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实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实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实践分析

引言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一直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引进人才,帮助农村地区改善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学困生转化,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未来农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普遍存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需要教师给予高度关注。只有通过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和习惯,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成绩,进而提升其文化素养。

一、学困生的成因

(一)心理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通常表现的更为积极、开朗,而成绩不佳的学生则选择逃避,得过且过,缺乏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更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选择逃避、抗拒。这样发展下去,难免造成两极分化局面。

(二)学习习惯

学困生通常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在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下课后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家庭原因

家庭因素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学困生并不是自身问题导致的,而是由于家庭出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诸如生病,父母离异、去世等。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脆弱,家庭的变故往往对其心理造成巨大伤痛,使学生一蹶不振,无法集中精神进行学习。

(四)教师原因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一些教师不能做到与学生平等沟通,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很多教师主观偏袒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不好的学生甚至恶语相加,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他们厌恶学习。

(五)家长原因

很多学困生并不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是由于家长教育缺失。很多农村地区家长的学识有限,无法正确对学生进行监督教育。有些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无人监督,有些家长则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辅导、监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

二、转化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困生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学困生的信息,从中寻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争取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

(一)建立良好关系

学困生往往在班级中不受重视,甚至被教师故意安排在角落,这种冷处理方式坚决不可取。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和认可,学困生也是如此。教师应学会放下心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学困生由于成绩不佳经常逃避与教师的直接接触,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从而更好的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学困生感觉到他们并没有被抛弃,让学生愿意和你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走出学习困境。例如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滑,而且学生也变得非常抗拒与人交流。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学生的父母之间闹矛盾,经常吵架,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态,导致学生成绩下滑。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到这个情况,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学习,积极劝导学生。同时劝导家长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矛盾,避免因为大人的矛盾影响学生。

(二)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非常刻板,只是将课本的知识简单的讲述给学生。而学生在学习时,则对这些枯燥的知识缺乏兴趣,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造成学困生的出现。小学生往往对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对一些比较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课本里的文字转化为现实里的景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本里讲述的情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探究课本讲述的内容,远远比枯燥的讲述更加记忆深刻,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述“端午粽”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粽子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品尝,让学生自己说出粽子的味道好吃不好吃,最后讲述粽子的由来。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

(三)培养学习习惯

学困生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学困生进行知识讲解。这样的方式容易被学困生接受,更容易增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知识不加分类的教给学生,学生遇到难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还会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除了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外,还要坚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制定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巩固课本知识的重要途经,教师通过坚持每天的定时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保证学困生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除了进行定时练习,还要针对学困生实际能力,合理安排练习数量,绝不能拔苗助长,让学生过量的进行习题训练。过量的练习,不但无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反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练习数量,从而使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不仅如此,还要针对后续的课程让学生进行预习,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小任务达到预习的目的,督促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可以提前了解后续课程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样的过程不能间断,只有长期坚持下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四)加强课后辅导

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带动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让学困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不让其游离于集体之外。除了这种分组模式外,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有助于帮助学困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培养自信

很多学困生对学习严重缺乏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这些学困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困生进行课堂互动,让他们畅所欲言,引导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赞美、表扬。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的肯定,进而提升他们对学习语文科目的自信心。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对学生的性格、行为、心理最熟悉,如果教师希望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状态,求教家长无疑是最合适的途经。作为教师,应加强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转化学困生提出的几点建议。作为教师应竭尽所能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改进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提升语文科目的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陈志磊 胡议月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