应该做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即使是稍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可过多的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打压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将学生带入到整个课文情境当中,而在阅读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对于整篇文章自己的疑问点或是说说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去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2.2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可能,他们都拥有着自己的闪光点,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过度的重视考试成绩,常常导致教师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扩散他们的思维能力。语文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包容性,答案一般都不可能是唯一的,因此教师也不需要用固定的思想模式去矫正学生的思维,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想法可以随时提出大家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上努力的形成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了《小闹钟》一问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形式向学生提问“你们还有什么想对小闹钟说的吗?”或者是提出假设“假如同学们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闹钟,它每天伴你上学,你又会怎么对待它呢,喜欢它还是厌恶他?这时你又有什么想对他表达的吗?”。再例如《绿》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里充满了绿色,有哪里还需要添加一份绿,当到处都充满绿,我们生活的城市又会变成何种模样呢?往往都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无疑勾起了许多学生兴趣,同时教师还会发现在小学生的想象中存在着许多的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结:对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它更需要来自师生之间共同的努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配合与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朴春花 单位: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孟利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田.学周刊,2015,18:185.
[2]娄娟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5).
[3]李军.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日〕.小学语文教学,2013,(1).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认识世界、拓宽思维、提升审美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则是学生学习生字、生词,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过程。在新课改后,阅读部分的内容比例得到了增加,反映出教学理念的转变,对阅读变得更加重视。不过现实情况是,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个教学难点,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供广大同行借鉴,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1融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敲门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课堂就会变得沉闷呆板,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生性好动,好奇心较强,他们的认知来源主要依靠现实的画面图像、实际的声音以及富有个性的动态场景。他们的思维也只是单纯的形象思维,情感体验也仅仅是事物表象带给他们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小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无法对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会主动的认知到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也无法体会课本中所包含的深层情感。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情境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课本产生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达到深入理解课本的目的。案例:《秋天的图画》(二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苹果、高粱、大雁等景物的描写,使用大量的形容词汇和比喻手法,表现秋天景色的壮丽,文章中的情感溢美之词显而易见。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小短文,教学目标有三点:首先能够正确的理解课文中的直观表达,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理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最后,能够通过课本文字,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即对劳动人民的景仰和赞颂。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学生一:“叶子黄了,树叶都落了。”学生二:“天气会变冷。”学生三:“我奶奶家在秋天会在地里打稻子。”……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过程就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互动性,把自己对于秋天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就能体验到课堂的参与感。之后,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例如:深秋北京火红的的满山枫叶,南方校园的满地黄色梧桐落叶,一望无际的稻米收割等等,加深学生对秋天的心里认同感。通过这样的图示展示,让学生体验直观的心理感受,与课本产生共鸣,从而提升阅读兴趣,为学生培养阅读情感打下基础。
2以读代讲,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目的是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终能够理解课文。不过,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应试的影响还在,阅读教学大抵都是带领学生学习字词、划分段落。这样的教学形式过于机械,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自觉的进行情感带入,通过对课本的情感交流,把握课本的主旨,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案例:《蓝色的树叶》(二年级•上册)本篇课本通过讲述美术课上借铅笔的事情,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课前,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1)课文讲述了什么?(2)课文中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3)课文主要表达什么样的道理?首先,笔者让全体学生进行第一遍默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在笔者讲解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下,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阐述的道理。