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创新,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而要做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活动时要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把阅读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让小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小学生。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就会很好。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意性朗读,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同一篇课文,小学生理解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时,不同的学生的情感表现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安排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分组、分角色朗读,鼓励小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理解、总结文章的中心。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尽量读出各自的情感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让小学生在已有感情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想象,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用有意境的语言阅读课文,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这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课文设置的情景,结合各自生活经历发挥想象,自由发言,积极互动。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读懂课文的同时,要合理地发挥想象,通过想象中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最后再经过教师的合理点拨得出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含义。这种方法很有效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思想感情的抒发能力。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师到底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一是可以从文章题眼发问。例如,《孔明智退司马懿》这篇课文,学生们看到题目时,就发现了问题:孔明和司马懿是在什么时候遇到的?作者为什么用“智退”而不用“打退”呢?二是从文章的设疑之处发问。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文时,针对“听完这句话,你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又一次我想起来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可从“别人笑没有事情、而我的笑却要受到惩罚”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三是可以从修辞角度发问,进一步让小学生认识修辞的重要性。例如,讲解儿童诗《我想》中的“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一句时,教师可结合其中的“安”发问,这里为什么用“安”字?在这里作者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运用起来有什么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对于深度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很有帮助。
三、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很大。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充分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促进小学生思想感情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只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生的说话、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进步。而且通过这种有计划的朗读训练,我们的小学生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四、小学语文教师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紧密结合书本,开展有效的阅读课外活动,合理引导小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阅读习惯,使其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专题阅读活动。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同时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力量和乐趣。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对文章所包含中心思想感情理解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描写优美的段落积极创设有利于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情景氛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让小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语文,体会到语文阅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终生阅读习惯。
作者:刘娜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明确读的意义
一是多读可以帮助识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这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二是多读可以解词析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结合上下文领悟词义和句意。三是多读能加深感悟理解。多读并读出情感,学生便能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四是多读可以训练思维。阅读指导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能提高。五是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让学生多读可以熟记精词妙语,为“说”和“写”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多读可以掌握写作技巧。读得多了,学生就能够深入感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二、训练读的技巧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要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其主要方式如下。
(一)重视范读
朗读教学中,示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主要有示范、描述、回忆、音像、看图、创设情境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实用的便是示范法。范读能使语言文字变为形象或场景,以真情实感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应经常进行有声有色、情真意切的范读,潜移默化地感染与影响学生,在练读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词句优美,感情充沛。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采用得体的方式进行表情范读,一开篇就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范读可由教师范读、录音范读,也可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领读,将书面的语言变为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跟读中感知文意,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二)指导方法
一是读准字音,感受音韵。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了解和把握本地方言特征,运用多种措施和技巧有效矫正方言土语。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听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韵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把握语调,感受节奏。低年级学生朗读时时常出现顿读、停读的现象。其原因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往往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加之心理紧张容易造成指读现象,这是造成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读得通顺流畅,还没把字辨认清楚就急于朗读,随之出现读错音、加字、丢字等现象,等意识到想要改正时,便出现停读。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与障碍,从方法与心理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矫正,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合的作用、停顿时间及表达的语感关系,记诵标点歌诀,感悟体会停顿与节奏。三是理解意蕴,感受情理。朗读指导不是简单的“摹仿”或“感情提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情感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感情需要出发,读出轻重缓急,读出高低升降变化……从而感受全篇的节律美。
(三)训练想象
边读边想阅读基本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一是要训练学生形象地想。通过朗读将语言文字及表述的人物事物及环境在头脑里再现、再想象和创造,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二是要训练学生逻辑地想。朗读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就能促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三是要训练学生联系地想。读书时要指导学生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前后内容的联系,句、段、篇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读中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开拓思路,全面理解,不断深化认识。
(四)培养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指读、唱读等不良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并养成圈点勾画标注的习惯,及时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要点和疑点的习惯。高年级阅读中,按教材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并逐步提高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需要选择不同阅读方法的能力。
三、重视读的总结
为让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朗读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析。朗读总结评价要注意创设宽松、融洽的氛围,结合具体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语气要温和,不高谈阔论,不泛泛而谈,不模糊简单,并与学生自评、互评充分结合,在互动中探究总结出学生朗读中的得失成败,及时纠正他们不恰当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再指导反复练读,直到达到要求目标为止。教师评价语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认识的正确与否。朗读评价中,教师要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这需要教师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我们可巧妙地暗示学生,可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点拨,也可借助体态语、符号、图形等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如果教师对朗读技巧的评析精确得体,学生练起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朗读水平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重讲轻读、以问代读的樊篱中解脱出来,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还语文之本色,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张富永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以及心理飞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大胆开口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表现自我,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使每个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能保持积极活泼、踊跃进取的正确心态。教师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信任和尊重每个学生,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作用和自身的创造潜能。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共同的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课文,尝试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要注意,只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能够正确、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一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或者段落等,或者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联系日常生活提出相关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开拓视野,阅读大量生动有趣健康的课外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展大胆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课文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可以从课外读物中汲取到更多有价值的营养,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发挥自己的想象,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新自己关于创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实践,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提高。
