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分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教学理念

在主题教育思想当中提倡将学生看作为具有个性、主观能动性且在不断发展的认识个体,而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给予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改革结合了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单一地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仅仅借助小学语文课程有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难以满足语文课程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充分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课外资料,并通过课文讲解中对课外知识的合理融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典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鼓励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对成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三、重视素质教育,开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则下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等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吸取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景象,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对产生崇敬之情并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教学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当维持教学的新鲜度,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鲜度的保持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变更,采取圆桌式摆放等新鲜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展开野外授课等,这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关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五、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还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等措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谢祖梅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民族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懂得描绘,富有情趣与文采,让学生如闻其声和如见其人,应当懂得比喻,将抽象和复杂的道理形象化与简单化,注重句式的多变性。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应当幽默风趣、自然亲切,在教学课堂上尽管要求严肃,可是也需要微笑。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使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结合句式的情感与教材内容来决定,应快慢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当抑扬顿挫,节奏有张有弛,音调高低不同,不可以随意地应用强音与高音。一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中音与低音,常常显得娓娓动听,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

二、实施语言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关键方式是互动教学,互动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灵活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等,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能力,最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以“只有”这两个字为核心进行教授,启发学生“只有”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进而启发学生思考高尔基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可以帮着父亲栽花种草,对父亲的生活环境进行美化。那么,作为我们来讲,也需要为自己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做哪些事情呢?教师的这个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渲染了人文性。这样,学生纷纷地思考与议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使学生明白了为他人着想和帮助他人的道理。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时刻保持先进性,跟社会发展的改变相适应,积极地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多多地思考和仔细地体会,敢于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并且,注重教学经验的累积,从而逐步形成与教学实际要求相符合的教学语言艺术。

作者:史令军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钓台办西张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效果研究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较小,不具备较强的注意力和约束力,小学教学中如不考虑小学生群体的这一特征,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如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课外阅读就是集中小学生注意力,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及能力较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教师带头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便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实施;二是借助名人榜样的力量,能够使小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积极能量,有效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2.辅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三观”,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这两方面素质的培养上收效并不十分显著。此时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使小学生领会到语文知识的广阔,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而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在心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正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重要教学效果。此外,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期,需要在素质能力上加以全面培养开发,而课外阅读一方面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推进,从而为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教师做好引领工作,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要有序高效,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带进课堂中,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阅读及交流的良好氛围。在课外阅读引领方法上,可以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复述课外读物中的内容,如《海的女儿》《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其寻找相应的文本进行拓展阅读;再比如,教师可以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既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课外阅读内容上台进行故事复述,在讲述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学生交流及自我表现的能力。

2.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式,达到教学与阅读的相辅相成

课外阅读中,“直映认字”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认字数量,是被实践证明的较为科学的课外阅读方式。我校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环节就采用了这种阅读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会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实践经验,确定课外阅读读物,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增加词汇数量。例如,我在实施“直映认字”阅读教学方法时,选定5本课外读物作为本学期的阅读教材,如《吹牛大王历险记》《“小溜溜”溜了》等,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的同时,每周安排一个课时集体阅读。学生在完成规定的5本课外读物阅读任务时,其词汇认知数量可达到55万字,为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实现了教学与阅读的相辅相成。

3.结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穿插课外阅读,以帮助小学生在知识学习储备上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涉及科学类知识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推荐诸如《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读物;在名人名篇课文教学时,可以推荐诸如《爱迪生的发明》《数星星的孩子》等读物;在学习好人好事内容时,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此时可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课外读物,如《雷锋的故事》,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此外,课外阅读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精美语句、格言警句等加以摘抄,提倡学生进行阅读心得的记录及整理,以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

三、总结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教师要在认识到课外阅读重要性的同时,做好引导及辅助工作,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为其全面素质的培养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创造条件。

作者:赵秋荣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赖村镇莲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艺术作用探析