但此时学生并不能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也不能体会文章中词语运用的妙处,在阅读时也不会带入自己的情感。第二遍阅读,笔者点出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这样做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进行情感带入,深入体会课本内容。在朗读时,扮演李丽的学生,最初语气十分的恳求,而到最后则有一些生气和伤感;扮演林园园的学生最初的语气是万分的小气,最后则是显示出了羞愧。在这样的情感扮演阅读之后,学生们能清楚的认识到,文章中两位角色的对话是有层次的,一开始借笔到最后的拒绝接受,中间的情感是不断加深的。朗读结束之后,学生们自己也能够将文中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能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鉴赏揣摩,提升语文素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篇课文,只要我们反复的去阅读,就会不断的加深对文章含义的理解,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语文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思维水平只处于表面的直观体验。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对课文内容进行揣摩,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案例:《给予树》(三年级•上册)本篇文章用曲折的故事线,展现了女孩金吉娅的善良以及一位母亲的仁爱。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金吉娅的做法并不难,难的是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笔者在教学时,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以读启思,重点让学生揣摩母亲的情感,体会母亲内心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第一部分,抓住“圣诞节”这个时间点,拎出“礼物”、“分享”等关键词,体会母亲兴奋、期待的心情;阅读第二部分,重点揣摩母亲为什么生气;阅读第三部分,通过金吉娅的解释,母亲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善良,产生了欣慰、高兴的心情。通过对课文分层次的阅读以及对母亲内心的揣摩,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母亲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的阅读过程,即是学生以读启思的过程,通过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内心变化,理解课文主旨,达到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应该针对整体教学现状,以班级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作者:魏爱杰 王燕芳 单位:山东潍坊昌邑龙池镇龙池小学
参考文献
[1]池海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M].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
[2]杨莹:书山有路“读”为径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M].教育观察.2013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探究
摘要:
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文本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展开的。以《彩色的非洲》为例,细说文本语言现象的解读,遵循教材语文知识的编排逻辑,提炼与学生学习起点、文本表达特色相符的语用点作为教学内容,最后简述语用点提炼的依据。
关键词:
语用;提炼;依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非洲除了沙漠的黄色之外别无他色。近日笔者读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彭仁先生写的《彩色的非洲》一文,一改昔日印象。《彩色的非洲》语言优美,画面感强,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有很强的节奏感,满眼的色彩给人一种生命的张力,让人由衷地发出赞叹: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细细地阅读文本,静观课堂教学现场,笔者认为,本文的用意就是逐步提升学生的略读能力,为此,呈现给我们的教学形态应该是精准而粗犷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教师面对文本,忽视了略读课文略读教学的本质,精略不分,面面俱到,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精,学生习得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增量不是很突出。基于文本,我们该怎么去选择、提炼有意义的语用点呢?它们的依据又何在?笔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凝视文本,解读语言现象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发现言语表达的特色,即语用点。这里所说的“语用”就是指“语言文字的运用”。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从歌德的话中,我们知道解读文本的重点是分析文本表达的语言形式,它与语文课程表达的“语用”一词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凝视文本并进行解读,发现《彩色的非洲》语用点很多。一是结构清晰。快速地浏览课文,发现全文以总分总结构布局,每段又以总分组段,过渡句的恰当运用使文本谋篇布局更加紧密和谐。课文先概述“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再分别从“骄阳蓝天”“彩色植物”“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这几个方面具体分述彩色的非洲,最后又概括总结:“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文章开头和结尾总写的内容既首尾呼应,又与课题照应,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非洲别样风情的赞美之情,真可谓匠心独具。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文本第五自然段的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第六自然段的过渡句“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前后衔接、顺畅自然,板块分明,又互相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二是色彩丰富。《彩色的非洲》以色彩为题眼的修饰词,给满眼黄色的非洲以亮色,以生命的张力。通览全文,我们再来关注文本语言,跳入我们视野的是那丰富的色彩。作者在具体描写颜色时,呈现出来的形式又是那么多样。由题眼窥视行文脉络,不难发现,作者侧重描写的确实是非洲的视觉感知。“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单色彩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更加耀眼,将图画的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更加靓丽。“粉红色的,金黄的,红沙瓤的……”“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黄中透红……”各种色彩糅和在一起,更显色彩生命的流动和跳跃。“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拟物的色彩描写更显一种诗情画意。作者在整个文本中用直接的、间接的、多样的颜色铺排,将一个流动的、彩色的、富有活力的非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三是修辞运用。作者虽铺排白描式地叙述非洲的色彩,但却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表达技巧将各个画面连缀成一个整体。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大量的拟人、丰富的联想。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第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第二句则运用了联想。