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

一、引入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胜的特点,尤其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诸如即事抒怀诗、叙事诗时,可以先导入一些诗人的生平故事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就能在故事所营造出的情境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如: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时,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讲孟浩然与李白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交的友情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故事的编制中营造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体会到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伤感、依依不舍之情,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诗意。这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倾向,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想象力,为培养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人才奠下坚实基础。讲故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置身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更加深刻地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出示背景,创设情境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提出的,旨在说明古人往往是在穷困潦倒、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创作了令人惊讶、赞叹的诗文。古人进行诗文创作往往与时代的背景有关,大多数诗人的诗歌离不开社会动荡、朝代变迁。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诗文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教学边塞诗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情境创设,将诗人创作的背景、生平阅历等逐一向学生介绍,营造出一种人文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歌内容。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教师可简要介绍写作背景:这是陆游在弥留之际写下的绝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仍然心系国家,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并写此诗作为遗嘱告诫儿子要报效祖国。如此一来,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诗歌的学习中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并被陆游这种爱国之情所感动,进而更加爱国。同时,在教师出示背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了解到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描绘画面,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描绘画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借景抒情诗与山水田园诗这类型的诗,最适合通过画面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构建生动鲜明的画面,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手段,将画面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创设出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情境,辅助教师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在教刘禹锡《乌衣巷》这一诗,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行画面描绘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配上轻柔、伤感的音乐并用优美、婉转的语言进行诵读,构建出今昔沧桑的画面,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乌衣巷”的氛围中,体会到诗人对昔日繁荣盛况、今日衰败景象的旧王朝的感叹,对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堕落的讽刺。通过画面的描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到其中的哲理意味,感受诗人的强烈感情。这种通过描绘画面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与思想态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想象力的提升。

四、总结

总之,古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意境,但对小学生来讲,短时间理解并不容易。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降低古诗文的难度,有助于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这要求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古诗文教学,采取合适的策略措施来构建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乐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黄莉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浅析

一、何为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情感教育就是通过施者和受者的努力,让这片肥沃的土地开满生机勃勃的花朵。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君可见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一篇篇的美文一一呈现在课文中,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急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生动的人物脉络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递教师的情感教育

1.建立师生的信任和感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热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入口处。古人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教师如果将对学生期待、信任、热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然后他们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这个老师所教的功课上去。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林所实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2.教会学生阅读、解析文本

(1)深入挖掘教材,体会情感。

有些文章表达的感情比较含蓄,则需要我们对作品反映的时代,文中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以及写作方法上分析、领会。如教《荷花》这篇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生的:①找出文中作者描写荷花形象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②请你圈出文章当中描写荷花颜色、气味的词语③为什么作者说,若这是一幅图画,那么画家一定是最优秀的创造者?④作者最后写道,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不难理解:文中的描写细致、美丽,特别是体会出作者最后感觉自己也变成荷花时候的美的享受,学生们再读课文的时候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创设学习情境,入境动情。

教语文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不仅是枯燥地教习文字,还应该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这样才能使他们“触景生情”。①示之以形。如在教学《燕子过海》这篇课文的时候,要让孩子体会为什么燕子要过海,以及水手将燕子轻轻捡起时候的疼惜心情。我找来了相关的图片资料,从直观形象上让学生感受燕子飞过海的艰难、水手们向他们挥手道别时美好的祝福,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切实体会燕子的艰辛和水手们的善良品质。②送之以声。在《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里,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数星星,体会宇宙的奇妙和美好的童真。我给文章的第一段配了一段班得瑞的音乐,通过老师伴着音乐的范读,使得学生如入其境,好似他们也到了那天的那个小院子里,抬着头,一颗一颗地数星星。③扮演角色。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寓教于乐,更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如教《狐假虎威》一文,我就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文中老虎和狐狸的形象、语言、动作进行了不停地揣摩,接下来通过形象地表演,让所有的孩子体会老虎的“半信半疑”,狐狸的狡猾,并能分清善恶,效果非常好。

