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成了人们提高精神境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习惯从小养成,是很多人的观点。现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小学生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介绍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与目标,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阅读是现代人们不要的素质之一。现在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受生活的压力也在增大,人们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通过阅读平复心中的浮躁,沉淀情绪,缓解压力。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阶段学习中,阅读是重要的学习部分,小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指定更完善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对教育也进行多次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使用新课标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重视价值观等,这些到面前为止已经在全国施行,并且从开始的不适应、有缺陷变得逐渐完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提升自学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人们学习过程中阅读无时无刻不再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带有拼音,它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识字,并且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是童话故事和名人故事,带有趣味性,并且带有教育意义,简单小学生做人原则,随着小学生级别上升,阅读内容变成祖国文化,各地的文化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极其重要,并且阅读教学时间占大部分时间,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自身努力学习,若小学生在此期间获得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2小学生教学要求
2.1阅读理理念:
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同,小学老师要尊重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将老师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抑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其次,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用探究性阅读方式取代接受型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2阅读目标与内容:
学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味。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的阅读范文多是带有教育意义的,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一些名人故事,还有一些一些地域文化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3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不仅考虑学生是否完成阅读目标和任务,更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双向结合,发现小学生的不足,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变大,难免情绪会变得浮躁,阅读可以净化心灵,缓解压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达到这个要求很不容易,老师要规划好自己读书计划,使自己渐渐平复下来,将生活中的是做好分类,有序的解决问题,抽出时间送给阅读,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提升境界。为人师者,要以身作则,阅读群书能丰富老师的文化涵养,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使其喜欢上阅读。老师应当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呢,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书籍是老师的首选,经典书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意义,经典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教育了无数的人。
3.2语文教师要依靠自己,独立深入地研究文本:
朱熹说过:“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教育不是复制人才,而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型的老师能引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对文本理解深度有关学生在阅读上的造诣。现在网络热词泛滥,过度使用网络,会陷入思维定式之中,没有创新。所以,老师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文本,与学生分享,并且不断向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心灵体验,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3.3语文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主的,老师主导课堂,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获得学生想法,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4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发挥主要作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对余力的探索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学生教育初级阶段老师要树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尊重学生每一个想法,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接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学生获得语文界最前沿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鲁振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朱熹.童蒙须知.读书写文章第四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评[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策探析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创造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利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在小学语文课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文章,感受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达到心灵共鸣的一个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标准可言,只能通过文中语言的表达来发挥自己思维的创新,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这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环境,让他们积极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得益于以下几点: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习汉语知识,更是通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情操和素质,为国家以后的发展储备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二,小学正处于学识的初级阶段,相对来说,学习的时间上比较宽裕,因此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时,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再加上教师对课文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深层次的对文章做以理解;三,通过语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可以了解到作者所用的渲染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文意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查表明,目前多数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教学中去的。而且在语文阅读考核中,成绩并不理想,也没有引起校方以及家长的过多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爱护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个性,做学习中的主人。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创造潜能
每一位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社会也是有千千万万个独立个体组合而成,因此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个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才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失去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才能的挖掘,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引导,还应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并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勇于设想,敢于表达,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培养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指导,同时为学生创造可以思考的契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打破固封模式,突破惯性思维,更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阅读《七色花》,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拥有了这朵花,你会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现出发散思维的作用。其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探寻和实践,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性格特征,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
我国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多数学校也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引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延伸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延伸,以达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来了极大地益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大胆的发言,正确对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创造思维,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王志学 单位:公主岭市西四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军.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3(01).
[2]黄红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3(04).
[3]唐一彪.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新视角.2009(06).
