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小学整体教育水平稳步提升与各类教育资源愈加丰富的形势下,小学语文面临新的教学挑战,即在原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课程内容为主体,综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学科素养。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探究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学习成长的需求,其僵硬性与滞后性,在倡导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渗透各项教学培养内容形成一定的限制。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理解文字以及提炼文字的必备语文能力,其在新型语文课堂中的培养途径,成为语文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价值
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完善的阅读技巧与思维,因此其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凭借自身偏好与习惯进行理解,在整体上呈现一定的主观性。从语文教学角度分析,该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处在教师利用阅读教学内容对其施加积极影响的良好教育时期。同时,文字理解与提炼是学生消化教材内容,完成课堂基本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构建课堂知识信息与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联系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培养是贯穿学生整体语文学习生涯的工作内容,也是令其终身受益的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时展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产生的影响,结合教材内容,重构阅读能力培养机制,维持该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凭借文字逐渐提升自身对身边生活、社会环境和世界的认知水平,并且在教师的正面干预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困境
(一)培养工作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落实,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已经渗透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但是受教师与低年级学段学生阅读认知水平差距过大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能力培养工作时,难以精准把握学生阅读能力成长波动与进度,导致相关教学工作主要以教师个人教学经验与专业认知为基准。受此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成长与实际课堂教学工作容易出现脱节,在影响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构建完善的能力培养机制,使得教学工作出现一定的随意性。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灌输讲解加文本阅读理解训练的模式开展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单一的能力培养形式不仅压缩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空间,也容易使学生在机械的学习模式中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对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由于其尚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与自制能力,其阅读学习效率与阅读学习兴趣关联性较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针对学生此项特征提升阅读教学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自身阅读能力,实现身心健全发展。为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情境,在利用具体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使其在情境中有效转化文字内容,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文本的描写内容,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将教师指定部分进行情境还原。一方面,教师可借此帮助学生自主创建情境,进而在阅读理解与情境演绎的穿插式思考表达过程中有效锻炼其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情境还原文本,帮助学生重点思考、理解不同文字内容的表达手法,进而扩充其阅读知识储备,提升其专项阅读能力[1]。
(二)完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较强,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能力培养着手点,便于教师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精准性与针对性。为此,教师应综合分析低年级学段学生阅读能力水准与该学段整体语文教学目标的联系,在掌握二者的关系后,教师应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更新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单向性目标,即教师单向设计学生阅读成长标准,进而采用双向性目标,即一方面利用目标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丰富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在双向性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降低自身主观性对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贯彻以人为主的教育理念,扭转阅读能力为主,学生其次的教学局面。同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将整体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精细化,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各项学习活动,均能在教学目标的精准指导下进行。
(三)制订长期能力跟踪培养规划。首先,在完善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整体语文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学生阅读成长发展阶段为导向,制订阅读能力长期跟踪培养规划。相较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规划,新的培养规划侧重于依据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成长角度,及阅读能力周期性变化,为学生提供长期教学指导,即摆脱教材内容限制,单以阅读能力为基准制订的长期教学规划体系[2]。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制作成长档案,确保长期跟踪培养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其次,教师应综合分析阅读成长档案反映出的学生阅读素养,重点记录其阅读短板,进而在明确整体阅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阅读训练规划,确保长期阅读训练规划与学生自身阅读学习情况相匹配。最后,教师应定期分析学生各项阅读能力指标变化与阶段阅读教学规划的联系,进而通过不断总结与优化,逐渐探索出适用性较高的阅读能力培养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发展方案。
(四)丰富阅读活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丰富其阅读体验,并为其提供更多的阅读能力发展渠道。同时,丰富的阅读活动也便于教师渗透阅读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升学生阅读认知,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构建课堂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活动、阅读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阅读活动体系,进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阅读训练素材作为活动内容主体[3]。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总结活动内容,并阐述其对阅读的新想法与新感受,令其真正地将活动内容转化为自身阅读思想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令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设计,令其以新的思维视角审视阅读活动,体会阅读活动以及阅读本身的传递意义,端正学生阅读态度。
(五)引入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各类信息资源也愈发丰富。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扩充阅读教学资源储备。教师在丰富阅读教学素材时,应立足教材文本,并以其为核心,以学生阅读能力成长需求为依据,选用与教材文本关联性较强的文本片段或书籍,作为阅读教学素材储备。同时,教师也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结合上述学生阅读能力成长档案与阅读规划方案,为其提供个性化阅读训练清单,包含指定阅读素材与相应的阅读任务,为学生创建多元化阅读学习成长环境,令其在现代化语文课堂与个性化阅读训练影响下,稳定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六)实施分层教学。受自身阅读能力基础与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在阅读能力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降低这种差异性给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相应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阅读能力培养层级。针对基础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帮助其培养阅读兴趣,巩固其阅读能力基础。教师可通过增加基础阅读探究问题在课堂学习任务与课后作业中的比重,促使其通过顺利完成基础阅读训练内容,逐渐建立阅读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其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其阅读学习动力。而针对进阶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引导其建立系统阅读思维与简单阅读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增加综合性问题与总结归纳性阅读学习任务的比重,使其在理解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思维汇集整理相应技巧,构建阅读知识体系雏形,为其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各项阅读素质并非固定不变的,因此教师应定期更新阅读能力层级标准与层级学生成员,以此维护分层教学法在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中的效果。
(七)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限,课堂教学评价是学生对自身能力或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定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阅读能力培养内容,更新课堂评价体系[4]。教师应增加问题引导式评价在其中的比重,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足或问题,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完善,逐渐改变不良阅读习惯,走出思维误区。同时,教师应结合阅读档案与阅读规划,在整体教学评价中延伸出个性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阅读学习观念,即阅读态度与习惯始终位于阅读能力中的首位,阅读技巧以及思路则是理解文字的工具。同时,教师也可借助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建立阅读能力与思想品德的有效联系,以阅读能力为驱动内核,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为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奠定阅读基础,进而完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与规划,通过丰富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促使其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全面成长,达到教师开展相关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晶.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华夏教师,2019(30):64.
[2]周蓉.小学语文不同阶段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253.
[3]王海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15):143.
[4]周顺来.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55.
作者:王雪敏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