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综述(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综述(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综述(6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思路探索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音乐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展现出音乐教学的育人魅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思路;探索

音乐课堂是一个传递快乐感觉的天堂。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使学生感到厌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

一、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就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唱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创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已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快乐的学习。

二、创造宽松民主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新课程理念表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生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

三、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普及。制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它独有的优越性: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它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并且它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了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立体”地认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快乐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如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感性取的意境气氛,学生对乐器、乐曲、歌曲的感受有了美的音响和美的画面后,直接对大脑产生印象,并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如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时,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江南优美的风景:青砖白墙、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让学生仿佛已经到达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然后在播放乐曲《江南好》。悠扬的笛声响起,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快乐的上好每堂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瑜琼.新课标下音乐课上的思考[J].儿童音乐,2008年10期

[2]徐佳.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4年02期

第二篇:浅谈如何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摘要】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资源整合,课堂五彩缤纷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兴趣将会成为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欣赏三年级教材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一课时,课前,我精心地布置了一下教室,在教室里摆放了几盆鲜花,在黑板上画了树木花草。上课时,我让学生把他们心中的春天用多彩画笔展现出来,学生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纸上即兴创作,展现出形态各异的春景图。紧接着,我便让学生闭上双眼,欣赏《春》这一课的音乐,通过画面、音乐,给学生以无限的遐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激趣,课堂魅力无限

课堂教学需要幽默,需要妙趣横生。幽默是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为了使学生记忆知识有兴趣,我用巧妙的语言、幽默的形象吸引学生。如,学习记忆延长记号,我让学生看看它像什么(眉毛加眼睛,任意延长);将反复记号编成顺口溜:“一扇大门两块板,两个按铃门上装,音乐家门到这里,都得来回走一趟。”这样学生学得容易,轻松记忆,也就爱学了。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低年级的歌曲《红灯红,绿灯绿》中,“红灯停”和“绿灯行”交通规则是重点。如果只靠教师讲解,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印象不深刻。因此,再讲这一内容时,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学生扮演小公民。教师站在已布置好的岗位上,认真地指挥着学生丰足行走,当教师打出红灯时,学生停;当教师打出绿灯时,学生走,同时放歌曲《红灯红,绿灯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着来做这个游戏。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四、自由表演,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形式的活动性,而音乐课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我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趣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在歌曲《乔尼干活用一个钉锤》学唱中,我没有一开始就教低年级学生学唱歌曲,先让他们听音乐自由的表演,在第一段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时,低年级学生有的用点头、有的用跺脚、有的用拍手来表示,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时,低年级学生是手脚并用表示乔尼干活,可在第五段乔尼干活用五个钉锤时,部分低年级学生想不到用什么动作表示五个钉锤,我没有停下来教他们,只是在做我自己想的动作,我发现,他们其中有几个跟我做了起来,头、双手、双脚一起合作表演乔尼干活用五个钉锤,还有两个学生拉起手来表演。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低年级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满足低年级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这样既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歌曲表演兴趣中学习、表演、创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中,始终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智育、德育与美育功能,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还音乐本来面目,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音乐课堂里荡漾着学生的欢歌笑语,让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主办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第三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关键学科,本文主要是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途径

前言: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动力,也是丰富学生心理内容、开发智力的关键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力。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为学生生动的讲解音乐家聂耳的音乐故事和经历,巧妙的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我国国歌的过程,融入在故事讲解中,这样不仅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充分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给予常规教学充分的重视

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不断钻研音乐课程的教学观念、方式,正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还要对教材内容不断提炼,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及科学的教学情境。

另外,教师还要有效的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从艺术的角度去制定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科学的安排实践性和开放性较强的教学方案。这样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渴望,激发其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细心的观察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课堂师生互动环节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提问,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使课堂陷入较为尴尬的局面。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很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调节问题的难易程度,使课堂提问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的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其音乐知识和经验,巧妙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在学习《小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尾巴像剪刀,脑袋圆圆、翅膀弯弯尖又长”是什么?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得知答案。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结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素养的优劣。因此,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广大音乐教育者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究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和计划,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若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5):258-259.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初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美术、学习美术,并对美术产生一定的情感理解。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一些美术佳作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鉴赏,知识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传授,忽视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通过情境中呈现,初步感知美术作品;细化中分析,大胆表述所思所想;解释中剖析,全面评价美术作品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1.情境中呈现,初步感知美术作品。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更要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培养,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在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美术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当中,营造良好的美术欣赏教学氛围,发散初中学生的思维。①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并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初步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初步感知,在情境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这幅美术作品时,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介绍这一历史背景,在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可以对画作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作者油画色彩的笔触以及笔墨韵味等等,形成初步的感知。②

2.细化中分析,大胆表述所思所想。在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了初步的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画作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等问题,在细化中分析,使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③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文森特・威廉・梵高的《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初步讲解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前提下,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画作的主题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画作展现的是一户在社会底层艰苦生活的贫穷人家,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马铃薯,每个人的表情都有一定的内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互动性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在交流和沟通中更加全面、细致地看待这幅画作,加深学生对《吃马铃薯的人》这幅画作的全面理解。

3.解释中剖析,全面评价美术作品。在学生经过细致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评价,从创作背景到色彩的运用、视觉效果以及主题传达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能力和美术作品鉴赏质量。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验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验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改善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当中,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思维和美术评价、赏析能力,对于学生美术欣赏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美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以及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在能力,并在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营造良好的美术欣赏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真正展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注释:

①钱秋彤.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审教育中的作用――以乌鲁木齐六十六中学七年级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105-107.

