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读为本,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要让学生主动地读,自觉地读,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个性化阅读教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富有创见的教师会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完全敞开心灵,自由自在地显出个性去阅读,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从而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积极健康发展。
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感,这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直觉领悟能力。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和“言在意外”的深层次的理解,都需要凭借语感,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情味和旨趣。培养语感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培养训练才能获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强化语言训练,鼓励想象联想,加强朗读和诵读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记忆,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注重课外
一是加强课堂内外联系。阅读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关文章,用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实施拓展性阅读。二是加强校园内外沟通。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访问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外出旅游,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三是加强学科之间融合。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阅读材料中必然包含有社会、经济、自然等等相关知识。这就使得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与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等课程的教学形成密切的联系。
总之,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理解文章的必由之路,也是锻炼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读、愿意读、喜欢读,并非一朝一夕,三言两语就能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田庆玲 单位: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