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更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配乐朗诵,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心情更为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愿意去钻研,乐于去学习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最突出的优势是它更容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视频技术的应用使静止的知识灵动起来,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吸引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使语文知识有时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时又像一幕幕变幻多样的图像,这些由静到动的色彩变换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比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草长莺飞,鸟语花香,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明媚和细雨清风,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将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适当地拓宽教学的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图像和声音动画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时间差距和空间差距,把教学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处理消化语文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图像、声音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感官的综合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课堂单一的听觉体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创造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教授语文知识,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绝句时,教师根据这首绝句强烈的画面感让学生总结其中出现的景物,然后,根据诗句的描述来加以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出这一景象,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结合诗中内容和自己的适当想象进行创作,创造能力被完全激发出来,既掌握了教学内容,又感受到了的语文的美。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递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这样单调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种教学弊端,它把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画面和知识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得到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些难点的知识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不知不觉被掌握。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把学生在课上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复习和巩固,不但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还能更好地巩固,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语文教学的意识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课文内容,然后结合画面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来畅所欲言,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通过把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由最初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讨论交流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和安排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课上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出学生需要的各种教学信息,学生结合这些学习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探究,最终达到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适时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多媒体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它把传统的枯燥无趣的语文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把难点变得更容易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张俊岩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八方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猜谜语、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等,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容易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启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课文。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拓学生的智慧,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和垄断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才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学生才能启迪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的有经验发表独特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并认识到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道理。只有学生思维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辩论,进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水,使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任意飞扬。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优美、思想深刻、意境美妙、见解独特,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的重要内容。在理解作品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根据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他们丰富生动的语言、成熟的表演技巧、逼真的扮相,都体现了他们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感悟文本,和学生一起交流。
五、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课堂真正鲜活起来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后进生的言语行为,要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批评、指责学生,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挫折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信。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更谈不上学习语文的兴趣了。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简单一些,让他们在书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是通过简单思考就能解决。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就要鼓励和表扬,进而加大问题的难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他们作出具体而积极的评价,比如:“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这个问题你回答的真好,你是个聪明的学生,只要努力,你一定行!”“你的见解很别具一格!”“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一定会说好!”“你的回答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你表达非常流畅,真棒!”诸如此类的评价,使学生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六、结语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充满诗情画意和活力,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自由释放,真正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作者:张江涛 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柴关学区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教育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色彩亮丽、声音清晰、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再现、动画演示等表现形式,变得直观而形象,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让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进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仅仅那屏幕上的飞天之瀑的气势、声响与壮观,就足以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将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而且还化静为动,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多多利用鼓励赏识,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一个人走向成功,常常是从自信开始起步的。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对于自信没有概念,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进而让教师与学生都能赏识自己。为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且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尤其需要教师的安慰与鼓励。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十分微小的成绩,只要教师一句“你真棒”或者“回答得很棒”,也许就能将其沉睡的心灵唤醒,让其变得更加自信,使其获得更大成功。当然,给予“表扬、赏识、鼓励”有时需要吝啬,比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分地表扬,会使其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飘飘然。