(3)发挥主导作用,传导情感。

小学生虽然情感丰富,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毕竟生活阅历少,知识能力有限,他们从书本上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那么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渲染课文描绘的情景,把浓浓的情感传导给学生,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其一,教师的导言、开场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用那激动人心的语言,辅以表情的动作以及语调、神态的变化,就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教学达到以情传情的作用。其二,有感情的朗读。抒情性很强的课文,我们要教会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传导情感。有一篇课文叫《长城与运河》,作者描绘了国之瑰宝长城,以及哺育了我们华夏儿女的京杭大运河。其中有一段描写长城和运河的语句,就非常值得反复朗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我甚至专门找了一节课,进行了这篇课文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验祖国的壮美山河!其三,提问启发。如我在教《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用了多个问句来启发:这条小鱼是哪里的小鱼?为什么小鱼会在乎?真的是小鱼在乎嘛?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联想和体会。传导情感的方式还有很多,如语言点化、合理想象、情感迁移等。我们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3.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纵观古今中外的不朽之作,无不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可我们现在的学生惧怕作文,一听说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去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感情上一片空白。我们说学生作文是一个立足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心智活动。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就是因为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所以作文训练必须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矛盾。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多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在家的情况,写在学校的情况,写家乡面貌等。如:父母天冷了默默送衣服,妈妈开心的笑,同学的鼓励,老师的眼睛等激发他们的灵感,争取写出细节,写出关爱,写出亲情,写出友情,写出恩情。从写身边的人和事入手,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4.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情感

现代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立足于课内,还要伸展到课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磨砺学生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坚强意志;召开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的内容,把握人物细腻感情;举办文学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组织参观游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

三、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相信,只要在孩子们心中播洒爱的种子,并精心地去浇灌、呵护,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在金秋时节,我们收获的将是累累硕果。

作者:芮望 单位:上海宋庆龄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讲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身子,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可爱、可亲、可信的人,让学生敢于与教师亲近,肯于和教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疑,教师不能不给予理睬甚至动怒,教师都要重视并帮助其解决。只有学生在教师的面前觉得轻松自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这样的理念:“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能对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的优越性,包括音乐、动画、图片文字、色彩、声音、音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银幕上的一些知识体系特别感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教师还可以设计好问题,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兴趣中发现答案,自己解决问题;自编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可以把知识要点编成儿歌,他们既爱唱也易记;另外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小学低年级语文最重点、难点的莫过于识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要过于单一,是个什么“字”,就教个什么“字”,应变换学习方法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乐学,记得快、准。

三、适用综合性评价,保持学习兴趣。

合理的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评价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着急着去找学生回答,而是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首先得对学生敢于回答回题,不怕出错的精神给予鼓励。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是教师带有鼓励性的只言片语,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向上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生回答的好,根据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表扬鼓励学生:如:“看来大家阅读课文可真认真,这么难的问题都给解决了。”“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等语言真诚地表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被老师赞扬的快乐,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是学生回答错了,可以这样安尉他们:“不要紧,再好好想想。”“已很接近正解答案了,再仔细读读课文,肯定能想出来的。”学生明确老师的期望,增加自己的自信,激起学习的动力,从而推动课堂学习。

四、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育者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兴趣融入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地学习语文,把语文学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定能想出许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作者:张春艳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孙喜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性探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培养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制定,可以说,这对学习活动具有自觉地意识反映,同时还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课堂教学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更不能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从属于教师。事实上,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力,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想要使得学生成为真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因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差、控制能力弱,所以激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提问、直观的教具、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这一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求知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会想法设法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出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开动脑筋。但事实上,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害怕,担心自己的答案错误遭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25%的学生是因为不知道答案,20%的学生认为别人不举手,我也就不举手了。由此得出,学生不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答案不对。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答案的可取之处给予肯定,不要过分拘泥教参书的答案。长时间以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能够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独立地学习能力。此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给予学习不好的学生一些关注,并给予帮助,帮助同学找回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在课堂中形成自主参与的积极氛围。

二、培养小学自主性学习的做法

1.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能够从内容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及想象能力,这对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阅读过程中,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浮现新形象,获得新思想,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具,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作用,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多层次、多角度利用教材本身的语言、信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可从文本描绘的具体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美好意象,提高学生自主的审美能力,其次,学生利用对词语的理解,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解读,能够加深对文本生活的理解,还能够在文本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最后,从作者创作思路入手,结合意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想象能力。

