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文章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包括激发朗读兴趣;营造朗读氛围;丰富朗读方式;强化朗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能力
语文是一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艺术。在人类所有的语言交流活动中,读是基础,为听、说、写积累表达技巧。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诵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要让学生乐读,就得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朗读能力[1]。首先,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读好每一个字音、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领读,让学生读准、读好。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推行民主教学。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自主朗读的机会。必要时,教师还要借助自己慷慨激昂的朗读来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晨读时间,穿插进行名家、名篇、名段、名句、名言的诵读竞赛,对朗读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强化学生的朗读信心。
二、营造朗读氛围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创设了情境。以情境为引导,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当局者,进而借助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入情、入戏,接下来再展开富有激情的朗读活动就水到渠成了[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在学生朗诵的过程中运用音乐,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比如,在讲《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教师适时地插入轻音乐,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配乐中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声调的节奏转化,形象化地展现了浅水洼里的小鱼绝望、无奈、无助的表情。通过拟人化的场景,借助教师循循善诱式的引导,教师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时,学生用悦耳的童声,整齐划一地展开朗读。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上课伊始,当教师播放完葡萄沟的宜人景色后,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还让学生先给葡萄涂上颜色,再挂在凉棚上,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五光十色”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正是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迅速地把学生带到了课堂的文本中[3]。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愉悦情绪,还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丰富朗读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唱一唱、比一比、演一演等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中,学生应切身实际地去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这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讲《两只小狮子》时,教师让学生先找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再比一比、读一读。有些学生会说这只狮子“刻苦”,那只狮子“懒洋洋”。只有学生体会得准确,才能朗读得到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坐井观天》一课时,先让学生归纳青蛙和小鸟的性格特点,然后学生根据青蛙和小鸟的性格揣摩出两个角色间的对话应用的语气和语调,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动物进行分角色朗读。由于对角色的性格和特征有了深刻理解,不少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形”“神”统一。
四、强化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把细节关。对每个生字,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字音,不能读破句;对于长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节奏地去读,要注意断词、断句的同时,把握好朗读的腔调和速度,并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借助眼观、心想、口读、耳听和长时间的朗读训练,其思维能力就会有大幅度提升。当然,在学生大声诵读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朗读的音调有深刻的认知,使其找到朗读语音的轻重之分、快慢之别,并做上记号。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并进行展示。接着,教师还要展开同行评议,接受学生对朗读活动的点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组员交流朗读心得和对朗读技巧做以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让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词汇,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春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76):45.
[3]杨晓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18.
作者:张常清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