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9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作用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受到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制约,所以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凸显了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开展课外阅读需要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只有让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拓展,才能够让学生具有更高的语文素养。同时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减轻学习和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沉重压力,让学生能够在预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家长应该支持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发展,积极配合教师,为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没有顾忌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也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会再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同时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小学生处于一个乐于模仿的阶段,所以教师的示范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养成坚强的品质,这样对于学生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一些经典人物和故事的吸引,会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积累

语文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首先,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素材,了解更多的语文基本知识,同时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锻炼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勇敢的王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习其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由于学生愿意阅读这些课外素材,所以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进行阅读,从而对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字和语法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起到了更好地帮助作用。

四、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受到阅读素材中积极的观念和人物形象的影响,从而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在小学阶段受到积极文化的熏陶,会对于学生一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凿壁偷光》故事的阅读,让学生受到其中人物爱学习的影响,从而对自己起到积极的影响。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一定程度的陶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保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艳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落凤街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

一、读写结合,激发思维

实际上,阅读和写作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切不可将这两者割裂开来,相反地,老师需要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阅读能够使写作的思维得以扩散,而写作则能够对阅读进行延伸和展现。这样一来,语文老师便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借助写作来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将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并且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写读后感或者是内心感想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如,老师在教学《三亚落日》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摘取描写落日相关的句子和词语,然后对其记忆和运用。在需要写一些环境描写的习作时,老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各种词句,写出一篇饱满的作文。

二、网络技术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仅仅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墨守成规,过分依赖于语文教材,那么会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语文老师务必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技术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发散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如,老师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查询与聂将军相关的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聂将军的背景与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聂将军与日本小女孩之间的故事。但是老师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搜集相关资料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感想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能够明白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取有关的阅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现个性化阅读

要知道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个性,老师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作为阅读课堂的“主人翁”,使学生作为个体对于阅读的感受能够充分体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和运用各种阅读资源。具体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和要领之后,不要过分要求或者指定学生一定要读哪一篇文章,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将学到的阅读知识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或者文章。另外,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看法,如,老师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对文章中人物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儿的做法是非常勇敢的,有的则认为是相当危险的,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结果,对文章进行续写,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教学内容,这需要老师从自身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在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能够得到体现,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未来综合的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霞红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一、明确“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而“读”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充分的“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反之,如果不重视“读”的过程,或者放弃“读”的过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听说读写能力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

(一)“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以“读”为根本。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在阅读时间上予以保证,使学生能够读得充分,能够从整体方面有所感、有所悟,最终形成语感,切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训练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只有充分地读,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他们的记忆能力是最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季黄金期,组织引导学生多读,并且熟练记忆精美诗文和妙语佳词,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体会遣词用语、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发领悟到的遣词用句之法和写作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诵读指导,使学生能够用心读、用心听、用心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真正凸显感悟的作用。

(二)“读”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在进行心灵对话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之间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且是超越时空的。同时,它也属于认知活动的一种,更是读者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对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作为读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高的,认识潜力也是巨大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与引导者的角色,然而教师的阅读指导只能是学生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的外在因素。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促使其学习的内在因素是不断学习的需要与自身语文原有素养之间的矛盾。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若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有必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生成的内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内因为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其中极为关键的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多读、少讲,保证读者在心灵方面与作者对话。

(三)“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与感悟的过程

关于读书的要领,古语说要坚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用心最为重要。一是用心思考、体会文字作品,二是用心地去品味、体验自己的诵读,也就是所谓的理解,边读边思考,从而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把握思想感情。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重点就包括体会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感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精神感情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用真情去感悟、理解课文,只有如此才可以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形成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互通与共融。因此,教师应该遵循朗读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对于一般的课文,要在流利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整体内容,把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对于感情丰富的课文或者文章段落,要求学生必须读出感情,进入文本的境界中,认真品味有所感、有所悟。对于叙事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把心贴近文章,尽最大努力与主要人物进行情感的交流,感受其心理与情感,如此才可以把握住课文的内涵。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朗读

对于阅读理解而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以及产生不同的感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从各自的独特视角体会、感悟课文,并以自身的生活阅历有机地结合,读出真情实感。

2.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课文中具有拓展空间的关键处,立足于原文,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合理地进行想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更独特、更具有新意的语言,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针对该文的结尾:“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笔者向学生提问:爸爸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的情景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一步去想象,这一做法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想象他们真切地得到了情感体验,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未经历的体验与情感,从而陶冶了情操。

