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强调的是氛围和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课堂教学之外的环境创造也很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室里面粘贴上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或者情节故事,让学生用手绘的形式画出来贴在墙上,或者是粘贴同学写得优秀的作文和作业,亦或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老师都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粘贴在墙上。这样,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班级中都会充斥着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还可以采取互帮互助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同学,比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接触,老师可以让两两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是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互帮互助的两个人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就算老师不在,也可以高效、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对于互帮互助的两个人如果在测试或者是其他考核中都取得进步,老师要对互帮互助的两个人进行表扬和一定的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离不开平时的师生教学,学生互助的点滴积累和情境共享,更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文字和语言转换成视觉、听觉信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学会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向学生展示课件以及其他教学内容。其次,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及其他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节约课堂时间。比如说,在《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利用简短的视频来解释文章意思。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不要过于注重文字的堆砌,在文字中适当地掺杂一些相关的图片解释,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把多媒体的操作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操作和实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情境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告诉我们,情境教学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上的,还是言语、行动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喜欢去演绎事情的发展,喜欢集体合作。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喜好改善教学方法。比如说,上文提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在课前找人合作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几个人合作演绎。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另外,作为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喜欢集体合作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说,老师给学生设置某一情境,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回答和思考,这时,小组合作就可以进行共同讨论。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情况,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达成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是老师给学生设置情景,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学生给学生,小组给小组之间设置情境,多对文章的一些问题提出假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局限于语文教学中固定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会情境假设,从而多角度解决问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教材课本的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与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地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与进步。老师还要努力把学生放到主体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本领和习惯,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多方面利用情境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作者:巫志强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下安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思考探究
一、理性的看待多媒体的教学运用
多媒体为现在小学教育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对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是一种革命,如何运用好这种高技术高效率的新事物关系到课堂教育的成败。多媒体教育只是作为辅助传统教育而存在的,它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将传统教育无法立体呈现的知识点展现在学生眼前。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习复杂的课本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存在的,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讲解与师生的交流。有的老师整堂课完全使用幻灯片投影,讲课也是依赖于幻灯片的内容照本宣科,完全达不到课堂教学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当根据教学情况来灵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方式适当结合,这样一来两种教学方法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报以好奇的心情,新鲜的课堂知识呈现方式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课文代入感。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搜集三国演义中描述这段情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刘备在什么样的处境及历史背景下去拜访诸葛亮,又因为什么会发生三顾茅庐。在看完录像资料以后,学生就会对这段故事怀有深刻的理解,这样讲起课来就会方便很多,不会出现学生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的情况了。由此可见多媒体在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课文知识点的呈现以及语法的运用上可以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有代入感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习也因此有了动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多媒体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燃起对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后总结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但是想要不断地让教学方法进步就要不断地对其改进。课后总结是最有效的方法,将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才能让下一堂课变得更好更完美。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思维的灵活,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方式下接受知识,将知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结合多媒体加以教学,而不是在被动听讲,复制老师说的话。但是教师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传统的课堂师生交流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毕竟课堂的实时交流具有动态性,能随时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疑问,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从而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是不具备这一点的,它所能表达的只能是预设的信息,不具备实时性与沟通性。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应当适当使用以课堂传统教学为主,结合两种教学的优点摒弃缺点才能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高效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教学的多元化以及教学互动等多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但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在目前阶段,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还是主要的教学途径,而多媒体与传统课堂的结合则是令人向往的,它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同时还能将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将原来学生被动不愿学习的状况改变,用新鲜的事物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所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将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与传统课堂的合理结合,将发挥出巨大的效果,使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语文的优质教育。
作者:陈丽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探析
一、视频贴合课文内容
“翻转课堂”式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内容做成视频或者PPT的形式,让学生回家观看,但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却有一些调整,教师制作的视频或者PPT并不是让学生回家观看,小学生回家对课文知识内容进行详细阅读,然后第二天,让他们在课堂上观看关于他们昨天阅读的文章的视频或者PPT,其中对视频或者PPT,提出“贴合化”的要求,讲究视频或者PPT内容贴合课文内容,如《桂林山水》这一课,在制作视频或者PPT时,不仅仅要添加如今桂林山水的美图和作者写作背景分析,更要添加一些符合写作背景的图,如当时,作者那时的桂林山水原貌图,最好有作者在桂林山水时的拍照,贴近写作背景的风景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那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的来由与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景物的细致描述。
二、增加课堂提问和小测环节
善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就意味着创新和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针对课堂性质,补充课堂提问和课堂小测环节,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学得更加牢固。
1.课堂提问环节在一般的“翻转课堂”形式上,看完视频或者PPT后,加入对知识的提问环节,可以是对知识点内容的深究,可以是对视频或者PPT中的疑惑提出问题,还可以是对文章感情内容的探讨,各种提问都可以,目的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掌握文章各个方面的内容,形式创新而有趣,使小学生更好地、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
2.课堂小测环节小测,意味着考试,会给人一种紧张感,正如学习,每到一个阶段,必定要进行一次知识的测试,考查一下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也为了教师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课堂小测一般都是对一个星期以来,或者对一篇课文进行考查,包括字和词的拼、读、写和造句,句子的扩展、缩写和感情的理解等,一般内容都偏向简单化。
三、整理知识结构,使“翻转”合理化
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同,它有很不一样的知识分类,既有理解类的理论知识,也有感受类的情感分析知识,将“翻转课堂”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时,可以将理解类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者PPT,但感受类的知识,一般都无法制作成视频,因为感受是要靠启发的,启发需要通过心与心的传递,如《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中,可以通过风景图,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得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的结论,就要从课文中每一段的文字和句子的分析中才能得到,这个部分是视频或者PPT都无法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翻转”,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翻转”,翻转理解类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加入感受类的情感知识启发,让小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知识。