2.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创新自主性

开发式的学习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中,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极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现状及生活实际需求适当地调整、挖掘和积极拓展学习任务和内容,并且为学生搭建良好地自我展示平台。主动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此外,开放性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建立起语文学习的网络和语言教育体系,能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读、辩论、阅读会等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空间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想象能力较强,可以说,丰富创造力是创造的根源,发明的雏形,这些是小学生财富和优势。一个人想象能力的发挥决定他潜能开发的机会,奇妙思维能够使得小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在小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中,笔者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让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诵,让爱好天文的学生为我们普及天文知识,各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想要赢得老师表演和学生赞誉的心理,已经开始追求自我。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特思维活动时,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答案,充分发挥自主性,教师最为课堂引导鼓励学生挖掘新知,寻找别人为曾涉及到的思维思路,并且在逐步思索中建构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个性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养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是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积极开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此外,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自主性的主体地位,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张晶 单位:济南市奥龙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分析

一、人文的相关概述

人文是文化研究和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的积累,还是人来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融入社会的重要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

1.人文的定义

人文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相对于自然而言的一个概念,如人文景观、人文建筑、人文特色等。

2.人文的具体体现

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精神表现和运用在教育之中,就形成一种人文教育理念。人文教育,就是要通过深刻的生活体验、优秀的文化熏染等手段,进一步实现受教育者精神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生价值的教育过程。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的重要性

教育的核心在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对课文的死板解读和对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的掌握,而弱化或忽视了对课文内容反映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传递和引导。而语文是进行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通道,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意义非常重大。一是它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小学教师提供方向指导和教学指引;二是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爱好,从而培养其动口、动手、动脑的实际能力;三是它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丰富情感和想象力,塑造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个性;四是它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了解、把握、保护和培育小学生的兴趣、态度、价值、情感等,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的措施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发挥受到了许多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为此,本文建议如下:

1.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学精品或准文学精品,是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广阔、丰富、深刻的反映,对人的情感、个性、气质、品质等都会产生很积极的重要影响。然而,学生不能够自动自为地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而必须掌握和遵循一定的方法。因此,小学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和教授的过程中,应积极注重课文表达的情感,努力提升小学生的品鉴能力,争取实现小学生与课文作者情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不断积极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

2.注重语文文化建设

校园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影响最直接的场所和环境。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语文文化氛围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要注重墙壁文化的建设和展示,在学校楼梯间、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设置文化名言、诗文、图画等文化作品,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和平台。二是要注重课堂文化的传播。课堂教学是人文沉淀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人文精神的传输,努力让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感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生活美、人性美、艺术美。三是要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竞赛活动,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文化特长。例如,可以利用学校资源,根据不同年纪的小学生学习特点,组织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语文桥”成语接龙大赛、小作者研讨会等活动,充分发掘小学生的智力资源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特长。

3.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一是要不断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底蕴。小学语文教师的才学、智慧、文化涵养、个人魅力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深刻而长远的,新课程改革下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二是要不断强化小学语文课堂的人文导向。努力改变传统的认识误区和观念偏差,重视人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因素。三是要努力挖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人文内涵,将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操有机地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之中,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具体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渗入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之外充实人文性。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人以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的渗透和启蒙,是不断健全小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法。随着一些小学生不良和悲剧事件的发生、人们对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现代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施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努力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气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种重要呼吁和共识。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较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还有很多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困难需要克服,但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或即将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坚持身体力行,力所能及地努力去做出尝试和改变。

作者:李新彦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汀流河镇东石各庄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词句理解深化浅议

