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8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堂肢体语言辅助教学策略

一、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发现肢体语言辅助音乐教学确实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运用肢体语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肢体语言就是结合耳朵的“听”和身体的“动”。“听”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的地基,是音乐学习的根源;“动”指的是身体对音乐做出的反应,是学生表达音乐情感的途径。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身体的“动”来巩固音乐体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可以将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紧密、旋律的起伏、音高的变化等抽象的音乐要素转化成充满趣味的律动,能让学生形象又快乐地体验音乐的魅力。肢体语言会让学生感到音乐课堂充满趣味,变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变索然无味为津津有味。

(二)运用肢体语言,增强音乐语言理解

音乐有着语言不能表达的魅力,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极富情感的音乐形象,传达着情感体验。如若只是在课堂上枯燥地教授音乐知识,那么学生也就毫无兴趣可言,审美也就空洞、缺乏生命力。音乐总能引发人类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它会通过人的肢体语言反映出来,如有人会不自主地跟着音乐捻指、有人会踩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跺脚、有人会随着自己的感觉晃身体等,反应或大或小,说明音乐语言在人脑中形成了情感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肢体语言将理性的信息具体化。音乐课堂中,适当的肢体动作能正确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够生动、形象、简洁地传达音乐信息。当肢体语言恰当地表现音乐时,就能更加准确地表达音乐。

(三)运用肢体语言,丰富音乐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无限地启发人们的想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肢体语言表达也会不同。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它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感悟,所以更需要学生有主见、有个性地理解音乐,借助肢体语言来体会音乐的表现形式,在积累中丰富音乐的形象。学生在肢体语言的设计中,根据自己要表现的音乐情绪美进行创造,在创作中培养审美,在审美中感悟音乐。

二、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策略

(一)巧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感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要素来进行塑造的。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但通过肢体语言,音乐形象具体化不再是梦想,它可以产生在学生无限的想象中。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将“听”形象化、具体化,巧妙地将“听”转化为“动”。找到肢体语言与音乐的结合点,学生也就逐渐熟悉音乐、理解音乐,达到审美的体验。如管弦乐欣赏曲《口哨与小狗》的教学,聆听主题旋律后,教师可以把口哨声比作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把另外一段旋律比喻成活泼可爱的小狗,请学生用双手在腿上打恒拍表示“小狗”的音乐,站起来用脚踩恒拍来表示“少年”的音乐。乐曲表现的是小主人与小狗之间相互嬉戏的情景,在教师的提示下,同学们两人一组,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营造出小主人与好朋友小狗互相追逐的场景。又如,《梦幻曲》是一首乐曲结构简单、主题简洁、旋律优美的经典作品,抓住泡泡与梦幻的共性—朦朦胧胧、虚无缥缈的形象,教师让学生用手掌模仿托起泡泡的动作,随着音乐声响起,所有的孩子用手托着泡泡时而上时而下,在这样的肢体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美。

(二)巧用肢体语言,巩固音乐节奏

“音乐的脉搏是节奏,它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肢体语言参与节奏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它根据音乐强弱节奏的特点,以拍掌或其他形体动作跟随音乐同步进行,达到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目的。节奏能最先打动人的心灵,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有趣地掌握节奏呢?实践证明,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更有趣地感知节奏的特点和时值的长短。比如,在教授《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教师可用“Yeah”的手势代表八分音符,用握拳大拇指朝上来代表四分音符。当复习完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后,可以和学生玩一个节奏游戏。在伴奏的播放下,学生看着教师的手势识读节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歌曲第一、二、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三乐句节奏的不同之处。良好的节奏是学习音乐、感知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节奏特点,将多声部的节奏练习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跟着音乐的发展而变化,既可以为多声部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节奏。如教授《大家来劳动》一课时可以将歌曲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形成丰富而多彩的多声部。

(三)巧用肢体语言,体验音乐的恒拍

恒拍训练能帮助学生稳定节奏感,初步感知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要素入手,以肢体语言为手段,以学生的身体感觉为纽带,激发学生的音乐本能,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恒拍,帮助学生内心建立稳定的恒拍感。如在训练三拍子时,可以先让学生用“拍手—拍腿—拍腿”的动作来表现三拍子。当熟练了之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朝着相同的方向围成一个圆圈,要求孩子在重拍时集体向前迈一步,走出三拍的韵律和美感。在训练混合拍时,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现拍,一组表现拍,两组同时开始,不断地反复。要求学生耳朵要听到对方的节拍,并要注意音响的效果。节拍的训练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去引导学生感受节拍,再去体验规律性的强弱变化。通过多变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建立内心的听觉,找到音乐节拍的变化规律。

