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内涵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内涵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内涵探究

摘要:音乐素养是小学全科教师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要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阐释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构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地域优势注重特色培养、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全科音乐素养内涵策略

“全科教师”这一定义最早由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求教师能够独立完成小学阶段多门学科教学工作。在我国,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补充‘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1]201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2]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维度下的学科知识领域“要求教师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通识知识领域要求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3]。从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家从政策层面对小学全科教育做出指引,要求小学教师体现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所以,音乐素养是小学全科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之一。音乐素养是个体的一种音乐能力或者音乐素质,是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音乐基本知识、掌握的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音乐实践能力。从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角度出发,它包括识谱、视唱、节奏、和声、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音乐知识。全科教师的音乐素养可以理解为与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和内容直接关联的综合音乐能力,但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能力,它反映出音乐的本质特征和音乐审美价值,是高于音乐技能技巧的个体素养。本文的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主要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在音乐、美术、体育中以音乐科目为主攻方向的小学全科教师所应具备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的内涵

(一)音乐知识素养。音乐知识即音乐学科知识体系,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全科教师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根基,是发展审美体验、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具体包括:第一,基础乐理知识,全科教师要会识读简谱与五线谱,熟练掌握简谱与五线谱中各种音符的含义,知晓乐谱上各种音符的实践运用;第二,掌握中外音乐发展史,关注中国民族音乐和欧美音乐,具有丰富的音乐历史背景和理论知识,才能在音乐活动中将世界民族音乐展现给学生,发展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第三,音乐鉴赏能力,要求全科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作品风格、旋律以及所表达的内在思想情感等有正确的感知与理解,通过鉴赏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技能素养。全科教师需要掌握的音乐技能主要包括歌曲演唱技能、钢琴演奏技能、舞蹈与舞蹈创编技能等。从现实角度来说要求全科教师精通所有的音乐技能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第一,歌曲演唱技能。拥有较强的歌唱技能也是提高全科教师个人魅力,培养学生歌唱兴趣的重要前提。全科教师应具备独立歌唱的能力,能把握儿童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能采用范唱、清唱、合唱等方式来表达歌曲情感,呼吸方法正确、节奏准确、吐字清晰。儿歌是小学生最普遍演唱的歌曲,全科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儿童歌曲以及积极向上的经典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第二,乐器演奏技能。小学全科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会弹唱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儿童跟着钢琴伴奏学习歌曲,有助于掌握节奏、音准,感受歌曲的韵味、速度、旋律,增强识谱和视唱能力,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另外,全科教师应该了解常见儿童简易乐器的种类、性质与特点,例如掌握儿童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指导儿童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等。第三,基本的舞蹈技能。小学全科教师不需要具有专业舞蹈教师那样扎实的基本功和舞蹈技能,熟悉各种舞系的文化背景和舞蹈动作。但应具备最基础的舞蹈技能,了解一些常见的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舞蹈代表性动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结合音乐主题、风格等进行舞蹈创编,将现实中的美,生活中的情感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表达出来。

(三)音乐教学素养。小学全科教师的音乐教学素养主要包括崇高的道德品质、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良好的师德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通过自身言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音乐能力、行为习惯、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二,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熟悉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把握前后知识间的内在关联,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同时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组织教学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将外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和行为,能很好把握教学节奏,准确传达教学内容与思想情感,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有序开展。第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一名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核心能力之一,只有反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反思,总结其是否适合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否适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的特征

(一)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掌握的要求不高,但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广泛,包括基础乐理知识、识谱能力、舞蹈技能、乐器演奏、即兴伴奏、合唱组织、歌舞创编、音乐作品鉴赏、音乐教学等各种能力,还要对国外音乐、民族音乐、本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将浅显广泛的各方面音乐知识内容整合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同时,小学全科教师要胜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小学阶段的其他部分科目也需要有一定了解,在教学活动中要将音乐知识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理解音乐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整体的文化艺术素养。所以,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是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的特征之一。

(二)知识素养的实践性。音乐素养的养成是一种行知一体化的实践活动,音乐的演唱、演奏、欣赏能力形成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听别人讲、看别人做几乎是无用的,必须亲身体验与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将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能力与素养。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实践性”作为音乐课程的性质特征明确地提出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要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4]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学会了如何聆听,通过歌唱学会了如何歌唱,通过演奏学会了如何表现”[5],其艺术形象的设立、内涵意境的表达以及丰富情感的体验,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实践环节。对音乐素养实践性的认识,就是对音乐学习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提高音乐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当然,我们强调音乐素养的实践性,并不是将音乐素养简化为只注重技能、技巧的重复训练,而是要求在实践基础上将音乐的多重价值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实现人文素养、音乐能力等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6]。所以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全科教师素养中至关重要,将各类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纳入整体课程框架,也是提高全科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小学全科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差,起点低、课时量少,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为此,学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合唱团、器乐社、舞蹈队、音乐剧、音乐沙龙等各种音乐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学期末的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本人学分之中。同时,学校可以周期性地开展文艺周、校园歌手比赛、校园舞蹈大赛等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小学全科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还可以选择艺术水平较强的专业团队,走出校外,参加各类文艺表演或比赛,使得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大家也有机会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将不同音乐科目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小学全科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二)结合地域优势,注重特色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为解决我国农村教育师资紧缺,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而培养的师资队伍。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高校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教育资源,构建富有地方特色,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特色课程。我国各省、各民族地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传承下来许多具有鲜明本土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艺术,有着广阔的民族音乐环境和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反映着这一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民俗风情,是斑斓多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与民俗民风相融合的歌舞、山歌、舞蹈、民间器乐、戏剧、曲艺、说唱、宗教音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可以作为不同课程和不同学习方法的教学资源。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开展本土特色音乐文化教育,是引导学生认知优秀历史文化,感受本土人文魅力,进而成为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的生动途径。特色培养应依据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课程内容的需要出发,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理解,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构建合理的音乐课程体系。小学全科专业学生入学时不具备任何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在读期间需要学习其他文、理科及教师教育课程,音乐课时较少。根据小学教师职业需求,合理构建音乐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十分关键。第一,应减少分科课程,增加综合课程。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乐理、视唱、声乐、钢琴、舞蹈与形体、即兴弹唱、音乐欣赏、合唱、歌曲创作、艺术概论等,而小学教育专业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生搬硬套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要以应用为主线,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以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演奏、演唱、视唱、音乐欣赏等几个大的模块,将综合艺术表演、创作实践等内容整合在演奏、演唱等教学过程中。第二,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音乐学科的前沿性和国际性,以现代传媒为桥梁,更新音乐实践理念,避免课程内容陈旧滞后。

作者:马春香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