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将南音引入小学课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南音的传承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而这涉及泉州方言的普及、营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工乂谱”有兴趣以及教师的有效教学等因素。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简析。
关键词
泉州南音;教学思考;实践
泉州南音这一古老乐种被称之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1990年上半年,泉州市教委、文化局联合发文正式将南音推进中小学课堂,使南音成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调查发现,学生对南音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已然失去了兴趣。如果失去了兴趣,南音教育将毫无意义,传承南音将更加艰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使南音教学在广大学校发挥其真正作用呢?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几年来的体会,粗谈一点见解。
一、南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实践发展
目前已有一部分学校在校内开办了南音兴趣班,同时到目前为止教育局已经举办了二十五届南音中小学比赛,不仅展示了南音技艺,更是南音教学成果的大展览,这些都足以证明南音传承的重要性与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传统南音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影响着大多数人群。
二、传承南音面临的问题
百代乡音传世界,千年雅乐出泉州。南音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青少年中普及南音才是最根本的传承。但是由于南音是一特殊乐种,南音进课堂面临着很多不可回避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不利因素一:掌握方言与地方文化是学好一种戏曲的前提与基础。泉州南音必须要以泉州方言才能演唱,长期以来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普通话。因此,南音进课堂的教学传播面临相当大的困境。不利因素二:南音表演形式比较单一,且活动主要是面向社团内部成员,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学习南音的成员年龄结构也不够合理,老人多、中青年过少。因此,南音群体老龄化趋势严重,而喜欢南音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现已成为各南音社的普遍现象。不利因素三:南音本身的一些特点也制约了南音的传承与发展。南音使用传统的泉州方言演唱,南音乐器演奏的形式和技巧要求较高,南音的记谱使用南音传统特有的、不同于工尺谱的“工乂谱”,这对于习惯简谱和五线谱的年轻人来说颇有难度。不利因素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多样,特别是青少年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因此部分青少年对南音产生“听不懂”、“不愿听”、“很难听”的感觉。
三、克服困难,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南音教学氛围
作为一个南音传承者,我深知南音进课堂将其传承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对其做了以下思考:美国的韦伯斯特曾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说明有些在你眼里觉得很难的事情,经过利用身边的资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与家长联手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传媒手段,采取实录课的方法,整堂课用录像的方式利用网络传播给家长,让学生进一步复习所学知识。同时,提倡家长在家与孩子用泉州方言去沟通,尽量少用普通话,与孩子一起学习,从中会让双方对南音有了更多的了解。如在课堂上一位不善于用泉州方言讲话的小姑娘,虽然很喜欢南音这个古老乐种,可是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方言让她觉得很困惑,于是通过上述所说的实录课,让她与家人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只过了两节课时间,她竟然能完全跟得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了。好的经验才能成就好的演员。只有在学习交流中,才能取得进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的关系,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南音课堂上的交流学习,把“口传心授”变为“集体合作”,一问多解时的交流学习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直入花园》这首传统曲目中充分发挥了发散性思维的作用,有的学生说音乐描绘了早晨去花园的情景,也有的学生说是心情好的一种引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自我。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南音的“工乂谱”相当重要,它对于一个学习南音的学员来说很重要。因此,我在传承过程中会特别注意“工乂谱”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工乂谱”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通过将之与游戏相结合。这样,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乐于走进南音“工乂谱”的海洋中。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南音。千年古乐多明媚,国粹传承进校园。南音艺术已在国际乐坛产生了引人瞩目的影响,充分显示出南音这株艺术奇葩充满着活力与生机。要使南音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而使南音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南音技能的全面提高。
作者:程珊琦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新步小学
参考文献
[1]徐晓望.闽南史研究[J].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
[2]林宝卿.闽南话教程[J].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3]黄谦,廖纶玑.泉州方言韵书三种[J].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3.
