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教学探讨(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让“生活”成为激活孩子学习音乐的趣味园
1.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大鹿》时,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森林场景,并给学生讲述生动的故事,使学生身临其境,充满乐趣,为以下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在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时,我用“猜”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出本课教学的内容,并配上与歌曲节奏相应的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各种劳动动作,从而形象地让歌曲的节奏生活化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
2.用身边的流行音乐来充实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太感兴趣,对身边的流行音乐却情有独钟。对此,我经常选取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流行歌曲充实音乐课堂,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课本歌曲的学习也变得简单易行。
3.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时,我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围绕“如何从身边做起,热爱地球妈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让“生活”成为孩子参与体验、表现音乐的百宝箱
1.用歌表演的方式表现音乐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好动,尤其表现在音乐课上,他们感受到什么就自然地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如在歌曲《理发师》中出现了剪刀和喷雾器,这是孩子们早已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我只稍加引导,学生就能通过分角色表演将歌曲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切身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再一次将音乐与生活紧紧地联系与结合。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时,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前十六分节奏用母鸡下蛋“咯咯哒”模仿;后十六分节奏用马蹄声“嗒嗒嗒”模仿;附点节奏用知了声模仿;切分节奏用整队口令“向左转”模仿等等。在模仿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让“生活”成为打开孩子创造之门的金钥匙
1.为歌曲创编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2.为歌曲创编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动物说话》这一课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创编出许多种动物说话,并且和着音乐正确地演唱出来。
3.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如在让学生认识了一些打击乐器以后,我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模仿它们的声音,并给学生展示自己自制的一种乐器,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当同学们用自己自制的乐器,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注于教学实践。
四、让“生活”成为孩子们心灵养成的加油站
音乐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演唱一首歌,或者是掌握一点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些心灵的养成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如母亲节那天,我一走进教室,就弹起《好妈妈》,学生随琴而唱,我问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弹这首歌吗?孩子们齐声回答:“今天是母亲节”,然后就告诉我回去打算替妈妈干家务,送给妈妈一束花……祝妈妈节日快乐,一个简短的提醒,孩子们孝敬父母、热爱父母的品德得到升华。又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中,结合国庆节的到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快乐,去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让他们亲身体验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通过以上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在分享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进而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音乐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秦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研究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体验性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和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体验生活的情感
环境和人的心情紧密相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乐曲《森林的歌声》是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和优美的乐音交织而成的,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真实的声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孩子创建一个神奇的大自然场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或者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大自然世界,让学生听听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对比,从而激发他们心之向往的渴望,开拓学生视野,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而且还从音乐知识中接受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决心和信心。
(二)体验爱的情感
美的旋律与精妙的歌词才能组成一首完美的歌,好的歌曲能让人感到快乐,感到自在,在音乐课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学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时,在音乐组织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慢慢的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感染,通过听、看、说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感情”作为主要线索,用语言描述一个动人的音乐故事,用歌声表达一份真挚的音乐情感,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通过各方面的提问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诱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当感人的歌词在心中缓缓流淌时,教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了解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中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体验快乐的情感
快乐的气氛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理解乐曲或歌曲想要表达的最浅显易懂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好教学目标,完成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音乐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如在对《咱们从小讲礼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想一些相关的游戏,运用提问的方法去了解学生对于礼貌的认识,再让学生唱一些与礼貌有关的歌曲,老师、学生之间运用礼貌性的语言进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体现,师生共同总结讲礼貌的好处。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创造的快乐世界里一起体验快乐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课堂上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内在而丰富的快乐情感,让学生学会讲规矩、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实践性音乐教学是指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所学到的各种技能技巧,不仅能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在音乐知识的延伸当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集体主义的真正意义。
(一)自主性音乐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学课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设计方式,都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歌曲的意境和歌曲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教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语言性导入法,观看视频,动手操作等引导学生学习。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融合舞蹈、动手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的同时,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增加学生好奇心,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发小国旗,让学生手拿国旗,教师讲解国旗上面的每一个五角星是怎么来的,以及代表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在自主实践中感受国旗的神圣与庄严,在听、唱、想象中一步一步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合作性音乐实践
