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肢体语言应用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肢体语言应用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肢体语言应用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新的教学法也逐渐被提了出来,在这之中,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从概念上来说,肢体语言指的是通过人类身体的律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相比于其他交流形式来说,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传达感情和信息。文章主要对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小学音乐;肢体语言;应用策略

一、肢体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还不健全,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对于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学习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通过口头进行讲解或与学生沟通,那么小学生学习时很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低下等现象。而肢体语言能同时引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共鸣,也能更好地表现出教学内容中音调高低的变化、节奏的快慢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音乐内容能激发出不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大多都是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这时教师如果能适当地应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那么学生必然能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实际的教学内容。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对于音乐课程的开展来说,学生是否能通过音乐作品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是衡量实际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对于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而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灵活地将肢体语言利用起来,那么学生自身在音乐上的创造力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肢体语言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策略

1.增强情感表达

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聆听以及教师讲解来理解音乐作品,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仅通过听,学生是无法具象地对音乐内容进行感知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状况也就更为严重。针对这样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肢体语言将音乐内容从听觉转移到视觉上来,通过添加肢体动作的来保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进行学习。例如,在对《音乐中的动物》一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一曲,播放完一次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歌曲中工涉及了哪几种动物?”这个过程之后,教师可以重复为学生播放,当歌曲中唱到学生已经回答出的动物时,教师就可以摆出相应的动作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情感表达。

2.解决音乐重点、难点

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注重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通过加长讲解时间来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的,但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反而得不偿失。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遇到重点、难点内容时通过肢体语言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例如,当教师对歌曲《柳树姑娘》进行教学时,歌曲中“风儿一吹”一句存在一个倚音,在进行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很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倚音的唱法进行教学,影响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唱到这一句时用手指画一个圈,通过这种形式的强化,学生将能更迅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3.呈现音乐美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作品所体现地出的美感,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才能得以保证。传统的教学办法显然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而通过肢体语言将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本身的美感,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比如,当教师对《美丽的黄昏》一曲进行教学时,仅通过聆听和教唱学生很有可能难以理解乐曲中表现出来的黄昏的意境,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肢体上的舞动来展现这样的情境,将学生引入这一作品所营造的环境中去,进而保证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小学的音乐课堂应该是灵动的课堂,肢体语言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必然能有效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希望广大同仁能一起挖掘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小学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红兰.肢体语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15(7):46.

[2]王燕萍.浅谈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应用肢体语言[J].新课程(小学版),2016(12):488.

作者:龚晓红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汀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