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效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效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效性

【摘要】为跟上新时代教育教研创新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本文对小学音乐学科教研方式展开研究,确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教研,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整体互动的立体培训式教研,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教研。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研方式;优化实践

高效的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实践活动是广大教育研究者的追求,同时也是教研者的重要任务,如何引导音乐教育自觉参与到学科教研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激发思想碰撞,喷发教育火花,刺激教育灵感,是广大教研者不断探究教研实践优化方式的根本动力源泉。[1]基于教师的专业性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四种切实可行的教研实践策略。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教研实践

主题式教研是指把一个时期内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集中性问题,作为研究专题或者教研活动主题,组织展开教研实践活动。其主要的开展流程如下:

(一)前期准备:联合各地小学举办音乐学科备课专题会议。各个学校自主进行音乐备课组长选拔,以组长为中心进行专题教研实践。

(二)公开教学:学校应该首先联合其他学校,开展区级以上层面的音乐学科集体备课,与各大学校进行前期音乐教研优化实践成果的分享交流,在交流中评选出双基和审美相对优异的学校,并由该学校推荐几位优秀教师进行小学音乐学科公开课教学,实现先进教育理念的共享,促进学校音乐学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校教师进行现场音乐教学实践观察,为音乐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分享提供重要渠道。最后,学校应该引导音乐学科教师进行深度反思教学,学习先进音乐学科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落实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学任务。

(三)展示交流:第一,组织音乐学科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处理教学中双基和审美之间的关系,并要求教师撰写相应总结性文章。第二,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的音乐教学观念,进行音乐公开课的设计,在展示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分享,提高音乐学科教师之间交流的整体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主题式教研实践活动应该重点突出教师在音乐学科教研中的地位。从教研工作组织者角度,要认真进行教研活动流程设计,科学设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点,提高教师参与途径的丰富程度,同时体现层层递进的活动开展原则,引导不同专业素养层次的音乐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研活动。除此之外,主题式教研实践应该要持续性关注音乐教师的教学实况,将教研活动看作一个长期的任务,提高音乐学科教育的持续性良性发展。

二、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实践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我们的田野》教研组磨课为例,可以采用“一课二链三磨”步骤开展音乐教研实践活动。“一课”具体来说是指根据《我们的田野》这一首歌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音乐教师的教学专长,自主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流程设计。“二链”是指将各大学校音乐优秀教师进行链接和关联,促进学科教师共同进步;链接技能巧度、文化厚度、民间热度、乡土文化等内容来进行音乐作品筛选,促使“死板”的音乐教材“生动”起来。“三磨”是指对教师音乐教学课堂进行三次磨砺改革。第一次磨砺是指新旧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带领新教师进行教学磨炼,帮助新教师初步认识音乐学科教学本质,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关联和解构;第二次磨砺则是指教师在音乐备课小组中的磨炼,学校应该组织引导全体音乐学科教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优化方式讨论,实现对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初步优化;第三次磨砺是指音乐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的磨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强化各个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经历写课、评课、上课、说课、备课等教学实践环境,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发展。以教研组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小学音乐学科教研实践,充分发挥教研小组的集体力量。在此过程中,所有教师都从研究苏少版音乐教材着手,经历了年级层面、学校层面、学区层面、学区间层面的磨课,教师都可以在此过程中收获许多。

三、整体互动的立体培训式教研实践

以“将地方戏曲引进音乐课堂”教研实践活动为例,针对教师不会演唱本地音乐戏曲的教学现状,教研组应该定期举办相应的教学培训活动,打破教师聆听、专家授课的常规模式,实现立体相融、整体互动、全员参与的教研培训模式。角色互换:立体培训式教研实践的第一环节是让音乐学科教师们进行越剧欣赏,设置相应的“越剧知识抢答竞赛”活动,选取班级以为学生进行活动主持,并将音乐学科教师分为对立的两个团队,进行音乐知识抢答活动,帮助教师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切身投身于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进行抢答。全场互动:立体培训式教研实践的第二环节是邀请地方戏曲专家进行戏曲知识科普。除了授课,戏曲专业更多应该带领音乐学科教师一起参与学唱、模仿、体验等活动,让教师身临其境式地感受和体会地方戏曲文化。立体相融: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音乐学科教师根据所学的戏曲知识进行即兴音乐表演,专家则在一旁加以指导,活跃整个教研实践活动的氛围,促使掌声、笑声、歌声盈满整个课堂。立体培训式教研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常规教师是“听 众”、专 家 是“主 体”的 现象,突出音乐学科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其中,立体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立体式。在教研实践的各个环节,每一个层次音乐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性,教师既可以与学生实现角色互换,也可以与专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探究,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

2.空间扩大化。鼓励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研实践,将实践活动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各个音乐学科教师,实现台上台下的立体相融。

3.内容多样化。囊括临时表演、知识问答、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教研实践

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教研实践活动中,“会诊”的对象是音乐学科教学经典案例,“会诊”的医生则是参与教研实践活动的全体音乐学科教师。具体的做法如下:确定案例:在教研实践中,首先要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案例筛选,强调案例的真实性,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促进教研活动开展意义和价值的提升。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花鼓》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中。在具体的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先检测班级学生是否预习有关花鼓的音乐资料,并与全体学生一起讨论中国花鼓的背景、起源、主要发展地、发展现状、音乐含义等内容的介绍,将音乐主题讨论作为整节音乐课堂的主体,弱化了音乐歌曲欣赏环节。病情分析:根据上述音乐学科教学案例,教研组可以组织全体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音乐学习方式、音乐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流程进行意见发表,正确分析出“ 上述案例教师不能合理进行综合性和音乐性潜在关系的处理”的症状,明确诊疗对象的具体“病因”。对症下药:在分析出案例教学的“病因”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处方”,实现“对症下药”,即音乐学科教师的反思环节,对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个性化的教学改革调整建议,并促使教研组成员达成一致性的意见,提出相对详细健全的“诊疗方案”。案例形成:将“诊疗方案”应用于实际性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新旧问题进行再次研究,对“诊疗方案”进行实时性的更新,促进教学实践的再次优化创新。在持续性的反思活动中,可以使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评价能力和教学水准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以案例为载体的会诊式教研实践活动,强调音乐学科教师自我反思和团队协作反思环节,注重教研理论与教学实际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将教学实际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作为整个教研实践的中心;注重教师音乐教学问题的自我剖析,更加注重全员培训和集体参与。经历这样的音乐学科教研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提升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提升教师解决音乐授课问题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推动音乐学科教育更上一层楼。[2]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音乐学科教学的专业性发展,在教研活动中应该遵守以教师为主、专家为辅的原则,立足于教师思想、经验和智慧,充分发挥各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价值、意义和创造力;采用多样的教研活动开展形式,激发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的热情;注重教研实践活动的自我反思和集体反省,不断地推动音乐学科教学的创新改革进程,促进音乐学科教育事业的长久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品.东阳市小学音乐教学研讨活动剪影[J].音乐天地,2021(3):6.

[2]  刘祎.浅谈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创新实践[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220-221.

作者:袁文明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