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浅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浅论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与传统文化课不同,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也不作为重点教学课目,但它对学生自身的认知与实践能力要求尤为明显。如果教学方法或技巧运用不当,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还会使学生的基本节奏感、韵律感无法形成。本文以桂林为例首先分析了目前歌唱教学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其次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基本分析,最后以实例教学的方式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字]

小学教育;音乐教学;歌唱

音乐教学在我国全面范围内受重视程度都较低,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学习能力全面均衡发展目标是极不相称的。音乐教学在小学阶段以歌唱教学为主,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学会演唱各种儿童歌曲,并且通过对基本音乐知识的了解,掌握更多的技巧性知识,在演唱中加以运用,从而实现自身音乐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然而由于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关注不足,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歌唱教学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使音乐教学的基本效果都无法实现,极大的制约了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案主动性不足

小学生音乐歌唱的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在歌唱中投入足够的精力与专注力,如果仅仅是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而教师则选择了极为被动的教学方案,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就无法与学生同步,因此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则一般选择以教案作为自身课堂行为的主导,而缺少了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跟随教案设计推进各教学环节,学生也跟着教师的课堂安排被动跟唱、学唱,教师主动性的不足直接造成了学生主动性较差,使整个课堂中缺少音乐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然而教师仍然需要为每一堂课设定合理、准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歌唱能力在教师的计划之内得到逐步提升。当前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仅仅会设置一个单一的、表层的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唱某一首歌,这种目标设计方法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显然是不符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演唱之外深入挖掘音乐对其所带来的感受,以及在演唱上的技巧把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然而教师虽然能够明确这样的教学目的,但在教学目标设置时却远没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上的引导教学行为缺失,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不利影响。

(三)缺少对情感培养的关注

音乐教学不仅是对乐音的收听与发音,而是以对音乐的情感为核心,因歌曲所带来的情感或心灵上的影响而形成的对音乐艺术的感知与认识,才是音乐艺术的核心。教师教学特别是演唱教学中,非常容易忽视音乐情感的培养,虽然学生在演唱时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一定的个人情感,但教师没有对其投入关注,学生也就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音乐情感培养应当涉及到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演唱为主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应当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深入解释,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认识,并且在演唱时鼓励学生正确地把握和投入个人感情,使演唱更加有声有色。

(四)音乐性不足

音乐课堂的演唱教学应当围绕演唱的唱歌曲展开,在歌曲教学的同时加入其它诸如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情感等因素的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学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选择了一些与歌曲有关的活动型素材加入到了教学环节中,这些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却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歌唱时间,使歌唱时间被明显压缩,音乐性不足使原本的音乐教学在质上发生了偏差。

二、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决定教师音乐教学行为和课堂安排规划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学评价体系,所有教师都要以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据来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得不考虑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衡量依据,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安排加以评价,对其中不符合教学评价标准的一切进行调整,最大化满足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主要考核对象,无论是演奏还是歌唱都力求满足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求,而不出现技巧性错误,这样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安排接受情况的考虑就忽略了,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教学理念是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态度,以及对待学生不同学生状态的认知。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导致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时不能以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也较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选择一些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例如当学生在演唱时出现节拍把控不准确的情况时,教师如果一味地将节拍以计数的方式交待给学生,对于有些本就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反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改善作用,这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对学生的音乐歌唱学习状态认识不透彻造成的。

(三)教学专业能力不足

音乐教学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证了教师拥有足够专业的音乐知识,才能保证在歌唱教学中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各种演唱中的问题。然而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由于在综合性音乐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使自身的音乐技巧或审美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会在教学活动中在学生音乐学习上形成直接的制约,使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提升策略

(一)运用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桂林地区的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要增加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以方言乐曲形式作为引导,不失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技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在选择曲目上首先用一些比较具有方言特点的歌曲或童谣来为课堂预热,先让学生们进入到兴奋的状态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够被有效的激发起兴趣,又能够在不占据课堂歌唱时期的条件下,完成教学引导任务。节奏教学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而许多桂林童谣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趣味性节奏,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中兴趣激发的最基本要求。以桂林童谣《排排坐》为例,可首先自演自唱一段,并以鲜明的节奏感来突出方言童谣特有的音乐节奏,“排排/坐(空)/起落/落(空)/落落/香(空)/请姑/娘(空)//”,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方言的机会较少,所以这种以方言为引导的课程导入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音乐兴趣及节奏感激发出来。

(二)标准的示范使学生与教师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伟大的教育学家斯威格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过以下评价: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并启发。这种论断恰当地表达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担当的地位,不仅仅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作用,而是应当通过自身优秀并标准的示范,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满足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要求。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亦是如此,仅仅有良好的兴趣不足以满足音乐演唱教学要求,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调整,以及自身示范的准确把握。例如,教师可建立起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示范、第二步探究、第三步表现,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演唱中所需要的各种交流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学生也能够对歌曲的认识更加深刻与准确,从而能够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并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大树妈妈》为例,教师在完成首次演唱示范后,让学生来对歌曲的风格进行评判,并将其中的内容和感受改变为与自身条件相同的内容,再将歌曲一句一句的演唱出来,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将有助于最终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最核心要求,学生在不同歌曲的学习之后,应当能够掌握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并根据不同的歌曲实现演唱时的表现力有效把控,取得最好地歌唱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通过反复的歌唱练习,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在音乐表现中的能力把控及其效果。以桂林童谣《洗白菜》为例,由于具有桂林方言特色,所以在音乐节奏的控制上具有各种不同的方案,使歌曲的表现力更加多变。

结语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结合不同歌曲的特点,灵活、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运亭亭 单位:桂林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