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错别字现象十分突出,这反映出学生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教师应从小学阶段学生容易混淆的错别字的特点出发,分析错别字成因,探究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错别字;小学语文;识字写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翻开学生的作业本,错别字现象尤为突出。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将严重阻碍学生阅读与写作等相关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反思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探究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一、错别字的特点
(一)字形相近,笔画略不同
通过对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错别字的一大特点之一就是两个字的字形往往十分相近,只是在笔画上略有一些不同,由于学生在观察或者仿写过程当中不够仔细,从而导致错别字的发生,如“未”与“末”、“己”与“已”、“令”与“今”等类似的字,两者在字形上十分相似,形似双胞胎,只是缺少了某一笔,或者是某一笔画的长短不同,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添笔或漏笔现象,就这样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
(二)同音不同形
同音不同形也是错别字的一大特点。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由于两者的读音相同,小学生往往又缺乏相应的特定区别意识,容易产生混淆,在书写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正确区分,从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如“辫、辩、辨”“再、在”“竟、竞”等,这些字的拼音完全相同,学生容易张冠李戴。
(三)无中生有,似字非字
某些字部分结构较为特殊,在书写时,学生容易受已经习得的熟字影响,形成定势书写习惯,从而导致了错别字。如游戏的“游”受“放”的影响,将右边的部件写成“攵”,“绿”字右下的“氺”写成“水”,“暖”的右边的部件写成“爱”。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的字形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演变,而且汉字是表意文字,有的汉字造字时的本意和后来语境义(引申义)相分离,形成一字多意的现象。一字多意、一字多音、形近字、同音字都增大了汉字的识记难度。另外,部分教师由于对汉字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二)内部原因
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无意注意占据主体地位,有意注意较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减退,只注重记忆汉字的大概轮廓,缺乏对汉字结构进行细致入微的识记,在书写时自然无法将其正确写出。随着学段的升高,前后所学的内容互相干扰,加上思维定式的存在,导致学习负迁移,错别字频发的现象,比如,学会写“我、代、战”等以“戈”字为部首的生字,会导致后续所学“武、式”字多加一撇,“晓、浇、绕”等字多加一点。
三、减少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一)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汉字的产生与创造往往是有许多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与规律,如果有意识地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意进行梳理,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形声字有声旁和形旁,其形旁代表着这个汉字的意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有着相似的意义,比如,教师教授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汉字时,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两点水的字,往往带给人冰冷的感觉,如“冷、冻、冰、凉”;三点水的字大多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四点底的字,往往和火有关,温度很高,如“热、蒸、煮、照”。教师按照这个规律引导学生整理一组字,进行字组识字,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记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习得举一反三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同类字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减少错别字现象的发生。
(二)抓住关键笔画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与观察能力往往比较差,再加上汉字字形变化丰富,所以教师要会分析学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判断,充分合理预测学生学习生字时出现的困惑,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中积累的易混淆的错别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易错字关键笔画的点拨,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提醒与比较,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易错之处。比如,教师在教授“未”这个汉字时,应该主动地将其与“末”进行对比,让学生多注意横的长短问题。教授“垂”字时,“垂”的横画很多,学生不易写好,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横画多的字时要注意多横等距不等长;第二横最长,这一笔是关键笔画;下面两条横逐渐变短,和“竖”一起,形似“士”字。学生在初始学习阶段就掌握住关键笔画,先入为主,配合必要的重复书写,夯实写字基础。
(三)字配“画”,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形象化
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字配“画”的形式,借助“画”这一艺术形式,将抽象的汉字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汉字与其对应的物象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以及思维活动得到极大的调度,书写错别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从起源和数量来看,汉字“六书”主要关注象形和形声。教师可以采用“画说汉字”的方式,带学生走近象形文字世界,如出示“日、月、车、马”的图像,演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汉字的产生到演变形成初步的认识。比如,在学习辨别“燥、躁、澡”这三个会意字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字义,自己动手给三个字分别配上一幅画,有的学生画着一个小男孩在火堆旁烘烤衣服,有的画着暴躁直跺脚的叔叔,还有的画着洗澡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事物的形象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三个汉字之间的不同点以及应用场景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以此达到减少学生错别字现象的目的。
(四)编写儿歌、顺口溜
汉字之中的形近字往往很多,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混淆,从而产生错别字,而且许多形近字不仅外形相同,读音往往也十分相似,这就给学生在识记和书写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而儿歌、顺口溜往往朗朗上口,学生不用太过主动性地进行记忆,就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拔”和“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喊来朋友拔萝卜,发现坏人拨打110”的顺口溜,让学生借助顺口溜进行记忆。又比如,在教授“泡、炮、跑、抱、饱、胞、刨、苞、袍”这一系列汉字时,教师可以运用顺口溜“有水冒气泡,有火放鞭炮,有足才能跑,有衣穿长袍,有食能吃饱,有月是同胞,有手能拥抱,有刀能把木板刨,草头在上是花苞”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一系列字,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不同字的偏旁进行区分,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五)游戏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游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图画、影音相结合的游戏情境,设计“猜字谜”“生字大闯关”“青蛙跳过河”等识字游戏,在紧张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调动他们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克服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缺点。比如,在学习“跳、挑、逃、桃”等形近字,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肢体表演生字,结合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文字转化为“身体动画”,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阶段,纠正错别字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当然错别字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其纠正过程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汉字教学以及错别字纠正过程中,应该保持该有的耐心,注重探索和尝试各种技巧,努力提升、巩固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
作者:韩喜梅 单位: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