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析论文(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论文(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探析论文(7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各科教育仍然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枷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都还停留在“知识本位”的层面,还是只注重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使教学效率和质量降低。

(二)教学模式单调

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是一节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调,即只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某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述课本中的知识要点,而学生则坐在讲台下机械地听讲、划重点及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非常单调和枯燥的,它不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自然也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评价形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方式就是笔试,诚然,笔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语文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学习并不仅仅在于学习基础知识,更在于实际应用,而笔试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是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所以也无法比较全面地评价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师的进一步教学规划。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紧随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核心观点和理念,坚持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

(二)丰富教学模式

若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积极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1.情境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系列既生动有趣、又贴近现实生活的具体场景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画家乡》这篇课文之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美景图、播放一段家乡的宣传视频、讲述一段有关家乡的故事等,以此将学生带入到山水如画的家乡美景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实践教学模式。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应用,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贪玩好动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非常具有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带领学生去观察和体验外面的世界,感受周围一切与语文有关的元素,这样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胸襟和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3.合作教学模式。

团队合作能力是当今每一个人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又是从小培养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多给予学生分组讨论和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三)完善评价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之时,不能够完全只依靠笔试这一种形式,如通过辩论赛、活动实践报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王玲 单位:兰州新区西岔镇小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现状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融入,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也引发了教育界的一场变革。不可否认,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得以丰富,让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研究滞后

虽然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产物,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形成一个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具体体系。就目前的教学活动来看,信息技术是否在课堂中加以应用,仍然是由教师自主选择的,而且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成效也会受到小学语文教师个人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结合,还需要推动信息化教材的产生,促进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更要用针对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指导用书。

(二)信息技术应用具体方法落后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很多,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较为落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是较为常见的多媒体应用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是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者以及讲解者,他们将所有的课堂板书和讲解内容搬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了以多媒体为中心的课堂,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用小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是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前人的学习成果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小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利用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信息进行呈现,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小马过河的动画,用动画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教师可以将字幕或者声音关掉,只给学生看动画。在动画观看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刚刚动画里的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故事就在课文中,一起来阅读吧!”如此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结合,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语文学习需求,在语文课堂中呈现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需要先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期待。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与生动的学习情境,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可以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其语文学习的深入。比如,在讲解《钓鱼的启示》的时候,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小学生可能对钓鱼没有概念。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寻找一组关于钓鱼的漫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了解何为钓鱼,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更能让课本中的文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降低学生学习语文难度,减小负担。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了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宽广,促进了解决问题方法的丰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口头讲述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持的今天,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在讲解《飞夺泸定桥》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飞”字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快节奏音乐的播放,创设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再引入相关影视资料,促使学生深入到文学作品中,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作者:任自斌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对电脑都很熟悉且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在电脑上打游戏、看电影、浏览网页等,多媒体教学就与电脑有关,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也要用到电脑,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移到语文知识上,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活跃性得到提高,间接的使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一定的改善,为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为学生播放一些搞笑视频或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开开心心的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渐渐的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有趣又能学好语文知识。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游子吟》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游子吟》有关的图片,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爱的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游子吟》的时候不仅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更加贴切的去感知母爱的伟大,且学生还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还处于爱动、爱玩、好奇心重的阶段,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点的时候,知识内容本身就比较乏味,再加上上课时间较长,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涣散,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佳,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上,所以,教师要注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脚步走。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且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目不暇接的知识与乐趣,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多媒体上,以此也很好的将语文知识深深的印到了学生的脑袋里。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学习上,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例:教师在为学生教授“一面五星红旗”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未讲解课文知识之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五星红旗的图片或视频,再经过对学生提出提问,如“五星红旗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五星红旗上的星星又代表着什么?”等,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五星红旗的问题上,再将学生带到课文知识内容中,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全神贯注的。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语文知识是缺乏活跃性的,语文本身就不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变得缓慢,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多媒体教学的教授下能够得到更好的扩展,还可以使学生的视野也更开阔。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全方面的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且还有大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尽量的将语文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形象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就刚好可以将语文知识形象化后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生语文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和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适当的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有更大的乐趣和收获。

作者:杨玉林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茅山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究

1.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的现状

1.1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力度把握不到位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要循序渐进。小学时期就应该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为了能够更好的打好基础,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完美地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向学生们展现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当然,改革语文教学也是一项长久的计划,不能急功近利,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让学生们能够轻松的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寓教于乐,更好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否则,就把语文教学变成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小学生就不能把握知识要点,不能理解老师的用意了。

