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述(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所在,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积累更多的阅读量。通过开放性阅读,打破原有的阅读限制,激发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十分关键,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局限在教材中的文章阅读中,难以营造更为开放、自由的阅读空间。而开放性阅读则是提倡学生在开放、自由空间中,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模式,推行趣味阅读,培养学生更加长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重要性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基础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起到奠基作用。语文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三大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较大。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致使语文教学较为枯燥。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符合素质教育需求。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同样具有一定影响。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是由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这就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思维,推行开放式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毅的品格,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主要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育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将更多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故此,在小学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独立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针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加以指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章内容,提出更加个性化的见解,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和阅读能力,积极投入其中,感受阅读中的乐趣。
二、设计富有趣味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阅读学习建立在学习基础上,运用开放性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以往的被动式阅读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不断解决阅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氛围,设置不确定答案的问题,问题尽可能的开放,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深入挖掘教材潜在价值,诸如,在小学五年级《梦想的力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段导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这一生都将不完整,很难有所作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梦想,而教师在细心的聆听的同时,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指导。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丰富的表现力,带给学生更加生动和形象的体验,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诸如,在《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Theearthsong》这种经典的歌曲,借助歌声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潜在内涵,将保护环境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心中。基于此,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树立更多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内和课外阅读的贯通
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的阅读限制,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中,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同时代接轨,真正的理解阅读的重要性。故此,整合课内和课外阅读内容,加强阅读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就开放性阅读形势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阔视野型主要是强调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深入挖掘阅读内容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诸如,在《普罗米修斯》文章学习中,学生对于古希腊神话感到强烈的好奇和向往,借助这一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古希腊相关书籍,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同时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不屈不挠精神,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于教材文章的学习起到补充的作用,诸如在课外阅读四大名著,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草船借箭》文章,学生自然联想到课外所阅读的《三国演义》,了解到《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在课堂上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学习教材文章时就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提升课堂阅读效率。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促使教学资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帮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成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加强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放性阅读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与此同时,不仅可以加深文章的感悟,还可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率。
作者:徐志欣 单位:广东省蕉岭县澳门回归纪念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插图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图像,大街小巷的广告、书籍封面、电视电影中的画面等等。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变化,教材中的插图变得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一个显著特点。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它除了具有插图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的课程资源,应该受到重视,并加以利用。因此,笔者将探讨插图在小学低年段(一、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插图辅助教学服务的对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在运用插图辅助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做到有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讲究‘起’‘承’‘转’‘合’,每个课时都是一个整体,‘起’应该体现在课时的导入上,‘承’应该体现在课时的进程上,‘转’应该体现在课时的高潮上,‘合’应该体现在课时的结束上。”笔者认为,应该将把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体应用到课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导入环节,才能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眼球,赢得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给一节课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在导入环节可加入插图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获得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狼和小羊》时,在导入环节可出示课文中狼和小羊的插图,借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动物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说出,狼是“凶恶、狡诈”的动物,羊是“温和、乖巧”的动物,接下来老师适时地将话题转入课文的学习。通过插图进行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十足的兴趣与好奇心,有助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突破重难点
一般说来,一节课会有一个教学重点,有的课会有教学难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在面对课文中的教学重难点时,可利用插图辅助教学突破课文中的重难点。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司马光》这篇课文,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从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知道了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后面的故事。在观察插图时让学生着重讲述其他小朋友的反应以及司马光的反应,通过对比发现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格,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总结全文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回顾以加深印象。利用插图进行总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利用插图进行作业布置,布置的作业与插图有关且紧扣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了二年级(下)《狐假虎威》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在总结环节时,可让学生根据插图复述刚才所学的故事。教材中主要有两幅插图,分别表现了故事的开头以及结局,学生可充分利用两幅图并对中间环节进行补充,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呈现出来了。故事复述完后还可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对课堂进行升华。最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结局进行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老虎后来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以此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插图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多维性等特点,所以插图能够让教材不再只有单调的文字,使得有插图的教材能更吸引学生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在语文教材中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视觉表象,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插图在语文教材中能够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给学生提供比文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插图在语文教材中能够让文字与插图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低年段,将插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增加教学乐趣、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作者:张沙沙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生为本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策略,需要面向课堂上的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阅读需求,促进每个个体的成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统一化、标准化的阅读教学模式,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丰富阅读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让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课堂延伸都做到以生为本,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知识与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系统养成。