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给彩色的非洲增添了几许生机和情趣,把人们印象中的单色非洲打扮得如此美丽而活泼。四是概括细描。概括和细描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本表达中各有用处。彭仁先生在行文中运用自如,将概括地写和具体地写融合在一起,即先罗列,再具体细描。作者先将镜头聚焦于整体,再对准具体的个体,使得文本表达更具画面感。如“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树之多,衬托花之多,花之多,彰显色彩之丰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镜头下的绚丽。五是语言铺陈。当我们把目光再次集中到文本中来,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铺陈。有词语铺陈,如“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又如“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给人一种层层推进,螺旋滚动上升的感觉。有短语铺陈,如“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有数不清的红羽鸟、各种颜色交织的五彩鸟,有美丽温顺的梅花鹿,更有非洲雄狮、河马、金钱豹和象群”。一幅五彩斑斓的视觉画卷,跃动的不仅仅是那些动物,还有那一片缤纷的色彩,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活力在流动,在跳跃。有颜色铺陈,如“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非洲像打翻了上帝赋予的调色盘,各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一泻而下。有句式铺陈,如“非洲人的绘画———无论是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是彩色的;非洲人的工艺品,无论是黑木雕、灰木雕,还是象牙雕,是彩色的;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非洲人把色彩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非洲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情怀。
二、把脉逻辑,提炼语用内容
冷静地去分析这些语言现象,笔者发现很多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已经掌握了,不需再重复教学,而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和引领才能学会。基于此,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语用点的时候,要选择文本最有特色又符合学生学习起点的表达形式,即语用点。《彩色的非洲》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文本很长,一节课不可能把所有的语言现象、语言表达形式教给学生,但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草草走过场。基于以上例举的语言现象,认真翻阅整套语文教材,把准教材的编排逻辑,我们可以从课程形态上紧扣学段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文本特色去关注。让我们再次聚焦《彩色的非洲》,冷静地去具体分析、选择、提炼文本最有特色的语用点。一是篇章结构,要不要作为本文的语用点呢?笔者个人觉得是需要的。虽然总分结构组篇的形式、过渡句的教学在前面几册教材中都早已出现过了,可以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但是,这样的结构和过渡句却是概括、统领全文的纽带,是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关键,所以不能省。但在具体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花时不需太多,动作宜快,用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本大意即可。二是色彩教学,笔者觉得也不是该文最有特色的语用点。文本虽以“彩色”一词作为核心词,又在文本中通过具体的、多种形式的铺排如蒙太奇式地给足了画面感,如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彩色的世界,彩色的民族,涤荡着人们对非洲的原有印象,但细细阅读,追根溯源,会发现“颜色描摹”这个语文知识点已经在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等文本中学习了,所以也不该是本文的特色和重点教学内容。这是根据学段目标来分析的。三是修辞方法。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和联想等,基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形态来说,选择这些语用点是否合适呢?如果选择修辞方法作为本文的语用点,那么学生习得语言的增量又在哪里?《彩色的非洲》语言那么美,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课程形态要求我们不能一句一句去品读,只能是抓文本的亮点。抓本文语言特色,不能以一句话、一段话的特色去把握,而应该从整个文本出发,让整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与文本的人文性结合,并达到统一。四是写作方法。《彩色的非洲》先概括地写,再具体描摹,最后聚焦,可以说是点面结合的写法,笔者个人觉得也不应将之作为本文的语用点,因为这种表达方法已在《黄山奇石》《秋天的雨》《赵州桥》等文本中一一出现并落实,所以可以不作为重点展开。最后剩下的就是语言的铺陈了。语言铺陈是《彩色的非洲》最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应该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为何这么说呢?笔者从三个维度论述之。一是基于学段目标。语用教学的意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年段特点,依据年段目标选择贴近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的“语用点”,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过高或过低的“语用点”,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羁绊”,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彩色的非洲》各种形式的铺陈,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安排,也是基于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接受能力考虑安排的。所以,从学段目标来看,语言铺陈应该作为该文语言表达的特色来重点展开。二是基于文本风格。《彩色的非洲》处处洋溢着非洲人的热情与奔放,那么,哪一种表达方式与非洲开放、热情的风格一致呢?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铺陈式的言语表达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画面感,与非洲人民那种舞动的节奏、奔放的性格融为一体,似乎有一种生命的活力在跳动,在层层推进,与文本的整体风格一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三是基于表达主旨。《彩色的非洲》一文的作者彭仁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而铺陈式的言语方式将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主旨完全表达出来了。语言表达的铺陈其实古已有之,如《陌上桑》写罗敷的一段就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所以,我们最后确定《彩色的非洲》的语用重点为语言铺陈,不是信口开河,随便选择,而是有学理依据的。铺陈式语言表达形式既与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相符,与学段目标一致,又与文本的表达节奏、风格、主旨最为吻合。
从解读文本,细数语用点,到语用点的选择和提炼,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的过程,基于学段目标、文本特色、表达主旨确定语用点,设计教学策略,整个语文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根据文本呈现的言语表达形式,不仅要采取不同的阅读姿势和方式,还要从学段目标出发,遵循学理,努力让语言实践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作者:陈秋源 单位:新昌县城西小学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罗才军.聆听大自然的訇然绝唱[J].小学语文教师,2016(9).