一、教学导入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导入是引导学生思路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学生课堂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导入有简介、疑问、趣味等多种导入形式,导言设计要语言精炼、趣味,紧扣主题,要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就近取材(乡村自然美景),也可以引入历史典故,正确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影像烘托作用,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具有新鲜感,产生探索课文内涵的兴趣,拉开教学运行序幕。如:课文《窗外》为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授课时间正处于金秋时节,教师可以在播放为教学采集制作的乡村金秋景色,农民秋收喜气的多媒体软件中开始导入,“乡村的金秋是非常美丽的,假如我们的窗外就是金秋的原野,我们眼望窗外的美景,更是别有的一番滋味”。几句精炼的导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原野,板书课题《窗外》映入学生的眼帘。这样,精炼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带入窗外金秋的意境,把学生引入探索窗外美景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凸显导言“准、巧、奇、精”的特点,又具有“直观性”和“衔接性”,平稳快捷地拉开了教学的序幕。

二、语言艺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告诫教师语言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艺术是渊博的语文素养和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尤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好奇心强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发音标准,丰富的语调,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与情感动姿艺术完美的结合,走进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引发学生的联想,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如:五年级《舍身炸碉堡》一课,讲解到我军前进受阻段落,教师语态及表情比较沉重。讲解到请战段落,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分析此时此刻的请战前心理,要声音洪亮充满对英雄崇高敬意的语态,把学生的思路从为部队前进受阻忧虑转化为我们部队前进有新希望,使学生内心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使教学进入高潮。每个同学都会自然联想到请战的思想动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教学的课堂讨论埋下伏笔……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用标准语言、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根据教学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具体的事例、贴切的比喻,能使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教师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诙谐幽默讲解,往往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使学生心旷神怡,把学生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意境,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动姿艺术是强化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学动姿艺术是无声的词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传达教学信息,对教师教学语言表达具有烘托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强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消化理解。为此,动姿艺术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情感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教师根据教学,选择相应的动姿艺术做好讲授语言的烘托,凸显出教师授课独有的风格与特点。如:《舍身炸碉堡》一课,讲授请战,“我去炸掉它”讲授的语音是高昂的,情绪是激动的,手势是向前有力的,提升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如临其境。学生的脑海里会映出战火纷飞的画面,拓宽了学生想象力……为此,根据教学内容、语态,正确的运用动姿艺术,由讲台前到学生中间的授课方式,形成语言艺术与动姿艺术的融合,讲授与讨论融合,达到师生情感融合,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思路敏捷,发言勇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板书艺术对语文知识消化理解具有强化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一种直观性的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浓缩,通过简洁的文字将教学内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语法修辞等重点内容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教学的强化理解。所以,板书艺术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首先,教师的板书要构思精炼,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字迹规范,为学生提供本次课堂教学的精髓,对学生消化理解语言教学内容及课后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板书艺术对提高学生汉子书写能力、强化学生对生词记忆、同音字、多音字区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课艺术具有协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梳理、强化作用

结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洁简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达到“课虽结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结课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兴趣的心理特点,科学地选择构思结课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悬念,诱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如:《一夜的工作》最后结语,“作者看了总理一夜工作后的心里感受?说了什么?总理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要学理什么?”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课堂教学尾声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六、总结

课堂教学艺术博大精深,是教师学识水平、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是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究、总结、发展、完善形成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教师永远探讨、发展的课题。

作者:赵丽莉 单位:公主岭市实验小学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探讨

一、积极营造自主探究教学情境

探究性教学法是一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课堂,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蓝色的叶子》时,这一课讲的是美术课上一个同学向另一个同学借画笔而引起的故事。通过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同学向自己借东西,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让学生独立的探究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如何正确地与同学相处。

二、由探究性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前铺垫引导很重要。科学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鸟是怎样找水喝的?如果水在瓶子里,它怎样才能喝到?通过让学生独立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法,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的年级较小,学习能力也较弱,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性课堂,由探究性问题引出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将自主探究教学有效应用于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吴云菊 单位:贵州遵义绥阳县大路槽乡中心学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析

