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摘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战略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自身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音乐课程在融入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有丰富的资源,二是生动有感染力,三是直观感性。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除不够重视,还有着力点少、方法单一、视野窄等问题。针对这些,教师应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思路和策略进行优化,熟悉融入路径,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路径。任何学科、任何教师,都应将向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视为己任。音乐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条件,第一,音乐的学习内容中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比有些课程要便利得多,比如传统的民族戏曲、传统的民族乐器等,这样的教育素材有很多。教师组织传统文化不必担心素材问题,也不用担心会影响音乐主体教学;第二,音乐富有感染力,学生喜欢这门课。学习中既能保持较好的积极性,又可激发情感,使之对传统文化由浅层认知迁移为深度的认同;第三,音乐具有感性的特征,与学生的思维特征比较符合。一些学科多抽象的理论,而音乐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纳。但音乐课程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毕竟不是主体教学,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是融入效果不理想,或是影响音乐课程主体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享几个路径和方法。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着力点少

音乐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无疑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但也需要认识到,毕竟音乐才是课程主体,传统文化的资源、因素在教材中往往是隐性的,并不是直接点明和呈现的。因而,还需要教师从教材、教学内容中去发现、提炼。有些教师不重视这点,只是遇到显性的素材时才会组织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在《采莲谣》和“京胡”的教学中,前者是民族音乐,后者是传统乐器,一眼就能看出与传统文化相关。但如果是教授《节日舞》这一课时,教师就会认为没有传统文化的借力点。这样,融入传统文化的着力点比较少,教育力度会比较单薄。

(二)方法单一

传统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可以融合为一,但二者的传授规律显然也有区别。音乐是艺术,包括技术、乐理、赏析,重在知识、技能,而传统文化既是物质又是思想,重在认知和认同。所以,融入传统文化必然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不能完全采用音乐的教法。教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却把握不住传统文化的传授规律和要点,往往就会采用比较“简单粗暴”的策略,即,直接向学生宣讲。单纯的宣讲,能起到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但并不匹配所有文化的传承规律,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视野狭窄

前面提到,音乐本身和乐器都会涉及传统文化,如民乐和民族乐器,但这只是音乐较为显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实际上,音乐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要比这广得多。但部分音乐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视野仅放在音乐上,即,与音乐有关的传统文化。这样,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范围会比较狭窄,影响其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和认知,也使文化素养的发展受到了局限。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乐曲

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设计明显关注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涉及,教材中大量地安排了中国传统乐曲,而且种类也比较丰富,有古典的戏曲,也有多个民族的乐曲,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民谣,这些乐曲是音乐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最显性,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所有音乐教师只要有融入传统文化的意识,就能精准地抓住这些着力点。比如,《大雁湖》是一首鄂温克族民歌,是典型的民族文化类别的传统文化。教师教学生欣赏、学唱这首歌,既是音乐技能教学,又是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这样操作,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没有深度的。即,学生的思维始终关注着音乐,并没有在头脑中建立传统文化意识,自然也就不会因这首歌的学习而生成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或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理解。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示和引导。如,拿国外的民歌和这首歌进行对照,让学生辨析中国民族乐曲与国外民族乐曲在风格上的差异,从而在乐曲中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豪放、开朗、向往自然和热爱乡土的思想品质。

(二)歌词

通过歌词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在音乐课堂上较容易被教师忽略,因为音乐教师通常认为解析歌词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有重复,不是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其实,即便不是为了融入传统文化,教师也应关注带领学生解读和赏析歌词,因为歌词和乐曲互映,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往往需要从歌词上去着力,而感悟歌词的精神主题通常需要通过音乐的渲染来达到一定深度。因而,在音乐课堂上解析歌词并不与音乐主体教学冲突,反而是对音乐教学本身的深化和促进。从歌词中提炼出传统文化因素要比通过民族乐曲进行教学难一些,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光和较扎实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清晨》这首歌的歌词的核心思想是“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这种珍惜时光的思想观念,不仅是当代的年青人才有,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类似表述。如“一寸光阴一寸金”,还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典故,都反映了这种思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度品析歌词,结合先贤的诗句和典故,引导学生建立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思想,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精确地把握歌曲的意境,同时也完成了有深度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乐器

乐曲之外,乐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且自成一系,在世界音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乐器在我国不仅是一种音乐领域的文化,也同时是精神、思想、人格、伦理方面的文化。在古代,乐器的用途起于祭祀,是一种重要和神圣的礼器,什么身份的人使用什么规格的乐器、演奏什么音乐都有严格规定。成语“礼崩乐坏”典出于《论语•阳货》,就可印证乐器、音乐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音乐教师都知道中国乐器也是传统文化,但一般只是让学生去认知中国有哪些特色的乐器,如笙、笛、箫、琵琶、古筝等,而并没有带领学生向思想、价值观层面去了解中国乐器所包含的内在文化因素,这一点应引起教师的关注。比如,在带学生认识古琴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让他们从乐器角度去了解中国传统的友谊观。

(四)链接

由音乐课程中的一个信息点以链接的方式向传统文化迁移,是一种“高级”的传统文化融入路径。链接式的融入可以使传统文化教育完全跳出音乐的范畴,带领学生到更广阔的传统文化空间中去,打开文化视野。但这个路径有一个难点,教师仅有方法和意识是不够的,自身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积累,否则不可能发现链接点,不知道向什么方向去。比如,在带学生欣赏《节日舞》这首曲子时,本来主题是儿童节,但教师有意延伸主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儿童节是属于我们的节日。那谁还知道,我们还有哪些共同的节日呢?”学生纷纷回应有“春节”“中秋节”。教师又问,“嗯,说得好!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节日呢!有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教师一边问,一边给学生讲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饮食、传说等相关文化内容。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

除讲授法,根据传统文化内容的特点,教师还可采用很多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探究法。教师在引出传统文化话题后,不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且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如前面提到的节日话题,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节日的文化后,让他们课下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节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向父母请教等方式去研究相关的风俗文化。体验法。对一些可以参与的文化内容,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观看、了解,而且组织他们进行亲身体验。这种方法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强,既可保持学生较好的学习主动性,还可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如在带学生欣赏《新疆舞曲第二号》时,教师不仅让学生听,还播放新疆人民跳舞的视频,然后又让学生站起来,教几个新疆舞的典型动作,让他们学一学、跳一跳、比一比,亲身体验到我国民族舞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音乐课程在融入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应重视并积极组织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为着力点少、方法单一、视野狭窄。对此,建议教师系统把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敢于跳出教材,助力小学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静.探索小学音乐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J].神州(上旬刊),2019(31):79.

[2]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评鉴,2018(1):119—120.

[3]周梦菲.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3):57—58.

作者:张海燕 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青草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