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生为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多,所以在各个年级教学目标的界定上通常比较模糊。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相对忽视,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容易出现阶段不清、目标越位、目标缺位等方面的弊端,不利于提升阅读授课的“优质”与“高效”。这其中非常显著的原因就是授课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龄特征,在授课设计上存在太多的盲目性行为和主观性行为,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正确轨迹和客观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既要考虑到各个层面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又要考虑到同一层面学生差异化的阅读能力,从而制定有层次的、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以生为本。例如,在《鹬蚌相争》等寓言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应当设置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学习需求。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生为本
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教育工作者习惯于采取单向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这在阅读授课上也是同样如此,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教学素材与载体的组织上,要么过分依赖课程教材,要么教师指定课外素材,并且对电子阅读载体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从而让小学生的自主权利在不断压缩,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阅读授课行为,必须保证对授课内容的科学选择与灵活制定,加强对于学习者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进行认真调研与分析,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足够大的阅读主动权、民主权,这样便于激发出课堂主体的学习潜能,持续保持学习热度,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与思维,实现语文读书情感的有效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锄禾》、《悯农》的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对古诗两首进行大声朗读和背诵,但这时学生的阅读学习是被动的、枯燥的,学生常常也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在选择《锄禾》、《悯农》进行古诗的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古诗两首的内容特点和思想内涵,先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节奏美、情感美,真正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次的劳动美,从内心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时就会更具主动性,教学效率也必然事半功倍,更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三、阅读教学拓展的范围要以生为本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就必须有意识的打破课内教学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的弊端。在素质教育形势下,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注重延伸与拓展,为拓展与延伸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语文教师在搭建拓展性的阅读教学平台时,一定要确保阅读教学氛围的开放性,要赋予阅读教学更多的活力,尊重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教师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与引导职能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同时,要构建多样化的、富有层次的课外阅读素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例如,对于《三顾茅庐》的教学中,在课前课后都应该有意识的开展拓展性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带有插图和简介版的《三国演义》,而且不要严格限定阅读范围,不妨让学生与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进行自主选择,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授课快乐化的学习情感。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是关键。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实现传统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发挥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减少不当干预,注重教学拓展与延伸,确保教学实效。
作者:葛艳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研究
新教改实施多年以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仍然是精读精讲比较多、反复练习太多,而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阅读能力不强。而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体验阅读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能力。
一、运用课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主要驱动力。学生拥有较高的阅读兴趣,就会产生积极性和自主性,全情投入到阅读中,积极思考,阅读效果自然很好。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因而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件,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激昂的情绪进入阅读,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甚至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领略过桂林山水的美,对于课文的描述没有直接的感受,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就将桂林山水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放给同学们,让学生自己去直观地感受桂林的山山水水,进而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赞有了情感上的认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当然,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用心,要符合学生的学情,简单明了、突出主题,不能花里胡哨、喧宾夺主。
二、老师“教读”,讲解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如精读、默读、略读、速读、带问题读等,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课文进行“教读”,传授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去阅读。例如,在讲授《将心比心》一课时,我就采用了默读法,让学生先默读全文,要求眼到、心到,即用眼睛去看、在心中默读,不能读出声音,不能用手指点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段话大概讲了什么意思,整篇文章表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课文中描述的场景让你感动了吗?读完全文后你有哪些体会和感受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在默读后思考,体会文中所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在讲《女娲补天》时,我用提问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解读,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并观察课文插图,进而给学生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女娲去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结果如何?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针对性更强,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学生“自读”,巩固阅读方法
在老师“教读”之后,学生学习到了多种阅读方法,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巩固、掌握,因而学生“自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所谓“自读”,就是指学生自主性阅读,自主运用相关的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进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我就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学生们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在成果汇报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勾画出生字、生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描绘出文章中体现主席悲痛心情的词句,对主席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着重阅读,切实感受到主席作为平凡人的悲痛哀伤和艰难抉择之后的宽广胸怀。在最后总结阶段,我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成果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点评评价,帮助学生理顺了思路,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了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能力。
四、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阅读仅靠课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课下进行有效地补充。但是课外阅读书籍浩如烟淼,不仅有各种题材,也有各种书目,如果选择不当,不仅不能“开卷有益”,不能进行纵深阅读练习,反而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地给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既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让学生在广泛涉猎的同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结合,可以使阅读教学在课下得到有效地延伸,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助益。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教学,还要大胆创新,钻研更多的符合学生学情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阅读方法,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助其在书海中乘风破浪,尽情遨游。
