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探析(4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摘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写作能力如何,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重要尺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写作能力如何,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在教学中搞好作文教学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交际能力,甚至是关乎到学生生存能力形成的至关重要因素。

一、当前学生写作文也常犯这样的毛病。

内容空泛,可谓言之无物。并且语无伦次,语病在表达过程中频频出现,真可谓令广大语文教师一筹莫展。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解决目前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毛病。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养成经常写作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不妨建议广大语文教师朋友,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浅试:一、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要言之有物内容要充实,思想要进步,感情要真挚,这才能使写出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文章的素材应该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人、事、景、物、情、理,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材料。这些社会生活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作者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挖掘,才能通过自己的文章把蕴含于其中的情感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以赢得读者思想感情与之共鸣。第一、在生活中学会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大自然永远都是孕育美和艺术的最佳沃土。凡是美的东西都不会脱离大自然,一旦脱离了大自然,再好的东西也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欣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永远是初学写作者的第一课。第二、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会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作中的智者。生活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只有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的拥有生活。第三、要培养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凡是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凡是发人深思的情和理,都要适时的记录下来,并积累起来,写作时留作参考。同时,对记录的人和事、情与理要相应做出自己的评价,积累起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第四、要培养学生广泛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渠道去获取信息,得到一些写作的间接材料,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的不足。

二、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要言之有序

语文的学习是从学生的呀呀学语中起步的,作文能力的早期培养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无论是我们所学习教材中的范文,还是课外阅读中那些优美的文章,都应该是初学写作者最好的模仿样本。或许这种模仿式的写作开始时是单一的、也是局限的,但经过教师的恰当而巧妙的点拨,就会渐渐地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创新的自我元素,在反复研磨中对样本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去伪存真、吸收提炼、融会整合、从而收获独立创新的文学作品。在具体指导时,第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呈现给学生一个相对清晰的创作思路。第二步,给学生出示范文,让他们有参照的依据,从而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到在作文练习中孤立无助。致使写作教学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境。第三步,对实在不会写的同学,可以连续向他提几个与文题相关的问题。让他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充实一下,再加上问题间的过渡性语句,若干个这样的问题有序的连缀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篇文章。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有意识的设计一定量的写作活动课。学生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感受最为深刻,加工成文学作品也最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安排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尽情展现学生才艺,同时又巩固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尤其是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相声、小品等一些小而精彩的课余节目,更能展现并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趣味中培养了兴趣,在参与中提高了能力。

三、教会学生在作文中要言语不俗

一篇好文章不但要具有更为充实的内容、积极上进的思想、真挚动人的情感,更要有清晰可循的写作思路、合理严谨的结构,尤其是高远、鲜明、个性化的立意。作为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着意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创新,勇于彰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思维的外在形式,要想使用不俗的语言,首先要有广阔的胸襟和一颗具备真善美的心灵,要达到外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因此,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历。更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同中求异,勇于更换角度分析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张庆华 单位:公主岭市岭南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信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p104-105《新课堂新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赖志奎作文教学中的对策研究p152-155《现代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3]刘铁柱也谈作文教学p24《课程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世界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4]许丽丽作文教学技巧试析p71《教育科研与实践》2014年3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

【摘要】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不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通过明确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影响因素 问题 弊端 发展 途径

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教育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此,我们应当分析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分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致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缺乏互动意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教学观念。

1.缺乏互动意识

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尽管如此,部分教师没有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靠课本为学生讲解,而忽略了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然而,缺乏互动意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不能充分把握好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互动意识。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通过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营造出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尽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增加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并不是所有课堂都适用课堂互动教学这一方法。为营造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许多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这只是盲目的追求互动教学,教师仍然处在主导者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出于自身主动性的。因而,这样的互动教学方法成效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是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3.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会僵化教师的教学思维,无法再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个性塑造。传统教学观念以应试教育为基础,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很容易使得小学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我们可以推断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教学目标方面、教学资源方面、教学方法方面。

1.教学目标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各年级之间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分工。这些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教学方向。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是生活中的使用工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一方面,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学习好语文是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另一方面,学习好语文对学生的思想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学习语文对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结果,然而这样的思想意识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意义。

2.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力进行改善。尽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差异,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加生动丰富。但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这使得教学结果并不如预期结果那样。

3.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方面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是当前影响我国小学语文的重要因素。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因人而异,同样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适用在不同人身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尽量避免使用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途径

探究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途径,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强化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1.强化师生互动

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语文丰富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重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心理认知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品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只是课程的承载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教学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4.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而课堂教学环境作为语文教学场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环境的营造,创造出和谐、自主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问题,提倡课堂中民主思想的体现。教学民主性越强,也会强化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作者:夏春财 单位:松原市扶余县长春岭镇第一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顾秀华.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27.

