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从“积极应用线上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多样活动,培养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开展探究教学,促进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开展国学教育,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转变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六个方面展开探究。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越发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相比过去的教学,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能在学习实践中有效提升自身各项能力,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只有切实转变教学方法,教师才能真正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从而满足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
一、积极应用线上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本身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性。而在过去,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不足一直是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背景下,再延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是不合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相比传统的素材,其形式和内容更加新颖,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于学生充分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线上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守株待兔》这一课,在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参考线上的课件和素材。在这一环节,笔者发现很多评价较高的课件在课前导入环节都加入了视频,参考其中使用到的视频资源,将其合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以动画为展现形式的素材。动画素材形象展示了文章主人公一天因碰到兔子撞到树上而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最后田地荒废,一无所获的故事。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注意都被吸引到屏幕上。而在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守株待兔》是中国经典的寓言故事,你们读过它的原文吗?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吗?”以此正式进入阅读环节。这样,通过线上素材的充分应用,教师有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组织多样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指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应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就具体的表现方法而言,主要有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过去,受考试方向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会有所侧重,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一方面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语文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游戏的奥秘”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五个王后”游戏,并让学生思考:“其实,这一游戏是有必胜方法的,你能找到它吗?”在学生做一会儿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更好地获得胜利?”这一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五个王后的奥秘”拓展资料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再开展一轮游戏,让学生记录胜率的变化并进行写作活动。这样,教师通过小组交流、拓展资料阅读、写作活动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
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课堂的“主人公”,学生只跟随教师的指导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逐渐流行,其以问题为核心,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发展自身思维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教师需要积极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能力。例如,对于《牛郎织女(一)》这一课,教师就可以以先学后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学案中展示的内容即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试用几个词语总结下列人物的特征。”而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即让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词圈起来,标注读音,并将自己的感受实时记录下来。这样,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可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切实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
四、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并非单方面的,而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节奏韵律、思想感情等多个层面的美;另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单一的方法进行审美教育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融入审美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从军行》这首古诗词时,在课前导入的环节,教师就可以讲述诗歌作者的情况及其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以辅助学生全面认识诗词中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全面认识诗词的情感之美。而在诗文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介绍关于本诗断句与重音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以使学生全面认识诗词的旋律、韵律之美。在本单元所有内容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以“爱国”为主题,让学生写出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样,通过多种方法,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到了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五、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培养文化自信。而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相当重要。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并非一朝一夕主可以提高,也并非单单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课外的学习和积累是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外教学中拓展国学的相关内容,以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低年级开展阅读《三字经》的课外阅读活动。活动落实学生中心理念,具体学习“人之初”之后,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接着“人之初”的部分,学生轮流讲解《三字经》后续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读法、意思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典故。如“昔孟母,择邻处”一句,学生就可以拓展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一句,学生则可以拓展“囊萤映雪”这一成语和其中的故事。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性。这样,通过国学知识的拓展,教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六、转变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反思
反思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的指导应当是全方位的,而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教学也不应该再延续原本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依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个性化反思,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多项目标,引导学生从核心素养的方面反思,以使评价指标符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反思的方向。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测试成绩和量表评价两种方法取代原本单一的成绩评价方法。其中,依照核心素养培养的指标,教师可以构建四个框架,每个框架下再设立数个指标。如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模块,教师就可以构建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指标,让学生将自己一定时间内在这一方面进行的行为写上去,并进行评分。当然,在量表中,除了分指标的量化评价模块外,教师还需要构建综合的定性评价表格。而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引入学生自己、其他学生、教师三个评价主体。这样,通过量表,教师有效转变了评价方法,在评价中融入了核心素养指标,这对于学生通过反思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的融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的评价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探究式教学、活动化教学中融入各项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者:李中英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