作者:安福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第五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略读训练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教育理论支持下,必须加强对略读训练模式的认识,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阅读技能等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课改的推行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有所增加,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新课改的教材变化,略读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小学语文阅读略读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情感引导者,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阅读技能、开阔视野。所谓略读,主要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文章进行粗略的阅读,掌握文章的大意,这一阅读技能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对于精读课文来说,略读课文的内容更加丰富,不拘泥于语文教材的条条框框,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便能够获取重要的信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通常,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往往可以通过四步法策略,首先由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文中寻找答案。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然后各小组总结发言,根据讨论结果表达不同的见解,与其他小组分享,教师分别给予鼓励与评价。最后,为巩固知识,可进行简单的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略读训练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理解力、开阔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略读训练模式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类型多种多样,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文章的类型与课文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与表达技巧。略读并不等同于漫无目的的读,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全神贯注展开思维,捕捉有效信息。小学语文阅读中的略读课文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为每一段落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该段落主要表达的什么。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是发挥引导、组织作用,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五年级上册中《学会看病》一文,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略读,然后用几个词汇概括出母亲的特征,有学生说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有学生说母亲具有责任感,对儿子充满了无限的爱……基于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可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赏读,母亲的哪句话、哪个动作感动了你?谈谈你的想法,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体会到母亲无私、伟大的爱,这种“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训练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增强情感体验。略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阅读速度快,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概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以五年级略读课文《景阳冈》为例,该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景阳冈讲述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可以故事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要求学生快速初读课文后为文章分层,做到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景阳冈》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武松打虎的场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由学生分别扮演店家、武松、老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加深理解,而且能够丰富阅读体验。总之,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罗潇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掌握基础的字词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一大教学重点,作为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阅读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也能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策略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阅读训练对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思维活跃度、理解能力等等都非常有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板块。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字词组句方面的提高,也能从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小学阅读理应是一项开放的教学内容,能够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教学的优点和作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加深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很多学校基于考试的压力,在课程安排上都容易忽略语文阅读的教学。而一些语文教师也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阅读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导致平时的教学都是字词的认识等基础知识为中心,而没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也就无法及时补充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仅靠课堂上的阅读在阅读量上来说远远不够,而且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也往往与考试密切相关,缺乏全面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小学生培养起高水平的阅读能力[1]。
2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2.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而言,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缺乏自制力,因此学习起来往往比较困难。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才能通过长期的阅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阅读的时候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初开始阅读一些简短的、容易理解的文章,最好是选择一些有趣的阅读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然后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考型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去探索答案,得到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也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语文教师也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调整阅读教学的安排,以适应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同时,为了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的习惯,将这一习惯内化为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2]。
2.2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注意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小学生认字识词的能力,更在于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将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基础还不足,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影响阅读的效率。而语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正确理解原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为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调整阅读教学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摘要精美的语句,仔细研读其中的内涵与情感;比如每周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写读后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开展阅读分享交流主题班会,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互相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小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将阅读内容转化为更加有趣的形式。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阅读文章的内容和纲要通过幻灯片、动画、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够活跃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能帮助小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文章的重点,降低学习的难度[3]。
2.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为此,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积极拓展自身的见识,了解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生活中的事物多姿多彩,仅靠书面上的阅读内容无法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诸如杂志报刊、新闻速报等阅读材料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课外读物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往往更加紧密,还能够满足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体育、动漫、文物等等不同的知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从而加深印象。比如,在学习《麻雀》一文时,文章主要讲的老麻雀在猎狗的威胁下努力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者送妈妈一份小礼物去感恩母爱。从中小学生也能感受到母亲的辛苦付出,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接。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方式能够促进小学生性格品德的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也要在增强学生书面语言认识能力的基础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为此,小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将阅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作者:刘伯林 单位: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王家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148-149.