作者:赵双茹 单位:河北省邢台沙河市綦村学区泰华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一、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他们对新事物总有好奇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彩版的童话故事入手,结合精美的彩图,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认知能力,识字方面有了一定积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故事说了些什么。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意识,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阅读与思考互动”,让思想得到启迪和升华。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的迫切心理常常会流露出来。教师要以赏识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的某一亮点进行激励、表扬、喝彩,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持续保持读书的热度,诱导其他学生积极热爱阅读,投身阅读。必要时可开展“读书小明星”“阅读小兄弟”“书香小姐妹”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推荐阅读书籍。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来。低年级时要选择推荐寓言、童话之类的书籍,如《格林童话》《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等;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可以读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如《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诸多闪烁智慧光芒的书;高年级学生学会了思维,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可以读一些有思想和时代背景的书,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因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知识之丰富,体验读书人的快乐,让他们在浓浓的书香中受到熏陶,
其次,要把握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学习语文要以教材为根本,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通过阅读发散迁移,进一步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水平。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一定渴望阅读童话故事,课下我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完《麻雀》后,我引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壁虎的爱》一文,更深的感悟爱的真谛;学了《赤壁之战》之后,推荐阅读《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历史故事。总之,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与教材课文关联图书。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教师,教会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
再次,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存储功能、高效的链接方式,以及快捷传播的及时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发挥“互联网+阅读”的优势,高效率提高阅读量,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的优势,让学校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在课外的实时互动,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结语
总之,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要由易到难,逐步养成习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树立好的阅读典型,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良性刺激。久而久之,便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智树章 单位:河北省赞皇县东高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在讲解课本上的文章时,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无论是哪一门科目的教学,首先要以教材为基础,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把基础打好,然后才能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课本上的文章本身就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盲目地追求课外书籍和课外的文章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不重视课本上的文章,只考虑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了。课本上所选取的都是一些优秀的文章,我们要充分利用。比如,二年级上册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我选我》,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在讲解完字词以后,还可以提出几个与文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看课文并回答。比如,以前班里的劳动委员是谁,他现在去哪里了,为什么要进行选举,王宁为什么选自己,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想起一片掌声?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用文章里的原话回答,体现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在这种引导下培养出来的。如果教师讲完这篇课文,按部就班地让学生熟读课文,练习一些难写的字,那就失去了一次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得机会,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锻炼,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从学生自身来说,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遇到问题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像这种利用课堂教学和课本上的文章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好好把握。
二、提取信息后概括,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有时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题目指定要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例如《父亲》:“我小时候,不知什么原因,非常厌恶胡萝卜的味道,而弟弟就是不愿吃青菜。面对我们的挑食,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过好几回,总不见效。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不久,我们就吃惯了它们。”问题:文中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中的“决定”是指父母每天只烧胡萝卜和青菜,帮我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苦心苦婆的劝说总不见效。这个决定最终让我和弟弟吃惯了胡萝卜和青菜。这就需要学生认真读这个小节,提取有效的信息,然后概括出来。这种类型的题目对一般学生来说有难度。
三、掌握答题的技巧,不能答非所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要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而学生遇到的练习题并非全部是课本上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不能盲目地去做题。对于大多数的阅读材料来说,问题的设置一般是不容易从文章中直接得到答案的,而是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进行进一步的概括。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文章段落的概括能力也较差,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在开始时可以让学生按照答案来说,然后让学生再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标准答案说一遍。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慢慢掌握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然后圈出重点的词和句子,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学生遇到不能马上做出来的题时,要先放一放,千万不要慌张,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答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较难的阅读理解题。很多学生平时学习都比较好,一到考试就不能正常发挥,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做到会的题要做对,不会的题也不要着急,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思考,即使思考后还是不会也不用担心,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四、结语
总之,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柴青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疃校区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乐于阅读、积极阅读,这样,学生才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才会在阅读方面有自己的执着追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针对小学语文课文多为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文章一般会侧重写人、记事、绘景、状物,而且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引导其通过分析理解文中的精炼语句来感悟作者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在脑海里生成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由于被生动的描写或者记叙所感染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从中得到乐趣,阅读兴趣也会更浓厚。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在对课文题目完成板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的海底世界。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和指正,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而且,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阅读效果就会很好。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来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来让学生有更为具体、鲜明、生动、形象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培养阅读兴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取和掌握阅读信息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成为学生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初步形成阶段,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以下阅读习惯的培养贯穿其中:一是认真预习的习惯:二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三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四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五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六是勤于阅读的习惯。