三、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好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他们常常在导语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诱导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新知的强烈兴趣。譬如在新授《日月潭》一文时,我就根据课文的意境,设置了悬念:“同学们,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游览与观光!”学生一听游览观光,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嘀咕着:“老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呢?”接着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大的三个字“日月潭”,说道,“就是这个地方——日月潭!”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日月潭?在哪里?有什么可供游览?又能看到什么风光?这时,我便顺势引导:“同学们,台湾宝岛是我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物产富饶,人杰地灵,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是世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而‘日月潭’就在我国台湾省境内,我们要想饱览其壮丽的景色,体会其风土人情,就要跟随作者来一番‘日月潭’的旅游与观光吧!”这样的导语,一方面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在愉快、热烈、兴奋的情绪中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四、开拓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拓,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要让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通过多方推测、假想,寻求一种新设想的发散思维方式,并通过这样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会主动而自觉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乌鸦喝水》一文的内容后,我这样对学生进行启发:“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定比乌鸦聪明,肯定能想出比乌鸦更好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大家说说看!”就是这小小的一个启发,犹如一块石头丢向平静的水面,顿时激起千层浪花,经过短时间的沉默后,学生像炸开了的锅:“要是能找一根吸管,乌鸦就能像我们喝娃哈哈那样,喝到水了呀!”“乌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翅膀当作手臂,把瓶子抱起来喝?”“乌鸦要是能摘下一片树叶,做成一把小勺,不就能从瓶子里舀出来喝了嘛!”……听着学生富有想象力的主意和办法,我十分欣喜。
五、猜谜识字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猜字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还能通过谜面的前后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开始的识字教学,尤其是形近字的教学,我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学生解释半天,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然而,一节有趣的低年级猜谜识字公开示范课,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我在教学“请、情、晴、清”这四个形近字时,首先用小黑板出示了这样一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打四个字)”让学生猜一猜。只见学生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学生就猜出了谜底。就是这么一个巧妙的猜谜游戏,我看到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均表现出极大的乐趣,他们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弄清了偏旁,理解了意思。这一堂示范课,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识字教学中,引入谜语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活动来学习与记忆一些形近字,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形近字的印象,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还使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得无穷无尽,这比起简单的解释、讲解效果好很多。
六、因趣利导转化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教学实践也证明,一旦学生对某一事情产生了兴趣,便一定会表现出热情,而且兴趣越浓,热情越高,热情越高,完成得就越出色。小学生生性好动、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都是他们潜在的兴趣倾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因趣利导,采用一些不落俗套的教学方式、不拘泥古板的教学程序、颇具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地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比如,教学语文课本第二册中《松鼠和松果》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程序: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动起来,这完全迎合了学生爱动的天性。特别是在演故事的环节,有的学生将小松鼠的神态与灵动,演得活灵活现。在谈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围绕“你喜不喜欢课文中的小松鼠?喜欢就大声说出来!”这一问题,随意地、尽情地发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这种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作者:李红朝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北马冢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
一、改革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对课文逐句逐段的讲解的教学方式,应改为单元整合,增加读写交流。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仅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然后增加读书演讲、语文实践等内容,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教学中,每个年段、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都要有具体的目标,尤其是每一课时,其是落实整个小学阶段教育目标的最小单元,应该认真研究,做到堂堂课目标落实,依靠先进的理念、新颖的设计,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扎实,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魅力。
二、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教学难点,比如生字书写指导、朗读训练、写作训练、语言表达等。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难点上如何突破的问题,我认为应必须做到堂堂落实目标,分散任务,不可集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以朗读训练为例,教师在每节课都要进行指导,可以趁学生朗读新课文时顺便指导学生如何读,指导要具体一些,形式要多样一些,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读,避免敷衍了事、含糊不清、机械重复。又如作文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紧扣目标,基于儿童心理,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基于学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指导学生写得真、写得像。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习作时,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针对写作的各个要点进行具体指导,力求贴近学生实际,紧扣“问”字,指导学生将事情写具体、写详细,把细节写完整。再如语言表达训练,教师可从讲故事入手,通过一句话把故事讲清楚,通过一段话把故事讲完整,通过一篇文章把故事讲生动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了较为简单、又有实效的言语训练,让学生将语言能力训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拓宽语文教学的时空,给学生以全新的语文学习感受,实现教学的结构化、序列化。
三、实施主题教育
主题教学就是探究、体验和阐释主题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建构在具体的情境和理解中,使学生记忆得更为深刻,运用得更加灵活;又要使语文摆脱道德教化的空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己去感悟。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或者革命口号,主题是师生一直基于教材所努力寻找的文化主题、哲学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儿童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和“兴奋点”,指向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勇敢、自强、谦卑、博爱等个体成长价值观。比如《珍珠鸟》一课中的“信赖”、《三打白骨精》中的“向善”,都被作为主题贯穿教学始终。一旦这些语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其背后的哲思、情感也一并会收入囊中。如在《画风》一课中,教师就应把握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感人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收获自信、收获快乐、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其在形式上有着与传统教学所不同的明显特征,它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要比传统的手把手教他们“是什么”的教学方式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不断思考与实践中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在与其他小组比赛竞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不断进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作者:赵巧聚 单位:河北省柏乡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深入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不了解编写意图,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便很难做到以教材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要做到两点。