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下的小学语文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阅读教学下的小学语文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阅读教学下的小学语文论文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阅读意境的理解

在一堂课中,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例如《古诗词三首》。

1.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如下点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氛围。

2.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根据提供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交流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3.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4.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5.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

6.如采用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重视诵读感悟,品味美的意境

《触摸春天》是一篇叙事散文。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感觉文字很清澈,就像那个叫安静的盲女孩,心灵纯洁。然而我的目光在上面一遍一遍地徘徊着,一遍一遍地思考着,这文字虽然平实,却是深奥。文章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本课教学,我以“奇迹”为本文的主线,让学生感悟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让学生在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创造奇迹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整个教学流程,以“读”贯穿始终,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感悟盲童内心世界的美,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得永恒话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为了避免把这类课文上成“品社课”,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单独凸现教材中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在课下让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可叹之处。在教学安静自如穿梭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走上讲台,再次体验了一个盲人行走自如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进一步感受这一切都是一个奇迹。它来自于安静都这里的熟悉,对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在品味拢蝴蝶的奇迹时,由我配乐描绘情景,让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3.以情促读,以读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情感读出感动,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在理解“张望”时,我先是质疑学生安静明明是个盲童,作者怎么用了“张望”这个词呢?经过讨论、交流,最后一致得出尽管安静双目失明,但是我们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因为她不是用眼睛,而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于是,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安静张望到了的世界。在轻柔的音乐中,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内化了语言,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4.扩展阅读,体悟真谛。

在理解安静抓蝴蝶、放蝴蝶的句子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海伦.凯勒的相关的一段文字资料,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了尽管海伦•凯勒和安静一样,不能用双眼来欣赏春天,但她们却能用自己的整个心来触摸春天,她们的心中同样装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

5.走向生活,升华主题。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是本文的难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都有谁呢?文中的安静,一个忙姑娘她做到了。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张海迪、霍金、残奥会的运动员,他们都做到了。学生交流后,老师紧接着播放《千手观音》,加以感情的导入,学生震撼了,一群聋哑人,她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场美轮美奂的舞蹈,创造了她们的缤纷世界。此时,教学没有结束。创造这一切的不仅仅是残疾人。还有一些平凡岗位上的人,老师举出医生救死扶伤后,学生立即想到了老师、解放军、交通警察---当然还有学生自己。早上,在晨会上,他们获得了一张张奖状就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他们课堂上的积极发言、感情朗读就是创造了自己的缤纷世界。此刻,学生才真正明白了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发自内心的感触到安静的生活。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

1.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反思和调控。

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把握、反思和凋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反思、调控,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方法。一是要让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二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他们会发现他人思考方法、理解问题的独特之处,寻找自己的不足及原因,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教师要予以点拨和调节。

2.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讨论。

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引发思考。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个性就会得到张扬,阅读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3.注重对学生阅读中的延时评价。

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如果过早地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意识;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