1、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生活中经常发出质疑,但是在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小学生刚刚接受系统教育,缺乏学习的概念,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用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让小学生学会语文知识。例如学习《看电视》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然后提问:我的家里一共有几个人?为什么爸爸喜欢看球赛最后播放的是京剧?为什么奶奶喜欢看京剧,电视上播放的却是球赛?学生会随着教师的问题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的想法可能与真实的答案相去甚远。教师不应直接否定他们的看法,应表扬敢于发表言论的学生,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教师可以这样回答:你的答案很正确,也许这也是一个原因;或者是你的想法很好,我怎么没想到呢等等,使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教师运用角色代入的方法教导学生,让学生知道由于家人之间互相关爱,所以他们都愿意放弃自己的爱好,让对方开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2、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保持长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要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语文学习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借助多种道具,为课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称象》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天平和砝码,模拟课文情境。首先,教师用天平称取书的质量,让学生知道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天平称取橡皮的重量。最后,仿照课文的方法再次称取橡皮的重量,并将结果与之前称取的结果对比。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知道了课文中讲述的方法真的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由于课文中提出了不同的称象方法,但是没有对其可行性加以验证,所以教师应对每种方法分别进行评价,例如有人提出用一杆大秤称取大象的重量,教师就要解释说,即使有了大秤也没人能够举起来等等,消除学生的疑惑。这种设置情境的方法将枯燥的语文课变为生动的实验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3、组织游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这里说的游戏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益智类游戏。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而且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游戏,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从游戏中学会知识。游戏内容如猜字谜、成语接龙等等,教师还要设计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游戏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小学生在玩的时候,会积极的动脑思考,找出获得胜利的方法,游戏能够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同时,教师应注意保持课堂秩序,保持课堂不过“度”,使课堂活跃而不吵闹,学生积极而不失严肃,从而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

4、课堂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喜好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下面简单介绍两种课堂实践方法。

(1)竞争与合作。

虽然竞争是激励学生最有效的手段,可是合作能够培养学生虚心学习、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所以竞争与合作应占据同等地位。教师应将班级分成不同的竞赛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竞赛中。教师作为竞赛的裁判,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诗歌,那么每组学生背一首学习过的古诗;有些学生喜欢音乐和绘画,那么举例说明课文中有关音乐和绘画的文章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课文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教师要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为了获得胜利而与其他学生合作。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会自觉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并且学习了他人的生活阅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2)角色扮演。

语文课文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些是童话,有些是预言,有些是生活常识,每个故事都告诉了学生一个做人的道理。可是学生读故事只是被里面的人物吸引,不能理解故事的内涵,所以教师要将故事真实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学习《小猫钓鱼》,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猫妈妈、小猫、蜻蜓和蝴蝶,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进行对话,其他学生负责观看,并在看完表演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会看到猫妈妈的慈祥,小猫的可爱,刚开始小猫三心二意,结果钓不到鱼,后来小猫一心一意结果钓到了一条大鱼。学生会由小猫想到自己,小猫容易被蜻蜓、蝴蝶吸引,自己也经常一边玩耍一边学习,猫妈妈耐心教导小猫,教师和家长也是耐心教导自己,现在的自己与之前的小猫有什么分别呢?学生会从思考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学会一心一意的做事,玩的时候要尽兴,学习的时候要专心,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5、小结

总之,要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就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与方法呈现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以主体身份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林小辉 李德全 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东三家子乡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小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写作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运用能力有限,对写作有一种本能的畏惧,不能主动深入到写作教学中。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写作教学方法过于刻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有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行刺激,也就无法让学生对写作表现出兴趣。

2.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小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积累不足,写作基础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小学生语文写作知识储备的考查,盲目开展写作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还可能会引起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其次,小学生的想象力欠缺,写作思路狭隘,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生活阅历不多,加上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效训练,导致学生写作思路闭塞,写出来的内容雷同率高。

3.写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生搬硬套是当前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小学生只能生搬硬套,对事件进行简单的运用,没有加工、再造,欠缺写作内涵。

二、小学语文写作问题应对策略和措施

1.改革和创新写作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新审视写作教学工作,对落后的写作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首先,要在传统的写作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入生活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如,对人物进行白描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特定地点进行观察,描写对象的穿着打扮、动作行为和神色表现等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丰富人物写作内容。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写作教学内容,例如,用多媒体播放优秀作文,针对某个命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背景素材,让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对题目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2.多途径地加强语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需要多途径配合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文学习内容和情节的记录,例如,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语、宣传标牌、课外书籍和网络资源等等都能够成为语文知识能力的补充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开展自我培养。另外,教师也要发动家长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进行培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和想象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内涵,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情感和想象力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写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其次,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趣味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小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写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范慧霞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探析