[3]麦秀芳.构建“积极语用”视角下的语文课堂[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7).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积累文字词汇,阅读文豪佳作还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引要求下,阅读教学不再只拘泥于课本编排中生硬的阅读理解方向,而更应该突破传统“以师为主”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将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下文将简述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
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以课本标定的理解方向讲授,或者一味的将自己理解的感受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阅读理解。这样生硬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易使学生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新课改背景下,更科学的生本教学理念被广泛推广应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1站在学生的角度做阅读,把握教学起点
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所以面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师在开设讲课之前,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课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此理念下授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本文章内一些重点词句、段落进行深入的解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诗描绘的景象进行描述,然后再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等比较难理解的诗句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索运用修辞手法后诗句的美妙之处,教会学生欣赏遣词用句之美。在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意境之后,教师先示范性的朗读,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力量不容小觑,孩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图书,可以感受书籍中的真善美,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知识。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接收知识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教师不能想当然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习惯强行灌输给学生。不应该以生硬的教案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不能以大众讨论的结果取代个人阅读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欣赏水平,聆听他们的阅读感悟,民主的对待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选择。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的是阅读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一个表达阅读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阅读教学中,自发的做阅读教学的中心。同时互动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从而因材施教。
3引导学生多想、多写,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阅读有助于理解与巩固所谓字词,开阔视野,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是一举多得。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这也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指明方向。课堂短短40分钟,老师在课上讲授的词句、语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直接的功效,学生主动的思考与记忆才是他们真正吸收知识的方式。在施教过程中我们应当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可以从示范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精妙之处,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做到学以致用。
4走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有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拥有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要求阅读课外读物。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课本中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但课外读物却多如满天星辰。教师应将目光从课内投向课外,将教材课文作为载体和例子,引出更多的文学佳作。教师不仅有责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做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推荐不同年段的学生不同阅读难度的课外书籍。在面向低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短篇的诗歌或寓言故事,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面向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科普读物或短篇小说,丰富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打开博古通今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小结:
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老师、学生、书籍三者中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人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尊重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提出的不同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作者:蒲芙蓉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高坡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胥传秀;《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
[2]林雅真;《基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63-163.
[3]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3):117-117.
[4]王敏;《生本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小学生语文童话阅读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5).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智上都比较稚嫩,而且,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可以正确利用这种可塑性。以课本和其它儿童读物为载体进行的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渗透正确的道德品质等思想能够起到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治愈作用,为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题,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为了更好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在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或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以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1]。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从学生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2)从学校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推动教育目标实现、减轻教学压力、促进教育创新,从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功能[2]。(3)从社会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减轻社会负担、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等长远意义。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正式义务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可以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场所。而小学语文阅读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样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索。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课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因此,需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着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首先,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平等待人的形象,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比如,在每一节课开始前与学生微笑着打招呼,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后活动中发生的小故事,以亲切的口吻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轻松的聊天式对话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和心理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学生的帮助,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完成教学的任务;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同学们要记得按时完成作业哦”、“下节课见”等温馨提示,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其次,教师也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动手,打造和谐教室。通过儿童文学板报布置、学生优秀作文张贴等方式来营造适合教学和学习的室内氛围,使同学们在环境和教师榜样的影响下不断端正学习的态度、逐渐爱上语文,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2.2合理的运用语文课本,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素材: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着上百篇各种题材的课文。有表达感恩情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有表达乡情的《回乡偶书》,有表达助人为乐精神的《“红领巾”真好》,有表达实践出真知的《酸的和甜的》,有表达相互尊重礼节的《陶罐与铁罐》,有表达诚实守信重要性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这些课文大多蕴含着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做人的道理,都具有着显著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和语句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中积极思想的熏陶,并配合教师的正向引导,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3适当的布置阅读作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扩展空间:
阅读作业布置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接触阅读的时间,还有利于小学生课后语文作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而要更好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作业布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语文教师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对每一次的阅读作业进行适度的范围约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选择一则你最喜欢的关于‘勇敢’的小故事,并能够正确的读出来,在下一节语文课开始的时候跟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而且“选择自己喜欢的”要求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分享”的作业检查方式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上教学、课下自主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4灵活的进行阅读评价,为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往往要通过一些随堂测验、阶段性考试来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学习成果评价时掌握好分寸,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赞美和表扬,另一方面,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建议和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故事分享过程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整理,进行阶段性的“荣誉榜”评比,让学生能够在享受激励的同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公。
3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与全面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敏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红梅,何亚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小学生阅读疗法的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9):77-81.
[2]金曦霞,梅良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6,(8):161.