(四)运用肢体语言,解决音乐重、难点

音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那么就需要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关键,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来突破重、难点。如在教唱《柳树姑娘》时,歌曲的第三乐句有个倚音,好似柳树被风儿吹得绕了个弯。演唱第三乐句的时候,可以请学生用手感受倚音,边唱边用手指在倚音处绕一个圈。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倚音的唱法。如《晨景》第一乐段,重点要让学生听辨出两种乐器的音色。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一种羞涩、不爱表现的阶段,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在聆听完第一乐段后,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丝巾来表现双簧管与长笛的交替进行的场景:蓝色丝巾组表现长笛的音色,黄色丝巾组表现双簧管的音色。

(五)巧用肢体语言,呈现音乐的美感

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以及西方民间音乐的内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针对教材中大量民族音乐和国外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在课堂中也可以结合姊妹艺术,丰富感受音乐的手段。如五年级上册《晨景》一课,学习第二乐段时抓住主旋律的音符,将其变化发展,刻画出了阳光时隐时现、光线时强时弱的景象。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变化,教师将自己化身为主人公培尔•金特,将轻盈的步伐和优美的舞姿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发现教师双手推动的动作都是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上述可见,肢体语言能栩栩如生地表演出音乐形象,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具体化,使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也更加鲜明,采用肢体语言使重、难点迎刃而解。因为肢体语言可以呈现出音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来表现音乐,呈现乐曲的结构、曲式、旋律的美感等。

(六)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句的长短

乐句有自己的特性,它长短不一,其构思并不完整。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将枯燥的理论进行转化,引导学生用肢体的变化来亲身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为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如《小袋鼠》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乐句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小袋鼠摘果子。左手弯曲放在胸前,模仿手里提着篮子,右手往额前上方摘果子,将果子摘来放到篮子里。随着教师一声令下:“小袋鼠提着篮子要去果园里摘果子啦!”一群“小袋鼠”边踏着节拍边用手摘果子。在第二次摘果子的时候,对学生的肢体动作有所要求:“我们要将四周的果子都摘回家。”于是教师示范了一次一个乐句一个方向地采摘。很快,学生就掌握了在一个乐句结束的时候转身。在趣味游戏中,学生对乐句的感知也慢慢加深了。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将肢体语言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达到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统一。肢体语言架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桥梁,在肢体语言的辅助下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流动美和变化美,从而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三、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思考

肢体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辅助音乐语言,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使“肢体语言”更好地发挥效果呢?

(一)听在先动在后

肢体语言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过程,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达,它可以有很多变化,但不能随意用之,必须要对症下药—要把握好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之间的协调性;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要与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吻合。这就要求在动作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音乐表现,更形象生动地表现音乐,音乐语言是主,肢体语言为辅。遵循从音乐本身入手,首先要关注音乐,再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去感知音乐,即“先听后动”的原则。

(二)听而详动而简

音乐课堂中肢体语言要有目的地根据音乐作品进行设计,如根据旋律的起伏、音乐记号的特点、力度的强弱、节奏疏密的变化、速度快慢等。设计肢体语言之前,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听“透”音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否剖析到位,是否根据音乐要素进行设计。肢体语言既要符合动作的规律性,还要符合音乐的表现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学段特点。这样的结合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结合音乐的特点来设计简单、直接、易学的肢体语言,借助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抒发感情。

(三)听有感动有序

学生在接受音乐信号后,身体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随音乐的旋律起伏、节奏以及节拍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色的转换等,借助肢体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用极富韵律感的动作,达到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融合。当然,肢体语言既要开放,又得有序,使人身心愉悦,得到舒展,能够给人“正能量”,将我们内心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使情感得以渲染。

四、结语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热衷于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和讲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讲述,它更是一种亲历,一种美的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基于现行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于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会转变学生欣赏音乐时的常规方式,把肢体语言作为学生丰富音乐作品体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淡化专业技能上的要求,寻找作品形象的有效切入点,使它能恰当地为学生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服务。

