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征

摘要: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当中,语文老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小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无不表现出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与否。当前国语教学课堂缺失生动的语言活力,因此应该立足于语文这一语言学科的自身特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控制和揣摩运用情况,用生动的、规范的、富有趣味和美感的语言情景表述引导学生进入国语的奥妙世界。

关键词:

语言运用;语文教学;能力提升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归根到底是对学生合理掌握和应用国学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想充实语言文学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基于老师对语言的把握和合理运用。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多数都是得益于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情景导引激发小学生语言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语言艺术的生动呈现,教师语言运用和修为深刻影响着小学生。所以,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对语文语言运用进行剖析,对于升华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学生语言的运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通常会呈现以前几点鲜明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规范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特别对于广大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说在他们的心理把教师看作为是知识和行为的化身,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他们模范的最佳对象,远远超出了父母和其他亲人朋友,对教师有一种神的一般的崇拜。语文教师对于语言的合理规范的运用深刻的影响着小学生,越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越应该对语言进行深入把握,就要越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小学生正在处于语言发展和运用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对语言的模仿能力超出于其他任何年龄段很多倍。[2]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把最正确的语音、词汇表达和语法的运用呈现给小学生,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规范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注意平翘舌区分,这是十分重要的,语音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一旦出现偏差今后很难纠正。词汇表达和语法的运用一定要使用正确,都以全国通用普通话为准绳,严格要求教师自身,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语言得以正确的发展,今后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语言运用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发展,除了语言的规范性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语速的控制,发音声音情况和语调的自然和谐等一些问题。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课堂教育教学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饱满的语文认知,提升小学生的人文涵养,语言表述更要具备科学的严谨性,不能含糊其辞,要清晰明确的表述。当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和御用词语的正确内涵,从而能够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语言表述的科学性同时呈现出用语表述的简洁明了。正如弟子规上所述“话说多不如少”,语言表述需要简明扼要,需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扣题,重点突出语言精华部分,丰富主题内容,在语言上以少胜多。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语文课堂教学用语要突出生动性,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小学生,对于事物和知识的认知形象思维处于绝对的优势,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能够很好的满足小学生的语言需求。[3]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文化历史,遗留了大量经典的文学著作,生动形象的表述所阐述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生动愉悦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文学经典的意境当中,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语言的生动奥妙。教师应该能够运用娴熟生动的语言对人物、情节和事物等描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如临其境。语言运动的得体恰到好处、简单扼要、生动形象就能够使难以理解的词汇变得通俗易懂。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这时教师要是只是对这一词汇进行单纯的详细解释,往往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教师如果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简洁语言进行描述,会激活学生形象思维,满足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的需要,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否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运用语言描绘出生动形象、扣人心弦的美感,创造出情景的美感,使学生陶醉在美的意境当中,激发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在语言的运用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声音饱满富有感染性,语句组织流畅欢快,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美感,语意表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给予学生语言美的享受。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4]

作者:庄丽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小学

参考文献:

[1]梦庆敏.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素质与能力,2016.

[2]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2).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要给予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关注,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当下教学形势来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首先教师要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利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步入学校与语文第一次正式接触,对于儿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从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加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为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当下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

2.1小学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造成教学局限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课本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化的运用书本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将造成严重弊端。例如,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不合理构建,教师只顾语文教学教材,进而导致教学单一性,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延伸性等等。这一教学弊端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也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在教学活动中把自身放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忽略学生的教学重要性,进而导致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小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1]。

2.2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进行及时的预习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学生应该树立好自身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弊端,导致教学成绩不断下降。例如小学生没有对于语文的学习知识进行及时的预习,导致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其次也有部分小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及时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发言不积极等等消极行为,这些消极行为的产生极大的降低了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阻碍了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

2.3教学活动的形式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在教训活动中慷概激昂的讲解知识点。学生的互动也很积极,知识传授的很顺利,但是进行知识复习时,学生的表现却极其的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过于灵活性和丰富性,进而造成了教学形式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一弊端产生的主要根源,是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形式化的追求,导致学生不能紧随教师的思路,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只是形式上的敷衍了事,进而不能对语文知识进行良好的记忆和理解。