一是紧扣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的教学载体,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它,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加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正确把握,熟谙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力争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材的创新是为学生服务。二是以学生为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在研究、使用教材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实际确定教材的取舍、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多为学生创造与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且迫于老师的权威,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自然不可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此,我们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二是安排学生合作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纲,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决,之后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交互强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地看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等缺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因此,更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它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课都适用,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合理运用。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能将多媒体课件等同于板书。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黑板来展示教学重难点、题纲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种教学方式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多媒体课件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课前制作好的,不能随时增加内容,在遇到需要补充教学内容时,仍然需要教师板书,因此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二是不能将多媒体课件同华丽划上等号。多媒体课件不是越华丽越好,复杂的背景、过多的图片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三是不能只关注人机对话,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很多教师总是专注于一点一点地翻出课件上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一作答。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忽视了师生互动,学生只是对着一台机器上课,不可能体会到语文的人文特色,更别提培养交流的能力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课程与多媒体之间的整合。只有将多媒体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注重课件的实用性,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人文色彩,选准时机,恰当切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作者:蔡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小学部
第六篇: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
一、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而对自己不感兴趣和不喜欢的教师就产生不了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和思维获得提高,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使课堂教学“动”起来。只有教师和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才能受到教师思维的启发,从对知识的陌生,逐渐过渡到理解知识,最终达到对知识本质的深刻把握。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深层次分析中。在有效互动教学中,学生敢于向教师进行提问,把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地表述出来,并针对重点知识和教师进行探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氛围,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使课堂学习中时刻闪现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颖的课堂情境来对学生进行诱导,引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念。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较强,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来,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文表达的意境中来。例如,在教学《埃及金字塔》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埃及的古老传说以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在故事的渲染下,学生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有关埃及金子塔更详细的信息,使他们主动翻开课文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有效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随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进行,要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进,让学生的思维在上课伊始就开始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运用课件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旅游”,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调动思维进行积极思考,既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美,又对课文内容有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主动深入到课文中去,了解更多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而在教学《变身龙》时,我让学生来担任小导演和演员,通过仔细分析课文中人物的特点来进行表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上课过程中不再做小动作,而是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四、精设巧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语文习题,认为练习的题目越多,学生的语文能力越强。殊不知在这种题海战术的学习中,学生是对题目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生搬硬套,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做过的题目能轻松地解决,而对于没有见过的题目,学生会不知所措,不能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通过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并对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提高语文探究的兴趣。
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素质,就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在教学中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把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引申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和探究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方面,教师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把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引申到课外,继续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例如,组织爱读书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通过认真阅读来进行演讲。通过这个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高效地在阅读中吸取知识,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手抄报的设计,教师布置出设计主题,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为了让手抄报获得较好的效果,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查阅书籍,通过网络收集材料,制作出优秀的手抄报,发展了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六、把多媒体技术和语文学科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直观的表现方式,能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强烈的感觉刺激下对语文产生兴趣,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来引发疑问,在他们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内容时,就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来释疑,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
七、结语