因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而且通过阅读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花钟》一文时,学生由于不太了解和熟悉众多的花类,所以理解课文内容时感觉有难度。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由于对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非常感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引导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来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俗语有“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有疑才有问,学生的主动探索也是由疑问引发的。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要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要敢于提问,从而创新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导语告诉学生这是一首送别诗,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思考:诗中写的是哪两位人物的送别?是谁在与谁送别呢?这样的设疑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明白送别体诗歌中的主客之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为什么要这样?这样的设疑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主题。最后,教师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朗读并说说有什么收获。此时,学生尝试用刚才的思路去探究,发现《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是作者李白用目光送别孟浩然,而《别董大》写的是作者高适用语言送别董大,同时,学生还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组织和点拨作用,还使学生逐渐从了解向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稳步迈进,自主阅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而且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礼,使自身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不仅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以提高。
作者:刘成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喜欢阅读,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经常跟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课外读物,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乐于读书。其次,教师可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成才的事迹,或者让班级爱读书的学生给大家介绍读书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次,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都比较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学生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或有趣、或惊险、或感动的故事世界里。当故事接近尾声,学生期待结局的时候,教师戛然而止,告诉学生后面的情节更精彩,欲知详情和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阅读这些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学生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抓住重点字词句段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爱读,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读得有成效。下面笔者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一是略读法。略读法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略读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技法的阅读方式。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法应用范围很广,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可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略读同时还是精读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二是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精读法,可让学生先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有的文章含蓄隽永,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学会精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文章,快速处理文章中的信息。学生运用速读法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阅读。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见解,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对于学生对文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便能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观点、见解和真情实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考、倾听、阐述,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又取长补短。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使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就要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文章有独特的见解。比如,一些写景的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阅读,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比如,学生可以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还可以默读,边读边旁注,只要学生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即可。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往往有所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解读思路,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拓展延伸
学生要提高个性化阅读能力,就需要增加阅读量。然而,教师往往更重视对课文的精讲精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因此,教师要将课内阅读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多读有益的书刊,也可以上网阅读,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和语文知识,陶冶情操,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主题一般由语文阅读教材而来。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寓言、成语故事、散文、诗歌、随笔、科普知识、报刊等,让学生了解自然、历史与社会文化信息,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体悟人性的真善美,从中积累语言、获得知识和有益的启示,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见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栗翠梅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上兴隆庄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先要从兴趣培养入手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从而自觉地进行学习。因此,广大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将会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大部分的课文内容是记叙文等文学作品,都是一些文学中的精品,这些文章中在写人、记事、描境等方面都非常精彩。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中的精美语言,深刻感悟文章的精神内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喜欢阅读。例如,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去体味文章,在板书了课题以后,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文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去猜测:在你的印象当中,海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会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对于海底的印象,如此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充满兴趣的开头会引人入胜,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在语文教材中许多题目既鲜明又富有个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阅读的良好动机,使学生愿意去阅读,喜欢去阅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培养和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而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倡导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充分活跃起来,锻炼阅读能力。只有“动”起来,才能从内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质的飞越,而一旦有了主观上的需要,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愿望,做学习的主人,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当前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学的内容非常多,单纯地靠教师讲授,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实践表明,自主阅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独立去思考,主动去探究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逐渐提高水平。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的课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提升自学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思想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一方面要学会运用,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思想品德能力。这两者都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良好品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反对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而忽视思想教育内容的做法,同样也不赞成离开课文,机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但不能将阅读教学和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从小学语文来看,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说话、阅读、写作等多个部分,且各个部分之间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树立一种整体观念,不能单独地重视一个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要结合各个内容融合来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学到知识,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看到一篇文章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字、词的掌握来逐渐领会文章的内涵,这样的效果才会更加深刻。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丽霞 单位:河北省南和县和阳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