1.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

追求创新是好的,可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已然成为当下不良现状产生的根本原因。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在更多的是出现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一些不良现象。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创新,博取关注度,不惜牺牲了学生们的感受,一味的增加学科的新鲜度。他们可曾想过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能够很好的吸收和接纳这种创新方式吗?虽然,课堂氛围是更加活跃,但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不能更好的传授知识还是个未知数。总的来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莫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性,切莫本末倒置。

1.3创新教学下发展现代教育,传统模式成为绊脚石

我国的教育形式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困难重重。陈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阻碍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学目的还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新课改下发展现代教育,某些大中小城市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可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们为了能够出人头地只能拼命的学习,用考分说话。在那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发展现代教育举步维艰。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2.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是风向标,对小学生的学习教育影响是相当大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当其冲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挥他们的专长,因材施教。在这个信息时代,社会信息量巨大,学生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量剧增,只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积累知识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最根本的,为了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应该通过自学、进修、培训、深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化涵养。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响应号召,不断创新实践,对创新模式进行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这个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2.2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下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感性的、多元化的。教师在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协作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情感的共鸣。学生们的感性认知特征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格格不入的,往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重创,学习效率大大受到影响。创新教学模式下明确提出要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推进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自主,愉快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3整合多媒体等各方资源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板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没有新意,学生们很难建立丰富的形象体验。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们可以改进教学手段,使得文字板书变的更生动有趣味,学生们能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新的知识,丰富直观的感受让教学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有条件的逐步推进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在全社会推崇“全面阅读”的契机下,让小学生们从小就热爱阅读,爱上语文学习。通过演讲、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小学语文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该理性面对传统理念与创新理念的碰撞,突破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和问题,提出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注重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下的主体地位。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语文课程教学合力。通过不断创新研究,不偏离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促进思维的全方位培养。

作者:张琰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一、趣味识字教学的真正内涵

趣味识字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打破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刚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比较困难,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因此这就对语文老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趣味识字”主要是老师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教学工作,老师将生硬的汉字变成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的趣味图像,因此趣味识字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语文教学手段。

二、现下语文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合理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不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考制度而言,很多学校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在实际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的老师还固守着“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识字教学也常常是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这就出现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的识字教学都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抄写等机械的手段进行的。比如今天学习了风、好、假这几个字,老师先在课堂上带领大家读几遍,然后就是不断地誊抄,机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下就出现了学生课堂上记住了,但是课下很快就忘记了。因此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2.课本中字种的选择缺乏合理性

依据一定的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收录是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标准来定的,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多少个汉字,其中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共编写了2500个汉字,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都要求学生掌握。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生字出现了选字不合理的现状。比如在苏教版的一年级上册课后字表是388个字,“诳、虞、蜻、蜓、疯、藏…”等25个生字是不属于课后生字表的非常用字,同样在二年级上册中也出现了以上的25个非常用字,因此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字种的选择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的具体方法

1.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硬的死记硬背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并且学习效果较差,针对该现状,语文老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掌握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语文学习。根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阐述,低年级的学生是处于6—10岁的儿童,该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据试验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仅维持在十五分钟,并且该阶段的孩子思想观念不成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因此“贪玩”是该阶段学生的主要发展特点。语文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该特点,让学生在“玩”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际案例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新字的学习都是通过死记硬背实现的。“趣味识字”的教学方法下老师可以通过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拼—画—说”的识字游戏,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汉字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有趣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如在学习“思、好、态”等由几个简单的汉字组成的新字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分发“田、心、女、子、太、”的生字卡片,然后再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新的汉字,然后实行小组比赛模式,看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新字组合”。该教学方法的效果明显,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汉字重组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的汉字,另一方面掌握了新的汉字,可以说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趣味识字游戏”—“你演我猜”,该游戏要求学生两两组队,首先对生字进行组词,比如苹果、李子、桃子等,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最后一个同学进行肢体动作的表演,另一个同学猜该同学说的是什么,并且写出来。该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在两两组队的过程中加深了同学友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趣味游戏掌握了字形和读音,并且记忆牢固。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汉字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也是该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的显著地方,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另外为了加强学习效果,老师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趣味”识字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静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双塘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思维发展分析

一、小学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处于8-12岁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此时期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仍旧是通过具体的、直接的、形态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思维,在此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具有步子局性和具体形象性;