总之,要实现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从改变自身的观念做起,有效地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学习方式。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增强互动的过程中,才能使对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入到更深层次,使语文课堂充满智慧之光。
作者:王秀梅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营造教学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一开始教师就如,可以在上课之初带领学生唱唱歌、做做游戏、谈谈心,让学生的注意力瞬间从课间转移过来,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果是在陌生的班级上课,教师也可以先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用一些轻松话题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从而产生一种轻松的心理,为进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实际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指出儿童应多动手操作,这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运动,尤其是手的运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建立表现思维,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充满活力,所以,语文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实践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剪报活动,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学到应有的语文知识,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精美的短文等剪报内容。
三、以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和力
以微笑来面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充满亲和力的授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微笑能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当然,这种微笑是真实的心理表现,是对学生的一种爱的体现,是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做表面文章。学生在这样微笑的课堂中学习会自认而然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经常板着面孔,学生看到老师都畏惧三份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下积极参与、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以朋友式心态和学生交流,以微笑来面对所有的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到轻松的,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充满新时代的气息,例如,对于那些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语文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去感受语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自然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语文课,愿意上语文课。
五、积极创设情境,引发课堂气氛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有的教师根本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也不懂得采取什么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认认真真备课、讲课,只要将知识讲到了、讲透了,学生就学会了。一节语文课下来,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根本没有学生的互动交流学习,因此,整堂课上教师讲得眉飞色舞、激情四射,感觉状态良好,而学生却听的昏昏欲睡、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陈旧教学理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积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这样,学生在悬念下会主动去认知矛盾,对于一些有疑问的问题会主动去思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六、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要想从根本上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最有效的有段。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要通过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来改革语文教学方法,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下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七、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阶段教学的基础,学会好语文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转变思想,改革方法,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郭瑞青 单位:河北省任县骆庄乡中心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备课不虚,目标要真
有效教学首先要从教学目标谈起,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一抄就可以当做自己的教学目标了,不需要深思,但我认为抄来的目标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教参上的目标仅仅是参考,并不适用每节课,每个人。所以,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细细分析一下我们写教案前的目标,看看哪些目标是有效的?哪些仅仅只是摆设?例如,小学中年级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会这样设计: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理清文章的脉络……难怪有人感叹教师的教学千篇一律。教师自认为无味,何况学生呢?到底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课文对学生来说难读的地方究竟在哪里?该如何去突破?深追下去,自然会发现,这些目标定得多么空洞!更有甚者,不去细细分析教材,自己制定目标,于是就出现了教学中的“南辕北辙”,与其说制定了目标还不如说没有目标。对策:研读文本,定准目标。为了把握住课堂的灵魂——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站得高些:简单点说就是要对教材有整体感知的意识。然后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确定每篇课文甚至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作出适当的取舍。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取舍是需要智慧的,更是需要勇气的,不“舍”就不“得”!目标虚化固然要摒弃,目标太多,没有主次之分也要避免。我在备课中一直注意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宽度,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达到“化”的境界。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课文的内涵,这才是文本的目标。
二、有效提问,创造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备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遵循下以几个原则:目的性、启发性、适度性、兴趣性。对策:激发兴趣,有效提问。(1)提问要能激起千层浪小学生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感到有趣、愉快。所以,教师设计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不偏难,不偏简。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如美不美、对不对、好不好等。教师要利用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笔者教学《乡课下人家》一是这样设计延伸环节的:这节课,你们用纯真的心、灵巧的手创作出了一幅幅新颖独特的鞋的联想作品,让老师也大开眼界,你们真棒!在乡下还有更多更美的场所!——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感知稻草人的意义,凉席树藤能做成鞋……请同学们联系生活,看看、找找、想想还有那些生活值得我们发现?学生会说出许多有关的乡村生活画面。(2)提问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使他们受思维训练。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了解是“什么”,发现“为什么”。
三、活动外化,造成无效
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花样多,课堂变活了,表面看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的影子,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仍处于“零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表现,变“自主”为“放任自流”,其实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表层的,甚至虚假的主体性,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课堂有“温度”无“深度”。对策:形式丰富质量第一。教学活动设计要做到形式为实质服务的要求,不能仅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而应该给学生认知和能力带来实质的发展,变无效的“花拳绣腿”为“妙计锦囊”。有些教学行为也许需要一定的课堂时间,但的确对学生的发展有益,那就要坚决保留。例如,教师教学生写字时,先让他们观察字的结构,教师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汉字的过程,表面上是挤占了课堂的时间,实际上这个环节就是必须的,因为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效”与“有效”之间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分水岭,细节决定效果,所以我们要仔细地研究我们的课堂,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这才是课堂的基本追求。
作者:梁丽娜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思考