3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方法

3.1小学教师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筹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首先要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出发,运用合理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自身要做好详细周到的教学准备活动,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的预习理解和准备工作,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知识的准确讲解,利于对学生的不同疑难问题的解答,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要位置,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3.2倡导语文知识的预习理念

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理念的产生,教师首先要对于学生进行预习益处的讲解,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预习活动。其次,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小学生,进行不同的预习目标的制定,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对语文预习活动的引导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课下预习的欲望。例如,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文的课前预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长成什么样子吗,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你们想想小蝌蚪的妈妈会长成什么样子等等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预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3小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位置的建立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避免教学形式化的产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要位置,而不是传统教学活动中把自身放在主导位置。在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后,运用灵活的教育形式,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力的形成。

4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从自身出发进行弊端的改善。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加课堂预习环节,二者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训活动的有效进行。

作者:魏学慧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24-28.

[2]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

语文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下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当前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然而,新课程标准实施一段时间之后,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并不能对新课程标准有正确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

1.1不能完全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征

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母本,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语文知识内容及其丰富,教材形式千变万化。语文的学习需要有丰富的阅读量,有效的扩张学生的知识含量。不能只单单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和知识,这是远远不足的。中国古代的名人,无不例外都是从小饱读诗书,才能成就了一番事业。新课程的明显变化就是让学生多认识汉字,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优秀的素材,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2新的教学理念趋于形式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探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并非真正领悟探讨的深刻内涵。只是在课堂教学当中鼓励探讨,没有恰当找到可以探讨的切入点,没能找到富有价值的探讨内容,片面的提出题目大、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内容,貌似学生们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环节,其实只做了表面文章,学生并没有通过讨论这一重要环节得以抒发见解,没能在讨论当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教师对文章阐释的非议

2.1没有对文章内容全面的、合理的阐释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文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的著作来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内心情感,所要抒发的感情。教师需要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同学生一起解读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同学生一起体验作者的情感,与文章里面的人物产生共鸣。并非只是泛泛的提出一些缺乏深度的问题进行讨论,没有给予学生很好的启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2不能正确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篇文学作品一定包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通过文章来表述某种思想感情,这是创作的终极目标。[2]教师讲授文章的意图就要对作者创作的意图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作者所创作的价值取向严重受到了当时社会局限,不可避免地与当今高速发展的时生矛盾,我们阅读前人所创作的著作就要伴随作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价值取向。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文章的意图不敢进行多重角度分析,生怕影响文章的基础解读。

2.3缺乏对文章自身独特的见解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探究文章,揣摩研究文章,在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创意出新的意图和看法。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领悟作者的价值取向,而后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讨论,谈出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提升阅读意义,获得个性化的心灵感受,从而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水平。

3缺乏准确的学情分析

3.1对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掌握不清

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的程度都不同,教师应该正确区分对待,在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学情分析中出现偏差,教学目标的设定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设定教学目标不到位影响教学效果。[3]有些教师在低年级教学当中往往重视分析文章内容,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出现的越位问题,学习生字、生词和正确朗读背诵经典名著的时间花费较少,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出现的教学目标不到位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教师容易超之过急目标设定较高,应该依照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各阶段性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全部教学目标[4]。

3.2忽视学生的“学”

语文教学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当中容易忽视学生学的情况,出现满堂单向灌输,缺少互动和讨论的问题,教师普遍缺乏观察学生的学习,不能了解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应该多观察多聆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教促学,相互提高。

4评价不到位

4.1评价缺乏鼓励学生学习

有些教师评价形式过于墨守成规,言语单一缺乏新颖,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有些教师言过其词夸大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学习,以宽容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4.2评价缺乏指导,不能起到推动学生学习提高

评价过程不能完全迎合学生,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是应该提供必要的反思总结,延伸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讨评价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自我更加努力学习。互教互学,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作者:孙秀莉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小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1):66.

[2]郭凤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2).

[3]韦庆华,张俊.论有效教学情境的营造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41-42.