[4]周显宝.闽南南音发展状况调查[J].厦门:厦门大学,2007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
【摘要】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渗透生活化意识,符合音乐教学实际诉求,也与学生音乐成长相契合。教师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生活感知,对快速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促使学生多种感知顺利接轨,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音乐认知,成功塑造音乐素质。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再现学生生活场景、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展开创新实践活动,都能够顺利唤醒学生音乐认知,并在具体训练实践中逐渐完善音乐认知体系,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一、再现生活场景,唤醒学生音乐认知
小学生生活音乐感知是非常丰富的,因为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能力很强,其生活音乐感知涉及面很宽广。流行音乐、卡通音乐、动漫音乐等,都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以提升音乐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音乐教材学习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教师要注意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学生现有生活认知展开教学引导,也可以形成一定激发动力。教师也可以进行多重预习设计,让学生借助媒体搜集相关信息材料,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学习《放马山歌》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然后询问学生:关于草原放牧,还有哪些熟悉的歌曲?学生立刻给出响应:《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教师让学生演唱熟悉的草原歌曲,有学生模仿腾格尔演唱《天堂》,学生都听得如醉如痴,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教师引入学习内容:草原歌曲显得高亢、热烈,咱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这样的歌曲《放马山歌》。这首歌表达了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其旋律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大家再来听一遍,体会其旋律美和节奏美,看看这首山歌为我们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给出自己的见解:牧民上山放牧唱歌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生动反映牧民乐观情绪。教师让学生演唱草原放牧歌曲,这是很多学生都具备的生活认知基础。因为很多草原歌曲都非常流行,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可以熟练演唱。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成功唤醒学生生活音乐认知,快速集合学习思维展开学习体验,为课堂教学创设适宜学习环境。
二、启动媒体手段,接轨学生生活认知
多媒体介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下音乐课堂教学的普遍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强大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丰富音乐音频、视频等信息材料,也可以顺利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影视材料,很容易引发学生生活感触。虽然学生生活中接触影视不是很多,但家庭氛围影响不可忽视,学生无意之中获得的音乐感知成为不确定因素。教师采用媒体手段进行个性展示,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同样可以获得丰硕的教学成果。《DoReMi》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教师首先截取电影片段,向学生展示歌曲表达内容。并向学生讲述电影情节: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修道院的故事,有一个非常年轻的修女,人长得特别漂亮,不仅非常喜欢唱歌,还能够弹奏吉他。影片中有七个顽皮活泼的小孩子,修女是他们的老师,带领他们学习唱歌。在学习唱歌时,教师从“Do、Re、Mi”开始,孩子们一边游戏一边演唱,场面特别温馨。根据电影片段可以了解当时修女是如何教授孩子们学习唱歌的。学生一边欣赏多媒体视频,一边情不自禁地跟随旋律哼唱。教师展开课堂调查:生活中有没有听过这个旋律?有学生回答:我听妈妈哼唱过这个曲子,非常好听。也有学生说:我外婆还教我唱过这首歌。教师展开示范演唱,不少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旋律,跟随教师开始演唱。课堂教学气氛浓重,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材料,为课堂教学带来崭新视觉,因为电影片段表现内容与学生生活认知有众多相通之处,学生学习热情被成功点燃。电影中的孩子们与学生年龄相仿,其行为表现也有相似之处,这些视频材料顺利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其激发作用也非常显著。学生很容易受到情绪感染,并自发展开学习活动。
三、展开创新实践,激活学生生活认知
音乐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学科,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展开丰富多彩的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感知维度。小学生音乐基础较为浅薄,很难展开专业性音乐创作活动,但学生根据自我感知展开音乐创作活动,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让学生改动歌词,这是最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得的音乐认知将是鲜活的、深刻的。《森林水车》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的名曲,音乐形象塑造鲜明生动,音乐情境描写非常到位,用水车转动的声音,反映人们欢快的心情。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教师在学情调查时,发现有个别学生有听过这首歌的经历。为激活学生生活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这首歌,让学生从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场景描写力量。教师为歌曲配置了丰富的森林图片,学生被生动音乐所打动,学习热情快速调动起来,跟随多媒体展开学习。教师反复播放歌曲视频,并搭配相关图片信息,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知。学生大都有过森林游历的经历,教师利用音乐作品激活学生生活认知,对全面解读音乐内涵,引发音乐感知都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对外国音乐作品普遍缺失认知,这也给教师具体施教带来一定挑战。教师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展开科学引导,有效弥补了学生生活认知缺陷,并很快调整学习情绪,建立崭新音乐认知。小学生学习思维还比较稚嫩,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积累认知学习音乐,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活音乐认知体系,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学生生活积累还比较浅薄,教师要展开多元学情调查,针对性给出教学设计,创设丰富多彩音乐学习生活场景,其教学激发力量非常值得期待。
作者:汪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思想、兴趣、意志调动起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民族音乐照亮小学音乐教学之路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小学音乐教学,一般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三个部分。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表达才能,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呢?首先就要帮助学生认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她在民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用民族音乐照亮小学音乐教学之路。
(一)把祖国民族音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大力展示音乐文化的实质、魅力和色彩,用历史激发爱国的热情,用历史荡起情感的火花。
(二)用老师语言敲响学生的心弦。语言的沟通和及时的鼓励对于热爱祖国、热爱艺术、学习音乐、提高素质的整体教育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本地区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音乐艺术的历史性、丰富性和普遍性。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热情更高涨,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二、用历史名人的音乐激励学生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根据教材内容,抓住主题,用历史名人的音乐激励学生。为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尤其是在“音乐可以描绘一切”的七彩世界里,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列举历史伟人的光辉形象和名篇佳作来激发情趣,培养意志,树立理想。伟人伟作伟绩,相互辉映,有着极大的感召力,无论思想上,学识上或是艺术上,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在歌曲教学中如此,在欣赏课中也是如此。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用历史伟人的音乐艺术才华激发学生,让学生懂得音乐艺术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作用是非常重大的。音乐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融合学科之一,用民族音乐文化的丰碑和历史伟人的事例,不失时机地借例高举,都将起着重大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是得益匪浅。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根总绳,不断地加固学生的思想堤坝,不断地加深学生的道德根基,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志,那么我们将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获得累累硕果。
作者:殷月 单位:通榆县兴隆山镇明德小学校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本着音乐无国界,艺术能陶冶情操的理念;遵循素质教育,立志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好学生的目标,大部分小学都开展了音乐教学课,旨在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为繁重的学习减压。本文致力于研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