一、前言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较多,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但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同时还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同时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及实际难度,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以此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基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小学生无论是在识字能力还是语言运用能力上都需要老师进行重点培养,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只有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围绕小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取得实效,进而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

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巩固提高,同时还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并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基于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不但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准备,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掌握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准备和学习预习习惯的培养中,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学会主动思维,达到降低教师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只有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要,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进入识字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出“预习三部曲”,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认读字注音。读熟课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读书三遍,然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用四个层次评价:“优”、“良”、“中”、“可”。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在签字时还写出了哪些地方读得不好。这样学生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而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做好教学指导,不但可以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可靠的帮助,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水平,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法指导进行适当调整,使学法指导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学法指导方案,变教师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自学、讨论、交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刘玉莉 王德胜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分析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了由传统的语文知识传授向学生全面素质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更加强调借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化教学目标的束缚,实现了语文课程实用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以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滋养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育领域中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具体到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对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心理及兴趣爱好加以掌握,然后选取生活化的实例,补充进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给小学生发表自身意见看法提供平台,在师生交流,生生沟通中,一方面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其自信意识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模式下形成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一步推动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使小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在情境教学实现方式上,小学语文先天的教学资源优势,可以与多媒体教学方式达到有效衔接。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中涵盖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将学习重点及难点借助多媒体形式呈现,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同名动画片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主题理解更加深入,既学习了具体的文章内容,又能使小学生对母爱有更深一层的领悟,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简单传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为单一,随着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出现,其凭借自身独特的信息交互属性,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方面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做到有效,应注重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分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在组内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使其学习兴趣始终处于一个高亢状态;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经由组内成员加以放大,进而带动整个班级中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爱国诗》这一单元中,在《表达学做主持人》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过做主持人的经验吗?你们喜欢电视广播中的哪种主持风格?为提高讨论效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展开师生交流对话,教师注重对问题加以引导,如:主持节目应注意哪些方面?在讨论完成后,可让学生模仿学做主持人,组员及教师充当观众,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小组学习中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

三、结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入手,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刘红秋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新荒小学校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方法探讨

一、构建对话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有效提问搭建交流平台

有效课堂提问的基础应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倘若师生间失去了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那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对话。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不能代替学生去理解,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要适当做出鼓励,不可忽视学生,更要善待学生的提问,同时教师也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师生处于平等地位的时候,才会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也更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为有效提问保驾护航

教学实践证明:获得教师的表扬、人际关系良好、有充足的时间以及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学习乐趣的环境,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探索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学环境过于严苛,很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主动发言的意愿。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重视学生的真实理解和感受,摒弃“标准答案”的提问观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悦地思考,自主互动地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保障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师自身引导的内部因素前提下,还应重视学生间的影响这一外部因素。生生间的相互协作、彼此沟通都会对解决问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这种隐形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发现并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从而让提问更加有效。

三、“以生为本”依托小学生天性,为有效提问提供情感支撑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的机会。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厚,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新奇感,正是这些天性,让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中设计新颖的提问形式,多样的提问方法,必然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知识,借助比较式的提问或是探究式的提问掀起课堂教学的波澜,通过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提问刺激学生,让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依托小学生天性,以生为本设计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应让学生在“付出才有回报”和“付出就有回报”的心理暗示中获得求知的意念和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充满渴望。

四、提问设计多样化,为有效提问开凿动力源泉

小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格特点、经验积累、家庭环境等,使得学生即使在同一教学环境中也会使学生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求知欲望等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制约课堂提问的效果。因此,提问时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尤其是在提问的角度、难度、频度、坡度等方面,面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应有所体现。如此设计提问才能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有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对于教师来说,则可以让课堂避免出现失衡现象,同时通过多样的问题也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多种表现,从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答情况,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五、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是提升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不断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提问,不断探究、反思,寻找更好的提问方法,发挥提问的作用,让学生在有效的提问中获得发展与进步。

作者:张学万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拉格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