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课堂创新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音乐活动的目的明确
音乐课课堂一般大致可分为欣赏课、歌唱课和综合课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去感受音乐及知识,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活动外,教师也会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
1.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验音乐元素
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的重要成分,例如,节奏、节拍、音高、强弱等等。我们在让学生体验音高时做的画旋律线的活动就让孩子通过手势高低来体会音的高低起伏。例如,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音乐活动叫做“打蚊子”。有趣而有变化的音乐,几个乐句后有忽长忽短的“嗡嗡”声,仿佛蚊子在耳边围绕。教师让孩子们做一个听到蚊子叫声停止的时候去拍打蚊子的游戏并在固定乐句的时候做踏步的律动。不难发现,老师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嗡嗡声后拍手”的游戏中感知音的长短,并在固定乐句时做一个恒拍的律动练习。这个忽长忽短的嗡嗡声,一定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并预计这个音的长短,做出及时的拍手反应。如果跟着音乐进行单纯的一个节奏XX|XX|拍击,从头到尾无变化、无要求,这样的练习是无效、低效的练习。就是进行恒拍训练,也要有一些趣味性。比如学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杯子舞”,通过杯子正放、倒扣、拍击、交换等动作进行节奏练习,孩子不仅有兴趣,就像玩游戏一样,而且互相之间还有互动。
2.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熟悉旋律
孩子在课堂上学会歌曲的旋律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怎样唱准确音高,把旋律唱好听。这就需要对旋律进行不断地巩固,而每一遍的演唱都是有更高的要求要达到的。对于多遍的巩固旋律,如果没有一些有效的活动设计,孩子们可能会渐渐感觉无味枯燥。比如为了唱准音高、感受旋律进行而进行的跟音乐旋律画旋律线的活动;为了熟悉记忆旋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演唱,如师生接唱、领唱等;为了把握节奏特点而进行的律动练习;例如江苏省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执教苏版教材歌曲《抓妈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抓妈荷”这个活动。(抓妈荷就是抛沙包)黄老师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抓妈荷的游戏和律动来感受在抛、接、扔“妈荷”时的那种律动感。在和学生一起玩“抓妈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一起感受到了跟随着3拍子玩妈荷的时候,竟然在第二拍时才是“抛”的感觉,也是最用力的时候,所以这首歌在演唱时的重音感应该放在第二拍上。这不真正体验“抓妈荷”又怎么会发现重音迁移了呢?所以这样的音乐活动设计得真是太好了!
3.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演唱技巧
在孩子们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时,他们通常很需要气息的锻炼和声音位置的体验,这也需要教师通过很多的巧妙的比喻及一些身体活动来帮助学生感受。我们看到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在指导学生唱高音的时候,也让学生迅速下蹲去感受正确的力量运用。像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闫宝林教授设计的一套“呼吸操”运用于歌唱教学也是非常有益学生的声乐进步。这些身体舒展、拉伸、律动让孩子的全身肌肉都参与到唱歌中来,演唱时是放松的、欢乐的。长期的锻炼也增强了学生的肺活量,为本来略显枯燥的合唱训练增添了很多乐趣。
二、音乐活动有合适的参与度
音乐课中的这些音乐活动也要设计合理,活动不是只针对一个孩子或少数孩子的,应该要全员参与。活动是适合让全部至少大多数孩子得到体验及受益的。而有些活动可能在课堂上很难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那就可以分组分批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如果超过了大多数孩子的能力,也会影响孩子的参与度。所以一个有效的活动,一定是大多数孩子感兴趣、想参与、能接受的。
三、活动充满乐趣,设计要花费工夫
音乐的活动种类繁多,可以唱出花样也可以跳出花样,也可以玩出美妙的旋律和节奏。活动就像游戏,有哪个孩子不爱游戏的?我看到一堂欣赏课《大象小象》,老师没有用到钢琴和课件,孩子们没有凳子和桌子。他们围坐在地毯上,聆听了大象、小象不同的音乐形象后,老师用有趣的儿歌编成了律动动作,这些动作里都蕴藏着XXX|或X.X|等的节奏,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用这些小象跳舞的律动感受,几遍下来,这个音乐形象包括内含的节奏特点全部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了。很神奇的音乐体验!如果教师在律动活动前对孩子们说:“来,我们跟着小象的音乐自己来表演吧!”(在没有目标的活动内,孩子们没有章法地甩手臂模仿小象,没有跟节奏的走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鼓励孩子们说“跟着小象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来跳舞吧!”(是否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男孩子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情而不愿意参与?)在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能力的时候,教师设计律动活动时的导入就是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表演。每个动作都是各个主题乐句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学会跟着不同主题律动也就熟悉了各句的主题。二年级的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乐句,可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律动及听辨内化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这样的能力,试问在经常进行这样的音乐体验以后,当讲到乐句的时候他们的乐感肯定会帮助他们感受乐句。当以后要随着音乐起舞时,现在的律动体验也是他们的肢体动作经验。
四、教师有活动的控制能力,能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肯定都非常高兴,一高兴纪律就成了大问题。如果纪律不能控制好,整个课堂乱糟糟的,孩子们本该在活动中所要体验的内容就不被关注,目标也就不能达成,那么活动就变得多余和失败了。活动的设计得体,教师还要有控制能力。布置活动参与的规则,让孩子能严格遵守,并在活动中能做好监督及管理,让所有孩子都能通过活动掌握好应学的知识目标。当然教师还充当着过程评价及有效指导者的工作。帮助和提醒没跟上拍子的孩子,及时赏识表现好的孩子等。当然在开始的快乐活动中,也会有个别调皮的不懂“音乐活动规矩”的孩子,提醒没有用的情况下,老师也可以采取小小的“惩罚”,“杀个鸡”的效果是很好的。我尝试过在表演唱时对大声喊叫的无控制力的小调皮用很严肃的神情告诉他:“你被静音了!”然后对着他的嘴巴做了一个关开关的动作。别的孩子一边唱脸上都露出了“好笑”的表情,那个调皮鬼虽被罚“静音”了,但也不生气,失望中也期待着再次加入的机会。
五、总结
有效地设计音乐活动对于音乐课堂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教师只要多动动脑子,考虑得周全些,事先强调好纪律,有趣的活动就会更加吸引孩子,乐在音乐中!
作者:邢如飞 单位:浙江省嘉兴秀城实验教育集团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主动性分析
一、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
只有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地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当中,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体会音乐的真正意义。如在苏教版二年级歌曲《钟》这一课中,就可以设置钟表店的情境。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钟表的画片,课堂导入从这里开始:“这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个有趣的钟表店,这个店里的钟表不仅形状美观,还能跟着音乐的旋律唱歌,你们想去看看吗?……那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请同学们边参观边仔细听,都有哪些钟表在唱歌?”通过这一情境,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钟表和音乐的融合。
(二)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找到生活的影子,同时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元素,让学生真正地在生活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体会生活。如《木瓜恰恰恰》这节课中,要求学生通过叫卖的形式演唱歌曲。刚开始很多学生不适应,找不到演唱的感觉,后来我请学生手拿木瓜到前面来模仿小贩在水果摊叫卖水果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如何叫卖,最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叫卖音乐,深刻了解“音乐来源于生活”。