在合作性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计好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游戏。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简单概括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二年级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鸟、葡萄架等角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按他们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最真实的角色,也可以做角色互换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感受身处在别人的位置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哪个角色是最不好演绎的,哪个角色是最容易诠释的,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让学生在自由探讨中看见自己的短处,了解到合作就是需要很多人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会在合作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意义。
(三)探究性音乐实践
音乐本身的抽象性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自由的想象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想象的情景也可以不断变幻。四年级音乐课《铃儿响叮当》中,学生聆听音乐之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纷纷回答心情好、自由等等。教师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以乐器为例,自由配乐,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心理所想的乐器搭配,试着弹奏,进行实践探究。在进行弹奏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自己挑选出适合这个曲子的乐器去进行演奏,然后告诉老师哪一种乐器的搭配效果会比较好,听起来比较和谐,容易让人接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在语言性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上好音乐课,在课堂中通过语言的组织性、形象性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一)音乐语言的组织性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应该紧紧地连接到教学内容。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比如歌曲《红星歌》,当教师用艺术性的语言朗诵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语言力求精炼,把歌词中的每一个部分认真的讲给学生听,不管是气势磅礴的部分还是抒情的部分,都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既能认真听,又能感受到每个部分带给他们的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教师应当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创设情境,努力为学生体验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运用比较、问答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音乐知识,获得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以及音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每一位从事音乐教学的人都应当在教学语言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体会音乐真实的存在价值。
(二)音乐语言的形象性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音乐教师应当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借助课外读物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关于放牛郎的小故事,并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放牛郎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应当具有感染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有兴趣把整个故事都听完,使学生真切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通过朗读、想象等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讲解,把学生带到一个极其悲惨的感情世界,感知王二小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王二小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作者:赵?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一、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自由的音乐教学氛围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尊重、理解、信任、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构建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中学音乐教学。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学生能力强并且有极强的表现欲望,而有的学生能力较弱且显得拘谨、内向。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我会竖起大拇指,以欣赏、激励的方式让他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对于拘谨、内向的孩子,我会摸摸他的头:“音乐里没有对与错,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就是最棒的。”除了语言鼓励外,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是鼓励,都会给学生以安全感和亲近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在活动中让学生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并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信的去歌唱、表演。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对每个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几乎每堂课我都会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他们体验通过表演获得的成功喜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采用个别表演、分组表演、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表现力欠缺的学生和擅长表演的同学结对子;让表现欲强的同学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结对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这样,长此以往,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在无形中培养孩子们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大环境、大自然,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境培养良好的情感
“活教育的理论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孩子直接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这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的理论中提出来的。于是,身处“世外桃源”的我们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歌唱大自然。例如:在“春天”这一音乐主题教学中,在活动前,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项关于“玩儿”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去采野花、追蝴蝶、放风筝、捉鱼、挖野菜,寻找春天在哪里。在课堂上,把自己看到的用歌声或者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样,夏天、秋天、冬天,每一个季节来临之前都启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观察、去感受。孩子们一年四季都能在大自然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与收获。这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满足了学生爱玩儿的天性,又利用音乐创编、表演等形式适时地表达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获得成功快乐的情感体验之外,还能陶冶情操,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从而促进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发展。
四、用“信任”营造自由,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由于当前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过于放任娇惯,导致有些孩子缺乏集体合作意识,往往表现为孤僻、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倾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以舞蹈、合唱等形式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声音强弱、口型、气息以及演唱姿态都尽量保持一致。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无论是低声部或是高声部,无论领唱还是伴唱,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以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而小学舞蹈通常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一致的动作,通常是衡量舞蹈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在训练中只要有一个孩子动作不协调,态度不认真,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养成一种主动关心他人、自觉守纪律、注意集体合作的行为习惯。同时,在舞蹈训练中,既要求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又要求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通过实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只有通过集体协作和个人努力,才能表现出优秀的作品,这样,在逐步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随之形成了。