四、总结
善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都有利于小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作者:茅卫菊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小海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探讨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时就需要体现有效性,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语文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重难点的把握。例如,在学习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的资料,如音乐、书本和视频等,并且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谈一谈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理解,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课本中大自然声音的样子,再与自己所想象的样子作比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语文整体成绩的提升。
二、创设有效的提问教学情境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舞台,更多的是学生的舞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做课堂的主角,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想要培养自我意识离不开课堂上的提问,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和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表现自己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我喜欢的动物》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先问学生自己最喜爱什么小动物,理由是什么,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增强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基础性知识。
三、有效运用课堂激励
小学生处于特殊成长时期,内心非常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美。基于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如此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我的未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以便在下次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希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样在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回答,表达出自己未来是什么样的,对未来有哪些期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告知学生要想实现自己期待的未来,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树立目标,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四、高效使用多媒体及板书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方式,将课堂内容通过多媒体方式传达给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图文将知识传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如,在学习《我们眼里的秋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秋天图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概括总结秋天是什么颜色,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五、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反思,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只有经过认真地反思和理解,学生才会真正掌握知识,才会吸收语文知识,才会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运用语文知识学会处理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着手,创新课堂教学,以此打造高效的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刘丽艳 王泽明 单位:吉林省扶余县肖家乡第二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1更新理念,优化组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定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激发,逐渐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对知识面进行拓宽,树立合作学习的新理念,从而较好的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引导。合作学习的实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能够互补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进一步促使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显而易见,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分组。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因而大都采用异质分组法进行分组。例如: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设置成员6人左右,同时还要兼顾小组成员的能力、学生成绩等,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成分组后对每个组员的职责任务进行明确,每个薛学生可以轮流担当各个职务,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学习锻炼的机会。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合作学习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就现实意义而言,只有确保形式的多样化,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外合作学习,还是课内合作学习,都要能够善于追求形式的多样性,既在规范合作的同时还要对合作进行简约。规范合作是相对固定的一种模式,一般对难度大的问题和焦点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就会运用到规范合作模式;而简约合作与规范合作不同,一般需要由合作完成的内容对合作的人数进行确定,在人数上具有不确定性。合作包括长期合作,也包括短期合作。但就同一项合作而言,除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外,还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合理确定,这是具有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合作学既定目标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适当;二是选择切合实际的内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确定,要切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准,同时在学习内容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和讨论工作,进而掌握学生的认知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制定。
3对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进行协调
通过合作学习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较好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每个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树立价值观、发展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对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培养。目前,学生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借助合作学习活动的进行,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之前,首先需要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具备初步想法后进行交流和探究,共同对问题进行解决。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切记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师既要对每个小组的综合成绩进行考查,又要对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发展进行考虑,具体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测验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挖掘每位学生的聪明智慧,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要高出许多,这往往要好于好学生的“一言堂”。
4把握形式和目标,课后总结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意愿的所有出发点和教学行为的归结点,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并且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趋于健康方向发展,价值观也能得到更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4]。在合作学习中,要使小组成员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民主的、和谐的成员关系,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并取得良好效果。在课堂之外,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阅和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能够收集到多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针对不足做以提升。并且,还能够针对小组各自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帮助和敦促每个小组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如此便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一种良性循环中稳步前进。
5总结分析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应该把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吸收两者的优点。同时,教师也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将合作学习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过,当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许多新的问题尚待研究。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新的问题,从而完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周桂兰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上森小学
第六篇:学生参与意识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1学生参与意识的概述
1.1学生参与意识的概念:
梅里尔•哈明提出了学生参与这一教学观念,所谓学生参与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意识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意识。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来讲,学生参与意识隶属于角色意识范畴。为了能够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出来,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以此来满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2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式教学。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然而当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学生开始主动探索相关的知识,并且积极与老师对话,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将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仅按照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当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他们会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等内容都引入到语文课堂上,这就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