作者:陈瑞雪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互动课堂构建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理念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讲课,往往都是死背乐谱硬记歌词,死板的模式完全达不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教学目的。强行引导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范围,这种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余毒的残留。这种教育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以及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培养等种种弊端。想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新型课堂,就要抛弃这些应试教育的糟粕。这些恰恰是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比如,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保守,太过于重视考试,这么做往往迷失了教学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学过程也非常单一,过于偏重教材不注重实际生活,这样做导致课堂与现实生活相却甚远,很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大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但这些却不是最重要的,开放性互动课堂构建的关键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然而传统的课堂却是老师“高高在上”,说过的话是“金口玉言”,使得学生变成了学习机器,而不是可以独立思考,具有思想的个体。要转变理念,首先做的便是要抛弃这些腐杂沉疴,运用新的理念转变课堂的格局,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以自由互动作为主旋律,让多彩的生活构成每一个音符,而老师则要握紧快乐的指挥棒,这样才能上好一堂生动愉悦的音乐课。

2.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构建思路

想要构建互动的课堂模式,首先就是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得以用自由的思维去面对课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学习。音乐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它的作用即是陶冶情操,如果刻意地去学习,反而违背了初心。而在开放的氛围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艺术,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一段音乐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理解,所以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方式。其次就是要改变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心理,多利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互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教学,而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作为一个构建互动性课堂的教师,良性的课堂引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课堂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的课堂,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互动课堂,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组织讨论与交流,可以更加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3.增加课外多媒体的互动与学习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短短40分钟,音乐的鉴赏与学习是可以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音乐是泉水的叮咚,是夏日的鸟鸣。课外的学习往往是基于学生们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接受生活中的旋律,用探索的心去发现快乐的音符。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领略这些课外媒体所传播的优秀歌曲,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起演唱,这样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游戏中鉴赏。比如,像电影《音乐之声》作为一部经典电影作品,其中不乏那些让人传唱了几十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影,同时在有电影代入感的前提下欣赏与学习电影中那些经典的歌曲,这样一来学生肯定对歌曲记忆深刻,在看电影的同时也欣赏了音乐,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4.总结教学的过程避免进入误区

课后总结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很多问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才能体现出来,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才能够避免走入教学误区。构建互动课堂往往会变成对学生的放任自由,这绝不是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为了避开这个误区就需要教师明确课程目标,有了课堂主线就不怕学生成为一盘散沙的窘境。同时还要规范课堂自由讨论的纪律,以免出现在自由讨论的时候出现过于自由的学生,要做到散而不乱、自由而有序的课堂氛围。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教师要尽量与每一位同学进行教学互动,一来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来可以让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达到构建互动性课堂的目的。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离不开互动式课堂的构建。而转变教学观念则是一切的基础,想要成功地构建互动式课堂,就应该不断地创新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快乐自由的学习空间是教师今后的主题。让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韩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路

一、什么是有效的音乐课堂

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体验,有效的音乐课堂是在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从而在实践体验的课堂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内在音乐涵养。有效的音乐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实践提升的有效交流,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课堂有序而富有新奇色彩,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与交流,实践性与娱乐性强,学生学习参与度较高,自主创新强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二、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的思路

1.首先要践行音乐教学的实践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的音乐课堂重在兴趣的培养。一般而言,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较为固化的课堂教学,需要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而在普遍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有趣生动又富有韵律的知识经验融入音乐的教学当中,适当地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在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只是在迷惑时的一盏明灯,可以不断地指导他们学习,但学习的主体仍旧是学生自己,学生可以在不断地自我学习中完善自我。

(3)实践性原则

音乐的教学是说唱与练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当属实践教学,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所学知识,体验教学内容,从而领略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意与意蕴,感知音乐的魅力所在。

(4)创造性原则

创新是艺术源源不断的基石,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自身所处的条件,开拓创新,才能丰富艺术本身。在音乐的学习中,并不仅仅是指学习到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在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灵活应用音乐知识。创新性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人物个性的基础。

