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阅读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话和交流,不仅仅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在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涵,感悟阅读兴趣,最终落实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故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随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改进策略
个性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形式不同,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最终完成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促使学生与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品味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等,真正落实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一)教师个性化阅读意识薄弱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然以提升学生阅读成绩作为首要目标,并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对文本中的字词进行讲解;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秉承“拿来主义”的观念,直接使用他人的观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发挥的空间,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文本解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化理解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应彻底从“重视阅读结果、忽视阅读过程”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引领学生与本文内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对话,还应与作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依然以知识传授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模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并未与文章、与作者进行深刻的对话,只是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很难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个性化的解读。
(三)缺乏个性化的评价语言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对阅读文本进行多维度阅读、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创造性的观点,甚至偏离文章的主旨,还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胡编乱造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或鼓励或激励或引导,才能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且评价语言单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约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1]。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路径分析
(一)制定个性化目标,鼓励个性化阅读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指导阅读目标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可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制定得科学与否、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个性化阅读效果。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让学生个性化观点和解读有释放的空间,制定能够彰显学生个性的目标,凸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思考,在个性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感受到进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自主、高效地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一方面,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是教师制定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唯有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遵循“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具体来说,针对低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感知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等,在设计个性化阅读目标时,可集中在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针对中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可将个性化阅读目标设置为“思考和发散”,不仅要会读,还要善于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个性化的见解;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力水平、想象力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师在设计个性化阅读目标时,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批判,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另一方面,围绕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在现行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能够与学生经历、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还应依据每一篇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类型、体裁等,制定出差异化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具体来说,针对写景类的文本,可将个性化阅读目标设计为“感悟语言美,体会境界美”;针对说明性的文本,可将个性化阅读目标设计为“对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进行感悟”;针对叙事性的文本,可将个性化阅读目标设计为“通过生活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2]。
(二)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引入阅读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学生产生一种想要亲身参与知识学习的情感,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要条件就是打开学生的心扉,使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情感的优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营造一种适当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体验蕴含于文本当中的内在情感。同时,借助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开展,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联系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第二,利用音乐渲染环境氛围。音乐中独特的节奏与旋律可以塑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意境当中。第三,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描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感知的效应,从而使教学情境更加鲜明。第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信息化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总之,在恰当的情境中引出阅读内容,能够有效促进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三)鼓励学生多元对话,形成独特的感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唯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对象展开分析,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意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了解不够,致使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刻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解读,最终形成独特的感悟。这主要是因为教材上的文本具有多义性,读者不同,对作品的见解、产生的感悟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充分地阅读,并逐渐沉浸在阅读文本中。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思考,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多角度思考,最终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并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还应明确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力发展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禁锢,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将自己形成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须拘泥在标准答案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形成独特的体验,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3]。
(四)组织合作学习,促进阅读交流
除了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之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指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是极为必要的。在学生的合作阅读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从不同维度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该明白,分组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成绩,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第二,“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在小组内部,要体现出学生的阅读差异性,从而使学生在合作阅读中实现优势互补。而对于不同的小组,要将各小组的整体能力控制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以此来保障小组之间的公平。第三,合理控制小组人数。一般来说,4~6人是比较合理的人数,如果人数过多,会使有些学生无法获得参与阅读活动的机会,如果人数过少,则无法发挥出合作的作用。第四,动态调整。阅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更是会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随着学生的变化,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总之,在个性化阅读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是极为必要的。
(五)引导学生质疑,加深文本思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接受的过程,也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质疑,在质疑过程中加深文本的思考,让阅读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质疑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前提,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才敢于发现问题,并将其提出来。其次,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课题处、重难点处、空白处、矛盾处、关键细节、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逐渐产生独特的感悟。最后,学生能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对教师或同学的文本解读提出质疑,并与教师、同学进行共同的分析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内化知识,彰显个性,加深文本思考,有效获得知识。
(六)拓展阅读面,强化个性化阅读效果
为了推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还应该丰富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学生学识渊博,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个性理解,加深对文本的再思考。具体来说,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拓展阅读面时,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应结合课文的单元内容、单元主题,给学生推荐备选的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在推荐个性化阅读文本时,还应关注阅读材料和教材中内容之间契合度,可围绕教材中的内容对进行延伸,引领学生在统一题目、统一作者等文本阅读中,逐渐加深教材中文本的理解深度,最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悟[4]。
(七)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发展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有的比较鲜明;还有的学生观点逐渐偏离了文章的主旨,也有的学生观点纯属胡编乱造。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优化评价时,应实施个性化的评价,针对观点鲜明的学生则应进行鼓励,针对偏离主题的学生应采用激励、引导性的评价,但切记打击其积极性;而针对胡编乱造的学生来说,则应及时制止,以免影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在优化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时,还应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应关注学困生,切忌对其不理不睬。应结合其渴望得到教师关注、肯定和表扬的心理,给其提供发言的机会,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引导其更好地参与到思考、讨论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科学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多元阅读、形成独特的阅读感悟、在阅读中进行质疑、拓展阅读面、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等,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特长有发挥的空间,积极地获得阅读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李有恩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