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追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

所谓“情感朗读”,即融入了情感性的阅读方法,它能够令朗读更具感染力。曾国藩有言:“行气为文章第一义”,因而朗读时应当注意“行气”,做到以“气”驭“心”,如此方可实现情感的错落有致,继而通过音色、语调的变化将文本的韵味与境界体现出来[1]。通过情感朗读,学生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把握作者在文本中融入的情感,更可因此而锻炼理解能力及其核心素养。而在对其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创建适宜的阅读环境,令情感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效能达到最大化[2]。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通过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现状、对在当今小学中情感朗读无法发挥其应有效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验证其有效性,因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现状

为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做出探究,本次研究首先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 10 所小学,以这 10 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情感朗读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该 10 所小学共有学生30000 名、语文教师 51 名,经调查与汇总,在这 10 所小学中,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如表1 所示。经统计得知,在作为研究对象的 10 所小学中,在语文阅读中应用了情感朗读的学校有 3 所,共有学生9118 名;未在语文阅读中应用情感朗读的学校有 7 所,共有学生 20882 名。以此数据为基础,将普遍应用情感朗读的小学作为 A组,将较少应用情感朗读的小学作为 B组,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语文阅读测验成绩、对语文阅读的感兴趣人数进行统计与计算,经过 SPSS 22.0 软件 t检验可得,A 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2.14±1.09) 分;B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1.88±1.12)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足以说明情感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经过 SPSS 22.0 软件χ2检验可得,A 组学生中对语文阅读感兴趣的比例为85.67%,B 组则是 50.11%,A 组远高于 B 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情感朗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随后对教师对情感朗读的态度进行研究,在总共 51 名教师中,A 组小学共有语文教师 18名,B 组共有语文教师 7 名,A 组小学中认为情感朗读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的教师有 9 名(50.00%),B 组小学中认为情感朗读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的教师有 7 名(21.21%)。通过此次小学、学生调查数据足以分析出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现状———情感朗读的应用不足,经过确定变量,发现 A 组学校与 B 组学校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不存在其余较大影响的变量,因此可以确定情感阅读的确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但即便如此,情感朗读却依旧未得到广泛应用,其个中原因通过数据分析并不难得知。

二、在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无法发挥效能的原因

经过数据分析与详细调查,在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朗读无法发挥其应有效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一)教师对情感朗读认知不足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逻辑性兼备的学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积累,但当今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误解了“积累”的含义,认为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便是“对”,对情感朗读等阅读方法的教学反而不重视,这显然是教师对情感朗读认知不足的最根本体现[4]。事实上,阅读本身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固然能够帮助学生一时,但却无法帮助学生一世,因此与其帮助学生积累,不如传授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目前,新课改已落实多年,但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加之教师对情感朗读认知不足,往往错将普通朗读当作情感朗读,教学过程缺乏教师特色,更不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乏创新性[5]。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未能通过情感朗读激发阅读兴趣,甚至还致使语文阅读的兴趣降低。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情感朗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感朗读情境

情境创设法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标的引导,该教学法已然广泛应用至教学中[6]。虽已是老生常谈,但情境创设法依旧是当今与情感朗读最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或语言创设与文本相符的意境,通过氛围的营造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举例而言,当教师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以创设情境,由于该文本所表达的是庄严、肃穆的情感,因此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音色较为沉重的音乐,以此感染学生,伴随音乐进行情感朗读,为情感的把握奠定基础。

(二)知情共同参与朗读

情感朗读虽以“情感”为名,但在实际教学时却不能只注重“情感”,情感的把握需要以文本认知为基础,归根结底,“认知”与“情感”本身是相互依存的关系[7]。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解析深层情感内涵,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深刻的认知,随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情感朗读。举例而言,当教师对《钓鱼的启示》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针对文本中对父子钓鱼进行描述的词句进行重点讲解,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国外的背景、风俗、习惯等,令学生理解其中的浪漫,继而形成情感认知,而形成认知后,要在情感朗读中表达情感自然就容易许多。

(三)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

情感朗读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使文本更直观,以此实现对学生情感朗读兴趣的培养[8]。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情感朗读时往往对文本的情感把握程度也不同。针对此类状况,教师应当尽量采取鼓励手段,以此确保学生保持对情感朗读的兴趣。

(四)实施教师自我培训

为了使教师适应情感朗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方式实现自我培训,其内容应当包括但并不仅限于对情感朗读的认知、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等。

四、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性验证

为了进一步对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做出验证,本次研究再度挑选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象是前次研究中语文阅读教学较少应用情感朗读的学校,从 7 所学校中随机抽取 14 个班级,每个学校抽取 2 个班级,将 14 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与 B 组,A 组有学生 281 名,B组有学生 283 名,针对 A 组学生实施本次研究提及的情感朗读策略,B 组学生依旧实施常规教学。经过为期两月的教学,对两组开展语文阅读测验,随后对其测验成绩进行汇总记录与平均值计算。其结果可见表 2。表 2 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性验证语文阅读测验成绩[分(±s)]A 组 82.09±1.39B 组 73.19±1.35t 77.13P 0.00经 SPSS 22.0 软件计算,A 组的语文阅读测验成绩远远高于 B 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两月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控制变量,确定无其余变量,足以令情感朗读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述,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方法中的一种,其优势多在于使学生把握文本情感,与作者在文本中蕴藏的情感产生共鸣,继而使其阅读能力产生质变。经过调查得知,在如今的小学中情感朗读并未得到普遍应用,其中仍然存留较多问题,而这恰好为情感朗读的有效性追寻提供了条件。通过对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当今小学教学中之所以情感朗读未发挥其具备的效能,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情感朗读认知不足与教学方式单一。为了提升其效能,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感朗读情境、知情共同参与朗读、培养学生情感朗读兴趣及实现自我提升等方式予以实现。最终经过实践验证,发现情感朗读的确对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均具有切实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作者:段瑞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春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