[4]赵鹏雷.关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3,(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业分层设计

万事万物总会是千差万别的,正因为有差异,大千世界才显得非凡美丽。学生的学习也是各有千秋,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就是最好的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实际教学当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就非常的多,其实方法大同小异,就看每个老师怎么去操作了。

一、研究学生的知识层次,分层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我备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而不是老师的知识水平,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要知根知底,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要全面掌握,对学生的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备课的时候,知道备什么样的课才适合自己的学生。很多优秀的教案,看上去人家备课十分的扎实细致,内容十分的丰富,但是对自己的学生适用不适用,就是个未知数了。日常教学当中我发现许多的老师拿着现成的买来的名家教案在那里上课,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是一般化,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拿来主义不一定实用,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好用。所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备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就拿简简单单的诗歌教学来说吧。第一步,面对全体,因材施教。要让所有的学生会大声的朗读,而且是富有感情的去朗读,尔后让学生能默写整首诗歌,五言绝句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七言绝句也是二十八个字,学生一节课绝对能会读会写。接下来的第三步,要想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来设计教学的内容,那就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了,前面的只是感性认识,第三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了。此诗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就是说诗人通过写诗,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给我们传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时代内容。第四步,诗歌里的名句,要重点理解,这对学生的情感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五步,在了解思想内容的同时,适当的了解它的艺术手法技巧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这样的几步设计,基本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设置不同的组别,分层授课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教学一首诗歌,从开始的朗读到最后的写作运用,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能全部理解掌握的,那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一般把学生分三大组,A组大约占一半的人数,这组学生要全面掌握诗歌的有关内容;B组的学生,约占全班学生的五分之一,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会读会写,大致地掌握诗歌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了,不做过深的了解。C组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大约就四五个,最多不能超过八个,这部分学生会读会写就可以了,尤其是会读会写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并在作文当中适当能运用就可以了。那么在具体的上课中,任务明确后,在老师的统一带领下疏通读音和文义后,每个组就按每个组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己可以自学。C组的学生,老师在分析难度大的内容时,不必听讲。内容怎么教,一节课的时间怎么分布,一切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能盲目的死板硬套,所以,课前的准备是先决条件,如果心中不了然,上课定茫然。

三、分层练习,分层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老师从备课开始,准备不同层次的授课内容就是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在作业的布置上,就要按学生的层次布置作业。具体操作的时候,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组成情况不同,作业的要求也要适当的有所不同,这样在考查的时候分层次考查,就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真实的知识层次。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就是说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是高分,学期末了,评价的时候也要分类评价,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他们进一步学习。A组的学生评价时适当要鞭策,B组、C组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唯有如此,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孔子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对教育教学的最好诠释。具体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来组织自己的有序的教育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有效教育。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就能扬长避短,从而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作者:罗玉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有效实施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变革尝试,随着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推进,已经积极地在城市及其有条件的区、县小学逐步开始。那么,小学语文在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在语文的“翻转课堂”中有效学习呢?本人通过亲身观摩以及参与“翻转课堂”实践,认为,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是基础,家长参与是保障,语文教学素材的精挑细选是关键。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质是基础

语文学科“翻转课堂”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环境,与此同时也对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翻转课堂”在实施步骤上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前进行,学生利用微课程视频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因此,在精通学科知识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将语文知识的重难点精确提炼,并以最具象、最通俗、最简短的微课程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初步的自主学习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说,语文教师制作和设计微视频课程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程度都在大专与本科之间,大专学历占多数,并且大多是汉语言类专业出身,并没有受到过教育技术学、统计学等技术熏陶,这也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师整体上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的局面。为此,语文教师应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社群学习互帮互助,在与同伴的讨论学习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学校应充分发挥组织责任,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微课实训指导,及时反馈教师在翻转课堂实践中的困惑。与此同时,校校合作,促进课程资源在校际之间的共享,加快形成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团队,团队与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让团队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壮大。

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精挑细选是关键

“先学后教”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例如,综合性学习、阅读课等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答疑解惑才能有效内化。因此,单凭微视频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的亲临协助。其次,比喻和拟人等难度稍大、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概念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很容易使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其产生错位,导致后来纠正的复杂性,因此更适合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么怎么让语文的“翻转课堂”发挥其魅力所在,做到事半功倍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精挑细选。将这些资源按照相应属性进行归类,如果内容难度系数不大、又是突出记忆性的知识,往往可以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生字词的拼写掌握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正是由于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密切性和复杂性,使得教师在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并不是“囫囵吞枣”而需要精挑细选。

