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接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以及分析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从实践方向讲述了体态律动教学对音乐课堂的帮助。

关键词:实践;体态律动;旋律;节奏;积极性

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一)体态律动的含义

“体态律动”是一种从感受音乐到表达音乐的过程,作为体验音乐的表现形式,这些动作能够直接地表达人的情感,与普通的动作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动作”,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目的性的肢体语言,以及能表现人的情绪和情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外化方式。结合上述,以其来区分与普通动作的不同,我们称之为“体态律动”。“体态律动”从根本上服从音乐,以音乐为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体态律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注意力及敏感的感知反应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融入体态律动教学

音乐欣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大量的音乐听觉训练和音乐情感的积累。但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会引起听觉疲劳,对于爱动而且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以专心学习,导致了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体态律动作为一种音乐教学方式,它通过肢体语言利用尽可能的空间和动作有规律、有韵律地用身体表达音乐。如“跺脚或者拍手”“跟随音乐节奏的快慢用走路的速度来表达”等等,从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速度变化。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理解歌曲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又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在情感。

二、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的教学形式现状

1.广州市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现状———以穗石小学为例

国内的音乐教育研究虽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倍加重视,但对于小学中教学法使用研究关注度还不够。笔者对广州市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抽样式随机调查,以番禺区穗石小学为例,虽然小学生有音乐教室和多媒体设施可以自由活动,但授课模式比较单一,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得多,教学模式上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化州市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现状———以第二小学为例

笔者在二三四线城市中抽取了化州市作为调查样本,在化州市八所小学当中以化州市第二小学为例,进行随堂听课的研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市里的重点小学,但对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声势教学”等的教学模式有了解的音乐教师很少,甚至连学生可以在带有钢琴的音乐教室上课的情况都极为罕见。因此,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的传统授课方式导致音乐课堂缺乏生动性,教学形式单一,小学生备感枯燥,学习积极性也渐渐降低,专注度不够集中,因此会出现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的问题。

(二)当下小学生音准与节奏学习方面的情况

1.当下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的原因分析

在大学时期,笔者曾担任广州市某小学的合唱指挥老师,在排练的时候,发现了小学生参差不齐的音准和极度不统一的节奏频率。虽然部分学生音准还是可以的,但仍有部分学生音准和节奏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帮助那些唱不好的学生调节音准和节奏,先让他们细心聆听一下演唱正确的学生的声音,再针对性地调整他们的旋律和节拍,发现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也稍稍变好了,证明这并非先天性问题,只是后天没有多加注意和培养。更严重的是,小学生对于演唱正确与否的警惕性不高,可能演唱错误也不知道,然后渐渐养成习惯,到以后定形了就很难更正过来了。

2.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的普遍现象———以广州市穗石小学为例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中提到“节奏和旋律是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谁也不能缺了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真实存在”。而且,节奏与旋律的学习更是小学生阶段应该牢牢掌握的重要的音乐知识,但在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忽视了这两者的重要性,缺乏可以调节的音乐教学法。该小学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约有五个班,每个班有40到50个孩子左右,以班级为单位,比赛时听到音准与节奏有偏差的班级高达20个班级左右,而且合唱比赛的呈现已经是经过时间调整后的声音,但还是出现问题,证明了小学生音不准,节奏不稳在该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三、针对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所提意见

(一)丰富教学形式

1.“体态律动”教学的多样性

那么如何解决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又枯燥的问题呢?笔者在给小学生上欣赏课时,发现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学生们就喜欢开始“开小差”,当老师改变策略让学生们齐唱时,也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开口。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渐渐降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可以设计一小段的律动环节,以一小段4/4拍旋律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站起来,让他们围成一个圈,手拉手,绕圈走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律动中注意力集中,耐心听着音乐,到了换句点能准确地判断其位置及时转换行走方向。课堂上有时会因为有些同学的失误而哄堂大笑,有时也会为整齐无一人出错而互相拍掌鼓励,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即使有人出错也能互相鼓励改正过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同时又能达到有效学习旋律与节奏的目的,更是为枯燥的课堂气氛作出改变和应对之策。

(二)“体态律动”对于小学生旋律与节奏学习中的优势

“人类的情感是构成音乐的重要部分,而身体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可以激发小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受音乐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把音乐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有效学习。

1.“体态律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感

《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4/4拍节奏感明显,旋律欢快,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模唱、范唱等方式来学习歌曲,但是唱多了学生会产生歌唱疲劳的情况,课后也容易忘记。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悉该歌曲背景后,作出一次简单的示范,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结有4拍,前两拍每一拍用“捻指”来表示,后两拍分别用“跺左脚和跺右脚”来表示;鼓励学生们有规律,有韵律地动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中可以感受音乐的欢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到4/4拍的旋律感,增强学生们的节奏感。

2.“体态律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旋律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由于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老师一般会用齐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演唱歌曲,尽可能地去希望小学生都开口唱歌,但毕竟学生还小,他们不懂得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聆听,齐唱时教师无法分辨每一个学生的音准,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只能听到大概的音效,而小学生又没有具体的音高概念,又不会聆听别人的声音,往往即使音不准,他们也一样当作是正确的高声歌唱,日积月累成了一种常态,造成了音不准的现象发生。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演唱和肢体语言结合的方式来表现音乐,通过了解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后,让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去演唱歌曲,或加入欢快的舞步,或加入优美的肢体语言动作等等,让学生去自主创编。

四、结语

体态律动是一种运用简单的身体语言表达音乐韵律的新型教学法,对于乐感和节奏感的学习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节奏与旋律的学习是小学生阶段应该牢牢掌握的重要音乐知识。综上所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帮助小学生解决旋律的音准和音乐的节奏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最终能够真正融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中去。总而言之,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会情感,慢慢理解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从而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博.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王佳楣.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体态律动在白石学校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3]庄孝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4]陈晓丹.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

[5]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13).

作者:李婉露 单位:星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