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整天板着脸,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沟通的。其实有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经常板着面孔去授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望而生畏,这样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不敢回答问题,生怕答错了受到教师的责备。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是被强制灌输进去的。学生整天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厌烦这位教师。可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四、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红杏出墙,彰显出青春活力。
作者:左世锋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六村校区洪水口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一、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有效运用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劝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整个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教学只能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只是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失败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
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否则只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来选择素材,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时要处理好突发事件,促进课堂生成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考方式,即使在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预料到课堂所发生的情况,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预案,同样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不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定的教学方案中来,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对预设的学案进行合理调整,当堂创作,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灵活掌握下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使得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展现的舞台。
二、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但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深入地思考与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互动探究,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探究,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学会到学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与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要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与表情中读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还是完全不懂,还是彻底明白。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明白的地方一代而过,而不懂的地方则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在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容量与密度的增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而狂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无论是新知的讲授还是旧知的复习或是优质课的准备,清一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是不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与优质课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真的是势如水火,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关系吗?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运用,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只有独具匠心的运用,才能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比翼双飞”,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大联盟,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作者:赵军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意见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作者:薛万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王素静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王庆花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第二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
一、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和理想追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创新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掌握培养目标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逐渐进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在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相关的语文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反思,逐渐发现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更加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侧重应试教育,逐渐地,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死胡同,即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学生没有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样的教育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之下逐渐走向语文学习的误区,自身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的教学不是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升。
(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由于他们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单一的讲授,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只是听老师的讲授,没有相应的探讨和深入,这样的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的效果显著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之会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和统筹,逐渐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提升,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实现创新教学的培养目标,使语文教学走向新的高度。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影响了创新教育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和解决,真正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必须把握明确的方向
在语文教学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在创新教学中要抓住明确的方向,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逐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核心价值的教育观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树立很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增强他们相应的审美的情趣,并善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书写美,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同解决问题,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真正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要有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具体到创新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逐渐优化教学的模式,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进而推动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在老师的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会逐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展。
(三)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教法套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顺利高效地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材,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吃透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新颖之处、趣味之处、疑问之处等,这样做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他们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也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创新能力,为之后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曹彦相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司马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授课内容在导入环节插入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导入情境的创设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和探究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有位学生中了许多花在自己家门口。每天,他都会给这些在浇水、施肥,渐渐地,这些花长大了,还开出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可是,有一天,下雨了,这位同学赶紧找来雨伞帮花儿遮雨,花儿得以茁长成长。每当这位同学有烦恼的时候,这些花儿就用盛开的笑脸来安慰他。看到花儿灿烂的笑脸,他也就开心起来了。”当学生聚精会神听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即将学生带入新课,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融入到新课的讲授中。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表演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探索、锻炼能力、获得知识。而表演这种活动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注重恰当的表演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适合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创设生活情境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自由徜徉,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给创设一个“产品会”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将如何对你的玻璃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也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充当记者或者客户,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并且要适当地进行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而且有效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作者:徐红梅 单位:重庆市潼南县卧佛镇雨滴侨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一、组织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举办语文知识运用比赛,比如针对一二年级,将易错字、形近字精心编排成组词语的形式,考察学生在字词基础方面的运用能力;针对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点为主要内容,考察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得知低年级学生的组词掌握较好,错误较少;而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小部分学生能写出真实情感,立意新颖,结构完整,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到《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表达感情的词句,使学生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当讲到“手足情深,形影不离”时,文中用“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学以致用,我又接着提问:“你有没有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朋友呢?”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了。“我和张静整天形影不离,我们一块上学,一块放学,一块写作业,一块玩。”“我和明明手足情深,我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助我。”“我和姗姗是手足情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做过的事可多了。”……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忍不住发话了:“老师,我以后一定也要为自己找个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就连站路队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大家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看到这些,我从心里乐开了花。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认真批阅、精选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予以充分的肯定,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有一个熟悉得可以下笔千言的世界,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这个独特的内在的世界,从实践的层面尝试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独特的内在的世界”。写作的目的是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怎样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彩、更吸引读者。语言是载体和工具,只有让文章的语言靓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为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教师在作文讲评中要把握好讲评的重点,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讨论,大家会深刻地地认识到:写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语文考试,更是为了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有养成内视的习惯,才会发现生活的真,才会关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时才能真正地抵达心灵。
