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针对目前小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严峻事实,众多体育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真分析与判断。经过调查并分析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等途径,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态度
面对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状况,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小组在学校全面推行素质与健康的指导思想,树立当代、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对目前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进行微观调查与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查阅的相关资料、实地调查与走访,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目前学校体育的开展现状
1.1学校体育文化单调,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身体练习所表现出特殊的群体性特征,是学校优良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教师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缓解了压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同时也构造健康积极地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首先通过身体练习,获得健康的体魄;其次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会到酸甜苦乐,意志品质得到锻炼。通过调查与走访,部分小学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低,体育文化单调,只有简单的几个宣传语或者几张照片,对于学校优良的体育文化传统没有及时总结,学校特色运动项目缺少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场馆设施不足,满足不了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1.2学校体育设施不足
学校体育设施是否充足,直接关系着学校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对能否激起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查与走访,部分小学存在的体育设施仅有几个单杠、双杠、田径场等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械,而针对某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体育设施欠缺。例如,针对部分学校开展的校园足球项目,没有配备的足球场,只有两个球门作为摆设。面对这样的形式,是很难激起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热情,校园足球项目很难顺利的开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1.3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特别是主抓学校体育的领导。分管领导需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明确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若是分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持可有可无的态度,那么对于学校成为运动项目特色校、传统校以及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不利的。通过调查与走访,部分小学分管体育领导持有体育是学校“小三门”的观念,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面对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局势,国家层面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中小体育课程提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具体目标[2]。所以学校领导应积极落实体育课程的目标,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师资资源,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1.4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不够,体育课程游戏化比例较高
体育离开运动项目无法生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归根结底是没有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只是短暂的体验,而对于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终身体育意识没有促进作用。在体育课程上,运动项目的教学与游戏比例要适当,运动项目的学习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载体,而游戏是为了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项目的学习和练习[3]。教师进行技术的讲解,学生积极学习和练习技术,在技术中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完善人格。我们体育课最重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使学生知道练什么、怎么练,在这个基础上,定期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考核,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导向性,从而推动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通过走访与调查,部分小学的体育课,游戏比例过高,甚至整节课处在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而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学习很少,甚至没有,整个教学过程表面看起来活泼热闹,充满笑声,但仔细认真分析一下学生只是短暂的体育游戏的体验,把“快乐体育”夸张化,而作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载体———运动项目涉及的很少[4]。体育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还涉及大量的身体练习,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没有一定的前期基础与运动基础,学生的体育学习既无效,有时还会造成伤害事故,因此游戏和技能教学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导下,开展有步骤、有计划的学习。
1.5部分学生体育态度不端正,对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入
态度是在某种目标的引导下,个体形成的对事物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主要包括三因素:认知、情感、行为意向,而体育态度则是参加体育活动者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意向等。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就是通过学习、实践、理解而对体育产生的评价,由此体育活动者所表现的体育行为[5]。学生体育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与家长、体育教师、学校有很大关系。例如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足球,但是家长担心孩子在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中会受伤,而不支持孩子足球活动。同样学校害怕承担学生受伤的责任,不积极提倡学生参加足球运动,显示了家长与学校对足球运动认识的粗浅,而这两方的态度对于学生足球运动的态度有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喜欢足球运动的孩子们远离了足球运动。
1.6尚未建立本校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解决办法
在目前倡导的终身体育的环境中,作为培养基础的小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受到伤害的例子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逐年增加,各种责任的划分含糊不清,给学校、学生、家庭带了很大的生理、心理、精神压力,甚至给体育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一潜在的危险因素,学校只能消极防范,取消对抗性、有风险性的活动,有的学校甚至不鼓励学生下课进田径场,可谓是用心良苦。而这种消极的应对方法,只能是短暂的,要想使学校体育取得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必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把责任划分清楚,解决学校、体育教师、家庭的后顾之忧。
2.措施与建议
2.1加强物质、精神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特色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建设等,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精神文化包括举办校运会,及时总结本校学生训练、比赛的事迹,同时借助优秀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展示的精神财富进行宣传。定期举办属于本校特色的教师、学生的运动项目,丰富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
2.2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满足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场馆设施的支持,良好的场馆设施对于吸引学生参与某项运动项目具有激发作用。所以学校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年度的体育场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为学校发展学校体育提供基础条件。
2.3主管学校体育的领导,改变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
首先改变体育属于“小三门”传统观念,明确学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6]。积极参加各种针对中小学关于发展学校体育的座谈会,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沿动态,同时积极学习省内外中小学发展学校体育的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己所用。
2.4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指导思想,重新审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体育课程目标,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制定项目长中短发展规划,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运动项目专项化,同时在体育课堂上传授健身、训练经验,使学生课下进行体育锻炼时,知道自己练什么,怎么练,重新审视“快乐体育”的教学观念,合理设置项目教学与趣味性活动的比例,最终达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快乐,学会健身知识,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2.5积极努力端正学生体育态度,加深对体育的认识
学生是否持续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与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有直接关系,从认知、情感、意向等方面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培养。所以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校首先向学生介绍某一项目,包括规则、技术、比赛等隐性的方面,使学生对项目有一定的认知,我们可以借助体育比赛、运动员的训练过程,邀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或者学生讲解对这一项目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运动项目,从而树立对某一运动项目正确理念、评价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体育情感,最终形成学生的体育意向,这对于学生能否坚持某一项体育项目是关键。所以家长、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协调配合,端正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加深对体育的认识,使家长、学校、学生明确在锻炼、训练、比赛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足球技能,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对抗、压迫、失败等也是属于足球运动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克服困难、意志坚强、团结协作等方面得到锻炼,对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坚持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6建立有效的安全事故解决机制,合理划清责任
教育局、保险部门、法律部门、学校等部门联合制定安全事故解决办法,预防与处理意外事故的发生,减轻学校、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和压力。学校应该制定意外事故应急办法,鼓励学校校医参加各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的培训,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提高业务能力,掌握交叉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训练、比赛、事故应急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以及传授健身知识的责任。针对目前小学体育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转变传统观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师资和场地资源,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业余锻炼过程中增加人文性教育,加深对体育的理解,端正体育态度,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赵俊荣,校园体育文化再打学生终身体育态度行程中的意义[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13,21(3):96-99.
[2]辛利,刘娟.对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0(5):8-11.
[3]王明献,略伦学校体育的功能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5):631-634.
[4]赵俊荣.教师体育态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6(4):110-114.
[5]赵俊荣,我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态度变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7,(2):98-101.
[6]黄琳.谈终身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技,2002,(23):2.
作者:孙振天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