音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音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料,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开心时,跟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起来,神采飞扬;伤心时,听一首抒情的音乐,会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无聊时,它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利器;繁忙时,能让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音乐从娃娃抓起,所以音乐教学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小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音乐教师也肩负着开拓学生音乐之路的重要责任。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听到学生抱怨音乐课无聊,整节课就老师翻来覆去唱音阶、背作者简介、分析歌词含义等,把本应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弄得死气沉沉。长久以来,老师和家长们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过分追求功利,如当今流行的钢琴十级、小提琴十级等,把音乐当做了炫耀的工具,忽视了音乐点化人生、完善人格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在我国的大力发展,我国各地中小学都引进多媒体教学,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入一个崭新的教学时代。信息技术能给教学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声音、文字、图片等直观清晰,远不是呆板的课本所能提供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以及视听觉全方位的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现代网络中,例如知网、万维等,都有庞大的精彩文章储存量,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根据设想,定制出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对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兴趣分析,从而完善课堂的精彩度,使学生在课堂中的集中程度变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老师轻松授课,学生高兴上课的情景,课堂效率将大大提高。
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音乐情景模拟,通俗的讲就是将音乐环境中的主人公通过想象等方式代入自己,体会当时的情感和内心。情急模拟是主体与客体的深层次交换,是心与心的交流。在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中,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输出信息是整个信息传播的全过程,接受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情景模拟这个过程,运用形象鲜明、具有特点的事物场景,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能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的音乐背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在大脑储存的时间有了延长。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本《百鸟朝凤》中,教师可以先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模拟出森林的环境:翠绿的参天大树,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鲜艳的花草,明媚的阳光等,让同学们想象自身处在一个天然的自然乐园,摒弃一切外在干扰,进行心灵梳理。这时候教师可以慢慢的开始播放出各种鸟类的叫声,注意不要太杂乱,应理清先后顺序,最后来一曲百鸟大合唱,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这首乐曲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继续进行教学任务。
三、扩展音乐内涵,扩大知识
一般来说,我们接受信息的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在接受的过程中,只有书本上的寥寥图文,那么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亦仅限于课本,大大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限制了兴趣性和想象能力,得不到进步。影像、模型、广播等视听觉多媒体,使学生学习到的,不再局限于课本,从看得到、摸得着、听得清三个角度理解音乐,由缘由,到过程,再到结果使学生完完全全的了解了音乐的历程,一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次,由原本单一的音乐扩充到方方面面的音乐相关,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二来,使学生理解到了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从触景生情亦或情景交融,体会到当时作曲家的情感,深度剖析了当时的心路历程,了解到音乐为何生动,为何打动人,使学生的涵养得到加强。例如四年级课本《甘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节选,学习这篇乐曲时,首先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京剧的传统文化,我国京剧历史悠久,现代名旦梅兰芳一生经常演出的代表作《宇宙锋》和早年到中年不断演出的代表作《贵妃醉酒》等,都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而《智取威虎山》是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故事,讲的是解放战争初期的经历,1947年冬为了从土匪手中夺取控制东北九岭上万先遣军的分布图,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队长少剑波委派侦查员杨子荣卧底潜入最大的土匪山头“威虎山”。杨子荣凭借自己的机智应变获得了匪首座山雕和座下八大金刚的赏识,在座山雕大寿之日里应外合消灭了这帮土匪。信息技术可以重现战争日的热血激情,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了解这样课堂之外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
四、信息技术与课后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普及,课内外信息结合使得学生学到的更加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能力,让学生课外自由的去寻找音乐相关元素,学生自主编排一些情景话剧等,绘画一些音乐相关图画,这种多样性的选择,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提高和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自主性、实践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告教会我们知识改变世界,前人的不懈努力奋斗为我们提供了极佳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我们最大化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潘霞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北新区小学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姚伟华,王洪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性思考.中小学电教,2004(11):34-36.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唱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发掘学生潜能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以下,笔者首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
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出全面型、综合型的新时期优秀学生。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学习自信心,因此,需要音乐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身心素质
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是对全体同学音乐素质的一次训练。高水平的合唱需要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以及音准掌握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声部的配合等。这就需要每位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在合唱中表现出团体的力量。在小学生进行气息的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肺活量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有利于小学生身体发育。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咬文吐字训练,保证音准,从而使学生口齿更加清晰。为了实现合唱中不同声部的协调与配合,需要训练小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与思维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训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学生审美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小学教育逐渐意识到小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日益关注小学生个性的塑造。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美术教育,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既关注于团队合唱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注不同学生的审美个性心理。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创新,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心理,并通过长期的坚持与实践,不断优化审美能力。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指导合唱技巧
与一般音乐表演形式不同,合唱是一门注重集体效果的艺术。在合唱表演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声音之间进行统一的协调与配合,如何才能在合唱表演中表现出音乐的魅力。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合唱教学的集体性,针对小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合唱技巧,如指导学生呼吸的调节,气息的控制,声部转换能力等,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小白船”的合唱教学为例,这首音乐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二声部进行演唱,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合唱。随后要求一组学生寻找另一组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音准问题,一组学生进行音阶演唱,轮流进行演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清晰的发现合唱音准中存在的不足,在实际训练中,主动避免出现走音问题。诸如此类技巧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找到了演唱中的不足,从而主动提升了演唱能力。