(三)扩展教学外延,促进学科融合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科间的界限日渐模糊,音乐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也和其他学科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四年级的《送别》这一课中,就应当注意音乐与诗歌的融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诗歌中的淡淡感伤,体会其中的惜别之情。
二、改进教学工具,注重动静结合
作为一门以感官培养和艺术欣赏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合理地使用教学工具,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教学素材的整合,将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及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展现于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多重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三年级的《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在学习歌曲之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傣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服装、特色舞蹈、吉祥物(孔雀)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传统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传统乐器和多媒体相结合,引导学生对音色和节奏的准备把握,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含义,脱离“动口不动手”的尴尬局面。如学习《小花猫和小老鼠》这首歌时,对于一、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要唱准四分休止还不是件简单的事。我就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锣,让学生在休止处敲打一下小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准确地掌握了休止符的时值。
三、改进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考核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合理地制定考核制度,同时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机制。
(一)改革考核制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提升
目前,多数音乐课程的考核仍然以表演评分为主要依据,然而这样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我们要改革考核制度,通过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这样才能全面地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使用激励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俗话说:“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通过激励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更有活力。如在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时,我请学生上来模仿小动物。刚开始很多小朋友放不开,但我都用激励的语言表扬他们,如“表演得真棒”“你真勇敢”等。听到了我的表扬,孩子们更自信、更大胆了,踊跃举手想展示自己。于是,在歌曲演唱环节,每个孩子都演唱得特别认真,表演得更加可爱。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杨蓉 单位: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强大展示功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多媒体声光电信息有巨大冲击力,学生学习热情很容易被点燃。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有效整合教材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视频、动画和图片多媒体展示材料,为学生带来全新视觉、听觉感知,进一步调动课堂积极因素,形成重要学习激发动力,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适宜教学情境,帮助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在学习《三年级的小男生》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等视频歌曲,然后让学生欣赏、演唱《三年级的小男生》,并开展“音乐伴随我成长”活动。学生对相关歌曲比较熟悉,听得非常认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习很快步入正轨。教师引导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跟唱、试唱,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功能,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感知体系,促使学生对相关音乐进行理性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歌曲,目的是渲染学习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多媒体多元展示功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佳境。
二、多元展示,实现重点难点突破
多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也能为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促使重要借鉴力量。小学音乐有众多乐理常识需要学习,由于乐理常识具有抽象性特征,教师单纯讲解是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解析,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为教学重难点突破带来帮助。多媒体展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然形成学习主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介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学唱《儿童团放哨歌》时,为让学生正确掌握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教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哼唱旋律,让学生体会2/4拍的强弱演唱方法。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多媒体播放歌曲进行反复比对,掌握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师适时给出点拨和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很快就掌握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特点,对歌曲也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对休止符进行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仅凭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学生通过多元比对,自然形成清晰认知。
三、活动设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生比较单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联网功能,能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通过丰富的生活因素的介入,形成直观学习机会,也为快速抵达问题核心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帮助学生试唱、试奏,学生跟随多媒体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利用互联网搜素音乐常识和音乐素材,都能帮助学生升级音乐学习认知。多媒体有快放、慢放、反复等功能,为课堂教学带来多种形式的辅助服务,也为培养学生多种音乐能力和素质创造条件。在学习《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时,教师先对音符、休止符等音乐常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相关乐器进行媒体展示,对钢琴、打击乐等功能进行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图片,鸡、鸟、喜鹊、蜜蜂、蝴蝶等,多媒体给出动物的鸣叫声,然后配上打击节奏,让学生利用身边学习用具学习模仿这些节奏敲击。教师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并示意学生利用手中用具敲击形成伴奏音乐,体会歌曲内涵。教室内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学习歌曲节拍伴奏,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便利,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对歌曲进行深度解析,形成感知体验。