[3]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65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图文资源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教师、文本与学生的重要渠道。文本插图能够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让文字生动灵活。文本插图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插图,整合图文资源,发挥插图辅助衬托的作用。
一、创设语言情境,启动阅读引擎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深度认知活动。阅读教学肩负着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任务,文本插图将课文中最感人、最能震撼人心的一幕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搭配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创设相应语言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创设语言情景,学生透过文本插图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美好品质,实现学生和文本之间有效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朗读,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兴趣被激活起来。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时,教师出示课文中三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图片上都有谁?讲一讲它们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图片。有的学生说:“第一幅图中,一只小白兔在和马赛跑,第二幅图中,一只小黑兔在和一群乌龟赛跑。”还有的学生补充道:“第三幅图中,兔妈妈将一个大蘑菇奖励给了小白兔,小黑兔挠挠头,看来它是没有得到蘑菇。”学生在看懂文本插图后,教师激趣导入:“兔妈妈为什么把最大的蘑菇奖励给了小白兔?你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吗?将最大的蘑菇奖励给小白兔,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请大家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寻答案。”
二、巧用插图释疑,感知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受生活阅历和年龄限制,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文本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恰当运用文中插图,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学习联系起来,形成鲜活形象。文本中的插图具有情境性、直观性的特点,通常文本内容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事物的体验,插图中的画面,是对作者情感的生动诠释。学生在观看完插图后,联系文本文字,能够充分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内涵。在学习《放小鸟》时,教师在课前采取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白肚皮黑皮袄,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晚忙不停,捉了虫子喂宝宝。’大家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鸟?”学生猜测。有的学生说:“老师,老师,我知道,这是燕子!”在读文赏析部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作者非常喜欢这只小鸟,可是为什么要把小鸟放了?”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鼓励,接着说道:“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第一幅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正看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小鸟。”还有的学生补充道:“快看,窗户外面还有一只小鸟,它正在看着笼子里的小鸟呢!”
三、发挥想象联想,深化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体悟文本语言,通过与文本插图对话,形成与作者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透过想象,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学习《小动物过冬》时,教师猜谜语导入新课:“‘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想一想这是什么呢?描绘的又是哪个季节?”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图中有哪几种小动物?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又是如何过冬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冬天的时候,小燕子会飞到南方,南方比较暖和,也有小虫子。”还有的学生说:“青蛙会冬眠,一整个冬天都在地底下睡觉,小蜜蜂早早的储备好蜜,冬天也不出来采蜜了。”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文本,获得审美体验。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启动阅读引擎。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利用文本插图开展释疑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阅读内容。
作者:张吉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意义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学的重要学科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巨大帮助。本文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意义;探讨
1前言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主要内容,而阅读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大多是知识的来源都是起于阅读上。而课外阅读作为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而被广泛关注,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认识到世界上事物的多种多样,对于小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巨大的帮助。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发展现状
2.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对象单一:
随着电子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电视媒体、网络游戏接踵而至,而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以至于许多的小学生偏爱于玩游戏而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而且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进行课本上内容的教学,学生阅读的书籍也比较的单一。目前,大多数小学的学生都没有培养出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对于课外知识了解的内容较少,而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也较少,阅读的对象比较单一。
2.2应试教育对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老师和学生都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课本内容的学习上,而小学生因为学习思想尚不成熟,对老师的话更是“言听计从”,老师是考试内容要求考什么则就讲什么,而学生是老师教什么就练什么。这种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应试教育将课外阅读排除在外,“美其名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据调查,我国小学生每人每年的课外书籍阅读量不足一本,并且大多数是作文书和学习类辅导书,小学生喜欢的儿童读物,如童话故事、科普书籍等非常少。
2.3课外阅读存在误区:
现在的许多的学生和家长还没有真正的明白课外阅读的涵义,他们还单纯的认为课外阅读就是随便的阅读除课本以外的书籍。其实课外书籍的阅读也要进行良好的选择,不能进行盲目地阅读,现阶段小学生对于书籍读物的辨识率还较低,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读物进行筛选,不同的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的作用也不同,一本好书可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因思想、学识等方面还非常的狭窄,这时除去课文内容学习,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意义与作用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其实,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加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在无趣的课文内容背诵上解放出来,缓解考试和作业所带来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释放出天性,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了解不同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在欢乐中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而良好的阅读也可以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许多的小学都在举行阅读知识比赛,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得影响。因此,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2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可以不断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改变应试教育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盲目性,并且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阅读。课外阅读可以让小学生了解到更丰富广阔的内容,让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让小学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可以加强对课外素材的积累,小学生在长期的课外积累下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加强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许多的老师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句子整理在一起,而小学生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语文写作与学习的方法。