(二)积极开展音乐欣赏
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在合唱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欣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从而对自己的声部准确把握,做到音乐技能与情感的准确表达,保证合唱表演的协调与统一。例如在进行“红蜻蜓”合唱教学时,首先可以指导时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对音乐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引导学生以深情、和谐的声音对音乐进行表现。在对音乐进行欣赏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音乐情景进行理解后,自主的进行合唱设计,包括力度、速度以及延长形式等,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听辩、模唱与听记等过程,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力,实现音乐听觉的提升。最后,合唱训练过程中,指挥手势对于整个合唱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以视觉来感知指挥手势的进行。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过程中,使学生从表演者身份向创作者,欣赏者过渡,进一步实现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借助乐器开展教学
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演唱兴趣等都有着积极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应当具备如电子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能力,在合唱教学中,以优美的乐器旋律进行伴奏,更有利于学生对音准及音高的准确把握。以“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琴,在合唱过程进行伴奏,学生将更准确的抓住歌曲节奏,教师在进行转折的弹奏时,学生也能准确的进行声音的转换。如此一来,学生对于不同声部的音高与音准把握更加准确,合唱的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四)完善歌曲表现形式
小学音乐通常包含了美好的人物形象与内涵。小学生在对歌曲内涵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歌曲的美感,熟悉歌曲的艺术形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关注教学曲目的选择,以期通过具有积极意义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合唱教学,达到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完善歌曲表现形式,以及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例如要让学生增加爱国情感,可选择“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进行合唱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爱国情怀的激发,以丰满和谐的合唱歌曲进行表现。其次,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人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关注同学之间的协调合作,有意识的开展素质教育渗透,使小学生在提升音乐合唱能力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对于当代小学生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合唱教学方式,关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欣赏,使用乐器演奏配合等等,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作者:阮燕娜 单位:慈溪市宗汉街道新界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有效教学之浅谈[J].儿童音乐,2013,(02):48-51.
[2]孙明明.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134-135.
[3]姚春城.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合唱艺术研究[J].大舞台,2013,(01):68-69.
第六篇: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方式探讨
摘要:
当今,我国的素质教育进行到一个追求全面性的阶段,从小学开始直至高等教学阶段,都力求通过成体系的知识教学来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让他们能够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在这过程中,学界也没有忽略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的音乐课程便是一种体现。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课堂导入的方式五花八门,真正有效的却屈指可数,学界对此颇为重视,本文就此探讨一二。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导入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音乐不知是一门排列在课程表中的普通课程,而是一个放松和欣赏的过程。就个人综合发展而言,一个人的诸多能力培养中离不开审美鉴赏能力的配合,这种能力关系到个人长期品味发展的状态,因此,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就被视为一个学生审美品位培养的突破口之一。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教学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起相应的音乐兴趣和审美倾向,形成独立的音乐兴趣倾向。就音乐学科的长期作用而言,它有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在音乐中放松自我,塑造自我,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努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素养并非单纯凭借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几首歌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导入则是从概念上为学生建构起当下课程的基本架构,让他们在一定的框架内填充一定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审美感的内容。
(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学生难免会由于忽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对之不以为然的态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消这种想法,从而建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学习音乐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他们的学习状态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音乐课程的良性导入则是做到了这一点。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逐步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在音乐的熏陶中塑造自己。
二、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相关方法探讨
(一)承上启下的复习导入
就音乐课程本身而言,他仍是作为一个科目而存在的,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到相关知识的教学效果问题。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书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头先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述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情况下还可以一起哼唱上一堂课中播放过的曲目,让学生的思路逐渐返回到音乐课堂的模式中来。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引入这一堂课要讲的内容,简要概述其与上一堂课内容的基本关系,让学生明确知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
(二)图片模式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的形象性思维,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也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性的展示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其中之一便是图片导入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地前一部分为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学生先描述图中的内容,接着教师开始引进这一堂课的知识大纲,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描述,并将图片与音乐只是做一个联系,这也就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具体成了一种画面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在下一堂课的回顾环节里,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回忆来引出知识的印象。
(三)情景导入
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是音乐教师要尤为注意的,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进行相关知识情景的模拟。例如民歌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几位学生先展示一些经典唱段,从而让其他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类型,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基本印象,接着紧跟教师的导入节奏,同时结合之前的情景来理解相关知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利用情景来到如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广泛性。
(四)视频导入