四、总结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形化、形象化,从不同角度激活课堂学习气氛,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还能引发课堂良性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对构建和优化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唐青松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一、将德育渗透在音乐曲目的教学中
小学音乐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不像数学语文那样需要大量的运算和记忆,音乐课的教学氛围比较欢快,这也给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新课改后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小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求音乐教师要紧紧结合音乐教材进行教学,优化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课堂氛围,用优美的音乐节奏和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改变对音乐课的错误认识。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演唱的技巧,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和德育,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的提高,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比如,在教《义勇军进行曲》时,音乐教师要跟学生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给学生分析这首歌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会到国人为争取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坚信,以此促进小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以及加深对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会。
二、将德育渗透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
音乐欣赏教学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的情感,通过聆听音乐教师播放的欣赏曲目提高审美能力。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听音乐,这样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最终对音乐课产生厌烦的心理。正确的音乐欣赏课要求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时转变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在熟悉音乐中增加对音乐的感情,进而演唱音乐,创造音乐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欣赏曲目,紧紧抓住该曲目的旋律、节奏和拍子等,引导小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入到歌曲所创设的意境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殿堂里,从而将德育渗透在音乐的欣赏之中。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歌曲蕴含的历史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形成对这个故事的深刻认识,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将看到的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音乐教师评选出表达最好的一个小组。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将德育渗透在音乐练习的教学中
音乐课堂练习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课要求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和练习中。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练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不能再将传统音乐教学“满堂灌”的模式带入到新时期的课堂中。同时,音乐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音乐练习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在一节音乐课上,当教师给学生讲解完课程教学内容以后,要让学生在回味的过程中去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用武之地。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音乐存在偏见,以为作为“副科”只要会唱歌就行了,对于识谱并不用去学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学习音乐是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比如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五线谱知识以后,不能就此结束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五线谱的学习时需要系统性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因此音乐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复杂的五线谱转化的更加生动形象,疏导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能够信心十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学习音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四、将德育渗透在音乐课外活动之中
德育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进行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对小学生德育有帮助的方式都是值得提倡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将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因此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参与各种音乐课外活动,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如果说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那么课外活动就是学习的后方阵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或者舞蹈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曲目和场景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表演,给孤寡老人带来欢乐,同时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认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寓德育于实践,缩短了小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小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
德育工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音乐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德育对小学生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艺术魅力,恰到好处的选择音乐教学模式,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
作者:齐方平 谭旭红 单位:山东省昌邑育秀学校 山东省昌邑都昌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范式浅析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教师要将尊重学生放到日常教学的第一位,学生只有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师来自内心对其的尊重,才会对教师有所信任,才会将课堂当做自己努力求学,发挥聪明才智的好场所,进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在和谐音乐课堂上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比较单纯,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其心智上尚处于发育期,为此在一些日常的行为上可能出现一些不守纪律,作风有些散漫的现象,作为老师不要过分的训斥和责备学生,要友好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不用老师的威严来压迫学生,通过讲道理,说事实来规劝小学生行为的“失常”之处,帮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此才可以赢得小学生的尊重,到达师生关系和谐的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学中因材施教。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接触比较多。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独立的个性,有的活泼,有的内敛。