(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的精神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一旦进入到文本阅读的情境当中,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出一些疑问,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再加之阅读经验不够丰富,可能没有办法梳理问题,也可能是有了问题,但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没有去思考和解决。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感悟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在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提出疑问,就证明他会读书和思考了。读书与思考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读书实质上就是化文本的书面语言为个体语言的过程,只有读思结合,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会读书的人必然会思考,通过思考疑问也就随之产生。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要根据实际灵活进行处理。浅层次的可以不作答,由他们自己解决;深层次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加以解决;针对与课文教学目标没有多大联系的问题,可以要求他们课后探索解决。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所谓的质疑点,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或者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点和训练重点。具体方法包括:其一,从课文题目切入,抓住题眼进行提问。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可以立足于“借”提问:为什么用“借箭”而不是“骗箭”;其二,通过提问,揭示出课文中表面矛盾的地方。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中,写一位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对这个句子,提问“焦急”和“耐心”两个词一起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三,通过比较重点字词、句子用法的优劣来提问。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针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可以提问:为什么用“抽”而不用“生”或“长”?

(三)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全身心、自主地经历阅读的过程:一是组织学生反复进行集体朗读或者个体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感悟、体验和创造,促进其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二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这一环节可集中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然后再通过全班同学的交流加以解决,最终使学生由“读会”变成“会读”;三是培养学生敢于说话,要坚持开放教学,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只有多读、多说、多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四)通过自主合作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他人进行充分交流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书本知识,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依据确定的方向,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开展阅读专题活动。通过这种自主合作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每个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交流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三、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在教材中发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感悟和体验的内容,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与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并通过积极对话,充分体验探究语言文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逐步培养起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者:汤桂芹 单位:伊春市友好区第一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能动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阅读量不够,阅读水平较低是目前我国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去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措施

1.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没有畏难心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产生厌倦情绪。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雪孩子》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欢童话故事,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采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教学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被课堂吸引。在讲授《曹冲称象》时可以采取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将课文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更加立体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教材,将创设的情境灵活融入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指导质疑,引导探究,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小学生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勇于质疑。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学生会提问“雷锋是什么人?“”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被叫做雷锋?”这时可以让班级中了解雷锋的学生为其解答,教师进行补充,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下有想要加深了解的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质疑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提问,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以提高质疑水平。在学生进行质疑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恰当地处理,比如对于阅读时产生的疑问,要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自己去释疑;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疑问,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让学生进行质疑,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能够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具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学生进行表述的机会。对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十分有益。探究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

3.教授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并且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也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将阅读的方法转变为阅读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进行独立阅读。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要将出发点和目的明确,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愿意阅读、善于阅读,这样在进行阅读方法和技能教授时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作者:李志宏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五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拓展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使小学生的思维发生扩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认知能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

1.阅读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即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应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并将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摒弃接受型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阅读目标与内容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即老师没有教,学生就已经阅读过了。我们知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好,学生如果不自觉,阅读教学的效果永远不会提高。相反,一旦学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突出多读,重视积累

(1)遍数多。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多读才能使印象加深。阅读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根本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多读”,还指多多地朗读,同时也强调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相较于朗读来说更强调个人的体验。

(2)数量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9年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时期阅读量标准是145万字以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万字以上,第二阶段40万字以上,第三阶段100万字以上。

(3)品种多。

多读除了要求遍数多、数量多以外,还要品种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丰富阅读内容,读物的种类应当既包括科技、历史方面的书,又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剧本,还要读故事、童话、寓言等,现代、古代的作品都应让学生有所接触。

4.重视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接受和理解书面材料的内容和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加才干。可以说,根据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断这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和速度等要素,只有掌握这些要素,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轻松地学习中学、大学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专心思考习惯和自主阅读习惯,将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告知学生专心阅读,不可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增添阅读环节,加强学生字词积累,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还应该注重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与作家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每天阅读,做好字词积累,并且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真正地成为一种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目标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前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目标来阅读。目标注入情感,指向性强,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爱憎。

(2)快速阅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小学生总是用手指着文字进行阅读,这样会使阅读的速度变慢,而且阅读的内容断断续续,不够连贯。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训练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比如,要求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样,学生能在快速的阅读过程中集中精力,快速地消化和处理信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提高小学生阅读速度。

(3)精读法。

朱熹认为,读书不仅要熟读,还要熟读成诵,不仅要思考,还要发散思维。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阅读足够的遍数,才能理解文章。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精读法,它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思考。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情节生动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时,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并且让小学生背诵一些句子、段落和文章。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

朗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品味重点词句,发现文章内涵所在。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对语文的感悟。朗读还可以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储存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字,这样,在小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其语言用词更准确,语句更连贯,写作水平同时得到了提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朗诵,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语文阅读学习状态中。还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指定重复朗读的部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境界。