现代化的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大大地得益于现代化科技的引入,在小学阶段就有了多媒体设备的参与,这也就使教师的课前口头描述环节脱离原始的抽象化和苍白,而刻意具体化到一种直观的效果。学生也可以在这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直观效果,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平面化印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从而导入相关课程的内容。如在进行爱国音乐的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在这种情绪状态的驱使下进入到学习之中,更好地感悟音乐的时代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播放了片段之后让一些同学来谈谈他们的感受,在课前就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们的状态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导入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讲解和音乐片段欣赏。
三、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这过程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应当脱离原始意义上的学科地位,而将自己定位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起点,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自我的窗口。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主要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分,但音乐教师本人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地位,它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一同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无主次之分,更无高下之分。因此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是需要大下功夫的,相信通过无数音乐教师的研究和分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够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王丹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2]徐霎,刁惠军.对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3]钮苏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4]郭文丽.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03).
[5]黄峻.试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J].黄河之声,2014,(15).
[6]张珊珊.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J].音乐时空,2015,(07)
第七篇:小学音乐课堂学生音乐学习创新
【摘要】
音乐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音乐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倾听和歌唱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习基本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在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实施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注意创新,促成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提高,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学习活力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开齐开足对学生素质品质提升的课程,音乐是其中之一。在以往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教育中,我们的音乐课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既基本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因此,我们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基本知识、能力,并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获得艺术的感染,情感的陶冶,获得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能力的问题。
一、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学的兴趣
现在幼儿教育已经普及,小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了比较多的知识,其中音乐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音乐多是适合幼儿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因此,我们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熟悉或者会唱的儿歌导入,那么,学生都会生出愉悦学习的情感。这样的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中愉快的学习和接受。如在《时钟滴答》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幼儿歌曲《时钟在走路》,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唱,但是这样的儿歌对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在视唱活动中很快就有了愉悦的学习情感。然后,我们用多媒体展示钟表店的景象,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和发现。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我们播放一段钟表店里的工人制作钟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给工匠们带来的自豪和愉快。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中生出愉悦的情感,能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律动,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体验进行教学。如在《春天的小河》的教学中,我们先由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冬天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化的水流潺潺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想想河水流动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情感,引领学生欣赏和学唱《春天的小河》。如此,学生就有兴趣产于课堂,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又好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二、重视互动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愉快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音乐课堂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音乐学习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从而让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唱唱自己会的歌曲,先让气氛活跃起来。或者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们有交流的话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自由,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他们在熟悉的乐曲视听中,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倾听,歌唱。互动与问题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范唱,让学生说说老师唱的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表达中就表现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如在《好一个土娃子》教学中,我先范唱,让学生安静地倾听。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首歌的情绪变化的情况。如果较多的学生没有听准、无法交流;我们可以将音乐再放一边,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然后用色块图谱让学生感受前半部分平和的欢快活泼和后半部分的跃动、高涨。之后,我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示歌曲的情绪的递进,让学生们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色块的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当然,我们学生的合作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出歌唱的激情。同时,多与他们交流互动,多让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音调、节奏和强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们创新音乐课堂还是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多给唱得好、也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倾听这支充满高兴与滑稽的乐曲,让学生们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发现,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感受曲中孩子们欢声笑语、清脆马铃声,体会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而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是相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手舞足蹈的学习音乐,给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关爱、信任中,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灵动、活泼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学习。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设置课堂,多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课堂;重视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吸收和表现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他们也能获得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作者:陈铭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杨启平.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应用[J].音乐时空,2015,(15).
[2]郁燕娜.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J].学苑教育,2015,(20).