[2]王福英.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才智,2015(09):0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运用探微

【摘要】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过程之中学生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如何帮助学生从打击之中恢复攻来并且重建信心以更好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通过激励教学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让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因而如何进行激励教育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们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励教学 实际运用 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且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需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鼓励教育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并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进行鼓励教育。

一、鼓励教学的积极作用

通过鼓励教学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三观的形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小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在他们的心目之中教师的分量是很重的,所以他们会尤其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必须要谨言慎行,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的表扬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建立自信心,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意义重大。此外,鼓励教育要求教师要给学生试错的空间。在不断的试错的过程之中学生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够过分苛责学生,相反还应该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重拾自信。这样学生在遇到不懂得问题的时候才会勇敢的表达出来并寻求帮助。

二、如何正确的实施鼓励教育

1.帮助教师养成鼓励教育的教学习惯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实施鼓励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帮助教师养成鼓励教育的习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都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会警告学生不要骄傲,在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教师还会不断的批评学生,甚至有的教师还会辱骂学生。除此以外,部分教师会将自己的情绪带到教学之中,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就拿学生当做撒气筒。而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分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真正的静下心来,用平常心来对待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然会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鼓励教育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教师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主动从积极的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提醒自己用鼓励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教学,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能够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过程之中遇到一个学生,其成绩在一段时间之内下降的比较快。笔者一开始心理比较火,但是考虑到鼓励教育的要求,笔者特地将这位学生叫过来,并且和学生深入的交流。在交流的时候笔者并没有直接问学生为什么成绩下降了,而是先和学生聊起了日常生活,在交流中笔者发现这名学生最近家庭关系比较僵,这影响了其学习成绩。换位思考学生的成绩下降也是情有可原。因此笔者马上联系家长一起解决好这个问题。

2.构建亲切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教学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构建亲情诶的教学环境。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开始的时候会首先和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在课程导入的时候笔者一般会选择诙谐、轻松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笔者会多夸奖他们,而对于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差的学生,笔者会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

3.让学生产生责任感

责任感的教育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因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比如说笔者会有意识的让学生之间进行组队,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在一起。这样成绩好的有责任帮助成绩差的提高成绩,而成绩比较差的则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努力不然会连累成绩好的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鼓励教育需要教师们仔细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作者:赵志荣 单位:镇赉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董浩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教学运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02).

[2]庞定亚.浅议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的作用及其运用[J].安徽教育.2011(12).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性尝试

【摘要】

语文教育是学生生命个体的教育,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对学生进行品格的培养,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融入文本,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课堂上给予学生思想展示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尊重生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性 文本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的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还原语文教育的本真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呼唤人性回归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步履匆匆,如若留不住人的本真,那么就如同风过无痕般没有意义,素质教育一直在呼吁人的教育,在解惑的同时还要传道,故而,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语言实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之能够在经济发展中走在时代前沿,彰显出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轨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未来社会中的独立一员。

一、深挖教材,发现人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思想深刻的人文性篇章,深挖教材,凸显出学科的人文性是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前提,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还不是非常饱满,就像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般需要老师精心地、耐心地雕琢,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人文教育是最佳时机,将对孩子们一生健全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渗透,用优秀的文化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在《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圈画出老牛与牛郎之间深情厚谊的句子,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导盲犬》一类的感人故事,以此奠定教学的情感基础,小学生对动物有着最初的原始的保护欲望,他们渴望着与动物亲近,而在课文的这个故事中凝结着牛郎与老牛的深厚情感,作品本身就会给孩子们带来深刻的思想触动,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和谐,让他们懂得和谐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财富,这样的情感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也要建立这样的一种信任和真诚,思想内涵便得到了升华,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情感中得到一种启示,对于其健全品格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教材是语文教育的立足点,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内容,使其闪耀出人文的光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少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品行,为以后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歌赋、爱国篇章、明礼文章不胜枚举,教师应立足实际,为学生探寻人文的光彩。

二、创设情境,关注人文素质

语文课文中凝聚着作者思想灵魂的精华,作者利用文化的艺术性特点,以文本为载体向读者传授知识和倾泻情感,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都是美的展现,教师应“披文入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探知语言的奥妙使学生获得理解、欣赏文字的能力和情趣,发现文章的唯美之处,使学生的悟性得到提升,进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其中渗透人文教育,这篇课文中写出了伟大音乐家肖邦迫于生计,移居法国,当他在法国因肺结核而死的时候,请求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一个游子对于祖国的思念,并体现出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正是我们需要传承下去的民族灵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份情怀,为学生播放有关爱国的故事来渲染情境,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等,感受课文中寄寓的深厚爱国情感,在这样的情境下,启发学生感悟情感并走进文本,再次体会一个音乐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有关爱国的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跳出文本本身,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作品中的情感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的语言表现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怀,立足文本,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尝试,与作者灵魂深处形成共鸣,从而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这是对学生基本的人文关怀。

三、立足课堂,渗透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文性教育的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小树立起人文意识是语文教育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时刻地关注学生的意识形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的人文性也正视人发展的多样化、多元化,故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更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应该积极地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朝着多元化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创新思想的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于教育有益,于学生有益,尊重并提倡孩子的个人化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蕴藏着无数闪亮的、具有人文性的民族瑰宝,等待教师和学生去挖掘,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立足课堂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小学语文课堂尽展人文之光彩。

作者:闵花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参考文献:

[1]韩士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J].学周刊.2014(11).

[2]平秀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