一、初读体会课文,紧抓文章首句

小学生都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接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下意识的选择看自己感兴趣的,对同一篇课文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上不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不过对于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理解,十个学生可能就会有十种理解。对于一篇文章,首句或者首段对课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示下文要将的内容,也可能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了,如果课文是记叙文,那么首句一般是交代下文事件发生的时间或者发展的顺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下文。例如:苏教版二年级课文《青蛙看海》首句“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说明了青蛙看海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最后一段的首句为“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说明最后青蛙真的看到海了,通过这些句子,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创设情景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不缺乏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这个有点,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了解课文里词句的魅力,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让学生通过一些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通过课文中对某个人物的刻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外,明白课文的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好的哲理、寓意放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非常美好的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例如讲解课文《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场景还原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其它小朋友的慌张,感受到司马光的镇静与聪慧,从而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抓住重点词句,把握文章思想

1.抓表现文章中心的词句

小学课文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课文的字数篇幅也不会特别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课文中表现文章中心的词句,中心词句在文章中常常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掌握了中心词句,就能理解文章的中心脉络,理解课文的大意,还能准确的把握好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课文的中心句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个句子,学生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可以直接理解到整篇文章到底在将什么,有的课文的中心句可能是隐藏在某几句话或者某个段落中,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对这些词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课文的中心句,抓住课文的重点。例如讲解课文《越王勾践》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让学生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好,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这句话也是整篇课文的过渡句,前文讲述的是吴王骄傲,不听群臣进谏留下了越王,所以后来才有越王的报仇雪恨,后文讲的是越王为报仇做的一些事以及终于打败了吴国。通过中心句,学生可以非常快速的对课文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全文内容。

2.讲解地位特殊的句子

一篇课文中除了有中心句外,还有一些在课文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句子,例如:祈使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这些句子在是课文中不可缺少的,有的句子也蕴含着课文的大意,教师要抓住这些地位特殊的句子,讲解这些句子,然后让学生在理解这些句子的情况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课文《小猴子下山》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第二段“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第三段“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第四段“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第五段“兔子跑了,空手回家”,这些句子可以将课文的大致意思表达出来,可以分析出小猴子下山后都遇到了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通过小猴子下山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些句子都是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总结句,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就可以直接理解全文。

3.领会学生感触深刻的词句

每个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句子让学生感触非常深刻,有的可能是情感上的感触,有的可能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样的句子与同学进行分享,并且要利用这些句子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想法,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文学课,一篇课文中可能会表达出很多中情感,学生即使对课文的理解有误,教师也只能利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的想法纠正过来,并且告诉学生错在哪里。例如课文《做一篇美丽的叶子》,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将不同形状的叶子展现给学生看,还有一片叶子在不同季节时的颜色,让学生感受到每篇叶子的美,让学生通过一些震撼心灵的词句感受到叶子的伟大,感受到大树、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可以正确的理解课文。

四、结语

词句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实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每篇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理解,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沈淑萍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上森小学

第七篇: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微课重要作用分析

一、微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但因为年龄小,所以独立能力差,又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所以小学生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的双重特征,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方式等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认识、理解、感知这个世界。要正确的态度去做事情,要有责任感,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及独立能力。微课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结合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完成一些微视频、音频、PPT、动画资料等。供学生在家观看,可以使用课堂学习和尝试,并可以利用微型课程的发展和审查,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学生学习”的思想和被动学习地位。尤其是学生在家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决定观看微型课的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微课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三种微观设计,课前的微课预习,课中的微课教材,课后的微课复习。课前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低,要是不做好预习,课堂学习的压力会比较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以及要学的新的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可以课前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不过作为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做了预习之后,自认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都知会了,上课时候,不认真听课,去做其他的事情,到了课后做作业的时候,才发现都不会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课前预习的目的就完全失效了。其次,微课的灵活、短小,方彪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观看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难点。通过视频,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一目了然,用一半的努力效果事半功倍。第三,学生使用微课,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课堂教学的预热,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准确把握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总之,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料而言,其设计制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将各种单一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传播、运用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独立的特点。

三、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

微课的传播使用的是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将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更句吸引力的趣事。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培养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也变得更具操作性及实践性,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转化为微课资料,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按需,其优势如下:(1)微课资料很短,针对性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资源。(2)微课是一个很好的视频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独立的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3)微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视频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4)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这样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及那种缓慢而羞于表达的学生,微课可以让学生反复学习,这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四、微客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的学习语文知识,并得到快速的增长。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微课制作的过程,教师要使语文教材与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相结合,必须进一步阅读教材、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精心选择语文课堂制作的内容,它可以提高教师的文本阅读、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与科技融合等多种能力,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能弥补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其次,视频教学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四、总结