(5)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体范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自我的提升。在整体性原则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平等的照顾与对待,让每一位有音乐兴趣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音乐实践教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思路研究中,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方法。适当采用创设情境,灵活教学,不断开拓音乐教学的教学思路;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中,需要将实践性的普遍理论融入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分类,并不仅仅只是说唱的内容,因此,需要融入舞蹈动作和音乐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如何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科学教学。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思路的研究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思路的研究方法因采用最为普遍的科研方法的研究步骤,首先要明确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即提出问题;制定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实践。在实践之后,需要对于教学的实践结果进行课后的评价,找到教学的不足与缺陷,从而进行课后的修订,然后再次进行课堂实践,检验修正方案,进行反思总结。小学音乐教育学科的有效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源头。它不断地通过各种生动灵活的音乐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灵敏度,提高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小学生感受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在音乐的实践中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地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音乐的情感,陶冶音乐的高尚情操,告别“下里巴人”的音乐鉴赏水平,学会鉴赏“高山流水”般的高雅音乐,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作者:洪文昊 单位:电子科大附小教育集团成都市海滨小学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我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绝大部分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从学校到教师都进行了教学反思,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教育机制,其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趋向于单一化、固定化,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氛围下,(天玩的小学生)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种传统、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禁锢了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新课改背景环境下

本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分别是互联网多媒体科学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游戏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以上这两种课堂教学方法都是新教育形势背景下时展的需要,都是一种情境式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完美展现。

(一)在新课改背景环境下,音乐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始终围绕着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来进行,包括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学内容要适当的引入,以便更好的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教育背景环境下,尤其是在音乐教学方面,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对于整个“教”与“学”的有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对音乐产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心理要素,这些都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挖掘、去引导。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应当坚持与贯彻以下几项原则:①注重音乐教学的审美性;②注重音乐教学的人文性;③注重音乐教学的规范性;④注重音乐教学的创造性;⑤注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技术。总而言之,新课改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更加倾向于一种“人性化”教育。

(二)“角色游戏扮演法”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引入

“角色扮演法”是指: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即在音乐角色的需要前提下,为学生量身打造表演形式中的角色,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角色的心理状态、情感表现等,组织学生将特定的演绎情景再现出来,且鼓励支持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注入表演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预留更多的可提升空间。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要遵循几点:(1)情景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2)演唱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3)尊重学生的再创造,即使存在错误;(4)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要积极正能量等。如:《春天在哪里》,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演唱这首童谣,记住歌词,基本会唱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歌词,来创设演绎情景,将红花、绿草、春风等物象拟人化,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来临,这些物象会说什么,会希望我们做什么,然后分派不同的角色给学生,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自我演绎,能够使得教育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歌曲的熟悉和会演唱,更加扩展到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三)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生更加趋向于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板书+讲课的教学模式,需要利用当下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授课内容变的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互联网的视频、动画、语音、特殊文字等功能,将呆板的教学内容赋予小学生思维,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辅之互联网教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监督,由于小学生处在好动时期,课堂音乐教育很难控制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视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是一个比较相对漫长的教育过程,其主要拓展渠道就是充分利用当前各方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以一种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学习渴望。

作者:夏成君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探索

1问题的提出

1.1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

从素质教育角度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

1.2问题提出的实践依据:

目前课堂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评价主客体单一。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市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2)评价方式传统。几乎音乐课堂上所有的评价都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这种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正是受课堂活动的单一、传统所限。(3)评价作用甚微。教师通过提问所进行的对陈述性知识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表面画的、肤浅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教师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重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下面市本人在探索过程中所尝试的一些新的课堂评价方式。

2课堂评价的主要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学习评价既包括直接评价、也包括对更深入的学习情况的评价。该定义给我们教师构建了一个创设新型课堂评价体系的平台。

2.1确定音乐课堂评价方式的原则

(1)教师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原则。教师在课堂经常使用的评价用语不外如“对”“不对”“很好”“回答的不错”“你做的真棒”,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赞同和反对。其实。此种用语对学生的激励性并不高。学生对此使用的语言反映也很平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语言要准确、得体,归纳起来为: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以其达到真正的激励目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确立对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2)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歌唱、律动等表现做简单的好坏之分,生根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因此,课堂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总之,课堂评价也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目标和理念。(4)注意体现开放性原则。本课程根据其特点,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观点,而是应该更开放、更大胆、更带有个性化。