三、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动员家长广泛参与是保障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其身心发展还未健全,因而正处在活泼好动、自控力不强,对周围事物抱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这使得小学语文开展“翻转课堂”存在很多困难。首先,“翻转课堂”需要小学生在课前通过移动数字通讯设备观看微课程视频,而其自控力较弱,在面对IPAD、iphone等移动设备时,往往情不自禁的关注设备的游戏功能,而对课程视频的关注程度却不足,导致效率较低。其次,小学生身体还处在成长期,如果每天每一个科目都需要观看视频,那么对其视力也会有较大影响。因此,小学语文实践“翻转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更加需要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当前,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并不愿意参与学生的相关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缺少必要的关注,有些家长关注却不知道如何引导。针对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微信群,及时准确的对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了解熟悉语文“翻转课堂”的步骤和流程,以及明确自身在“翻转课堂”中担负的主体责任。其次,学校可以针对家长制作微课程视频对其进行培训,加速其生成引导子女的相关策略。

作者:蒋维西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相关政策,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正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我国语文在小学阶段就在不断改革中,希望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能够不断优化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从而可以从小就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主要体现在师生课堂上的互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正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才能够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小学生课堂与师生互动情况也能够从根本上明确我国小学生日常的思维情况。因此,小学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日常与教师互动的频率。下文探究的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政策。

1以情感入情境,改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主要分为语言间的互动、时间以及位置上的互动,还包括在教学情景中的互动和角色扮演互动,正是由于互动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做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互动能力,以保证学生与教师日常的关系能够维持在平衡的状态。所谓的言语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进行言语沟通,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和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地被学生掌握。而时间和位置上的互动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之余的沟通情况,如果能够把握好时间与位置的沟通,那么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就能够处理得恰到好处,通过与教师积极交流,能够将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还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学生与教师的课下交流足够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维持得当,就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师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情感投入,对学习的影响也是十分不利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将学生思维和情感统统调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不会感觉特别单调,同时还能够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以至于可以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语文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将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和老师的在情感上达到一定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将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应用自如。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说,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仅需要达到一定的情感共鸣,最关键的是将日常学习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从小就受到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以情感融入情境,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才是本文论述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师生地位的平等性,与其一味地投入大量精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取不到令人满意的成果,还不如改变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学生从小就能够受到全面的教育,不管是关注成绩,更关键的是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说,教师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应该不断地更新自身思维库存,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够日新月异、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备受重视的感觉,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个人情感得到抒发,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能够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不同学生的特性安排不同的课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种类。

2以讨论促思考,完成合作学习

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的学生之间,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思维的扩展性都大致相当,学生对于相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看问题的深浅一般都大致相当,教师的知识和思维水平都极大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中,容易出现压倒性的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但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使学生的能力更快的增长,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可以促进同学能的相互思考,让学生可以学会聆听,并让学生之间能够亲密开心地合作讨论,从同学的想法中开阔思路,升华对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知识认知,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3以真心换真情,关怀后进学生

教学情境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设教学情境,和学生在情境中互相交流,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容易造成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忽略,主要因为大多数的教学模式都是大班教学,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忙于对课程的设计,大多关注学习较好的和上课比较积极活跃的学生,容易造成对其他学生的忽视,导致教师上课时互动达不到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学生多多对其进行鼓励,多进行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教室里有一部分长期坐在离课堂较远的“偏远地区”的学生,教师平时容易忽略,当这部分学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参与到课堂时,却又受到教师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多花精力在于这类弱势学生中,跟他们产生良好的互动,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4结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应该从方方面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日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关注,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保证师生之间的教学效率,从而保证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还能够促进学校学习目标的实现。

作者:荀丽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太阳升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伟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7~18.

[2]付珍凤.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5(14):53.