②杨绘.在欣赏中“养眼”,在评述中“养心”――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4,(09):124-125.

③张汉元.关注“学”的规律改进“教”的过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154-156.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所以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只不过是知识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音乐教师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又高尚的灵魂,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有声的情感体验。这种有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音乐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熏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要围绕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无形为有形,使无声于有形之中,声形并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一、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

新课标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即是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表现了实践与尝试创造的完整过程,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中的想象是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景情节,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实施联想。发现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情景,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带着问题认真地聆听、感受和想象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感。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百鸟朝凤》一曲时,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勾勒出一幅画面。带着这份想象聆听音乐,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与乐曲主题最接近的画面,把它张贴在黑板上。再结合有声的旋律,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有的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当即用纸片、尺子和着音乐一起模仿起鸟叫:还有的学生用口技模仿鸟叫,和着音乐进行表演。他们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DDD用柳枝和竹片来表现百鸟,他们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浓浓的教育氛围。这是一种有声有色的感知与创造,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同时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的动手、动脑,激励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锻炼少见识浅,所以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热情呢?首先让学生减轻身心负担,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轻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其次对歌曲认真分析,挖掘其含义,尽量用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唱歌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营造气氛,动静结合,完美体现

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的律动,也是学生不容忽视的表现手段之一,虽然它是一种无形的表演,但无形中有声。我们要围绕着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例如:在教意大利著名的船歌《桑塔露琪亚》时,演唱之前先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通过强弱不同的节奏,一起来感受动感,譬如:时钟的节奏、圆舞曲的韵律、进行曲的步伐等等,带领学生共同体会:不同的旋律,用同一种节奏表达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再把思路引入教材之中,这样的过渡能很自然地捕捉到学生内心的体会。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诵歌词,再共同探讨、创设:如何表达这个美丽皎洁的夜晚?微风吹拂下的小船是怎样在湖中荡漾的?用什么样的伴奏形式更为确切?分小组进行分析、实践,得出结论,然后结合音乐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不限制表演动作,学生在音乐中拍手、拍肩、捻指、跺脚、晃动身体或舒展双臂,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创设空间,探究教学,情景交融

把学生进行分组,由个别到小组、由女生到男生,以竞赛的形式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哪怕是一句鼓励或者一点点肯定的话语,学生都会忘我地投入到表演中。这是一种有形有色的艺术实践,是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内心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借助于这种手段,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表现欲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喜欢音乐、喜欢表演的自信心。例如在欣赏乐曲《回声》时,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有问有答的气氛中进行强弱力量的对比,真正让他们领略到“回声”是怎么一回事,同时又把握了“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营造气氛、表达情感方面的内涵。这虽然是“无形”的表达,但在无形之中有形,形中有“声”有情。值得注意的是,在诱发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同时,要爱护学生,及时提醒他们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不能为了炫耀自己精彩的一面而大声地喊叫,要注意身心的健康发展,用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再现音乐形象,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做现场表演,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在感官上有所领悟。

总之,艺术是无止境、无界限的。目前绝大多数在校学生百分之八十都非常崇拜歌星,媒体的宣传、报道、推崇、有形有色的渲染,使学生在非常向往。这时若适时地引导、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第六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新探索

【摘要】音乐教育新课改要求我们以审美体验为主,发展学生音乐技能及体验美得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至关重要。探索新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选择;探索

新时代,新课改,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其中,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益发重要。这是一门充满生气、蕴含潜质,极具研究意义的应用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运用还应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应该整合音乐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而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

1、方向性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师生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教学内容千变万化,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方式千奇百怪,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二、新音乐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要求及课时安排,通过体验、实践、探究,从多角度出发,站在学生角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欣赏参观法

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学生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

2、游戏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之一。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游戏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好形式。

3、演示法

在音乐教学中会有很多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和实物,运用演示法是最好不过的。教师通过制作唱片、录像,使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响、图像,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4、发现法

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对课题的探究有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发现法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优选音乐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备案的前提下,根据课型、活动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选择依据

(1)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3)依据教学内容。

(4)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

(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6)依据教师本身的条件。

2、优选的步骤

要实现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除了需要依照选择的标准外,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步骤。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依据所进行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教师们议论的结果,在组成每一课题的教学方法总和时,确认了最通用的步骤,有助于教师最后做出优选的决策。参照巴班斯基的建议,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优选音乐教学方法的顺序是:

第一步,在学习管理方面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基础,有适宜学生独立学习的自学教材或软件,教学时间允许学生慢慢学习就让学生独立学习。否则教师就选择其他的教学方法。

第二步,在思维方面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如教材稍有难度,学生受过训练,能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独立“充实”自己,有足够时间探讨就选择探索法。反之,选择再现法。

第三步,在活动内容方面,决定是选择体验性教学方法,还是实践性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而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则选择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

第四步,在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结合起来,教师拥有教学物质手段和教具,教师有时间使用直观教具,进行实验和实习,可选择结合起来组织进行教学的方案。

第五步,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考察学生、内容和时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性、教学讨论、情绪激励法。

第六步,决定关于选择哪些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选择口头检查、书面检查、音乐表现活动检查。

第七步,认真考虑所累积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这种联系可以是并列的,如演示法、口述法相结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规律,我们要积极掌握。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在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时能有效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刺激学习,争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上达到“得法”的境地,实际上正是教师的职业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充分发挥的体现,也就是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学会运用这种教学艺术,不仅要具有各相关学科的深刻而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练就。

参考文献

1.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03).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