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及实践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及实践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及实践探讨

摘要:语文的学习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现实生活中,语文学得好,其他学科也一定很优秀。我们常常用一个人能说会写的能力来衡量或者评价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那么,学好语文,尤其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更为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实践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学好小学语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与大量阅读相结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我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开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选取了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推荐给孩子阅读,每节语文课都用三两分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及时地鼓励和奖励汇报的孩子。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很自然地就爱读书了。阅读不仅要有兴趣,更要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的方法:1.对报刊、杂志,一目十行地浏览,能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的泛读法。2.对优秀作品和名著类作品,要求孩子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能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这就是精读法。3.对书报、杂志等书籍做到快速读,达到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文章内容达到70%,要求“一目十行”,这就是速读。4.读书过程中把好词、佳句、好的段落摘抄下来或圈划读不懂、读不通的句子和词语,这种方法就是平时学习中常用的圈划积累法。

二、积累与课内知识巩固相结合

学习语文,不能只学习课文的内容,而是应该把课文当做例子,作为抛砖引玉的砖,为学生引出更多,更美,更亮的美玉,使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拾起一颗闪亮珠子,把自己的知识领域装点得更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学习中要引导孩子运用“摘抄”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圈划、摘抄好词佳句,做好积累。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积累很盲目,有的学生抓起一篇文章就抄,根本不加选择;有的是专门买来好词佳句锦囊之类的参考书来抄写;还有的权且当做练字……这些做法完全有悖于我们的初衷。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可言”。读书犹如射击,要对准靶子,不然就是无的放矢,收到不好的效果。我开始利用教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查找上课时所需要的材料,对课堂学习中涉及的一些专题,比如“珍惜时间”“生活哲理”“人间真情”“爱国”“理想”“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借物抒情”“比喻”“拟人”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类似的语言进行摘抄。课余时间,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还要在充分的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接触了更加丰富的语言。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还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积累内容。

三、积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另一句话也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读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边学习,边理解,边积累,边实践,边运用,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方式;是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当然,这需要教师煞费苦心地为学生创造善于抓住这样的积累和运用的情境。首先,课前布置预习的任务,让孩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前汇报;其次,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活动,多实践,多体验,把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让每个孩子都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所得,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谈自己的感受。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语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孩子们学好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段落,更要关注从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的途径。比如:新闻天天播报,班委会选举,晨会一分钟演讲,文体竞赛……这样做,实际上也就是把学生从小语文环境引入到大语文环境中,是语文教育返璞归真,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体验到学习情境和生活情景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把学过的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会使学生获得从未有过的自我展示和完善的乐趣,从而又反过来调动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找学习的热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与大量阅读相结合、积累与课内知识巩固相结合、积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作者:吴妍 单位:抚顺市民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