[4]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4):47.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抽象思维差,加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阅读能力训练的淡化、弱化现象,造成了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低下。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就是采取“整体”阅读法教学,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程提倡“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内在要求,要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
1培养学生整体网络意识
阅读每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将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如果这样,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零散的知识,谈不上阅读欣赏,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从解词到课文解析,都要考虑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关系。
2引导学生抓点睛之笔
2.1抓题眼。
题眼就是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文章的“眼睛”与“窗口”。可采用审题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
2.2抓文眼。
及时抓整体结构中的一个和作品整体性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学生阅读课文大可不必字字琢磨,句句推敲,枝枝节节,随文爬行,搞繁冗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寻找文眼,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中去品出其中味道来。如读《早发白帝城》抓住“轻”字;读《墨梅》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一语双关,咀嚼其中的情味。
2.3抓中心句。
课文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全篇中心的句子,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渗透,从而加深对课文整体的认识。
2.4抓六要素。
对于记事的文章,弄清课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达到了抓住课文整体的目的。
2.5抓过渡段。
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了过渡段就清楚了文章前面写什么,后面写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
3杜绝断章取义地解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种格式塔,在力图加以分析时,这种整体性就会被破坏。一些教师把课文中一些词语提取出来,孤立地讲这个词用得准确,那个词用得形象生动,甚至把所谓“抠字眼”作为精读课的重要内容,这样肢解了感知经验的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甚至把意思完全弄偏了。如学《长征》一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两词时解释说:描写的是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高耸入云的悬崖,看起来使人产生暖的感觉;横贯在大渡河上的木板被拆去,铁索悬挂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看去使人心惊胆寒。这样一分析,把诗味都分析光了,因为这里这样写不在于说明温暖和寒冷,而是渲染“暖”表达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寒”表达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才是整体上把握了形象。
4介绍文章产生的背景
脱离作品产生的文化、社会及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致失误。因此,阅读时背景介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1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前。
这样对学生的知觉会产生一种倾向影响,为学生同化新知识进行铺垫和信息前导。
4.2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后。
让学生回过头重新知觉课文中提到的信息,对注意和学习产生一种逆向影响,一半比较含蓄、隐晦、言近旨远的作品,适合用此种介绍方法。
4.3背景介绍可分散穿插于诗文的相关部分进行介绍。
这类文章的背景比较复杂,引用典故较多,背景介绍不宜安排于读前读后。如王昌龄的《出塞》中就涉及到李广的典故。
5把分段作为一种方式
分段、概括段意曾经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过去段落的训练曾把我们引向琐碎的桎梏中,忽视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概念,我们是完全不能回避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对待。那种一开始就要学生分段,就抽空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理解。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因此,分析段落必须注意到段落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每一段落在整体中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中,只有将“整体把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实施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作者:安丽静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前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喜梅.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1(8).
[2]徐岳.关于概括能力的培养[J].读写新概念,2000(9).
[3]徐廷坤.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概括能力[J].教研天地,2001(5).
[4]杨万扣.现代文阅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研究,1999(9).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
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
[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
[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浅议
摘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
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发生许多颠覆性变化,师生之间要适应并切实贯彻新课改后新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民主、引导探讨的阅读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阐述了其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阅读是增加阅历、获得知识、扩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还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小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由传统机械“填鸭式”教育方式逐步向启发探讨型教学方式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授课模式由植入变为导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基础知识不牢:
基础知识是任何课程的学习前提。以前,部分语文教师将冗繁的课堂或家庭作业当作基础知识训练的唯一手段,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基础不牢,致使学生课本乃至学生生涯的学习能力都备受影响。对此,加强对学生在阅读基础方面的能力,成为当前加强阅读的重要的方式。
1.2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目前我国小学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主要在课堂,语文课程教学中长期由教师领导教学为主,单一的由教师领读或点名学生阅读等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让学生哈欠连连,索然寡味。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情感交流,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的。
1.3不重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升学机制影响下,教育机构注重学生学科成绩,长期强调升学率,对学生植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被生生浇灭。
1.4阅读教学模式死板:
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其中思维定势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决定。作为授业者,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形成严重阻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单一、死板,如在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忽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2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牢固语文阅读知识基础:
阅读知识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要素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失,否则无法开展往后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的整个思想构架和阅读的效率以及课堂的精彩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小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量。鉴于阅读知识教学与其知识教学的区别,要牢固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工具及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性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加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增加阅读的全面性。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2设立合理阅读教学流程:
阅读课设计应先划分大板块,在建立大框架后,根据每一课具体内容进行填充重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课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实用,其通过创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根据文章语言特色,还应设立语言情境,加深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沉浸在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中。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个体而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就群体来看也并非如出一辙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阅读兴趣表现出极大差异性。群体阅读兴趣间则因性别、性格的不同各有所好。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认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根据学生求知欲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执着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2.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多有疑问,可以保持思维发散状态,发展思维维度。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好问性、求知欲都处于高度活跃时期,教师应抓住机会因材施教,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为自己的问释疑佐证,再通过课堂课外与同学或家长的争辩讨论、观察试验达到释疑。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定性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参与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从而养成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结语
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更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外,还应着重锻炼学生阅读质素和阅读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辩证科学的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高岩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