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营造气氛,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音乐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小学生好动喜欢热闹,音乐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放松和心灵的宁静。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时,要注意课堂学习气氛的培养。教师表情不能太过严肃,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意身份转型,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如果教师不能放松表情,学生还是会产生一些畏惧情绪。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娱乐。学生与教师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自觉性大为提升,教学效果自然会呈现出来。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教学环节设置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表演、引入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播学生喜欢的音乐视频、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学习一些小动物的歌曲,教师可以将丰富的自然环境因素作为音乐背景展示出来。学生自然会受到阳光、花草、树木、白云、蓝天等美丽景色的感染,在学习乐理的同时,情感因素也会被激活,对音乐感知自然会更深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情感走势,需要教师加以调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情感成功升级。
二、挖掘教材,实现情感思维对接
小学音乐教材中饱含情感因素,需要教师进行深度挖掘。我们知道,不同时代有不同音乐形式,同一时代的不同人群也会对不同音乐形式产生个性追求,这就是音乐本身个性魅力导致的。音乐情感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构成要素,不同的人群对音乐情感敏感度呈现差异性。教师要对小学生情感需要展开音乐情感渗透教育,而不是根据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安排设计教学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匹配性。小学生生活体验比较狭窄,对音乐的感情认知自然也有狭隘性,教师需要对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进行全面考量,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展音乐情感教育创造有利条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呈现不同维度,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实际进行针对性挖掘。特别要注意音乐作品有时代性,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触点。如学习《读书郎》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产生背景不熟悉,对歌词中的情感因素自然会产生认知障碍。教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针对性解读,要将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主义情感进行对位渗透,“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这些歌词都是有特定指向的。教师在解读时,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学生才会领会到位。只有将学生现代生活元素进行整合,实现教材文本和学生思维认知的对接。学生对作品中体现的思想内涵才会有全面认知。学生情感被触动,再来学习这首歌时,就会多了一些责任感,而不是游戏感。
三、培养美感,强化实践学习体验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音乐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能够给人带来生理快感,更能够造成思想情感触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呈现多元性、多维度,并不能用简单的“欢快”“、抒情”等词语来概括,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感知,那种发自内心的美感才会成型。要培养学生音乐情感,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情感、想象、意志等情理因素的爆发。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认知,对流行歌曲却情有独钟,这是学生生活阅历造成的。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或者拒绝一些东西,但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发。小学生喜欢校园流行音乐,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就以流行音乐作为教学突破口实施情感教育。如一些现代流行情歌,这显然不适合小学生演唱学习,但学生对这些旋律的喜爱之情是非常强烈的。教师不妨来个“偷梁换柱”,利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填写适合学生的歌词。甚至可以发动学生来改造流行歌曲,学生会在学习实践中,对乐理有深刻认知,对自身思想情感有清晰的把握。教师也可以采用主动出击的形式,强行对学生进行适度音乐情感渗透。如选择优美民歌作为音乐课背景音乐,《茉莉花》《沂蒙山小调》《信天游》《映山红》等等,在课间经常播放,让学生时时接受民族音乐的洗礼。这对培养学生民族情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是音乐教师的基本意识。教师要正确认识音乐情感因素,利用自身专业技能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情感感知渗透。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情感升华、品质熏陶、意志历练。最终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作者:顾海娣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卢公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