[3]陈磊.阅读悦读悦纳———高中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8):50-51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路
摘要: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以往的阅读教学无法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升,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可以通过设置自主学习,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进行阅读。本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体验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愉快的气氛当中爱上阅读,最终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1强调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独立阅读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其阅读的书籍也就不同,因此需要研究学生对知识认知的特点[1]。第一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带拼音并且有卡通图案的书籍,这些书籍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比如连环画《金刚葫芦娃》,其故事情节在动画频道上也经常播放,许多学生对故事比较喜欢,因此对有关内容的书籍比较感兴趣。第二中年级的学生处于写作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其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已经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图书上,许多动漫和益智游戏已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动漫的书籍,比如画本《熊出没》、《名侦探柯南》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后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的范围明显扩大和知识量明显增加,阅读的倾向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减少了对童话书的兴趣,慢慢提高了对人物故事和历史事迹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时期,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有关历史事件和伟人故事的书籍。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均有所不同,其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设置阅读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阅读[2]。以往的阅读教学常常是规定学生阅读某篇课文,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理解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完成阅读的任务,但是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得到重视,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需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其可以在不断的阅读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需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使学生可以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教科书当中包含许多的阅读材料,可以将教科书的内容当做阅读的材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也就相当于预习课文,对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平分成三组,要求每组的学生均需要分别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并且使其在上课的时候,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也可以将将传统的教学转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需要鼓励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所喜欢的书籍,并且注意记下优美的词句。有信心的同学,可以写读后感,使学生可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加强实践检验,提高学生的信心
学生进行阅读书籍可以为写作储备丰富的素材,而写作则是测定阅读效果的重要方法[3]。要想使学生可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肯定,才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例如老师要布置“我心中的英雄”这篇作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讲述一些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故事,并且适当表达自身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之情。布置这篇作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考验学生对英雄人物素材的积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存在差异,一些阅读大量书籍的同学,可以将英雄人物事迹的完整地叙述出来,并且可以在作文当中使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将英雄人物的过人之处全部显露出来,提高了作文的质量。而阅读量过少的学生,不仅无法讲述英雄的故事,也无法在作文当中达到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将英雄人物的特色写出来,影响了作文的得分。通过此次作文训练,许多学生找到了自己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从而更加主动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主阅读逐渐成为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结:
自主学习是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常用的方法,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想学生阅读能力,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作者:张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胜利小学
参考文献
[1]徐萍.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语文作业效益[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75-76.
[2]彭丽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强化情感体验———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4):152-153.
[3]黄俊艳.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3):120-121.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以及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要想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知识,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成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及潜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当今时代是真正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丰富且多元化的信息所包围着,阅读已经成为获取这些纷繁复杂信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培养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必须要从小学生阶段开始做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当中,重点强调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提倡适当减少做题数量,多多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作之一,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小学生的特征以及个性来开展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就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引导小学生回顾和总结阅读的过程与方法
在小学阶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回顾和总结阅读的过程与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与认知,进而积极主动地去运作这些阅读的规律以及阅读的经验,我建议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着手:(1)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来进行高效的引导,保证自己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要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2)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小学生的手中,让小学生能够自己来阅读文章,来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路,自己发现文章中的规律,在潜移默化当中来领悟自己学习的真实方法,引导小学生来主动阅读,便会让小学生来收获丰富的精神财富。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技术被引进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工作便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为现代的语文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便捷与帮助,同时也使得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原本静态的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象,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以及最佳的视听效果,成功激发出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激活小学生的阅读灵感,为小学生的阅读创设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成功吸引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3加强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训练力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意识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听说技能,更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训练的力度,我建议广大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提升。
3.1精读课本文章: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程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课本上的文章,掌握课本中的一些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能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举例说明:《找骆驼》,读了课题后,善于发现的学生很快就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字“找”,教师顺势引导质疑“为什么要找骆驼?怎么找骆驼?有没有找回来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之后,用几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他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体指导,如,先板书关键词,再指导学生概括。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2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拓展课外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量始终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教学,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小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传授给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小学生注重起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和感悟,久而久之,最终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理想目的。
3.3重视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所设计的,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目的性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大量课后训练,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课后习题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传授相关阅读和练习的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会在小学生的后续学习、成长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
作者:宋洪萍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付连生.《教育》.2015.
[2]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刘学梅.《中华少年》.2016.
[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陈蕾.《关爱明天》.2015.
[4]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陈英.《考试周刊》.2016.
[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胡立明.《中国科技博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