2.2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

(1)进行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根据评价的不同主题而划分的一种评价类型,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从而做到自我提高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起关键作用,它决定了外因,所有的外因都需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所以本人认为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A、告诉学生评价的目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意在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B、引指导学生明确评价内容;C、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D、及时总结、交流。但是在课堂上,仅仅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不够的,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还应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例如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其他评价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2)进行学生互评的方式。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有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学生的歌唱、律动、创编等都可以让别的同学做出评价,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像小老师一样去评价别人,学生运用一定标准互相评价去观察、思考其他同学的进步与优势,扩展自己的视野,激励学生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若要监督学生的评价工作,可适当设计表格,以方便学生的评价工作。(3)进行延迟评价法,提高评价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是大量的即时评价,急于对学生作出好或不妥的评价,但此种方法极易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可适当尝试使用延迟评价法。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就会阻断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

3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的改革,有以下几点效果和问题:(1)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回答问题和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的融洽了。(2)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主动变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评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炳创造出更适合自己教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发挥互补性,使课堂评价更有效可靠。(4)课堂评价应该体现评价方式的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模式质性化、评价实施日常化的过程性评价特点,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5)教育的复杂、多面、发展性、决定了课堂评价的复杂、多面、发展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评价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的探索与研究,以进一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6)新的课堂评价模式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如果教师对此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把握,那么即使是形似,那么新的评价模式所蕴涵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一样得不到很好的发扬,反而有可能带来更坏的影响。

4结论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人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智慧,关注学生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灵魂。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要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精心呵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保护学生表现的激情和愿望,随着这种评价的日常化,必将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作者:王刘娟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探讨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像音乐课这样的辅修科目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开始被正视起来。新课标的推广下,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主要采取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

1.体验式音乐教学。

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等形式完成学习内容,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其他课堂中被充分应用,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2.信息化音乐教学。

之前的音乐课,大多只能老师弹钢琴,学生跟着伴奏学唱课本内容,这样比较单一枯燥。现在,现代化信息设备被带入音乐课堂,多媒体设备能更全面、更快捷地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带到学生眼前,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活动的前提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能帮助老师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课堂活动这样的细节问题。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原本充实的课堂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掘有效的课堂活动?怎样将课堂活动变得有效呢?

1.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课上,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坐在座位上演唱、欣赏。这样很容易就因为一时的分心而错过课堂内容。所以,有效的课堂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2.课堂活动要有趣味性。

一味地欣赏枯燥的交响乐或者讲授乐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老师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

课堂中的课时有限,课程进度也有明确要求,所以,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时长。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三、小学音乐课课堂活动分享

接下来,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简单地分享几个比较实用简洁的音乐课小活动。

1.听音识名人。

将不同作曲家相同风格的音乐分别播放给学生进行赏析,并讲解其中的分别。将学生编分小组,仔细听老师用钢琴重新演奏,说出对应的作曲家名字。

2.音乐大风车。

讲解完乐理知识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一个接一个地起立围着教室跑一周回到座位落座。当音乐停止时,刚刚落座的学生需要回答老师的乐理问题。

3.你来指挥我来唱。

讲解完基本的指挥手法后,用“击鼓传花”的形式选出一名学生到台前指挥,然后下面的学生要根据指挥,正确演唱制定曲目。正确的课堂模式,配合丰富的课堂活动,一定会让音乐课堂变得高效,并且充满趣味。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更牢固地把握审美标准。

作者:黄丹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第三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课堂教法整合优化策略

一、优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人性化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要利用多种媒体介质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适宜学习环境。教师生动讲解音乐故事、简介音乐人物、通过演绎展示等手段,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强大展示功能,播放相关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资料,能够创设特殊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对多媒体声像有比较强的敏感性,多媒体引导效果自然是高效的。在学唱《我爱银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星河图片,让学生对银河有了初步感知,然后组织学生讲关于天宫的故事。有学生提到牛郎织女,还有的想到孙悟空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传说。教师趁机引导:“关于星空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我们今天要学唱的这首歌又有了新内容,大家想不想学啊?”学生自然是异口同声。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讲述神话故事,为学唱歌曲做好前期铺垫,学生学习热情倍增。