总之,微课资源为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知识,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人员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作者:李亚新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逸文实验小学

第八篇: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浅谈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传统的“2G时代”和现在的“4G时代”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感知教学内容,形成表象,再加深理解,形成概念,最后才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认知能力的过程。传统的“2G”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与老师用语言和文字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其独特的作用。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日趋明显。不同的历史时期,生活对教育及教学手段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加快课堂改革,让多媒体进入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为其进入课堂提供了条件。现在的“4G”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弥补传统

教学的不足,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常感到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某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有的是教材与其他学科联系性所致,有的是学生理解力或其他能力上的差异所致。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单纯的一遍一遍地讲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是不好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好理解。如果把它做成动画,两岸青山连绵不断,一艘小船从天边缓缓而来,动画一播放,那它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再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一课,科里亚后来找木匣时,先迈了十步,但没找到,经过思考后迈了五步才把木匣找到。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科里亚第一次没找到木匣而第二次找到了,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下,那就很好理解了。科里亚个子长高了,步子大了,自然也不用再迈十步了。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教学过程提供方便,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教学过程更顺利地完整进行,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3.多媒体教学可直观感知教材,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有许多课文如果通过动画来演示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描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讲授时,如果配以动画。一边看动画,一边学课文,学生便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里想法。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让学生再看动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便清晰的显现在眼前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清晰、完整、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这不仅易于学生接受,而且简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可增强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集光、色、形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枯燥而又缺少兴奋点的教学方式。

5.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时空功能,再现历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讲述的是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5月21日去埃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灾的事。这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单纯的讲授,学生根本没法理解当年救灾的艰辛及血腥的场面,对于当年的救灾,期间有什么困难,他们根本无法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为了使学生理解救援的艰辛,我平时就特别注意收集有关资料。讲课时,我把搜集到的关于课文的影视及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学生受到了心灵震撼的,从中学到了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克服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手段先进、教学思想先进

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出一个学习者可以参与的环境,要使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而如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翻版,老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发挥不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只不过给“填鸭式”的教育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而已。

2.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奴隶,只起到播报和解说的作用。

3.不能以视听代替语言交流

虽说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刺激着学生的视、听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使用课件时,应注意不能忽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4.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不能让多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5.不能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如果盲目滥用多媒体,无用信息充斥着课堂,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

作者:冯忠伟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泗张镇北陈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影视资源有效运用

一、应用影视资源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已经走进了21世纪的发展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中的资源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在教育事业中合理的应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因为影视资料本身就是图像声音和语言文字为一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形象和文化综合性,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更真实更具体的内容,这样既便于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在丰富的影视资源中,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并提出了很多有关教育课本的改革和教育方法及模式的创新理念,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小学生对待抽象的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消化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很多学校的语文老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容易更简单的理解和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都将影视资源充分地加入到语文课堂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一个对新事物都感到非常新鲜的群体,对于很多东西和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老师们能够将全新的事物带入到学生们的面前并加以利用,这就让同学们感到非常的新奇,影视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会让小学生以看电影的心情来学习,并从中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改善了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会让小学生更容易的去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对学习语文的热爱中,只有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知识的传播质量,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增强了学生们对课本文字知识的理解

