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比较阅读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对比分析中提高阅读能力,助力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比较阅读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扩大阅读范围,是当下被广泛应用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打破传统教学局限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更快接受新的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同时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自主创新,让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依托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要旨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相比于传统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式教学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枯燥的文字阅读,而是近距离感受文章的背景,通过代入角色与比较分析的方式强化阅读体验。
(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在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下,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中小学学生负担日渐加重,因此国家推行“双减”政策,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科目作为小学主课之一,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更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目前,小学生日常阅读时间十分有限,且学生本身不具备阅读的动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采用比较阅读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对不同文章的内容,增强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较阅读可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从书籍中获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喜欢找寻事物的异同,比较阅读法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文章文体、叙事手法、表达情感的异同,自主挖掘文章的多重意蕴,激发其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开发学生智力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讲解文章架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学生常常不会自己去深入思考。借助比较阅读,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阅读技巧,总结阅读经验,发展智力,全方位成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缺乏“对话性”和“互动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思考时间,深入理解语文阅读内容,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但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或教师教学习惯的不同,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自主思考”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书识字”,不给学生留足细读文本的时间,而只是呆板地利用教学参考书来解读教材内容,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去研读文本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进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作用。部分教师安于现状,满足于自身的发展层次,不思进取,未能及时充实知识库提高自我,在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学经验,使得教学水平停滞不前[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教师依然局限于根据考试内容来教学,过于看重分数,仅仅以学生的成绩来进行片面评价,过分强调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很少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品质和思想倾向,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
(三)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于看重教学形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所谓的“活跃课堂气氛”,过多地开展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引吭高歌或是跳一段舞蹈,为了取悦学生而忘记了阅读教学的初心,甚至完全脱离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此外,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2]。过于看重教学形式,不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对题材相近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小学生因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很难对文章有深入透彻的体会。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确定准确而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将题材较为接近的文章对比分析阅读,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训练。这种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内容,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做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促使他们慢慢地形成个人适用的阅读技巧。如教学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与《树和喜鹊》时,教师可以借助两篇文章的相似性开展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均通过拟人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文中的“小公鸡”“小鸭子”“树”“喜鹊”展示出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通过阅读增进对自然事物的了解。这样的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描写事物的情感色彩,在对比分析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二)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认识同一作家的多种写作风格,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教师可以在讲解某位作家的作品时,让学生对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进行了解性阅读,梳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或地点的作品在写作风格、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的相似与差异,从而使学生据此准确理解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不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还可使学生习得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利用比较阅读法理解文章内涵。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中的李白诗歌《静夜思》和《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比阅读:《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而《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表达了汪伦对李白真挚深厚的友情。通过对比阅读不仅使学生对李白的诗歌作品有了系统化的认识,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古诗鉴赏水平,这也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三)对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对题材相近的文章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然会更加系统深入,但毕竟每一位伟大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其所用写作手法往往也有迹可循,所以,为了防止学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阅读对比学习。如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和《秋天的雨》两篇文章,就可以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虽然这两篇文章同为写景文,但其描写的景物、描写角度和描写方法都有明显的差异。《金色的草地》作者为普里什文,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文中哥哥与弟弟在草地上玩耍,蒲公英的绒毛渲染了主人公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心态,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童真童趣。而《秋天的雨》作者为陶金鸿,题目虽为秋雨,实际上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描写内容包括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的植物与动物,跟《金色的草地》相比,文中并未描写人物。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见识各种事物在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家笔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从而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
(四)对一篇文章中的文字内容进行比较阅读
实际上,一篇文章中值得深入挖掘的细节很多。如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而人物外貌描写则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比较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和整体脉络。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比较阅读文中描写闰土的不同片段,在对比分析后理解作者在人物外貌描写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提到了“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闰土的机智敏捷与果敢干练;而后文中的“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这些句子属于侧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之情和对其成年悲惨生活的同情之心。笔者在学生阅读后,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提问:“文章第四段描写的场景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特殊感情,剖析其附着在文字中的情感态度。
(五)对不同材料内容进行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应从多个角度探寻“比较”的方式。首先,教师需对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了解,并分析学生日常学习中运用文字的方式,找出学生运用文字的优势与劣势,以此确定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引用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阅读材料的异同,体会不同文章的不同情感色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与其语文学习的能力息息相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实施比较阅读教学不必拘泥形式,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指引,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着力实践。
参考文献:
[1]罗建红.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2]郭黎萍.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8(55).
[3]黄雪莹.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运用策略探讨[J].新作文(教研),2018(5).
作者:吴静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