4.注重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文本教材,创设愉悦轻松的情境,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快乐地学习。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引发探究意向和动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享受阅读,乐于阅读,领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到文章内在的感情,与作家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真正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动感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境感染下发散思维,发挥想象,锻炼和培养创新能力。

5.训练学生多思多问

要想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必须教导学生多读多问,学生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取得进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启发学生多思多问,告知学生发现的技巧,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针对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是否理解了阅读内容,掌握了学习的重点。若是学生提出的疑问一直停留在表面,就说明学生没有领会到教学的主旨。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相互沟通,促进学生加深对写作背景和动机的理解,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课堂“活”起来,让语言“活”起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作者:孙美凌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一、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阅读来说也不例外。他们年龄小,阅历少,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不是难事,进而激发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语文阅读教学要想找到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是比较容易的。第一,要了解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喜好程度,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偏好确定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第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小学生提高识字、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自觉地阅读,如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和名家的成才之道,使之符合小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根据调查,甄选推荐学生阅读的书单,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将阅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语文教学无外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结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穿插进阅读延伸的内容,因此小学阅读课程的设置可以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延伸阅读,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前预习是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是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备课,抓取学生的兴趣点,布置课外阅读,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授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模式,所以教师可以用口述教学的方式将需要学生掌握的课堂延伸阅读内容传授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课本内容时可以将课外知识分享给学生,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把知识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要点进行讲解,同时把阅读延伸的参考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在课下进行阅读和学习。课后阅读主要是结合教师上课时延伸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同时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给予肯定,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的阅读也不应该局限于语文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阅读可以延伸到更广的范围。独具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积极性一种很好的方式。学校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阅读活动中来,将阅读时间延伸到学生课余生活,让家长担任一种“监督者”的角色,将需要学生阅读的书单、参考资料等推荐给家长,在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家长参与阅读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够提供给学生轻松的氛围,学生对于阅读也会有更大的自主性。另外还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读书交流大会”活动,让学生们将阅读的书籍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产生学生阅读的共同话题,引发学生阅读的浪潮,从而营造一种全校阅读的良好氛围。同时学生自主交流和推荐图书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他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知名作者等进行阅读教育的讲座,实现读者与作者的零距离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作者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便于实现学生以作者为中心的延伸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不断完善合作教学机制

把合作教学正式列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多种课程都加以运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合作教学。学校要提供空间环境,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自觉地感受语文,自由地创造语文。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启发,适当给予激励,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语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学习,发挥特长,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因此,评价不可以像考试成绩一样,采用单一标准,而是要根据学生小组的讨论结果充分考量,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结果的贡献程度加以考虑,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体谅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发挥最好的水平就应该给高分,不能与基础好的学生比较。小学阅读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也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胡琴芬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原则及特征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原则。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及独立性特征,还要遵循立足文本的原则和拓展开放的原则,主要是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教学氛围的开放性等。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拓展以及阅读空间的拓展和阅读方式的拓展。倘若仅仅是依靠课文是达不到阅读教学目标的,所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就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横向相关的拓展,能够加强学生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而在阅读空间的拓展方面主要就是进行广泛的阅读,这也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就是在阅读方式层面的拓展,通过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探究等能够加快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首先要能够对阅读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创造,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比较顺畅自然,有时间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就是进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样在双向结合下就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要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想象,让学生更好地对文中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

2.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要能立足文本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丰富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说就是要在障碍点上实施拓展。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在阅历方面较浅,故此在对文本阅读过程中就会存在诸多的因素限制,并在实际的理解上会有诸多的困难。此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从文本出发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解决疑难。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阅读中,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有的材料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一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初读课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可让学生先说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再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最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试着列小标题,通过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

3.还可以通过对课堂进行改革,开拓阅读教学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加入阅读中来。在对阅读的方法进行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中的人物进行扮演。这样在阅读的趣味性方面就能够得以有效体现,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语感以及对学生的兴趣有着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开拓也有着很大帮助。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朱有勋 杨开昌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古丰教育工作站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速度慢

在语文考试中,很多学生语文分数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答不完卷子,经过调查询问后,我发现原来很多学生是由自身的阅读速度过慢而造成的,使得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甚至有的学生还处于必须发声朗读才能进行阅读的阶段,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水平是亟待提高和改善的,否则过慢的阅读速度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对学生语文的深入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困扰和阻碍。

2.学生对内容不理解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人生阅历和经验有限,对于一些阅读内容不能通过直接的、有效的经验或者情感来理解和感受,使得学生即使读完了文章也不能对文章所描述的事物或者抒发的情感有一些理解和共鸣。造成学生在阅读上的僵化反应和错误解读,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始终不能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会对阅读文字、文章产生抵触情绪,既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又不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不能概括文意