3.3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著名作家臧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一本好的课外读物会给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小学生正是对于社会人生认知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到有用的知识,则需要选择好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小学生可以通过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去领会每一个词句的涵义,理解书内容和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要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总结
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内容和写作思想,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有较好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为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扩展空间,培养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收益终生,并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的发展。
作者:付本娟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朱小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语文学刊》.2011.
[2]朱晓利.多一份自由,多一种想象———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青年文学家》.2011.
[3]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延边大学》.2011.
[4]李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第九篇: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技巧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题式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阅读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完课程之后认识到阅读中的相关中心点。本文我们主要来探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及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教育部的相关制度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以及阅读积累量,开展阅读课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并且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当前来看,开展主题式阅读课程则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起到更加积极的效果。
1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方式主要就是指在相关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主题建立,将具体的阅读教学转化为对主题问题的探究,通过建立具体的主题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教学内容比较零散的文章学习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整合作用,教师在进行这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相关探究
在了解了当前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相关内涵概念之后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在主题式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2.1内容精细,确定主题:
目前教师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即可以建立相关思想上的主题线索,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建立具体的主题,通过对文章主旨的学习来达到锻炼阅读能力的目的。一般我们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课程的过程中,文章自身的相关知识点都是比较零散的,如果不建立一个具体的主题,那么很难将这些知识点有效的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我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已经提前建立好了一个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这篇文章的主题主要就是保护环境,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将一些教学内容往环境保护方面上靠拢,比如说我会提问学生“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目?”我通过这种把一个形式将一篇文章直接转化为对主题的探索,通过一些提问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且通过在内容上的精细,将一篇文章的学习转化为对一个主旨的学习,可以将一篇零散的文章中的知识点系统的整合到一起,提升教学质量。再如,我在进行《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紧扣文章的主题来进行教学,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作者为了缅怀生身母亲以及祖国母亲而记述的这一篇文章,通过对这一篇文章的记述来体现出作者的亲情以及爱国情怀,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会将课程精细化,上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用来纪念生身母亲的句子以及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搜索,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思想体系,同时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大意。总的来说,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细化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系统化的学到阅读技巧,更加全面的提升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导语入手,切入主题:
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是非常重视前期的内容导入的,一方面前期的内容导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帮助意义非凡,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文章主旨,能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前期的合理引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1]。比如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詹天佑》一文的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我会首先合理的设置情景来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文章学习当中去,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了解詹天佑么?你们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你们在实际生活或者旅游当中有没有见到过他或者了解他的一些事迹呢?”我通过这种简单的提问方式,使那些了解过詹天佑的学生能够进行交流分享,提升了学生在文章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也引出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文章学习当中建立较好的阅读思维能力[2]。
2.3总结点评,实现知识深化:
在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总结点评,在本节课中所学习的主要文章主旨大意要进行系统化的讲述,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主动的进行总结,然后根据本节课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学生能够轻松地读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章,找出异同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阶段的总结点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此不能泛泛而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点评,通过点评使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且自己哪方面内容没有学的系统全面,为学生的未来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我们主要基于主体式阅读教学在小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开展主题式教学,通过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而我们教师在开展相关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文章内容的细化,将文章内容的学习转化为主旨的学习;同时在进行文章教学过程之前,能够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来使学生有效的进入到文章主题的学习当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
作者:王海英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高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管庆刚.“板块式”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赵玉.小学低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吴锦.探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6,10:64.
