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概述
情境创设就是依据所提供的阅读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得到快乐享受的同时获取知识,感悟人生,发散思维,开发潜能。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渔”,教育的本身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会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能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积累知识和社会经验。恰当的情境创设能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第一,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简单分析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粗浅理解情境创设,简单的运用。
情境创设的提出,为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一剂新鲜血液,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反感,反而加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其成效显著,各路教师纷纷把这种方式纳入自己日常教学中。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知道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认识与运用上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他们只是简单的利用它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心的想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没有有效的将自身、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效统一。
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生硬的利用情境创设,并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合理化分析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还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却偏离原来的教学目标,导致课时偏长,没能做好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
所谓育人必先育己,教师们对于情境理解得不够透彻如何能够让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情境创设进行深入理解。对此,一是学校教师可以向那些已经在情境创设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学习,吸取经验;二是多开展情境模式的交流会,各抒己见,通过师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加深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三是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思考孩子最希望、需要的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最能让孩子接受,并在教学中结合这种心理,做好情境创设。
2.把握情境创设艺术性和时效性的统一性。
情境创设教学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就是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小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中情境,教师在一旁进行正确的监督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在舒适欢快的氛围中自觉去思考问题,探究学习生活的真谛。教师应该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以下通过不同文章类型文章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进行简单陈述:
(1)亲身感受童话类文章中的世界。
针对童话类的文章的情境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并遵循童话奇幻的特点,同时要依照小学生的身心特性,除了运用语言进行讲述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卡片、图画、多媒体等,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再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发散思维,亲身去感受、认识神奇的童话世界。
(2)古诗词类文章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由于所处年代不同,生活信息也没什么关联,古诗词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大难点,然而它却在语文阅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作者情感,提升自我的审美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向来是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通俗化的语言、相近的故事使其通俗化便于理解。并且利用图片、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人想表达的意境与思想。
(3)叙事类文章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
叙事类文章内容比较贴合生活,需要学生平时多关心、观察生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文章中描绘的画面与意境。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拥有重要作用,在情境中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简单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并将其艺术性与实效性有效结合统一起来,以便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王佰芝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浅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特点
1.人文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主要是以贯通的德性修养以及知识增长为目的,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以及信仰,能够起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
2.愉悦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表象,这一表象使得学生的思维、感知以及体验等都得到快乐的感受以及满足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阅读审美构建中语文的形式美以及内容美,从而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时获得美的感受。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意义
小学生大多处于童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不管是身心发展还是个性特征都还处于相对平稳的阶段,而这个年龄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掌握书面语言、学习知识以及有目的的认识外部世界的特性时期。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构建的意义展开如下论述:首先,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智力结构、伦理结构以及审美心理结构,而人的需求又分为基本需求以及发展需求,而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需求,它更多的会指向人的存在性需要。美不仅可以滋养人的情感,还能哺育人的理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学生的心灵;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到先辈们的思想感情,可以实现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理之旅,最终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建议
1.创设丰富的情境对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对话,要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审美相结合,才能够让情境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最终的共鸣,进而形成对话。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审美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还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以及理解,此外,这种审美化的教学还能让学生深入到课文意境中去,从而形成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让学生走进作者的作品,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作品深处能够打动自己的东西,学生也要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沟通以及交流,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融。
2.充分利用语言文字感受小学语文阅读的意境美
作者每写出一篇文章,都希望突出自身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散文以及古诗词,作者会更多的突出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要能够有效的掌握文章的深意,要能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真正意义上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当下,很多作者的文章都会通过形象的画面描写以及围绕某种情感来突出意境美。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会呈现诸多形式,比如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够找准文章中的字眼、文眼以及诗眼,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意境美。比如教师在讲授的“卜算子.咏梅”时,就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去阅读课文,进而体会词中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在学生阅读之后,学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自由讨论,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文章知识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文章的词眼,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学生解读文章就会显得更加的得心应手。
3.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
学生阅读学习中感受美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诵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将阅读分为教师的范读以及学生的自读。所谓范读,是指教师通过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以及面部表情等形成抑扬顿挫之感,进而使学生获得熏陶和启发,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朗读课文的技巧。所谓自读,是指学生凭借自身兴趣爱好等而进行了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其阅读水平,还能真正意义上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赠汪伦》以及《咏柳》等诗歌,这些诗歌因其韵脚等会显得朗朗上口,在潜移默化中会为学生构成一幅幅绚丽的色彩,带给学生以无限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势在必行,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解决当下学生缺少体验美以及感知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教师教学中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以及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唐玉平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三觉完全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性与实效性研究
一、关于情境创设的概念和目标分析
情景创设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手段,那么,什么是情景创设呢?情景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的创建。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创设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1.艺术性。是指意境的创设是教师运用语言、环境、多媒体等精心设计的集美感、思想、情感于一体的情境。2.实效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小学阅读教学基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集合艺术性和实效性的目标,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引导小学生走进阅读,领悟阅读的魅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情境创设中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研究
1.记叙文中的情境创设。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教学的关键在于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对文章中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符合教学目标的实例,将学生带入到课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然后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需要,穿插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带给学生不同的情境体验,为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实例中体味文章。【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通过注明科学家竺可桢两次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花的时间并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品质。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自己身边有没有不懂就问的人?他们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遇到的问题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然后再将故事简单的叙述一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便可以顺利的开展教学。
