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传递—接受式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着天然不足,参考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当前应构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统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能动、自主的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基本样态,同时教师的辅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有效培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引,缺少了核心素养,改革就没有了灵魂。[1]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以传递—接受式教学为主,难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变革传统教学实践,建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自学辅导模式就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理念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知识主导型教学,强调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相关知识的识记与掌握,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教材文本内容的背诵、记忆和再现,师生之间关于课文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在传递—接受式教学中最终学到的仅是缺乏生机的知识符号,对于知识的内在价值却不甚了解。同时,学生在听、说、读、写技能的运用方面也往往体现为简单地照搬套用,难以做到创新发展和变通运用,譬如写作风格的千篇一律和写作内容的空洞无物。由此不难得出,小学语文传递—接受式教学只能实现学生浅层认知的发展,却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成长,在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陶冶、价值观塑造、人格提升和社会性品质培养等方面也多有不足,这就决定了其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存在着天然不足。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既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能够为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提供经验参照,较具代表性的有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等。归纳总结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共同的行动趋势或价值选择:第一,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时空。第二,主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依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把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指导与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全面而深度地理解学习内容,实现对教材内容从符号表征到形成逻辑乃至价值意蕴的深刻体认,进而架构立体多维的知识体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通过对小学语文传递—接受式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不足的理性审视,参考和借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经验,本文尝试建构一种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学辅导式教学,实现从知识授受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实践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统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践,关注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导作用,且对教师教导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调整,将其从课堂的本体、目的调整为促进学生能动、自主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或手段。[2]由此,课堂教学就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教学的有机融合。其中,学生的学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的教则处于学生学的辅助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学并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着力于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课前:学生个体预习与教师导学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形式上表现为预习,预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及其他相关材料。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在“是什么”的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应掌握的技能。同时,学生能够初步判断通过自学可以自行掌握哪些内容,而自己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以及未能理解课文内容的原因,等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学习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增强学习效果。鉴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为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导学、方法导学、资源导学和习题导学。目标导学是指教师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预习的针对性。方法导学是指教师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避免学生的盲目预习。资源导学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譬如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题导学是指教师给学生设置若干关于教材内容的习题,让学生能够自评预习效果,了解预习得失,并在此基础上自主修正与调整预习内容和过程,提高预习效率。通过有教师辅导的自主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学习责任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等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
课堂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来协同解决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对于课文内容的自我理解。这种学习形式的确定源自教师对学生生活经验、思维发展和认知结构等存在局限性的认识把握。第一,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是发展中的学习主体。这种发展特性决定了学生通过预习很难全面、系统而有深度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甚至有可能产生片面或错误的认知。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经验背景、知识体系、思维发展程度不一,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课堂上学生之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交流互动就会引发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从而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发展特性要求教师在课中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以问题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方法为指引。教师要在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辅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围绕预习中的疑难困惑、创新见解以及重难点问题等开展组内互学活动和组间共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一方面可保障学生学习的秩序井然,另一方面能确保小组互学和组间共学的方向正确,从而减少和避免虚假合作和表面合作现象的发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理解精神、宽容意识、同情心等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课后: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导学
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体现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反思总结和改进完善。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自我评价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往往欠缺或者流于形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是不利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学习特长和不足,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加上教学时间、班级规模、学习内隐性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只能从整体上进行大概的评价,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难以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由于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自我评价能力不足,因此,在课后自我评价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方面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后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当前学习的总结,也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具体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反思自己的所得所失,不仅从“是什么”的层面来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是尚未掌握的,还要从“为什么”的视角去思考自己是如何学会了这些内容,而为何没有学会那些内容,并从“怎么办”的角度去探究修正和改进自己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评价目标的过程,亦是教会学生评价方法的过程,因为评价目标的实现过程即是评价方法的运用和体现过程。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自我评价实践,其反思总结能力、学习责任意识、学习规划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的自学辅导模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时序和流程的同时,也规避了先教后学潜在的诸多弊端。这一模式不仅承认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彰显了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动自主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而且注重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从而确保学生学习的规范有序,最终让学生在深度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极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面向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不难得出,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的旨归在于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自学辅导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意味着极大的挑战,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在培育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的当下,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业已成为共识。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的协同联动,任何一方的欠缺都会掣肘其实践功效,进而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背景和缘由形成明晰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将其逐步落实并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2]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3):96-105.
作者:罗丹丹 张贵雄 单位:大亚湾西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