[3]王红芬.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67~68.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情感教育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实上就是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重要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换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全面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简要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其实上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殊不知,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残缺不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长期缺失会对德育教育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挖掘教材,探寻情感轨迹

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内容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立足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深入细致地挖掘教材内容,仔细地探寻教材中的情感轨迹,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奠基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一课时,教师通过深入地挖掘教材,确立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细致地挖掘了教材内容,清晰地探寻出了教材中的情感轨迹。与此同时,教师根据从教材中探寻出来的情感轨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出了明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指明了方向。

2创设情景,感受彼时情感

精心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之中感受文章中那时那景的情感,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搭建广阔的平台。仍然以教学《荷花》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各样展现荷花美丽姿态的图片资料,并利用这些图片资料制作了一段展现荷花别样美丽的视频。教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还为这段视频配上了一段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这段视频的时候,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荷花之中。这段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荷花别样的美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逼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生活情景中切实感受文章情感的过程,为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铺就了道路。

3品读词句,揣摩细腻情感

仔细品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好词和写景状物的佳句。教师要让学生在品读好词佳句之际,从字里行间揣摩文章流露出来的细腻情感,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开辟有效的途径。还以《荷花》这篇课文为例,文中这样写道:“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花瓣儿”、“嫩黄色”、“小莲蓬”以及“花骨朵儿”等词语流露出来作者对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除此之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不言而喻。“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副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貌似在夸画家的本领,言外之意却是在夸荷花的美丽……学生从文章表情达意的好词中感受到了作者的遣词之准,学生从文章写景状物的佳句中感悟到了作者造句之妙,学生从这些好词佳句之中揣摩出了作者表达的细腻情感。与此同时,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顺利地实现,为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畅通了渠道。

4联系实际,升华真挚情感

适时贴切地联系生活实际升华情感目标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高潮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指引学生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际,适时择机点拨学生升华情感目标,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进行了完美的谢幕。再以《荷花》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作者看荷花的经历的。课文用第一人称“我”更容易让学生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荷花之美也是啧啧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此时,教师让学生由荷花之美展开联想,想象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使人陶醉的美丽景色,想象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令人痴迷的迷人景致。学生想象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教师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文章思想情感之时,学生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成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情感的升华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择机适时贴切地联系实际生活升华情感目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也为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延伸了道路。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的渗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探寻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轨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指明方向;教师要在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景中的彼时情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搭建平台;教师要在认真品读好词佳句的基础上,仔细揣摩文章流露的细腻情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开辟途径;教师要在贴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升华课文表露的真挚情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延伸道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五颜六色的情感教育之“鲜花”扮靓绚丽多彩的课堂教学之“舞台”。

作者:董兵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柏杨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教师.2010年20期

[2]黄凤珍.情感化春雨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3]陈瑜姝.品赏细节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12期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优化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日益丰富,各个学科都在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革新课堂教学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无疑是一个非常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现的一个学科。笔者对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对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优势进行了阐述,有对两者的完美融合进行了构想。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化;语文素养;课堂教学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呈现形式日益多元,即便这样,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以,有效地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和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所谓多媒体教育网络,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起到了有效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于是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对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的全面革新献计献策。

2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途径

2.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始乃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也是这个道理。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课堂上,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够在导入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导入环节更加生动,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强烈,让教师创设的情境更加的逼真,为顺利开展教学过程的其他步骤奠定基础。

2.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兴趣激发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兴趣是维持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内部动力。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才会调动起活跃的思维参与知识的构建,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建立在对语文浓厚兴趣之上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而如果没有学习兴趣的学习则仅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丰富,通过多种信息形式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保驾护航。

2.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不断融合,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素材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与机会。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表示称赞。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展示、教学素材的呈现、教师恰当地引导,教师的思维将由表及里地发生转变。学生获取到自主学习的结果,同时体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成功。

3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体现出来的优势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不断融合,能够使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这种教学结构的转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日渐丰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体现的交互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够给学生提供跟多自主思考和自我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得到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为了突显人的主体地位而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个人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的一种辩证否定,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健康、阳光地成长。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努力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

