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思考

摘要: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达到普及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为持续的语文知识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也是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教师需要从创新发展教学思路、转变更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达到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素质培养

对于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思路和方法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实施合理的评价和分析,以便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语言文字辨别和表达能力

文字和语言是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最为基本的能力,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不仅影响着语文课程学习基础阶段的效果,更会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1]。教师应当重视运用基础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较强的教学引导方式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基础的语言文字辨别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基础环节的语文能力素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学生的文字辨识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意味着其对语文知识基础部分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别和应用能力,这是进一步深入开展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对内容的审美能力

和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属于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中抽象性相对较强的能力培养内容。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基础的辨别与认知能力而言,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能力水平,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主观意识,对语文课程所学知识具备观察和感知能力。更加侧重于依托学生个人的理解和分析实现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感知学习内容、分析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美,从而在思想上和学习体验上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2]。

(三)阅读写作实践能力

从内容结构体系的角度上分析,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相对来说层次要求较高且综合性较强的一部分能力培养内容。从性质上来讲,这部分能力培养要求属于实践类的范畴。在具体的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基础学习能力实施相应的培养策略。在语文知识的内容体系中,除了基础的文字语言内容外,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级段的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难度逐步提高,学习内容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向阅读和写作的方向倾斜,教师应当通过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达到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小学阶段语文素质培养和提升的基本原则

(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状态和性格特征都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观察和引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其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对所要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具有主观上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动力才能得到持续,这也与语文课程学习需要积累,实现学习能力从量变引起质变的特征相符合[3]。

(二)摆正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标”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重视和体现。要想实现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另一方面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探索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三)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引起充分的重视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个人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在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更新和优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素质[4]。与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比重的提升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努力,为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素质培养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缺乏思想重视程度与教学规划

语文素质的培养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且相应的教学组织思路和内容的安排方式也需要进行同步调整。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更新不及时,在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仍然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且在教学思路的规划和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并没有参照小学语文素质培养的目标进行同步的规划和分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体验,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缺乏系统合理的教学规划,教学开展过程在顺畅性和针对性上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目标[5]。

(二)缺乏对教学组织方式方法的科学创新

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要求,也是实现语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局限性,导致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虽然接触和学习过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但由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缺乏实践,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流程并不熟悉,导致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效果受到影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工具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对教学实践的开展缺乏执行力度

在语文素质培养中,无论是低年级学段还是高年级学段,都需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相对较低的学段,教师需要借助实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到了高年级学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及素质。但在实际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且未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和调整,导致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效果受到影响。

(四)教学评价的开展缺乏全面性

语文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具体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层次水平,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也意味着相应的评价工作开展在项目指标的确定、行业评价方法的运用上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素质提升效果的评价方法存在缺乏全面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四、优化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思想意识,加强分析规划

基于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分析,同时从教学方法应用的角度做好规划与分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效果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语文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并找准开展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只有教师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并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教师应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语文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与“新课标”要求的契合点,在具体的教学规划阶段,兼顾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既定的教材内容体系以及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要求三方面内容,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并规划好教学进程,切实为实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提供支持[6]。例如,在低年级段的拼音和汉字学习与认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的形象呈现为主,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促使学生的文字功底更加扎实,并进一步从句子结构的理解分析、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等多个方面做好教学规划,以便落实各个阶段的语文素质培养教学目标。

(二)创新应用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观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需要学生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个人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更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组织思路作指导,在具体的落实环节更需要多方面的资源作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选择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前,教师应当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客观上学校所具备的资源条件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力求保障创新工作的开展具备充分的资源条件。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除了在低年级学段引入图片、视频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外,随着教育教学层次的提升和教学内容深度的提升,教师应当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提升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有所消减,教师只有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重点和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要求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和更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素质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入翻转课堂与微课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选取学生更为感兴趣的阅读片段,录制微课视频作为前期预习阶段的指导资料,为学生对语篇内容体系的初步了解提供便利。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充分的学习和探索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主观思维,推进下一步的教学流程。另外,从教学体验的角度来讲,当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后,学生的主观兴趣本身也能够得到提升。

(三)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虽然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通常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利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理论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开展分析,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本身也要严格遵从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语文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依靠反复的训练和培养达成,教师和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积极引进资金和资源,以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作为教师,要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掌握更为先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动力。例如,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中,学校就可以通过与兄弟学校联合举办作文竞赛或者开展以传统文化宣传推广为目标的语文知识竞赛为学生综合语文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和机会,充分借助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条件。另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开展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系统软件达到教学目标。由于线上学习的模式依托于学生更为熟悉的教育教学工具,所以学生对其主观上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会更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有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支持,可以依托网络平台上的素材和思路启发,创新应用一些更加具有价值的实践教学方式。

(四)丰富教学评价维度,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和语文成绩提升作为主导的评价指标,并且适当加入一部分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日常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来自其他学生的教学评价等内容充实现有的语文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语文素质提升评价体系,利用多元的评价模式为取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提供支持。另外,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与教师经过交流后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开展,以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

五、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校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主观需求、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优化等为取得更好的素质培养效果提供支持。

作者:张光宝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镇怀西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