五、结语
总之,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探索实践发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在以后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将从多方面继续探索,充分挖掘和利用音乐学科的有利因素,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抓住时机,积极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付鑫 单位:天津市西青区青凝侯中心小学教师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欣赏课的应用
一、优化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
(1)活跃课堂氛围
我们熟悉的音乐欣赏课不外乎是老师播放一些经典曲目,这样的音乐欣赏课带给学生的仅仅是枯燥的旋律而已,学生对于老师将要进行的教学步骤烂熟于胸,课堂氛围十分无味。但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以肢体、表情、声音等形式来表达自己获得的感受,课堂氛围因此变得和谐愉快。
(2)减小学生的课堂压力
在以往音乐欣赏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而采取让学生发言的方式,学生们被强制要求表达自己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的体会和感受,这为那些对于音乐相对不敏感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课堂压力。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学生会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触动,而且也不用单纯地用语言去描绘自己的内心,摇头、挥手等动作均可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3)弥补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个体差异
传统音乐欣赏教材大多给出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作者创作背景等信息,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和禁锢。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却能弥补这种差异,学生只需用心体会音乐中的情与美并从中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即可,不必在乎教材和他人,这给了学生一个更广阔自由的空间去放飞自己的音乐感觉,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1)尊重学生的个体性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受音乐的空间,教师习惯于将教材上的描述和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这让音乐欣赏失去了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去感受音乐中流淌着的美。
(2)激发学生创造性每个小学生都是新鲜的生命,他们在任何方面都保留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常会采用音乐游戏、随意舞蹈等方式来启迪学生,学生有充足的自主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1)挖掘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自然与生命的交流,它是世界上最为和谐也最能抵达人内心的交流方式。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发掘出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枕,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宗旨就是让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下尽可能地激发出内心对音乐的热爱。
(2)增加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
人在音乐中会产生繁杂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复杂程度与人的经历体验也有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一个独特的方式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深刻而真实地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同时,这样能激起学生心中更多的共鸣,增加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3)让学生的音乐感受得以宣泄
音乐是人的本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宣泄自己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的审美感受,而这种最基本的需求在传统音乐课堂上却不能得到满足。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不会要求学生做什么,也不会点名要谁说什么,只会用一些必要的语言、表情暗示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唯美的音乐审美空间。
四、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的魅力不在于快速教会学生一些歌曲或是演唱技巧,而是在于能让学生亲密接触音乐,小学音乐欣赏课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细致入微地体会到作者创作曲目时的复杂情感,只要学生能在音乐的熏陶中找到对音乐这种高雅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于音乐的深入钻研就会水到渠成,只有学生真正主动渴望得到音乐环绕耳畔的惬意,他们才会去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的最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鸥 孟梦 单位:济南市槐荫区刘庄小学
第五篇:新课标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作者:李玉余 单位:泉州市云山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元素性教学
一、在生活中学音乐,体会音乐情感
在学生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无论是学生每天传唱的家乡童谣,还是街头商人的叫卖声,学生都可以随口唱上几句。基于元素性音乐教学的理论,就是要让我们的音乐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音乐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趣与快乐。比如,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家中各种家禽的动作,并认真听它们的声音。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在班级中模仿自己家中的家禽的声音,让其它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给激发起来了。这时候,再引入这一首歌曲的教学,学生就会以极其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来的。如果我们只是就教材教教材,学生由于没有丰富的生活作为基础,那么就不会调动他们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不会激发潜在他们脑海中的各种家禽声音的表象。那么,在学习完小鸡与小猪的叫声之后,学生就没有什么创新性的音乐模仿了。这样,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二、在游戏中学音乐,感受音乐节奏
把游戏融入到各科教学中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元素性音乐教育理论也提出了音乐游戏,它认为音乐游戏是架起音乐与生活的桥梁,游戏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它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家中已经模仿了许多种家禽的声音与动作,所以我就让学生边模仿这些家禽的声音边做游戏,在教室中间模仿动作,边走动边唱歌,学生学那憨态可掬的小鹅、小猪,那昂首阔步的公鸡,摇头摆尾的鸭子,活泼可爱的小狗等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学生还在模仿的动作中加入了舞蹈的动作,让自己在游戏中的表演更加完美,更加让人赏心悦目。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各种家禽的声音与动作。整个游戏过程,学生没有感受到一点的疲劳,相反,学习的积极性还非常高。到了下课的时候,我让每一位同学模仿一个动物的动作,嘴里唱出它们的声音走出教室。这样,这节课就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元素性音乐游戏是基于教师对教材歌曲中的各个基本音符的解读来设计的,然后基于这些音符之间的联系,能设计哪些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做哪些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设计游戏,可以较好地把学生带入到游戏情境当中来。如果我们所设计的游戏与音乐内容旋律不匹配,那么学生在做游戏时就不可能做到动作协调,甚至会给别人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使学生不愿意去做游戏。另外,还要注意开发本地方的游戏素材。这样,由于学生对游戏内容非常熟悉,就可以不经过别人的点拨而迅速融入到游戏情境当中来。如果我们所组织的游戏是学生陌生的,甚至离学生的生活很远,那么光调动学生的游戏兴趣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就比如上述的教学案例中,让学生模仿家禽的动作,由于这些游戏内容源自于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所熟悉的游戏内容,所以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快速激发起来。如果让学生模仿的是他们陌生的动物声音,比如狼、虎、猴子等声音,那么就会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三、在语练中学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也许有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就是音乐教学,而语言的训练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事情,与音乐教学不相干。其实不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促进作用。元素性音乐理论也提出,要让音乐教学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语文训练中有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有语言训练,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比如,在教学这一首歌曲时,我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填上其它动物的声音,可以再增加一些拟声词。这样,学生为了让自己所填写的歌词更符合节奏,就会认真揣摩音乐旋律与节奏,让自己所填的词更能琅琅上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音乐的旋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基于元素性音乐理论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只有深入钻研这一理论,才能让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音乐学习的主人。