3.2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人在学习的时候是通过同种感官途径来获得信息的,而在众多的感官通道当中,视觉与听觉的效率最高,约占70%以上。由此可见,如果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既可以看到又可以听到,还能够跟其他人进行讨论,是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学习的效率将大幅度提高。而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尤其是视听觉的感受非常丰富,再加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效果更是明显。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适合引入大量的多媒体资源,适合用视觉资源和听觉资源进行多角度的呈现。如果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良好的加工,用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表现,学生就可以在这些资料的呈现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并努力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

4推动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完美融合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不断融合不仅是教育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式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参与课堂,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也让学生的学习信息整理方式发生了变革。小学语文课堂虽小,却能够折射出社会的形势,学生接触了信息技术,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学习内容的方式后,很多内容就可以实现自学,学生就可以透彻地掌握课文内容。要努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完美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并为学生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颠覆了小学语文传统课程的授课模式,不再是课堂上老师一人说了算,而是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和主动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语文知识得到同步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发生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教育部要求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政策背景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意在对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探讨。从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途径入手,分析了信息技术的交换性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变化,然后就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完美融合进行分析。对促进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参考意义,也给提高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效率提出建议。

作者:刘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太阳升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浩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Z].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九篇: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它有着互联网的基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核心组成,而翻转课堂又恰好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借翻转课堂找到切入点

“翻转课堂”突破了教学时空,而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阅读课堂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面对课文篇幅比较长或者文章意蕴比较深的课文,课前自主预习至关重要。传统的预习模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开展预习,不少学生在预习时只停留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层面。而翻转课堂以网络为学习载体,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将课文的重要探究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在网上,学生在预习时能借微课平台而高效展开。如北师大版《飞向月球》一课,由于教材涉及的科技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无法事先了解相关的一些科技知识,可能无法感受到教材的生动有趣。由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设计预习微视频,巧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获取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如搜集人类的探索月球的成果,人类有关登月的幻想故事、登月失败的惨痛案例,以及人类为登月而做出的巨大努力等。同时,教师结合文本设计探究问题:你觉得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月球上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问题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方向,学生会带着重点去感悟文本,最终实现了预习的有效性。

二、课中讨论,借翻转课堂找到突破点

“翻转课堂”的课中阶段,也就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时间。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知识灌输,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不高。“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将教学难点以视频形式呈现,使学生结合视频更好地参与探究。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有效突破难点时,教师并不结束课堂,而是让学生结合微视频进行二次学习或多次学习。由于翻转课堂以网络为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和自己的评价输入网络,从而让课堂探究释放魅力。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紧张的气氛是阅读本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设计相关的背景气氛,通过气氛帮助学生感受文本关于环境描写的精彩之处,也为主人公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感悟打下基础。人物内心的感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结合文本自主去感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须结合文本的写作情境才能深入,而微视频又为学生的感悟提供了载体,学生的交流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人物的内心逐渐被揣摩,文本的意蕴渐渐地被学生所理解。

三、课后拓展,借翻转课堂找到延伸点

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翻转课堂”为课后拓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基于互联网终端的微课平台为学生的互动讨论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课后拓展中既可以进行文本的拓展阅读,还可以基于教师预设的拓展题而展开讨论。在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时,教师要将平台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进行互动拓展。如《凡卡》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寻找文本拓展点,借助微课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展开讨论。比如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中,“指望”如何理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后拓展可以基于此而展开。这样带有隐喻的句型在文章中出现多次,教师可以以此让学生进行课后拓展,以丰富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本文中还有如“慈悲”、“抽噎”等词,教师同样可以设计成拓展延伸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借互联网更好地进行讨论。

总之,“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想让“翻转课堂”更好地激活课堂,需要教师把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学习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甘艳芳 单位:甘肃省瓜州县锁阳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组织课堂策略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被应用的非常多。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讨论环节。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

新的教育理念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小学语文课又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讨论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被应用的非常多。

1课堂讨论概述

课堂讨论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取的方法。针对学生对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式的接受度,我对沈阳一民办小学全校学生进行了“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问卷调查,共发放三百份调查问卷。54%的学生都表示更喜欢“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索讨论”的教学方式,说明学生普遍很愿意接受“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设置科学的讨论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热情得以提升。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动脑、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说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诸多作用,大部分的教师也有意识地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到了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讨论环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当如何开展课堂讨论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2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开展