性格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上有所差异。性格活泼的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上参与频率较多,性格内敛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相对较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要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求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设置上,教师要多考虑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多表达自己对音乐学习和演唱的感受,不断激发学生演唱和表演的天性。对于学生的在歌曲的演唱和编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感到内心愉悦,从而使得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三)注重知识更新,教师与时俱进。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不断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才可以在日常的原因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也才可以不断开拓自身视野,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体验”,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惊奇”,树立学生心目中对教师的崇拜感,这无疑是促进师生间构建和谐关系的极为重要的筹码。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不仅是一些音乐理论知识的提升,而且还要多学习一些前沿的、新鲜的音乐知识,并在自己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将这“新鲜的音乐知识”巧妙的灌输给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让自身音素养有一个质的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更好地融合,这样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与交流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寻找有效范式方法,构建和谐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重要手段
(一)以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音乐老师,为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求知热情和个人喜好,对于其进行音乐的启蒙和教育。例如在教授低年级学生学习乐谱的时候,就可以把乐谱编写成一首儿歌:“张开右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效,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由于儿歌浅显易懂又朗朗上口,为此小学生们通过儿歌的学习对五线谱就会有了基本的认识。由此可见从兴趣入手,对于激发学生热情是小学音乐教学一个非常实用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善于创造情境,点燃情感火花
音乐作为一门的优雅的艺术,极具情感内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弱,如何点燃小学生对音乐的一种兴趣也需要采用艺术化的手段。比如设置一些情境来进行小学生音乐教育就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小学音乐课堂的情境在设置上要简洁、生动、具有一种引导性。只要小学生们一进入了这个情境就会潜移默化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例如在欣赏音乐《龟兔赛跑》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完全给学生们带上不同的面具和头饰让他们可以扮演兔子、乌龟、小羊、小鹿等不同的动物,当然一些学生也可以扮演一些静态大树、野花和小麦等植物,这种氛围的营造学生更为容易理解《龟兔赛跑》歌曲轻松活泼的意境,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去感受音乐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学生对音乐学习更为主动。实践证明,善于进行情境的设置,对于激发小学生求知的热情,促进和推动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善用音乐知识引导,打造美妙歌声。
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还要通过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打造歌声之美。以便在歌曲的演唱中能做到咬字清晰、歌声圆润。例如在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之中,就有一些衬词的运用,这也是学生学习该曲的一个难点。为此教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上可以采取分解演唱法和典型示范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更为深入了解到这首民歌的内涵。小学音乐教师要多加引导,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使得小学生可以认识得到乐理知识的实用性,并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打造歌声之美。
(四)巧用“问题串”设置,达成教学目标。
巧用“问题串”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比如在学习《小小花伞》就可以进行“问题串”的设置“我们伟大祖国有多少民族?主要有哪些民族?我们各个民族该如何相处”,通过逐一递进的设问、学生们不仅不仅知道了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也包含藏族等相关知识,还懂得了各个民族该和谐相处,为此对于《小小花伞》两个民族小孩融洽相处的活泼和喜悦的情绪也就不难理解,对于民族间大团结也就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上文“问题串”的设置,小学生对于《小小花伞》这首歌曲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了解,教师也将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爱国理念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巧妙的传达给了学生,不仅达到了事先的教学目的,而且也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极为的和谐与融洽,可谓极大的发挥了“问题串”设置的教学作用。
三、总结
构建和谐音乐课堂教学是新课教学改革的必然,学生和老师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立足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才可有其用武之处。以上是本人对于构建和谐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范式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作者:傅蕾颖 单位:南安市第二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任课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思想创新性不足,未能结合新形势和新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单一,局限于先讲解知识、示范演唱,不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课堂趣味性不足。
未能结合具体需要组织课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制约课堂活动有效开展。或者任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课堂师生互动不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合作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师生互动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互动形式单一,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和回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为应对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结合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和热情,教师要把握这一特点,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图画、童谣、故事、游戏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观察法、聆听法、演示法、观赏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并综合应用互动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秋》这首歌曲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秋天稻田的场景,再加上音乐旋律在整个教室内回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被教学情境吸引,调动了其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利用多媒体创设“坐飞机游览声乐城,节奏城”等场景,飞机起飞和降落,火车“咔嚓咔嚓”等声音相互交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配上秋天人们忙于丰收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3.注重游戏教学法应用。