一、加强指导,强化课前预习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预习,小学语文也不例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他们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教授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预习现状却不太乐观:有的教师虽然布置了预习作业,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给学生方法,以至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重视课前预习,未对学生做课前预习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呢?一是要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一般来说,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都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学生要多读几遍课文,最好划出重点语句,做好旁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并试着解答书后训练题,对重难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上课有所侧重地听讲。二是要督促检查,确保预习不流于形式。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后,一定要在上下节课时做好检查工作,查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影响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是点燃学生获取知识热情的火种。当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能克服困难,以百倍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相反,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就不愿学习,产生一种得过且过的不良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呢?现笔者试谈两种方法。
(一)情境激趣
创设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音乐情境、问题情境等,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快乐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游戏激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天性喜爱游戏,教师在教学中不防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寓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边玩边学,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具体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多借助图片、声音、动作等让学生猜测的形式;中高年级阶段,教师更多应注重谜语类游戏,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年级,游戏设计都应该倾向于简单化,但简单化不代表游戏变得单一,反而是要更具备竞争性,最好是教师能够参与其中。小学生都有渴望得到赞赏和胜利的心理,在游戏的基础上,给予课堂竞争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若语文课堂没有问题,则学生的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紧扣关键词句,抓住文本空白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咀嚼有味”,这样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处理好问题大小、多少的关系,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
(二)注意问题的启发性与开放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教师也要把握好提问时机,问在学生疑惑时、思维受阻时,并与学生共同释疑,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多媒体运用时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走入了千家万户,进入课堂,广大教师纷纷开始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其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禁锢,以独特的优势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但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乱用,教师应选好切入点,算准实际。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在疑惑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对某些知识产生疑惑,教师仅口头讲解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时可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用在“不可言传”处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兼美、意境深远的文章,这些文章意境的体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在教学中若仅用语言讲述不可能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的意境与内涵。这时,我们就应采取“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对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以上仅是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找到更多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刘成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岗上镇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夯实一种基础:识字写字
写字是一个大难题,在学字之初,很多学生喜欢看一笔写一笔,这就使得每个字失去了它的整体性,间架结构也无从提起。更多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写字时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的现象。在我声嘶力竭地讲完生字后,仍然有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刚开始我也采用罚的办法,写错一个罚十遍,结果再回去改时,学生仍然看不仔细,错着再写十遍,这样是越改越错,反而把错字的印象深深地种在脑中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写字前,我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先“赏”字。也就是引导学生先分析字的组成,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在范写的时候慢慢教给孩子起笔、收笔、长短、斜正的内容,如:“半”字是个独体字,点、撇分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短横和第四笔长横分别在横中线上下,最后一笔竖是悬针竖,写在书中线上。在观察的时候我常常对那些观察仔细、到位的学生提出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先赏后写的习惯便养成了。
二、改变一种观念: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已不是一个新名词,“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但对于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师而言,因习惯了“导入———集中识字———理解课文———写字”这样的模块式教学,似乎很难接受随文识字这样的模式,总觉得在文中识字,似乎是把语文味浓浓的课文给分割得支离破碎了似的。当越来越多的随文识字的理由灌入脑海,就有了实践的勇气。几次打磨后竟觉得这种“读读书———认认字———写写字———再读读书———认认字———写写字”的方式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应该是轻松、适合的。如在《“红领巾”真好》一课中,“巢”“崭”“蓬”等生字运用看图、字源、摸实物等多种方式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随文识字”中,机械的读记、分析不见了,活泼有趣的体验感悟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识写字,学生尝到了识字的乐趣,愿意识字、乐于识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生成很多,课堂效果非常好。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课堂教学,我们往往习惯于一种固有的模式,不愿去主动改变,其实尝试过后就会有全新的收获,迈进一步,前方有更美的风景。
三、形成一种习惯:阅读积累
语文老师就像园丁,要善于剪掉那些本不属于语文范畴的条条框框,要剪掉那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删繁就简”,删除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把没有语文味的,甚至语文味不浓的地方剪掉,拿出时间充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让语文课堂简简单单而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不喜欢让学生浮于表面地去表演,然后,一个个地奖励小红花。我也不喜欢让学生拿腔拿调地去读,我觉得情感应该是自然地流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课堂上我会和学生一起读背《成语接龙》《歇后语儿歌100首》《弟子规》等,但是单纯的靠课堂是不可能满足孩子日益发展的需求的,但最关键的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在家中看某部电影的片断预告,突然想到:连续剧或电影都会有精彩的片段预告,其目的就是吸引观众继续观看,那么,教师为什么不可以给推荐阅读的书目做做广告呢?于是在推荐学生阅读时,我会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书目听了有兴趣,并试图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把悬而未解决的情节或答案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学生自然就会饶有兴趣地去阅读此书。说到读书,我班里孩子最向往的时间就是阅读课了,节阅读课的前十几分钟,我都会尽我所能地声情并茂地读故事给学生听,现在已经读完了《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亲爱的笨笨猪》《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香草女巫》《老师,操场上有个小妖怪叫我》等书籍。我想教师的读,哪怕对孩子们爱上阅读有那么一点的推动力都是值得去做的。和学生一起读书学习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趣味无限。记得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读书,让你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你的骨子不缺钙;读书,让你的精神和容颜里,注入了最鲜活的、抗衰老的生命元素。”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着传承母语的责任。站在讲台上,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语文的我们应该是母语的化身。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拿出“我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的气魄和底气,柔美、婉约、清新,处处体现出语文味。尽管我们所呈现的语文或美或丑,或枯或润,但作为语文教师,在文本中带领学生寻找母语的光芒和喜悦,我想,这才是我们最美丽的坚守。
作者:王书京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