第八篇: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教学法实践
【摘要】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法之一即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其著作为《学校音乐教材》已经流传至全世界。按照奥尔夫教学法构思创作制作而成的“奥尔夫乐器”也在许多国家的幼儿园及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及特点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内涵,然后着重探讨该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分析其可行性与实用性,为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
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气质和艺术感知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于能力的培养。此外,枯燥无味的教唱及说教音乐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传统的说教模式常常会适得其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幼儿园、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教学法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素养和艺术感知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特点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
“原本性”音乐理念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思想的基础,其内容涵盖了传统意义的音乐、肢体动作、声音语言、舞蹈编排等多项内容。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对多种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将音乐教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更容易开展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实践活动。此外,“人本主义”理念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根本,该教学法主张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主线,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不能单纯的注重对知识的讲授,还应当适度开展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促使其音乐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总的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综合性、元素性和即兴创造性等特点。综合性充分将说唱、舞蹈动作和语言声乐等不同音乐形式紧密结合,并通过合适的音乐形式和旋律将内心情感及情绪展露无遗,而此特点正是鼓励小学生准确、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重要条件。元素性是对音乐技能、材料收集、艺术形式的统称,音乐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材料收集往往选择自然原始、朴实无华的素材,艺术形式常选择传统的大小调式或反复固定的节奏简单明了地表现出音乐当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心情绪,进而表达出最理想的音乐效果。即兴创造性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应当注重培养的内容之一,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促使其在音乐活动中有深刻的感悟和收获,鼓励通过不同形式的即兴演出及时、准确、真实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
(一)音乐教学课堂以节奏为主导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节奏是最为主要的音乐表达形式。除节奏本身能够单独表现出某些特定的音乐意义外,节奏还可以充分融合于语言、舞蹈、说唱等形式中。从节奏入手既可以通向其它音乐表现形式,又可以与其它形式紧密联系,深刻地表达音乐内在思想。作为一项基础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节奏的训练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存在明显的优势。节奏的单纯和感性特征能够使其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节律产生直接联系,引导其对于音乐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降低音乐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难度。
(二)音乐教学课堂中体态律动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重点要素即为在情感及聆听音乐、正确感知音乐的基础上产生的体态律动。体态律动是听音乐者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和情感表达最自然、最基础的表现,也是小学音乐学习的必要过程。与演唱、演奏等形式相比,体态律动是较为低层次的音乐表达能力,但是能够促使小学生置身于音乐氛围并整体感受音乐,对其音乐素养及感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体态律动对于音乐的感知存在模糊性和粗糙性,但是这并不影响小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体悟。
(三)音乐教学课堂中声势训练的意义
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发出的带有声响的人体动作即可称为声势,主要包括捻指、拍手、拍腿、跺脚、跳动等。声势训练可以将日常活动中具有节奏和旋律的动作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素材。声势训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自身作为音乐器材表达自身情感和内在情绪,更容易挖掘潜在的节奏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动作训练音乐节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只要在声势训练中,小学音乐教师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注意学生动作的自然性、节律性和连贯性,在放松状态下完成流畅的节律性声势训练,能够保证机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将舞蹈般的优美溶于音乐中,改善其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从语言朗诵中提取节奏
语言朗诵是小学生音乐训练的基础,能够在朗诵过程中训练其关于节奏的掌控和运用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将起点和终点时关于节奏的学习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中心,并围绕其展开其它形式的音乐教学,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表现”、“创造”、“感受及鉴赏”的教学任务规定,而上述教学任务均必须通过训练音乐节奏展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语言朗诵是小学生节奏训练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语言朗诵除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外还可在日常学习中创造节奏学习的氛围,使其更容易接受并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一所省级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收集诗歌素材培养学生语言朗诵的能力,并鼓励从中提取节奏,改编为以节奏形式表达的音乐,高效完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任务。
(二)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看声势训练
正因为元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而声势是音乐表达的基本元素和形式,故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将人的身体作为音乐器材和根本表现实体政府和奥尔夫音乐教学特征和内涵。在笔者课堂实践中,首先是小学生意识到通过拍打自身不同部位可以发生不同的声音,如拍手、拍腿等,打破学生对于音乐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认知,将无形、没有触感的音乐融于日常教学中。正因为课堂教学场地的局限性和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多样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对艰难,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通过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能够在训练其对于音乐表达和感知能力的同时,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高质量完成。
(三)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乐器演奏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所用乐器主要分为旋律性音乐乐器和无固定应高的打击乐器2大类,大多具有丰富的音色且使用方法容易掌握,演奏和音乐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改善其主动性。在正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单声部及多声部演奏,甚至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将其置入良好的音乐表达氛围中,增强其创造能力和精神意识。另外,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器材易被损毁及教学经费有限等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在正式开展乐器教学前可以鼓励学生首先使用任何可以发生的物体来代替,如玩具口琴、小手拍等,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发明乐器,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用性,还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关于音乐的学习认知和感悟。
(四)形体动作及听力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反应、体操、动作训练以及动作组合、变奏、动作游戏等均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形体动作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均是对音乐感知的综合训练。唯有真正参与其中,方能对音乐节奏、风格变化及曲式结构有深刻的感知和体悟。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关于“感受与鉴赏”的引入和任务规定即与形体动作有深刻的关联,通过不同形体动作和即兴练习是音乐表达的最根本形式。听力训练是学生最直观感知音乐的唯一方式,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开展听力训练不仅能够加深其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还能尽可能的体现其内在的表现力和情绪。可知听力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其过程艰难漫长且富有挑战性,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将听力训练缓慢渗透至课堂教学中,加深其对于节律、风格、表达情感的感悟,提高综合音乐素养。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并且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将该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次令人愉快的尝试。尽管从理论上分析奥尔夫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任务存在众多契合点,且自有其先进性,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真做好宣传、磨合、指导工作,灵活、充分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方能保证小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各种训练内容和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中小学音乐教师意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将其引入到日常音乐教学课堂中,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作者:张玉善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16.