合理组织课堂游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和游戏,让学生更有效地投入课堂活动中。例如:学习《金孔雀轻轻跳》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进行表演,采用竞赛方式,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分析和说明。在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生能掌握孔雀舞的基本特征,明白其中的动作要领,激发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重视课堂表演活动。
为学生创设课堂表演、即兴创作的条件,让学生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杜鹃圆舞曲》学习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利用三角铁、串铃、小鼓编配打击乐进行演奏。还可以采用即兴演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作潜能,使其有效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5.推动师生课堂互动。
增进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互动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例如:在乐器演奏和伴奏学习中,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任课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表演,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增强课堂活力,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达到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工作中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趣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刘艳慧 单位:郓城县唐塔办事处魏路口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刍议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缺乏合唱教学积极性。合唱对学生和教师自身音乐素质要求较高,教学难度也随之加大,而小学音乐教师往往是有其他课程教师担任,其对合唱认可度及积极性并不高,直接影响合唱教学有效性。第二,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合唱过程中,无论是音节、还是声部都要准确才能够达到合唱目标,增加了训练强度,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第三,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故步自封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合唱教学效率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提升。由此可见,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并非某一方面原因造成,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创建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真正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处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采取多种手段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欣赏《天鹅》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芭蕾舞《天鹅之死》中的片段创设欣赏情境,并辅助对画面的描绘,“皎洁的月光下...”通过情境渲染和创设,促使小学生对音乐充满期待,深化其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在学生已经把我音乐作品风格及情感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能够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先让学生独唱,然后组织大家合唱,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合唱的积极性。
(二)坚持合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演唱材料
合唱对学生音乐素质要求较高,而小学生理解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局限性,难度较大的合唱音乐并不适合小学生学习。因此笔者坚持合理性原则,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音乐合适、曲调流畅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等,由于该类歌曲激昂,能够促使小学生精神振奋,激发小学生合唱兴趣。同时笔者还要求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要保持形象统一,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加强合唱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合唱作为一项集体表演艺术,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只有做到声音统一、平衡,才能够将歌曲的最佳演唱形式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呼吸节奏。笔者指导学生掌握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等基本呼吸方式,并在笔者示范下帮助学生扎实基本功;第二,控制气息。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注意呼吸的轻柔、平静等,不断纠正学生错误气息控制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第三,音准、节奏。音准是合唱的基础,在合唱时,一旦出现音准不对,将会影响整个合唱效果[2]。因此笔者强调对学生进行音准练习,向学生介绍音准,并利用一些音乐游戏强化学生直观感受。如在学习《小白船》时,笔者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唱,找到彼此之间的音准问题,纠正后,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进行演唱,通过轮流演唱,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四)利用器乐开展辅助教学,适当调整合唱难易度
器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音高等。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器乐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对把握音准、音高等,并在长时间揣摩下,达到对音准等音乐元素的精准把握。如对《送别》这首二声部歌曲进行教学过程中,由于该歌曲旋律节奏较为简单,笔者先让学生分声部进行旋律的演奏,如口琴、竖笛等,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声部的合唱,最后将合奏的音准感融入合唱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合唱中音准、音程方面的问题,同时为构建高效合唱课堂提供了支持。此外,由于合唱涉及多个声部,笔者在教学中要适当调整合唱难易度,如在《我怎样长大》一首歌中,笔者将每句第一个音中的三度转化为同度,降低合唱难度,以增强学生合唱信心。
三、结论
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唱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及提升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构建相关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器乐等工具,强化学生合唱能力,不断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合唱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注意合唱教学中学生的反馈,及时查找解决相关问题,使合唱教学开展的更好。
作者:宋扬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力
一、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促进因素。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产生兴趣时,他们不用教师提出要求,就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活跃思维,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都对游戏感兴趣,在进行音阶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上写着不同音阶的卡片,围成一个圈站着。教师读哪个音阶,拿着这个音阶卡片的学生就快速蹲下再站起来。在活跃的游戏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效,他们很快掌握了7个音阶,并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把歌曲内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在他们倾听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用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的探究。例如,在欣赏歌曲《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观察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轻松的中快乐的进行学习。