有的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读过一篇文章之后却不能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这也就说明学生在阅读之后并不能抓住文章的重点,这就为我们将要进行的下一步———答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试卷的问题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但是如果我们的概括能力很差就会使我们写了很多字却都是徒劳无功,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4.不能掌握问题要点

在语文阅卷过程中,语文阅读的批阅是最让教师啼笑皆非的,因为学生的答案稀奇古怪,花样百出,使得教师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却不得不担忧这些学生的答题能力。这种不能抓住要点,答偏、答错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低下,是需要我们及时改进的地方。

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1.情景教学,渗透阅读内容理解

情景化教学就是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景中,使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切身的体验、情感相结合,产生共鸣,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以此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做铺垫。例如,在阅读傣族的孔雀舞这一相关内容时,为了能够使学生融入情景当中,我会让学生先表演一段羌族的舞蹈,然后让学生通过对阅读的理解想象一下羌族舞蹈和傣族舞蹈有什么不同,以此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对所阅读的内容更感兴趣,并且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另外,为了让学生对离自己很远的战争生活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了《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由于影片的主角是小孩子,所以小学生看起来没有距离感,而其中所展现的战争的残酷又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战争的破坏性,从而对所阅读文章有着更为深刻的情感共鸣,更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层次教学,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方面和理解方面也有所不同,对于学生之间出现的这些差异,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采取差异化教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夯实学生的基础,使较好的学生得到更大的提升,最终达到全班学生阅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3.开放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为了提升学生在思考方面的独立性,我会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发散思维,允许出现不同的想法。因此,我常常会找出一些有深刻含义的片段,让学生自主理解、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良好地启发思维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能力。

4.课外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延伸,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极为有利的,由于课堂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所以语文的大部分积累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课外学习,因此,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多少。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会定期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比拼,在我给学生推荐的指定书目中,给出一些相应的题目。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整个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尽自己所能,不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条件,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道路,充分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踏实、创新、实践、探索”作为自己的教师精神,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

作者:陈勇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中心完全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现状与思考

一、比较各套语文教材的阅读量

1.对课文数量的比较

语文课本阅读量指的是阅读完语文文章的数量,其中包含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部分,例如,选择性课本、精度、略读以及阅读连接中的附加文章等,还包含一些在练习过程中比较完整的文选和诗句等。为了方便计算,则被称为课文数,并且将其视为学生语文阅读量的考核参数。由于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语文课本的数量随着统编教材的变化逐渐上升,课标性的教材达到了最高点。经过相关资料整理表明,处于不同时期的九年义务版教材、统编版教材和课标版教材等,培养不同的阅读、写作与识字等能力。

2.比较年段语文课本阅读数量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在生长的阶段,存在不同年龄的差异变化,同时呈现出来小学教育时期的特征。通过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语文课本阅读数量,并且将它作为参照的数值,能为研究语文课本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课标人教版的比例分析,低年级的阅读数量占据总体系数的28%~29%,倾斜的程度比较明显。九年义务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将低年级的识字作为主要的任务,语文课本阅读就是为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安排相对比较少。中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正值阅读和起步训练的过程中写段与读段的编辑理念体现得比较明显,因此,中年阶段的阅读量高于其他两个年段。

3.比较语文课本语言的积累量

学习汉语是对优质语言与优美篇段的积累,特别是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各种教材都对小学语文课本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从统计结果来看,人教版教材、长春版教材以及北师大版教材的总阅读量与小学课本实际的阅读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记诵内容来看,主要的内容包括:现代诗歌、传统篇章、古代诗文以及优美语言等,还包括一些对人物、场景、语言以及景物的描写。由于小学的古文量涉及的比较小,所以丰富的语段背诵能够将当代的语言进行积累。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思考

1.阅读量形成递增趋势

时代的不断变化,导致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发生改变。语文教材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在统编教材中,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最重视的便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对语文课本阅读量没有做出任何要求。在2000年的试用修订版教材中,明确提出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要求,增加了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

2.需要完成小学语文课本所要求的阅读量

由于小学语文课文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课堂阅读需要在教学共同的协助之下才可以完成,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过相互之间的互动,能够将所规定的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得更好。由于受到这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的素养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对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分析,针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压缩和限定,也对遇到课本的速度和吞吐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3.针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相对合理值进行分析

探讨课文合理值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设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课本的阅读量。这样处理,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也不会让学生感到疲劳,会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阅读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制订合理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为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奠定学习的基础。

作者:叶晓玲 单位: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白水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