[2]宋洁,苏丽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03):86.
[3]罗兰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13):222.
[4]曾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时空,2014,(21):183.
[5]张洁.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17):178.
[6]张丽.奥尔夫音乐在贵州省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20):201
第九篇:小学师生互动音乐课堂构建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师生互动,营建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十二生肖歌》为例,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课堂构建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师生互动;主要策略
音乐教学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识谱、学唱的单一模式,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水平的提高的层面。德国教育家普朗格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应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生命力。唤醒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语言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过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实现“唤醒”、构建“互动”,下面以《十二生肖歌》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热身活动,烘托音乐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课堂的构建,首先应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课间,教师就播放《十二生肖歌》,让学生首先感知和跟着演唱这首优美的歌曲,也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的准备中。这个过程,也是热身的过程,烘托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为构建互动课堂埋下伏笔。
二、注重导入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成功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在不同的音乐课型、不同的歌曲的欣赏和学习时,导入的方式可以各异。对于《十二生肖歌》的教学导入,可以利用“十二生肖的来历”的故事,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究的乐趣和欲望。孩子们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根据这些特点,学习《十二生肖歌》时,或者教师讲述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的故事”,或者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搜寻、调查、查阅等方式,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的故事,讲一讲十二生肖中有老鼠,为什么没有猫、老鼠那么小,怎么排第一等,从活动中,让学生就对《十二生肖歌》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再讲述自己获得的故事。民间故事的引用和讲述,为互动课堂的构建也着了浓浓的一笔。在《十二生肖歌》的教学时,也可以以情境法儿导入。如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十二生肖的图片,并用多媒体为动物们介绍自己而配音:Hi,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老鼠,我是十二生肖的第一位,我神气吧!再引导学生模仿小老鼠的自我介绍,分别选一个生肖中的动物介绍自己。这样的“开场白”,直接把学生带进音乐氛围中,带进《十二生肖歌》的学习中。
三、巧设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被一线的教师们所青睐。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们为了省时省力,忽略了情景教学,冷落了情景法,而情景教学,可以激活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添彩。如“十二生肖歌”的教学前,教师呈现一些民间“十二生肖”的泥塑作品、民间玩具、小饰品、民间剪纸,这些泥塑作品、民间玩具、小饰品、民间剪纸等,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情景的创设,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力,审美力的培养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以说促唱,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歌曲的学习,歌词的记忆非常关键,歌词记不住,演唱歌曲便不可思议。因此,巧妙设计活动,让学生快速记忆歌词,为歌曲的学习降低难度。对于《十二生肖歌》而言,设计“以说带唱”“以说促唱”的活动是首选。并且在说唱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小动物图片。如果利用动画图片,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如呈现小老鼠的图片,呈现汉字“老鼠前面走哇”,紧接着呈现“牛”的图片,接着说“跟着老黄牛”,紧接着呈现老虎和兔子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老鼠前面走哇,跟着老黄牛”而接着说出“老虎一声吼啊,兔子抖三抖”,继续呈现“龙在水里游”的图片,以及“蛇蜷缩在草中”的情景,接着和学生们一起说出“天龙水中游哇,草中蛇在扭”……接下来,“马儿过山沟啊,碰见羊老头;猴子翻跟头哇,金鸡喊加油;黄狗半夜守门口,猪儿整天睡不够”,再让学生反复吟诵,十二生肖的顺序便轻松记住,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做促唱,增加互动因素
音乐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方法中,打击乐器是首选,利用打击乐器,可以为为课堂添彩。在条件的限制下,如果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让学生打节拍、敲桌子等动作,都可以收到打击乐器为课堂助力的效果。如《十二生肖歌》的教学,在教学和演唱歌曲时,引导学生在“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的后面,以及“兔儿跑得快”之后,“请把顺序排”的后面等,加上表演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与同伴分句接唱,在一些关键处创新性地加上动作,并做一做,这样,边唱边演边做,将课堂推向新的高潮。
(四)创新演唱,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力、审美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作词作曲,或者改写歌词等,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十二生肖歌”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反复欣赏和比较:(1)xxxx|xox|xxxx|xo||请把顺序排请把顺序排(2)xxxx|xox|xxxx|xo||请把顺序排啊请把顺序排通过比较,体会这句音乐的“声断气连”,根据(2)在演唱起来(1)效果要得多的特点,让学生在兔儿跑得快兔儿跑得快之间,加上“哎”,“兔儿跑得快哎,兔儿跑得快”……通过加词、减词、改词等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因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培养审美情趣。只有教师和学生和谐互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有效引导,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升。
作者:郁晓艳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宣倩怡.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打造快乐互动音乐课堂[J].音乐大观,2013,(6).