2.1设置明确的讨论目标,完善课前准备:

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组织讨论环节必须先确立明确的讨论目标。不然,课堂讨论就是盲目的,而盲目的讨论是不可能获得较好的讨论效果的。因此,课堂讨论的内容一定要是明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就必须明确课堂讨论的讨论目标,并且对讨论内容精心设计,不能具备太大的随意性。讨论目的应当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讨论交流、主动思考的习惯,而非对知识正确与否的直接判断。教师对于讨论目标的设置,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关注讨论目标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是否有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完成这一讨论目标是否能够获得何种启发、明白何种道理,只有这样,组织课堂讨论的真正目的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课堂讨论只是单纯的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步骤,而没有真正有效的目标,那么讨论就会失去意义,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因此,教师应该完善课前准备,先设置明确的讨论目标,再在课堂中组织讨论环节。必须注意的是,讨论目标不宜设置太难,应以启发性为主,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对问题加深理解。

2.2把握合适的讨论时机,科学分配时间:

教师在实施课堂讨论时,一定要选择好适合的时机,争取实现最好的讨论效果。要想让课堂讨论环节高质量、高效率,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应该关注四个方面:第一,在教学时突出教学重点,把握学生集中精力思考的时机,引出讨论问题,突破教学难点。第二,在对教学难点反复讲授的基础上,抛出讨论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化对于教学难点部分的理解,这样也能够提升讨论的效率。第三,在学生对于某一问题存在争议时,找准时机,组织讨论。这时候,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不一,为了验证己方观点的正确性,学生一定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理由,这种具有一定对抗性的讨论能够让学生的讨论热情高涨,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讨论效果。第四,在课堂出现冷场之时,可以巧妙对教学内容适当改变,开展对某个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环节的开展,可以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除此之外,组织课堂讨论的一大难点在于科学分配学时。讨论是十分费时间的,这一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讨论时间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讨论环节费时太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进行讨论时的时间意识。例如,在让学生对作文的六要素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好各个要素的讨论时间,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讨论效果。

2.3采取灵活的讨论形式,确保有效讨论:

不同的问题,应当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讨论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使学生对于课堂讨论始终保持着新鲜感,从而愿意进行课堂讨论,并且主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实现高效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小组讨论同样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例如,在自读课文的处理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在掌握生字词的情况下,列出课文相关问题,通过组内讨论解决问题。小组间讨论同样是个不错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自学课文之后,列出若干问题,向其他小组发问,由其他小组来回答,这种隐性竞争关系往往可以培养学生仔细阅读与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小组汇报讨论、对抗讨论等都是很不错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何种讨论方式,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可能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必要的时候,把握好讨论进行的方向,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或是委婉指正,从而确保讨论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讨论的目的。

2.4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实现民主讨论: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营造一个轻松的讨论氛围尤为重要。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愿意表达、敢于表达,才会对教师引出的讨论问题积极思考并且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在充当组织者与引导者的同时,也要充当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用一种平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互动,深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讨论的民主性,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只是听取少部分学生的观点。此外,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一般都不高,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可能是我们远远预料不到的,这虽然是学生想象力的表现,但是很有可能会使讨论的开展偏离原先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做好掌舵者,在必要时进行正面引导,给予适当点评,营造愉悦、宽松的讨论氛围,既不打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讨论时间内少走弯路。

3开展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3.1维持课堂纪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但是,课堂讨论的实施,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更为自由,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会交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而小学生的不少行为习惯才刚养成,自律性往往很差。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尤其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维持,科学调控讨论时间,进而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2师生角色的把握:

课堂讨论环节将课堂主体真正交到了学生手里,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这也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师生角色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重点关注,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通过多次训练,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够在一次次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最终成长为课堂的主角。

结束语: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通过课堂讨论的切实实行,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作者:卞桂荣 单位:沈北新区财落九年一贯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红.浅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4(11).

[2]丛桂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3]姜成路.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J].学周刊,2015(07).

[4]芦顺民.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案例扎记[J].学周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