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视域融合策略下小学语文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正确处理教师引导与学生阐释之间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并且以此理解影响着学生与文本内容的交流。但是由于个体生活经历和教育经验的不同,与文本交流的视角会产生不同,也导致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不同。但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使得在师生关于文本内容的交流中,教师关于文本内容的阐释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领导地位,从而否定学生关于内容的某些不同的理解,而建立所谓的“正确”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视域融合教学模式,设定共同的主题和目标,而允许交流内容的开放性。《秋姑娘的信》通过秋姑娘送信的方式介绍寒冬来临前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教授此课,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其方法有感情朗读、直观图像展示和文本自主阅读。但是,在关于秋姑娘给大雁、青蛙、小松鼠送信的理由的理解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的交流,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文本提供的信息,如孩子结合已有经验,冬天在挖土玩的过程中看到过青蛙,土里比较暖和而河面都结了冰,所以青蛙要藏在土里等河面的冰化了,而不是以教师解释冬眠的含义入手,告诉学生秋姑娘给青蛙送信的理由。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已有经验往往显得幼稚,但这些也是一种理解的角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自己介绍正确答案的欲望,允许孩子理解的独特性和理解的“不完美”,从而为学生和本文的交流提供开放性的空间。
二、建立平等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课堂
视域融合教学模式认为语文学习是文本、学习主体和教师之间的视域交流,交流的基础是师生地位的平等,交流的内容包括文本内容的交流、学习方法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不断理解、师生关系的不断融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有声的群体、学生是质疑的全体,课堂是观点交流和碰撞的场所。例如,在《乌鸦喝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叠一只小乌鸦,并准备一个高脚小口瓶子,自己实践,想办法让自己的乌鸦喝到水。学生们不断尝试想到不同的办法,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子放倒,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口用石头砸破,有的学生想到自己拿瓶子喂乌鸦喝水等等,学生的方法千奇百怪。这时教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个办法使乌鸦喝到了水,哪些办法乌鸦没有喝到水,为什么那些办法没有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实践,逐渐得出文章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就是逐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学生想到的各种方法的讨论,学生以乌鸦为主体展开思考,有的同学思考,乌鸦用嘴衔着石头力气不够大,打不碎瓶子,而且破的瓶子会把乌鸦弄伤,有的同学说,乌鸦力气不够大,瓶子倒不了等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乌鸦的智慧,并体会到遇到问题发挥智慧的重要作用。
三、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课堂教学预设
在语文教学内容开展之前,教师首先会展开关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并对学生的理解产生预设,但是小学生由于没有太多生活经验的束缚,对文本的理解会结合自己的猜想和想象,导致生成的教学结果会与教师的预设产生很大的误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直觉和教师的权威来否定学生的思维,并确立自己预设的统治地位,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视域融合。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灵活处理自己的预设,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傣族人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中的尊重和欢迎,而一些同学却提出泼水节把水都泼在地上是在浪费水资源,这样的内容显然与教师的预设产生冲突,甚至偏离了本节内容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但是如果不正确处理,会造成学生的困惑。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已有的预设,根据班级学生的理解现状,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
作者:王迎华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