二、优化教学理念,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固有教学理念进行深度反思。新课改为课堂教学带来崭新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得师生信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教师还会出现一些教学反复现象,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过去的“一言堂”到现在的“满堂问”,这都是非常偏执的做法。教师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常识进行解读,设计适合度更高的课堂思考问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不断校正教学方向,避免出现教学不和谐。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启动学习思维,对课堂教学问题展开多元探索。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师生互动水平。不妨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的是试唱练习中要注重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要注意身体的律动,实现音乐教学的多维互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教师音乐教学理念的不断升级,对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教师执行教学设计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有了保障。

三、优化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课堂介入,特别是合作学习形式设定,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并非是万能的,其形式设计也并非只有小组合作单一形态,同桌合作、小组间竞赛、大集体活动等,都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展现形式。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进行筛选和优化,形成最佳学习方案,提升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在学习《啊!朋友》这首歌曲时,教师先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感知。教师开始教唱歌曲,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旋律,能够独立歌唱了。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试唱,并根据试唱体会提出问题,每一个小组需要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为找到这些问题,各个小组都紧张地排练,每一个小组成员也都细心观察,希望尽快找到存在的问题。问题集中时,各个小组都能够将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针对性给出问题解答,解决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习小组找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不曾体验过的,学生感觉新鲜,参与度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四、优化课堂演绎,增强学生学习实践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演绎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演绎时机、方式、组织、展示等环节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历练的机会。小学生兴趣点很丰富,特别是对课堂演绎更是情有独钟,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演绎,学生都会积极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演绎内容、形式、展示进行精心设计,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增加演绎覆盖面,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音乐品质有重要帮助。在学唱《军民团结一家亲》歌曲时,教师设计课堂演绎任务:首先观看《红色娘子军》歌舞剧第四场相关视频,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演绎这个音乐片段,有领唱、合唱,还要有舞蹈演绎。学生听说要亲自演出,都显得非常激动,各个小组展开积极彩排练习。小组长先对角色进行分配,然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舞蹈动作设计,最后是合练。教师巡视学生准备情况,并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课堂演绎展示时,各个小组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虽然有些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学生获得的音乐感知是多元的深刻的。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给学生创造了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演绎效果相当显著。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需要进行教法学法的全面整合优化,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教学预设,体现分层教学意识。小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比较单纯,教师要从思想深处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世界,受到音乐熏陶和教育,在提升音乐认知的同时,培育他们的良好人格品质。

作者:巴钊媛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海河小学

第八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思考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的注意力会多一些,因此要进行正确的兴趣引导,让小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首先从自身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先加强综合素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展现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学习的魅力。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人不太一样,可能对于某一学科的喜欢只是出于对这一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小学生喜欢自己,然后在自己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合唱。另外就是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合唱歌曲,作为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合唱练习中来,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比较轻快的歌曲,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般来说是受学生喜爱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样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来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鉴赏能力,逐渐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需要多个声部的配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歌曲,各个声部之间要互相协调,达到平衡统一才能完美演绎歌曲。合唱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音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唱技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先要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调整气息,掌握好呼吸的节奏才能使演唱更加平稳,通过一些吸气呼气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训练这一技巧,通过有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保持身体直立,面部放松,自然呼吸,反复练习,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另外在换气的时候,也要采取平和的方式,尽量均匀平和,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换气影响合唱的效果。还有就是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音准以及节奏把握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音准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和谐,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音准没有把控好,也会严重影响这个合唱团队的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音阶以及音准的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把握好音准和节奏。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合唱练习一下,互相找一下存在的音准问题,并且指出,改正明显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寻找问题,将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进行指导,按照教师的指挥演唱正确的音阶。一般来说,通过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解决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掌握合唱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度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的划分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音质音色分成不同的声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同声部的学生要唱好不同音高的声音,否则很容易出现相似声部之间弄混或是串音的现象。如果歌曲演唱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小学生对于各个声部的把握比较困难,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选择降低声部或者是改变声部的方式让学生适应,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的难度。不能用难度太大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免小学生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心理,对合唱学习失去信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从而感受到合唱带来的乐趣。比如,《我相信》中,可能副歌部分的音比较高,教师可以适当降一两个音阶,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把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另外,合唱技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气息控制以及节奏把握,让学生能够有技巧地演唱歌曲,做到各声部之间互相配合,协调演唱,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一些难度,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作者:胡丽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