[2]杨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师生有效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
第十篇:小学音乐课堂舞蹈有效途径
【摘要】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以歌唱和欣赏为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应为音乐课堂增加更多的元素,可以将舞蹈元素融入课堂,让课堂更有吸引力。为此,教师应积极探讨舞蹈与音乐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让舞蹈真正跃动于小学音乐课堂,推动教学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舞蹈教学;有效途径
音乐与舞蹈,二者本身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起来,优化教学。实践证明,将舞蹈引进音乐课堂,可以最大化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课堂活力。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探索如何让舞蹈跃动于音乐课堂,助力音乐教学。
一、创设舞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激趣非常重要。一旦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会激发出强大的动力,推动其主动学习。为此,在音乐与舞蹈相融合的课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舞蹈情境,以达到激趣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律动进课堂,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葫芦丝独奏曲,这首歌曲富有浓厚的傣族风情。而傣族姑娘、傣族舞蹈等都属于学生感觉到新鲜的元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独具特色的傣族舞蹈视频,让学生进入视频情境,欣赏舞蹈。此时,学生被热情、唯美的傣族舞蹈所吸引。教师趁机与学生互动。师: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生:傣族舞蹈,很漂亮,我们也想学。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独奏曲就是傣族风情的,即《月光下的凤尾竹》。大家先静心聆听歌曲,再根据对自己的理解,为歌曲配上傣族舞蹈动作。这时的学生学习兴趣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很快投入音乐学习中。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直观的舞蹈激趣,让学生竞猜对应的舞蹈类型,再引导学生聆听歌曲,自配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有听赏的兴趣,也主动思考应该如何配上具有傣族风情的舞蹈动作。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应该多思考应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否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让情境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等。只有全面考虑,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学生也才能主动参与音乐课堂。
二、引导创编舞蹈,焕发课堂活力
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并不是要求学生学习统一的舞蹈动作,而是让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为音乐配上相适宜的舞蹈动作,达到衬托和渲染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配舞,不应受到过多的束缚,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发挥能动性,创编舞蹈,从而让音乐课堂焕发出活力。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瑶族舞曲》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创编舞蹈,增强学生对欣赏曲目的理解,也让课堂更具活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欣赏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乐曲描绘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的心情(幸福欢乐),以及乐曲的特点(节奏感非常强,并且非常欢快)。在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让学生结合乐曲创编与之相宜的舞蹈。学生根据每一段的内容、速度、情绪、主题等,创编舞蹈。这样有趣的音乐课堂活动赢得学生的关注。在教师分组后,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开始积极结合乐曲创编舞蹈。有的小组学生模仿着击鼓的动作,并配上一定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跳出了欢快的场面,扭动着身姿……这样的音乐课堂非常有活力,师生其乐融融。由此可见,开放的创编舞蹈活动给予了学生施展和释放的空间。音乐课堂在学生主动投入的参与过程中变得有趣,并且活力四射。在学生创编舞蹈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不同的小组,一起跟着音乐摇摆、创编,从而让课堂变得更有魅力。
三、歌舞融合活动,点燃创造激情
歌舞融合活动,即既有歌唱,也有舞蹈,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极其渴望有平台发挥自己的潜能。一般而言,每一个班级里不乏有一些能歌善舞的学生,为此,教师要挖掘他们的歌舞潜能,设计相对应的活动,让他们尽情释放。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尽量遵循开放性原则,从而将学生的创造激情点燃。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嚓嚓嚓》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歌舞融合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学习不同版本的《快乐的嚓嚓嚓》,两种版本为:手风琴版和管弦乐版。虽然为同一歌曲,但聆听不同的版本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进集体舞,带领学生学习。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歌舞融合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既有歌唱的,也有跳舞的,比一比哪一组能够更好地衬托歌曲。在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交换练习,体验“歌者”和“舞者”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快乐的嚓嚓嚓》。练习结束后,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每一组学生抽出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担任评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组合奖、最具人气奖等。以奖励激励学生,能够催生创新动力,音乐课堂也更高效。总之,舞蹈与音乐,它们犹如姐妹花,不分彼此,相互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舞蹈引进音乐课堂,科学设计教学,实现二者完美融合,让舞蹈助力音乐教学,让学生因“舞”深爱音乐,从而最大化推动教学进步。
作者:张莹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蒋海云.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2]周晓燕.小学音乐课堂引入舞蹈教学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24).
[3]张艳.舞动青春——舞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