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的策略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关于“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而在素质教育之中,艺术教育是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组成艺术教育的音乐和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从学生的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接受优秀的艺术文化熏陶,将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等都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在事物的认知懵懂且接受度较高,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将会对学生的身心起到升华作用,并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追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也对小学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规划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是第一要务,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之后,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内容丰富性,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更好的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
一、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所谓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通常指的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这种艺术的方式往往分为人文和自然两类。观赏自然美景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进行审美教育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而且,比较来说,观赏美景是一种被动的提升,而接受审美教育则是主观的对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针对性提升,往往效果更好。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这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化的给出审美培养途径,让学生能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自觉接受正确的审美观念,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因为小学这样一个启蒙时期,对于人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了正确的审美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持续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大多数小学中,小学音乐的课程都已经正常开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力军,小学音乐教师们也应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尚处于发展时期,认知能力缺乏,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行之有效的引导,将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阻力。首先,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根据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如今大多数小学的音乐教师都有着低龄化的特点,这些年轻的音乐教师为学生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年轻化的教学体验。但在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着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许多学校甚至连正常开展小学音乐课程都做不到,这大大阻碍了审美教育的开展。其次,正常开展审美教育所需要的音乐设备尚处于稀缺状态。就目前的教育现状看,大多数学校尚未建造专业性的音乐教室,也不具备多样的音乐教学设备,这也是审美教育开展的阻力之一。在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往往只有一些传统的民族乐器,这对于培养学生多样性的审美来说是很难实现的。第三,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开设音乐课程往往只是素质教育浪潮下的形式主义,部分学校的音乐课常常被其他学科霸占,或者流于形式,以至于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甚至把音乐课归于枯燥乏味的一类课程,这就与设立音乐课程的初衷相背离。因此,从当下背景来说,在音乐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早推广审美教育,就越能改变当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更多的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全面发展。
二、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为审美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对于开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受到周围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为学生的审美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当然,在教育过程中,这种氛围主要体现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所谓的审美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审美教育不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生硬的记忆,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童心是小鸟》这首曲目的教学时,从引入课堂内容开始就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区分。在开始课堂内容之前教师就应该清楚当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把握这一曲目的内在感受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结合所要进行的教材内容,通过一些讨论的方式,将当堂的框架构建起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脑海中春天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分别向大家描述自己脑海中的春天的景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童心是小鸟》的音乐,让学生置身音乐之中,尽力的描绘属于自己的童年景象,实现人与环境的融合。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方式让整堂课与“童心”有这更深的联系。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回忆那些学过的和童年有关的诗歌,在温故知新的同时,让学生将诗歌文化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环境中更好的领悟诗歌主旨,也在诗歌中更好的把握音乐的意境,实现良性循环。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类似飞花令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广泛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之中来。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二)从教材内容发现审美元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但是这一过程并非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而是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有着针对性的教学。这一能力就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审美教育的引路人,教师在推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对教材内容多方位把握的能力。小学音乐的教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这其中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着内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同时,要针对其中不同的类型和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探究,根据内容指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采一束鲜花》这一曲目的教学时,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应当收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领悟创作者藏在歌里面的故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接触到的每一首歌都当作一个叙述者去看待,听歌也就是聆听叙述者叙述一个故事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这首歌的创作情感,也能够更方便的对学生进行讲学。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叙述,帮助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基础的把握。其次,教师要由浅入深的开展教学,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到歌曲的主旨和情感,再到歌曲的意境。学习一首歌更像是读一本书,要有章程,有节奏的进行。在学生都对歌曲的内在感情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审美之上,从歌曲的情感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歌曲中的有关美的元素。这一过程可能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也可以调动课堂的氛围,支持学生去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当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过程,也可以从教材内容中的审美要素入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歌曲中的美。
(三)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美感。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最为基础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感。所谓美感,其实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据去衡量,但是在审美的过程中又会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拥有良好的美感,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审美能力,而美感的培育,也离不开对各种形式的美的观察。因此,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教材中多种多样的美进行多角度的评析,让学生能够融合百家之长,从众多的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美感。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歌唱祖国》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各种曲目都进行赏析。在这一单元的四首曲目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格,无论是需要学会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或者是欣赏类的《歌唱祖国》,每一首歌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会让学生对于音乐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对不同风格的音乐的赏析,学生能够获得能力的提高,进而对所接触到的音乐独立的赏析。随着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音乐类型的增多,在接触陌生曲目的时候,学生也会在脑海中形成关于这首歌的氛围,自觉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感情,这就是学生对于音乐的美感。美感的培养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针对性的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以便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自觉感受歌曲中的音乐之美,并抒发学生自己的感悟,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美感,增强对音乐的全面体验,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四)在游戏过程开展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的课程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千篇一律的机械式教学,也应避免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这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首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蕴含其中的感情,教师应当通过一些特色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感情,与歌曲创作者近距离的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对于音乐和艺术之美有大致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铁匠波尔卡》这一曲目的教学时,应当考虑到这首曲子独特的节奏。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首慷慨激昂的音乐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欢快的鼓点和夸张的节奏力度,从而感受蕴藏在其中的丰收喜悦。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游戏性的话题,让学生们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开动头脑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得学生在交流中对这首歌的情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当然,如果对于对这首歌的乐器设备触手可得的教师来说,也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将用来演奏曲目的锣鼓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既视感,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用一些游戏性的方式,例如让学生亲自来尝试打击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音乐中跳动的节拍,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对于音乐课程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以此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于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学校应当尽可能保障音乐课程的正常开展,也应该为音乐教师提供合适的音乐设备,让教师有一展身手的舞台。其次,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首先要为学生接触音乐之美创造合适的氛围,使得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的接受审美教育,其次,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中寻找审美元素,从教材入手让学生学有所得,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美感的培育,帮助学生增强对各种类型音乐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当用游戏化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
作者:金梦恬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