3.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加深他们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融入到乐曲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加强他们的音乐体验。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能激发他们积极探究音乐内容的主动性,通过认真倾听,分析乐曲中针对这个角色的演奏,让他们能形象的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学《小动物告别会》时,让学生在倾听歌曲时根据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都参与到了表演中,他们活灵活现的表演了各种小动物,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结合歌曲进行表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每节音乐课上都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发展。
4.结合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可以让他们根据音乐进行舞蹈。在欢快的舞蹈中,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乐感。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创新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选择运用哪种方式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活力教学。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能够激发他们的活跃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乐曲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想象,让他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进行音乐体验,提高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体会,促使音乐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让学生《小放牛》,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放牛时的情境,并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想象的情境。有的说看到了广阔的草原和落日;有的说在天空中看到了老鹰飞过;还有的说看到了缓缓地溪流……在想象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进行乐曲欣赏时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宽广,获得的感受更丰富。在让学生进行想象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感受。通过充分想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获得发展,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教学,实现快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利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来代替语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的时候,教师给一个鼓励的眼神支持学生,就会比用语言鼓励效果要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直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低年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少,在欣赏抽象的音乐时,他们很难理解到音乐的含义,这时如果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能够加深他们对音乐的体会,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例如,学生在欣赏不同情绪的歌曲时,教师的眼神和表情可以表现的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欣赏舞曲时或表现动物不同形象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边听边跳着舞或边听边模仿着动物形象,这样都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促进他们音乐技能和音乐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提高,实现小学音乐活力教学。
作者:毛金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第九篇:小学音乐课堂元素性教学探析
一、在生活中体会音乐情感
在我们身边,音乐无处不在。无论是口中传唱的儿童歌曲,还是广播中播放的流行歌曲,人们都能跟着哼一哼。所谓元素性教学,是指小学音乐教学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悟音乐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如在教学歌曲《三只小猪》之前,笔者让学生回家观看了这部动画片以及相关图书,要求学生观察小猪的动作特点。然后在课堂上,当笔者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三只小猪生活的景象,并且能活灵活现地表演三只小猪憨态可掬、活泼幽默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学生扭动着身体,学小猪走路的样子;有的学生把手抵在鼻子上,把自己的鼻子变成了猪鼻子;有的学生还模仿猪“哼唧”的叫声。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假设教师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一地听音乐,而不让学生提前观看《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者不让他们观察小猪的动作神态,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自然没有模仿小猪表演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了。
二、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是松地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元素性音乐游戏是以教师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为基础,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来设计不同种类的游戏。如果设计的游戏与音乐节奏匹配率较高,那么就可以快速地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中。相反,如果游戏设计的节奏与音乐的旋律不匹配,那么学生的动作可能会不协调。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尽量优先开发本土游戏。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游戏情境中,而无须教师再花费时间讲解游戏规则。如果教师设计的是一个全新的游戏,甚至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那么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讲解游戏规则,反倒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上述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如果让学生模仿陌生的动物,可能效果就会大不同。
三、在训练语言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
有人会说,所谓音乐教学,就是教音乐的,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跟音乐教学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其实,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元素性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要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可能使其相互进步。”如笔者要求学生为一段节奏填词,学生为了使音乐与歌词匹配,就会认真揣摩音乐旋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旋律,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元素性音乐理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努力钻研这一理论,让音乐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导者。
