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健康心理训练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素质教育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大胆改革等要求,教师应精选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时展要求,且能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拓展训练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是一种娱乐身心的体育活动,同时具有创意性与探究性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开展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等优良品质,改善学生对身边同伴、周围环境、社会的理解能力、体察能力与适应能力。本文探讨了心理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
拓展训练;健康;体育;心理;小学
引言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进行讲解,还应重视调节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心、自尊心、坚强意志、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及挫折承受能力等[1]。为达到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重教学目标,可在课程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拓展训练属于先行后知型学习方式,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生活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团体性交流及互动中重新认识自我,激发自身潜能。为了全面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认识心理拓展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开展要点
在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应根据校内的体育运动器材、校园环境等制订心理拓展训练课程计划,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心理拓展训练,确保其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地开展,使体育锻炼与心理拓展训练实现有机结合。其次,在设计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时,应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场地设施情况、教学标准,保证设计出的训练方案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另外还可以对传统训练项目进行合理创新,保持训练项目的新鲜度。例如,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盲人足球、地雷阵、背夹球、信任背摔等项目开展心理拓展训练[2]。此外,应采用合理的训练流程。教师应提前安排好训练场地,并向学生讲解训练任务、训练规则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例如,采用连环手开展拓展训练时,教师先将学生组织到平整场地中,介绍训练任务与规则:每组学生在场地上围成一个圆圈,圆圈对面的人相互抓住彼此的双手,且不能松手;随后想办法解开连环手组成的乱网,并形成相邻组员互相手拉手的大圆圈。训练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倾听与交流,并体会到团队协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感悟后,教师可让学生归纳感悟,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二、开展价值
1.实现课程目标
增强体能、培养运动习惯、提高保健意识及发展健康心理品质是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一方面,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有助于锻炼个人品质和意志,协调发展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同时能增强班集体的创新力与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成长,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因此,在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包括协作项目、挑战项目、信任项目及融冰项目等还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可同时实现社会适应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心理健康领域的学习目标。例如,协作项目主要包括连环手、小火车、孤岛求助及联体足球等,这些项目不受器材、场地、性别或年龄的限制,在一年级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均可使用。开展协作项目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与同伴合作更容易解决困难,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从而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有效对抗孤僻及不合群心理[3]。再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开展卧式传递及信任背摔等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挑战身体极限、身处险境时学会与同伴建立信任关系,消除因恶性竞争、定式思维产生的怀疑心理,重新信任教师或同学。此外,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开展我是记者、盲人走路、推手游戏与直呼其名等融冰项目,可以增进沟通与增强认同感。
2.丰富课程内容
一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受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竞技运动如游泳、球类运动、体操及田径运动等通常被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竞技体育虽然包含了部分心理拓展训练内容,但其教学情境多为培养个体运动技能的常规情境,由教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与示范,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教学内容具有重复性、单一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存在过分追求完整的体系或系统等问题,这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单调、机械化,难以满足社会、心理、身体三合一的时代健康观。心理拓展训练的引导方式为体能活动,操作方法简单,无需进行复杂演练,具有不确定性与新颖性的特点,能够将小学生的交往活动、意志活动、情意活动及体能活动融为一体,且训练形式多样化,教育价值极高,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教育性与趣味性[4]。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能够丰富社会适应领域、心理健康领域、身体健康领域、运动技能领域及运动参与领域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让体育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3.构建高效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拓展训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同时为学生营造训练环境与训练条件,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主,学生能够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发展动手能力与创造思维,教师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的作用仅限于诱导或启发。因此,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能够转换师生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进而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例如,在体操、球类运动及田径运动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判断运动时横杆与空中身体的距离,跨栏与起跨点的距离、自己与终点的距离、对手与自己的距离等。在训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建立空间知觉,根据空间距离、空间方位及空间大小等调整动作,及时矫正错误的运动姿势,同时在协调听觉、视觉与动觉的过程中调整心理。这样,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掌握运动技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
心理拓展训练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有诸多裨益,能够让小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少逞强、自负、逆反、焦虑、孤僻、嫉妒及恐惧等心理障碍,有效塑造积极的人格。在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时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如野外训练、团队比赛、团队熔炼等,确保训练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可以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切身体验训练情境,主动参与训练活动,直接感受自我存在与自我价值。
作者:周守明 单位:睢宁县岚山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变迁、冲突及其整合——基于价值论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3):88-94.
[2]周志雄,席玉宝,章柳云,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90-96.
[3]张朋,阿英嘎.健康促进:体育教学开启生命教育与责任融入[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1):69-73.
[4]付晓蒙,毛振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Ⅰ.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分析探讨体育知识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