四、考试做题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有一道小学语文题目直接就是一份详尽的“感冒灵说明书”,其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储藏、有效期等一一被列在试卷上,题目下方有四小问:第一题,“遵医嘱”是什么意思;第二题,在此说明书中的“服用”和“食用”都有“吃”的意思,但是两者一般分别用于什么情境;第三题是慎用和禁用是否能互换,并阐明理由;第四题则根据说明书设置了具体情境,自己判断对错。这种题不像一些单纯的词意解析题干巴巴的,而是比较有趣,很多知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能用到,特别吸引学生。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实践型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实践题主要体现的是落实课标中关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检测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虽然难度一般,但都是考察的词语解释、阅读能力等语文基本知识,只是考法有一些改变。考题以生活化、灵活的方式出现,避免了让学生机械抄写、死记硬背。针对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线索分析、解释信息等对题目作出判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徐春琴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小学部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
一、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具有极高的价值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个体,班级这个个体的基本成员有班主任、有各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班级目标。所以,班级是一个育人之处。语文教学也是教师学生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语文教师如果能尽情地发挥出语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必将会促进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风。
(一)语文教学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制度方面和人文方面。制度方面可以由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个方面构成。成文的制度指所涉班级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基本规范形式的要求,是常规方面的管理;而不成文制度指班级中传统的、舆论的、风气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成文的特点,属于约定俗成方面的非常规性的管理,这个非常规性的制度方面也会影响着常规制度管理方面的管控程度以及效果。而且一个班的班风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士气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氛围。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体现我们所倡导的真善美。语文的工具性通过知识的传达让学生更加聪明、能干,这些又是认识以及创建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保证;语文的人文性能在班级内体现出教育公正的思想,它是作为那些不成文制度最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具有着活力、创造力,又有它的欣赏价值,而这方面又使班级文化能够具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软性环境
课堂软性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占主体的情感方面的氛围。一般包含着师生的精神情绪、感受等。课堂氛围的好坏又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解答是否满意,教师对工作的环境与现状是否满意,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二、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里的许多文章都是用情打动人的,这些也是大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比较喜欢的原因。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能够借鉴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用情去打动学生。教师无论在平时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要时时刻刻地做到关爱学生,去公平地对待学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的氛围。不管哪科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我们要注意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二者存在的关系,在教学和管理上相互融合,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启发和带动自己的班级管理,就能在语文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中,让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产生良性的循环,实现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的管理功能,同时,又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一些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欢度国庆”的活动、“知识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美化我们的校园、保护地球的环境从我身边做起”的实践活动、“学习雷锋精神”宣传报的创办活动等。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教育与关爱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缺乏了父母的关爱,有的性格孤僻,厌恶学习,有的叛逆。班主任要关爱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提高他们学习上的积极性。那么,班级里也会充满温情,班级管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语文教学活动与班集体活动完美结合可以增强凝聚力
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语文活动等一些形式,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团结一心。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可以让全班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可以启迪他人,拓展他人的思路,培养他人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认识、帮助,可以促进彼此全面发展,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优化。教师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语文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小学阶段更应要重视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加强基础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好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例如要规范书写汉字,让学生广泛涉猎群书,积累阅读方面的经验,可以开展小组知识竞赛,如汉字书写、中华古诗词、成语接龙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识记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同时,教师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班风都大有裨益。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价值,使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彼此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帮助,让班集体好似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应该是和谐、融洽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如果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整个班级都要形成正确的、奋进的、向上的学习氛围,并使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地融合,达到双赢。
作者:陈希梅 陈晓远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营海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感受情境,感悟词义,培养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只有这样,方能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境,方能诱发学生对其真切地体验,方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真切地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情境。所以,教学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拉近学生的心跟文章与作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探索与研究。比如,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下面这段煽情的文字:“哎呀,这些美丽的词语也藏起来了,它们藏在了柔柔的春风中,藏在了柳树的绿叶中,藏在了鸟儿的歌声中,藏在了花儿红红的笑脸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读读书,看看图,找一找这些美丽的词语都藏在了哪儿呢?”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识字与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起来,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有声有色的春天的景色里,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一串串的词语所描绘的意境,在使学生醉意般地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在接下来的找词、读词、读词串的活动中,我采用了“音配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氛围。于是,在理解“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两个词语时,我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放”在学生的口里,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鸟儿的鸣啾“飞出”学生的口中。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展示出来,与教材中那些抽象的词语相融合。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再一次为学生深情地范读词串,将学生带到生动的想象情境中,让学生陶醉在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并将字音、体验、情境、语言等融为一体,让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式地感悟教材中原本抽象的语言。
二、配乐朗读,感悟情感,启发思维
常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去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让其进入意境的做法之一就是凭借朗读,以增强其情感体验。在次过程中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在朗读中,如果再配点音乐,就更能增强其感染力。因为音乐艺术感染力极强,其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因此,我们还可以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将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心声汇成美妙的交响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我在朗读《草原》一文时,就播放《美丽的草原》,让整个教室荡漾着舒缓而悠扬的旋律,让学生宛若置身于一碧千里的茫茫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朵朵白云、白白的羊群、马背上的牧民、悠扬的马头琴、飘香的马奶子酒……这样,学生能更快进入课文情境,能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又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我播放了韩红的《天路》。学生很自然地就被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带进了天寒地冻的茫茫高原地区。从学生聆听的凝神中,我看出学生被建设者的那种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播放了淡淡的哀乐,然后再带着沉痛的心情抒怀:敬爱的,人民的好总理,在生前为党、为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8年1月8日,不幸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的遗体送革命的八宝山火化那天,首都的百万群众以无限热爱和无比怀念的心情,伫立在长安街上,迎送的灵车,久久不愿离去。作者当时就把这庄严、肃穆、催人泪下的一幕幕情景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低沉回旋的哀乐、这饱含情感的讲述顷刻就将学生带入沉痛的哀悼氛围中,而此时,学生对的的敬佩之情与怀念之意也溢于言表。以上教学案例足以说明,悠扬的音乐可以让人舒畅,激昂的音乐可以催人奋进,凄怆的音乐可以令人酸楚……在语文教学中,配乐朗读、配乐讲述可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三、情感体验,情感参与,情理相融
只有教师本身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正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和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如此足见,教师的那种丰富、纯洁、高尚的情感,无疑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并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原理,根据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情感发生过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感染力极强,其为学生展现的情感世界也丰富多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的内心情感,是作者的个人见解,是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只有教师亲身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才能把作者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递给学生。教学《平分生命》一文时,只有教师自身被兄妹俩的真情感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亲情的伟大。此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心灵的镜子,举止是心灵的表现。这话细细品来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生动地说明了,师生的面部表情、动作是一种动态的无声的语汇,它蕴含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十分重要的“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进而与作者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心动、情动,真正喜欢上语文。
作者:于秀丽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孟贤壁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