2以学生参与意识为基点,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宗旨是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增强,那么就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参与意识与教学方法优化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学生参与可以被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员参与。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与上中等学生的互动,很多学生都充当着旁听者的角色,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要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法来开展此次教学活动。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划分小组;其次,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最后,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为小组安排教学任务。随后,小组内的组长开始明确分工,为小组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从而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愿意发挥自身的优势来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个时候学生就已经全面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因此这样的课堂可以被认为是高效的语文课堂。另一方面,全程参与。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既要关心每位学生,还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要保证教学方法具备趣味性、应用性的特点。有趣的教学方法自然会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然而应用性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语文课堂的素材。当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增强,那么学生也乐意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最终也就实现了优化教学方法这一目标。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假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借助问题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全程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都集中在教学活动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提问,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让学生回答问题也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有时候教师可以专门借助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要重视教学环节,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另外还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课堂中。
2.2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优化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这两者的全面参与,如果仅仅有教师参与,或者仅仅有学生参与,那么都是无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当学生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敢于阐述自身的想法时,此时教师要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尊重每位学生的话语权,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多提问的时间,尽管有部分学生的问题比较离谱,但是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中多多发言,多多阐述自身的想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总结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要努力探索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凤芹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中心小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阅读知识的积累和不断巩固不断探索新的阅读知识才能达到。学生在小学时期,智力、思维能力、想象力都是优于常人的,此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各个阶段的学习中更加轻松,学习语文知识更加容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的方式,将阅读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词句张贴在教室四周,或利用教师的某一角落作为阅读图书角,让学生能够阅读到中外著名的书籍。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注重的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1)悬念设置。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因而没有阅读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小学语文课本中《海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提出问题,如学生有没有见过海燕?海燕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文章的兴趣。(2)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情境创设。例如在讲授《海燕》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描述一个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3.重视阅读的预习复习
学生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立即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因此预习复习就成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关键。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回家先行预习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无法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先行阅读过课文,教师只需让学生在课堂快速阅读后将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就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应布置与课文有关的复习作业,如摘录本文优美词句或思考文章的含义,写心得体会等。
4.加大阅读语句的训练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语句组成的,学生通过对词句的深刻理解,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将无法理解的词句或优美的词句用笔画出来,再由教师帮助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多从其他书籍上收集优美的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知识。
5.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阅读方法分为:读准、读通、读懂,让学生逐渐掌握这种阅读方式,以此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读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认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读通要求学生能够将整篇文章读通顺,读懂要求学生能够在读完整篇文章后,理解文章的大意。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做好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学生阅读期间发现一些不理解的语句,应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以便之后能够查阅理解。另外,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因此,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有积极阅读的心理,才能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预习复习的同时,加大语句的训练,并且需要教师做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王健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网络环境分析
1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构建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付出更多精力去分析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个人技能。目前,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不足。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严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不了解网络技术,更不能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这些教师没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无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年轻教师大多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但缺少教学经验,找不到合理的结合点,阻碍了网络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积极作用的发挥。第二,网络环境的重视力度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变。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得到普及,但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网络只与娱乐有关,如果将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会让语文课堂变得不伦不类。教师对于网络技术的重视力度不足,影响了网络环境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第三,网络环境的应用方法单一。网络环境的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教师逐渐意识到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创新性的手段。但很多教师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没有开发更多的应用方式。单一的网络技术应用形式,使原本创新的手段变成传统的手段,无法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2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构建方法网络环境下构建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提高个人教学能力,针对教学目标与内容,给学生提供最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
2.1应用网络环境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实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实力,对于其应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校园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网络技术应用实力的提高。教师能够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表现在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去搜集与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在丰富的材料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优化备课工作。备课,是一切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与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备课。如果教师只用课本与教学参考书备课,再优秀的教师,教学能力也会被限制。网络平台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备课,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需求。比如在设计《菜园里》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寻找一些形象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2.2利用网络环境实施情景化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环节能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下学生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兴致。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按照课本中的顺序讲解课文。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比如在讲解《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下雨前天气变化的小视频。将教室内窗帘拉下,灯关闭,播放视频,营造真实的情境。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2.3利用网络环境高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解决教学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都会产生一些疑问。对于不好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简化内容的讲解过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让小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描述人物形象,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例如在讲解《三个儿子》时,“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是让许多小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小学生梳理文章中三个妈妈、儿子与一位老爷爷的人物关系,让小学生分析三个儿子的不同,从而理解到孝顺的意义。人物关系的分析,能够让文字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因为课件的支持有所提升。