第十篇: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摘要:
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生活技能,同时也是不同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学起就应该打好基础,因而需要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承担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教师的教学责任重大。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就基于课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展开讨论,总结正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标
阅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教育的不同阶段,都会围绕阅读能力的提升展开相关的教学。阅读教学自小学起就需要引起重视,借助语文等课程来开展正确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施行后,特别强调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加科学、客观的表述。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责任越来越重要,开展基于课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十分必要。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承担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强化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正确地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从书本文字中获取知识的效果,并为提高与人对话思考、语文写作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良好互动关系也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着直接的帮助。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重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所有的教学目标设计均围绕学生开展,想要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清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新语文课标作为教学指南,要想迅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强化指导阅读方法:
目前,不同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所列文章均在严格的筛选过程中,经受了长时间的学术性、实践性考验,全文具备文学示范性、思想启蒙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文章,通过口读、眼观、耳听、心念等多重感官刺激,让学生与课文的作者之间产生心灵深处或思想精神层面的交流,从而完成情感的熏陶与升华。教师利用教材课文教学时,应该尽量减少使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分析来完成学生的阅读,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大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体会。教师可以多鼓励小学生进行创意阅读,或者以不用角度的问题来引导大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展开必要的批判和修改,从而让学生拥有阅读思考的好习惯,提供阅读质量。当然,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放在阅读课外读物上,因此,教师也要针对课外阅读教会学生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方式,设置阶梯型的阅读问题完成正确的阅读。如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笔者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用不同阅读法。刚开始的初始教学阶段,先让学生通读文章,以浏览的方式找出其中的生字生词,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内容。第二次阅读课文,提倡小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主要看文章所描述的是人物还是风景,采用怎样的描法,写出了草原的哪些地方,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特点。这一次阅读,贵在让学生能自己做到在自学基础上的自我体验。最后,笔者将带领学生认真详细的精度课文,让学生们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内心变化,较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通过理解将自己的个性主张融入其中,当然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同样以草原为题,组织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2.2注重启发个性阅读:
阅读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一个人所选择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目的都各不相同,可以充分展现出个性化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课堂上,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课文,引导学生准确地分析文章写作结构、叙事顺序,挖掘其中的人物关系、环境特征,并对详细描写所体现的情感与思维活动进行感受,从而掌握对课文更加鲜明的理解。学生的自发阅读行为增多后,不同的文章因为不同的经历基础和理解能力变得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文章中能够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增加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十分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反复咏诵后增加阅读快乐,也增进了对阅读行为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如对于有些习惯读童话、小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谈一谈阅读体会,掌握必要的读书心得,试着让学生自己将童话或小说的故事延续下去;对于喜欢读散文、诗歌的学生,引导他们多掌握其中的精美语句或深含道理的段落。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书目,通过学生们阶段性的阅读,共同交流阅读感受,能够让小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交流更加顺利。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很多小学生面对书籍中的文字内容,会产生懒惰、畏惧、逃避心理,缺乏足够的兴趣投入到书本阅读中,这样的做法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先分析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适当地控制学生盲目地阅读,而是选择寓教于乐、浅显易懂、传播正能量的文章来供大家阅读。同时,学生要清楚阅读有助于增加见闻、陶冶情操、塑造人品,从而自动自发地开始结合自己兴趣选择书目进行阅读。
结束语:
面对新课标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尝试完成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现阶段可以通过强化指导阅读方法、注重启发个性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等途径来构建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作者:杨永 单位: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裴翠香.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3(5):51-51.
[2]陈秀珍.谈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2009(18):86-87.
[3]于永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5):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