2.寓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寓言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要让学生通俗易懂,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是通过提问实现的,为课本中的故事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章阅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到人生哲理。【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有《揠苗助长》的故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中了一块地,禾苗老是长不高,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会把禾苗都拔高一节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吗?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带领学生走进课本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为课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能够更好的理解接受它,并且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通过自我思考进一步的体味文章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3.童话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童话以其神奇性和幻想性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亲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是不能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情境创设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帮助下,教师可通过精美的课件以及有吸引力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童话般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童话故事的美丽。【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小动物过冬》是一篇讲述三只小动物如何过冬的文章。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多插入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配上相应的动态图,让动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三只小动物,让学生在表演中体味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4.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阅读教学中,古诗的教学是重难点部分,也是相对枯燥单调的内容,想要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古诗,教师必须适时巧妙的在课堂上创设有效且富有美感的情境,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春晓》,在分析这首诗之前,要交代好诗人写诗的背景,以简单、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想象自己在春天到来时的感受,会产生怎样的情感,把这种想象带入到课本的学习中去。这样就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朗诵诗,带领学生以饱满感情去感同身受,认真品味诗中包含的感情。
三、总结
总之,小学生阅读需要情境的创设,更需要将艺术性和实效性结合的情境创设,只有感情充沛、符合教学目标,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茆汉成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常用教学模式按照流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品读领会重点段落内容、通过悟读体验文章情感的三步模式;二是阅读、思考、讨论、练习依次进行的四步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侧重了锻炼学生领悟文章的能力,如果能够到位实施,应该说都是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恰恰是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具体方法手段的不恰当,引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大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太过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而基本不再进行指导引导或组织引导有限,发挥不出应有作用。虽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出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甚至欣赏者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得阅读之法于课堂”,为课堂下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找到有效指导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阅读课堂指导的有效方法并付诸实践。
2.对阅读中的思考、领悟、品味重视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仅仅“会读”显然是不够的,按照课程标砖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有独立的审视和见解,绝不仅仅是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句或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否则就是将小学语文阅读中“悟”的概念简单化了。一片文章需要学生消化理解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蕴含的基本信息、思想情感、组织方式、表达效果等等,要悟意(把握字词句段的基本含义和“言外之意”)、悟形(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悟法(字词句段的读写方法)、悟境(体会如何用语言描绘意境)、悟情(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悟理(明了语言揭示的道理)、悟异(提出不同于他们的见解)等多管齐下。甚至可以说,领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但领悟文章的意识和能力并非小学生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有意识的逐步引导和培养,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起来。
3.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调动。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课堂时间有限,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的学生只能是少数,其余学生没有发表观点、体会的平台,难以提升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改进课堂组织方式上多做思考;二是课上课下没有充分结合起来,课下准备不足,导致学生课堂上难以很快进入阅读教学情境,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三是课程内容拓展过多或不足,拓展过多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对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影响,学生上完课还是一头雾水,拓展不足使得学生视野、思路、思维方式都受到局限,难以满足小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必不可少。
1.教师要恰当、适时发挥作用。
前面提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的是组织、指导、引导的作用,虽然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必须体现,但小学生并不会自觉的将自己方到课堂主体的位置上,主动的开展阅读学习,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来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站到主体的位置上去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可通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恰当设置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积极思考等。如阅读《赤壁之战》时,针对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诈降曹操的内容,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以下,黄盖写给曹操的诈降信中,可能会提及哪些具体内容,如何表达才能更好的让曹操深信不疑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的同时自觉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感悟,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理解感悟文章的能力,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想象情境、比较鉴别、联系上下文、角色表演体验等多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恰当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跟文章“打交道”并逐渐掌握多种方式方法。例如在《荷花》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分别扮演旁白、荷花、小鱼、蜻蜓,甚至还可以补充燕子、蝴蝶等几个课文中并未提及的角色,来感悟内容并调动情感,并引导学生掌握转换人称和根据语境叙述对话的能力。
3.善于抓住课文阅读关键点,激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可以拓展的教学点需要教师敏锐、准确发掘和把握,作为撬动整个课堂氛围的支点。例如,有些内容可以拓展、延伸、求异、想象、换位、质疑等,均可以作为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积极主动融入课堂的方法。例如《凡卡》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凡卡的信寄出后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会对凡卡接下来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作者:龚勤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中心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技巧探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准则
首先,目标性准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问,需要从教学目的出发,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不能盲目提问,注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任务进行提问,目的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与技能等。其次,适时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把握时机,做到恰如其分,在学生产生一定想法,心中有疑问又无法表达时进行提问,在遇到难点、重点时,通过提问解决知识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或者是在学生思绪混乱,找不到突破口时,运用提问发散他们的思维。再次,适量性原则,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太多,整节课都在提问,也不能过少,几乎没有提问,除提问数量合适之外,还应该注重提问的质量,通过提问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避免学生出现厌倦或疲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提针对性问题,实现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问题,为实现教学目的所服务。课堂提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明确难点、突出重点、瞄准方向,重点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适时提问和点拨,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而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时,当学生了解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之后,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提问:分析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提曲折性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设计的课堂提问缺乏曲折性,学生只需简单思考就可作答,将会觉得乏味索然,并且不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而适当增加课堂提问的曲折性,这就是课堂提问的积极所在,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动脑思考、交流讨论或动手实践。所谓的曲折性提问,主要是转变提问的方式与角度,让学生的思路进行转变,从问题的反面或侧面进行分析,以此寻求突破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看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能够基本掌握文章主旨,其实并没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曲折性的课堂提问。例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教学时,针对课文中“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设计曲折性问题:巨人为什么会感到心里火辣辣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提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运用各种不同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语文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语文知识视野。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当学生通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曲折性的课堂提问:一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对联合国秘书长有这样的呼声?学生们会想到一个中国孩子与联合国秘书长几乎不会产生联系,所以会从问题的侧面进行思考,即他爸爸遇难事件,引导小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维护和平、热爱和平的信念。
4.优化课堂提问,发散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为提升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优化,并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多个看法,掌握多种回答方法,不仅能够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具体学习情况出发,保证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等原则,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徐德忠 单位:南京市红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