作者:陈涛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教育教学机构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要求更加严格。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合唱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对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合唱对演唱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合唱教学中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对音乐课堂质量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一)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教授合唱歌曲,主要原因是合唱教学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比较严格,教学难度比较大。目前,大部分小学尚未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师一般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缺乏音乐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通常都是照本宣科,音乐教学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也不愿意采用合唱教学这种难度比较大的教学方式,合唱教学难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
(二)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每一个训练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音乐要点知识。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难以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浓厚的兴趣
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极为严格,在合唱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唱准每一个音节,而且要求学生演唱出不同的声部,主要是因为在合唱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相应的演唱部分,要保证演唱效果和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枯燥感,从开始的激情高涨变为态度消极,这会极大程度磨灭学生合唱演唱的兴趣和热情。
二、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合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好的气息控制能力、音准的掌握能力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要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对气息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肺活量,在合唱演唱过程中,学生把握好气息和音节,可以很好地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学生的音准,对学生进行咬文吐字训练,通过这个训练可以使学生变得口齿伶俐。而为了保证合唱演唱过程中不同声部的协调配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合唱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合唱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尊重人的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认为个性是实现创造的基本前提。美育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能解决生活中非常实际的问题。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心理,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可以不断构建自身的审美心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积极性和热情。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更高,合唱歌曲相对于单唱歌曲而言,旋律更为复杂,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相关知识也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生对音乐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从鉴赏合唱音乐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与学生共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合唱唱法,合唱演唱过程中融汇唱法和技巧,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从这方面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好胜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浓厚兴趣。如在进行《欢乐颂》教学的时候,《欢乐颂》是一首节奏比较轻快的歌曲,学习难度也比较小,容易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首先,让学生聆听这首歌,这首歌的节奏比较平,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听一遍都可以跟着节奏唱;然后,教师领着学生唱这首歌,唱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单独唱。一方面,通过学生单独在课堂中唱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歌唱情况,这对于合唱格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现阶段,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有效性,必须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据调查发现,小学生偏爱某一科的想法比较单纯,大部分都是出于对该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自身的良好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如果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表现良好,要及时提出表扬,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增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动力,使学生可以集中精神学习音乐合唱,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合唱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合唱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更偏重于理论知识,音乐学科具有调节学生紧张轻松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小学领导与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建设专业的音乐教师团队,重视合唱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能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套用在音乐合唱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活动,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结合培训学习到的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新出符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合唱的欲望,从而实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目标。如在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桎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时间充分结合起来,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组织全校合唱比赛,学生为了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就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这对提高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合唱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合唱水平,对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合唱教学具备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在音乐教育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使用合唱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最终目标,顺应素质教育对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锦 单位:福州市鼓山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