在语文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以文字为主,虽然在很多课本中都加以配图,但是由于小学生对待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薄弱,这就需要老师将更生动更形象的影视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们能够根据更加动态的东西进行充分的想象分析和理解。以苏教版教材中《生命的壮歌》为题材,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两个小故事的中心思想以影视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眼中,这两个小故事主要阐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还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将电影《集结号》作为影视题材,在电影《集结号》中主要讲述的就是在战争中,战士们为了能够掩护大部队的撤离,在坚守阵地的时候牺牲了全连除了连长的47个战士。通过观看这个电影,能够让小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还能从中学习到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老师可以在学生们观看完《集结号》之后,让学生们谈谈对这观看这个电影的实际感受,是否能从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中学习到什么?还能联想到生活中或者学习过的人物呢?老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将电影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比如在电影中进行突围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的进行提醒,什么状态什么情节是突围的情况,再加以延伸到束手待毙等词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电影素材中的场面更直白的将文章中的抽象文字形象化,并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还能通过联想,挖掘出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并激发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影视资源的内容丰富,所包含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适当地在课堂中播放积极向上的影视资料,能够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尤其是对作文、写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电影主要就是以故事为主题将叙事更形象化更生动化,有的电影形式是以回忆进行的,这样在作文中就是倒叙的手法,同学们在做作文的时候就能理解倒叙这一词的真正意义和运用。而影视中很多在语言上都很讲究,也都囊括了很多新的词汇和经典的句子,能够让同学们主动的去学习影视中出现的词语和语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词汇量,在具体的写作中或者自身的语言表达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是在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条件。

(四)提高了小学生的口语教学

口语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这也是老师们最难掌握的,对于词语的发音和完整通顺的动词和主语的运用,小学生又的时候很难理解。而在丰富的影视资源中,老师就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给同学们创造不同的语言场景,因为影视资源的高标准,保证了正确发音和句子运用的专业性,这样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就有可能在自己不明白不确定的知识上予以改进,起到了口语学习和训练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完全适合于当代小学教育的,正确的将影视资源运用到小学生语文的教学当中,不但能够将枯燥的课堂生动化,还能够营造出快乐的、科学化的教学环境,符合了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们对待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让孩子们通过影视资源学到课本上所不具备的课外知识,开拓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也提高了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魏琼 单位:常州白云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

1.语文教学的一般形式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和对于中文的简单运用能力,而且在该阶段学生从对中文的拼音和简单汉字的认识和写作再到对简单词语的运用组织等等这些过程都是这个时期需要掌握的重点,但是语文的学习最终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现阶段语文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重视语文的基础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安排其实也是为了兼顾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从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并且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简单的成语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就会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案例去加深学生对于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如在讲解“破釜沉舟”这个典型成语时教师一般会将该成语的主要角色项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当时情形下所指定的战略方式,这也是“破釜沉舟”成语的由来,所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上需要教师从一些成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该成语的印象和基本的运用能力,这就是常见的联想教学法。

2.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始终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习惯的管控都关系到学生对于基本的语言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面对具体的语文考试或者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都会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学习上的主题地位,无论是在学习的前期阶段还是后续的巩固阶段,学生都需要从课堂上的知识互动阶段到课后的补充阶段去强化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因为汉语作为所有语言中比较复杂的语言之一,一直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重点内容,而小学语文的学习正是学生在初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学生牢固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

二、加强语文基础语言运用的方法

1.从教师的教学层面出发需要注意的要素

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掌握情况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主要方向去分析对待的,而且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对于知识传递方式以及解基本的授课节奏负有主要责任,因此评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是从学生在具体的考试和一般的实践教学中来体现,比如在语文考试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反映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虽然语言的基本运用情况同语文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语言的的书面运用能力和对一些基础的语言的掌握情况确实是可以通过某些考试中得到一定的体现,所以对于语言的运用上,基础理论知识运用是影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重要部分;对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则需呀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体现,比如教师可以在人为地组织一些文艺性质的晚会或者是读书沙龙形式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的组织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活动局面的掌控能力,像类似于这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学需要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和一些必要的实践辅助教学中去全面展开,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小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进而在不经意间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语言运用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具有自发的语言表达欲望

这是语言运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具有自我发现的欲望和意识才能够去实践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具体词语和句子,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用的实践方法,再次对于教师来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期望学生可以有自我学习的意识,这不仅仅是对于教学上的鼓励更是传递语言文化的最好手段,所以说语言的基础运用关系到学生对小学阶段语文掌握情况是否达到教学预期,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于自我知识掌握的认同感。以上的基本情况都是建立在学生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具有发言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以及尽快摆脱腼腆性格的重要一步,总体来看,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逐渐地注重学生对基础语言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目前不单单是建立在对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成绩上,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语言的运用能力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于我国语言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后续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去重视的重点方向。

作者:赵晓红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