(二)语言是儿童思维方式的直接表现,也是表达其心中所想的重要工具。在此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都相对成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从整体而言,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正处在增长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和精彩内容也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有待成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特别是学习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文知识的理论性不强,其教学内容重在实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一味将理论性知识交给学生,小学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文知识不能吸收和掌握,语文教学难以出成绩。其次,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初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精力分配不平衡,大部分的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上课开小差,说话,小动作多等,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学不好语文知识。再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收获良好的语文知识的保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中的有利资源,融合进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总之,正是以上这些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强人意,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造成了教师疲劳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从而提起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武装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支撑引导,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敏锐性,开阔看待问题的视野,为教学反思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说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或老师的教学手法太过沉闷,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的教学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插入适合教学的游戏,或者是以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辅助手段,以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听觉,视觉,为学生提供多界面、生动形象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情景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意境美的图片、声音和视频,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阅读的氛围中去,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虽然学校是普通化教学的平台,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性格心理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必不相同,即使相同的课程和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所表现上课的情绪和状态方式也必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个性发展。此外,学生语文水平的程度高低,很大部分原因是由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学习环境的情况而导致的,只有放松的思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多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能用比较强制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学习。

(五)强课外语文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环节

课外语文教学实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认知水平。在大部分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时都过于重视课内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外的语文教学实践。在课内教学之余,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教学,例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语文竞赛或者排名比赛等方式,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文实际操作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有义务去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作者:赵香军 单位: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双基”训练欠实,学生能力薄弱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淡化“双基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师傅领进门”的关键时期,他们良好的写字、阅读等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而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视频导入,也有课外拓展,教师都在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至于学生的字是否写会、写好,词语是否会用,表达是否完整流利,都不去细心、耐心的指导,而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到了小学六年级,能够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同学超不过三分之一,在作文中,能够准确使用标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流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更是少数。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是各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从字、词、句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跟随时代脚步,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二、教学策略不当,阅读感悟欠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阅读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流。课堂上依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都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分数而教,学生是为了分数而学。很多教师的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以读代讲意识不强,朗读功力欠缺,设计缺乏层次,指导存在盲目性,读讲尺度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方法与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势下,有的教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附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畅谈感受。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课堂评价模糊,有效生成不足

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课堂上,评价简单划一,只是一味地说“你真棒”“读得真好”等,长此以往,这几句评价语本有的激励效果也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怎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另外,介于语文本身的广泛与灵活,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也是丰富多彩,如何评价引导,积极利用,也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对生成的利用能力也是语文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灵活利用课堂生成,精彩进行点评,当教师在课堂中“妙语连珠”时,学生也会像教师一样妙语连珠。

四、阅读写作脱节,课外拓展不足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正如语文教学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看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只是引导品味文本,很少挖掘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所撰作”,即使有些教师有所设计,也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引导课外阅读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我们自己要读,要能够知道都有哪些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适合学生一看。然后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推荐,和学生一起分享读后感受,让他们充分体验读书的快乐。“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五、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树立“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以“以读代讲”策略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打好生命的底色。

作者:徐婷婷 姜有忠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教会学生设疑的方法

(一)从题目入手设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设疑的方法,即以具体的课文为阅读范本,在阅读中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阅读的动力,形成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启发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同学们,本课的题目是《船长》,看到这些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想了解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了解船长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想知道船长有哪些事迹,这些事迹体现了船长哪些品质,等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产生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针对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学生自主设疑与解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能被动服从的弊端,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究中有效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从文本内容设疑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理清文本的故事情节,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文本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设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最常用的方式。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的方式。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司马迁承受着宫刑的痛苦写作《史记》,这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在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了秦朝残暴的统治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为什么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下,能产生兵马俑这样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问题都是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尝到了质疑、解疑的乐趣,促进学生质疑习惯与质疑能力的形成。

二、教会学生解疑的方法

(一)在交流互动中解疑

设疑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学会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时,学生被在黄河激流中能够如履平地的人吸引。学生们在进行课文的整体感知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羊皮筏是怎样被发明的?利用羊皮筏人们在黄河上漂流是运用了什么原理?人们能做黄河的主人靠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较为浅显,有的比较深刻,都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来的。教师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探索,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精读课文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深入探究,更精确地把握文本意旨,使学生进入文本理解的更深层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从而养成合作探究习惯达到质疑、解疑的目的。

(二)在自主探究中解疑

课堂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质疑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主设疑解疑,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因此,笔者特别注重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预习,训练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习《莫高窟》一文,教师布置学生课外进行预习,并启发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时,利用网络、字典、课外资料、网络教材等各种途径进行了预习。在课外预习中,学生可以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掌握,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还对有关莫高窟的历史资料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网络是一个很广阔的空间,有的同学甚至通过网络观看名师授课,对本课提前学习。因此,通过预习环节,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中进行信息的查询,对信息进行处理,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通过交流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高玉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