作者:窦琦 单位: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探索
1.优化音乐合唱的教学方法探索
情景法。合唱是一种动态的、群体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情景的精心预设和铺垫,往往能擦出精彩的火花。想象法。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吸气易抬肩且气息短浅、不会保持气息、呼吸方法错误等现象,可以采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并练习。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气息控制时,不妨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大自然:“同学们,眼前花朵上停着一只漂亮的蝴蝶,你们想捉住它吗?我们该怎么去捉?”学生此时表现出屏住呼吸,轻轻地、缓缓地伸手去捉,生怕惊跑蝴蝶。这时教师提示:“同学们,这种感觉就是气息的保持。”学生在意境中很快理解了气息的控制。移情法就是把学生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如在练习呼吸时,可以让学生用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等。合作法。合唱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如教学《两只老虎》这首歌时,不妨让师生分别扮演大老虎和小老虎,先由“大老虎”唱,再由“小老虎”唱,同时要求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聆听教师演唱的声部。待数次合作演唱后,再变换角色演唱。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调性上演唱,并注意辨析,让学生对教师和自己的调子进行高低比较,提醒学生可以用手势来表示。这样的练习必将会让学生的和声听觉愈来愈敏锐,增强和声的表现力。
2.优化音乐合唱的教学对策
丰富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音乐训练以齐唱歌曲为主,可以选择一些在和声上比较有规律的循环往复的歌曲,用固定的音型做伴奏,来提升合唱教学效果。如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伴奏音型,短小的歌曲只用一个音型,较长的歌曲则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型。伴唱声部可以是较低音区的节奏性的和声声部,犹如交响乐队中低音提琴,也可以是较高音区的宽广性的副旋律声部,如同交响乐队中的小提琴一样。丰富而富于变换的表现方式,必将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创造性使用教材。在现行低年级的唱游教材中,几乎没有合唱的内容。如何能让学生在歌唱中接受到合唱训练与渗透呢?既可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和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个好、身心特点,对教材作出相应的“裁剪”,又可适当补充一些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外的优秀作品,以加深拓展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律动式听赏训练。律动式听赏指通过律动活动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间建立起一种分析、交流、合作,引发音乐、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律动不在于动作的夸张与漂亮,而在于让旋律走在学生的律动里,让不同声部的旋律在律动中交流。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曲出现了二声部,听赏时让学生面对面,高声部学生站立,感受蓝天上的白云,声音轻柔;低声部学生坐着,感受孩子们划着小船在愉悦中歌唱的情境。通过律动听赏,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各声部的歌唱,而且可以让学生“听”到声部间的交流。
作者:费香香 单位:常州市刘海粟小学
第八篇:小学音乐参与式情境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大内驱力,也是促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心里的抵触情绪,减轻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此外,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课堂上,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比如我在教学《瑶族舞曲》时,我就利用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遍歌曲,然后让学生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让他们随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舞,学生们不仅自己跳得很好,还会欣赏其他同学的舞姿,真是互帮互助,相辅形成,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们的即兴即舞,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音乐热情,还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或是几种。音乐课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现在抓起,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与音乐相融合。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带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完成新课改对音乐课堂的要求,从而增强学生的能力。
二、开拓学生参与音乐体验的途径,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离不开学生的艺术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现音乐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实践是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自己,从而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自信,音乐的教学效果也会提高一个层次。如教学《西风的话》这一课,这首歌曲主要表现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色,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每个学生对秋天的感受都不同,所以当我为学生们播放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是舞蹈、诗歌、表演、唱歌、乐器等等,甚至是画画也可以,然后让学生们来展示,并请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们热情高涨,表现得非常主动,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歌曲的内涵,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参与式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同时帮助学生们完成内心的真正体验,把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出来。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以后,各方面的机能都会被调动起来,比如情感方面、思维能力还有行为方面,这样有利于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实现对学生的整体塑造,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把握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加强参与学习的针对性
音乐学习的好坏,不仅是后天的努力,先天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天赋都不一样,在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及个体差异,在音乐课堂上,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于表现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比如在教学《集体舞》这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们唱起来、跳起来,并把学生分成了小组,如主动性强的与比较腼腆的一组、能力好的与能力差的一组等,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表演。或是组与组之间对演,或是组内人员表演。总之,优秀生带动差一些的学生,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们学得高兴,老师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明显。不管怎样,要培养所有学生的音乐兴趣,不能丢下一个。教师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们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决不能以一概全,同时还要进行分类指导,力求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对于那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多给予关心,决不能置之不理。
四、结语
总之,参与性情境教学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它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手段,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音乐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陈丹丹 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