2.4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丰富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有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想象力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与文章本身、作者进行互动。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小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尽情去想象,会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比如在讲解《看浪花》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平静的大海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大海,并想象一阵风吹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些学生说会产生水波,一些小学生说会把海滩中的沙吹起来。这时,教师说风渐渐变大了,海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小学生借助网络技术与自己的想象力,一点点走近课本学习内容,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有重要影响。利用网络技术给小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能够引导小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实力。
作者:宋学忠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校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分析
一、课堂提问的艺术
1.启发思维的诱问
在课堂开始时,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回归课堂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提问,而这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集中精神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让大脑神经紧张起来,思考教师的问题,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启发思维的诱问则能让学生迅速回归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沙漠之舟》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开始进入课堂时会有分心的状态出现,一些学生也许还在思考刚刚课间讨论的话题,玩的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因此,在学习《沙漠之舟》时,教师应先明确提问的目的,通过展示骆驼的图片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将骆驼与即将要学习的“沙漠之舟”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图片说说骆驼的主要特征,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同时,启发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学习。
2.直击重点的精问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而选择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在一篇课文当中有重点有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很重要,因而在提问上就要抓重点问题进行提问,让同学思考重点问题,明白整篇课文的要点,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沙漠之舟》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沙漠之舟与骆驼之间的联系,为什么将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应围绕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生存环境与骆驼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因,通过重点问题的分析,一步步提问,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重点。
3.逐步深入的追问
问题的提问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提问是有一定技巧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在一开始学生对课文还缺乏整体的认知的情况下就提出很难的问题,会消减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与信心,因此难点的提出应运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例如在学习课文《一枚金币》时,学生会比较难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因此就应逐步深入地进行提问,一开始可以先问学生“儿子在前两次当中为什么是笑着离开的”进而问“第三次中儿子为什么会急忙地去捡火里的金币”最后问“受不了是因为什么”。通过一步步地发问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剖析一个难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学习的乐趣与信心。
4.把握脉络的巧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要将课文肢解成很多部分,但有时只要抓住整篇课文的脉络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因而在教学生分析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的总体结构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理解课文的组成。例如《一枚金币》的学习,其实课文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将课文分解教学,教师只要抓住课文的脉络,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所以在提问时可以分别对这三方面进行提问,首先问学生“父亲为什么不把财产给儿子”,其次通过分析故事的经过,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提问,也就是“儿子前两次与第三次态度的转变”,最后问学生“故事的结局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通过对故事整个脉络的巧妙提问,就能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结构与主旨。
二、课堂提问的注意要点
1.合适的时机
在合适时机的发问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提问前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例如在对课文的难点出进行提问时就不能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进行,在刚开始进入课堂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也就很难回答难点,而这时候比较适宜的问题是一些较有趣的开放性问题。
2.回答的主体
在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低年级同学进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直观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而对高年级同学提问时应增加一些难度,注重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3.提问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得非常的严肃,学生会有胆怯的心理害怕回答问题,但教师用亲和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在提问过程中,应用情感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表现积极的一面,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回答问题。
4.回答的评价
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学习的漏洞,而不在于回答的结果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时,应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启发学生抓住学习的要点,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站在正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总结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用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努力保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问在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良好性格、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拥有独立的认知,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林惠芳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一、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任何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探索,追究其来源。兴趣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非常活跃的一个元素。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活动变得积极主动、有活力。由于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心理比较单纯和幼稚,他们这个阶段比较爱想象、爱运动、做游戏,他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教学方法,来设置课堂内容。例如:在教授《小松鼠找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课文内容或是字词句等编成故事人物,分别让学生扮演小松鼠、花生、小树、小花等角色,根据角色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其他课文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在教学中适时播放一些音乐、舞蹈、动画,做一些游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倡导鼓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之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小组学生进行比赛,另外有许多的精美奖品。如:笔记本、文具盒、五角星等奖品。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品,积极配合教师讲课,举手不断,这样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品,他们兴奋不已,但是回答错误的学生则垂头丧气,学习热情直线下降。教师的这种教学鼓励方法是不值得推荐的,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有效的奖励方法,他获得了成果。他的教学从细小的事情开始,如记住班级里的学生姓名、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号码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根据爱好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东西,然后定期让评委评价,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打好语文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语文教师该有的教学素养,能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文化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还要尽量开展一些活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基础。例如:积极推进阅读,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读名人传记的阅读活动,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大量名著,如《名人传》《传》等,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内心也会得到净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名人的精神情感,学习名人的言行,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可以摘抄书本上一些重要的词句等进行背诵,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教师还应该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必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巧妙依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建立一定联系。例如: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户外组织爬山、植树等活动,既增长学生见识也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从书本中融入大自然。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各种球类运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能够增添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总结
虽然,目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接受认可程度等问题。但是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我相信只要所有教师都能够努力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补充知识,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在不久的未来。
作者:梅林莉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