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培养“两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此要强调对学习环境、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深入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精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品德志趣。

(1)遵循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打破体育教学上“教师教,学生学”被动学习的僵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体育综合素质的需要。教师要把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根据教材内容合情合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培养美好的品德志趣。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教材,创设情境,挖掘教材中锻炼品质意志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细细体验。如:高年级的耐久跑,可以设计“长征”的活动情境,通过长征跑的情境活动,让枯燥的耐久跑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练习中也就不会索然无味,而是时刻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意志激励自己去练习,提升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二、重视细节,保护“两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关注细节、捕捉细节的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教学对象是人,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无意的眼神,可能会成为伤害孩子身心的利剑,也可能会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甘露。

(1)关注细节,爱护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的细微变化都要十分关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跨越式跳高”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掌握踏跳技术后,我让每位学生轮流做踏跳过杆练习,这时看到一位女生在轮到自己练习时,突然躲到本队的后面,没有积极地参加练习。当一轮练习完毕,我特意问:“同学们,都练习完了吗?没练习的举手?”那位没练习的女生在队伍里没有举手。我猜想那个女生心理上存在胆怯,怕那根细长的横杆打着自己。我立即找出运动员甲同学示范,并在后轮的练习中我又叙述了一遍动作要领并悄悄给之前的女生鼓励。后来,这位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大胆地跳了过去,又积极地练习了几轮。

(2)捕捉细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学生的好奇心体现在生活、学习中的一些细小的事情中,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细节,实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教师在场上用彩色粉笔画好一定距离的荷花,有位学生很好奇,跑过来问:“老师,您画这个是干什么用呀?”我抓住时机,慢慢地引导……就这样,一堂枯燥无味的跳远课变得生机勃勃。

三、合作探究,体验“两多”

(1)勤动脑,多质疑。

体育课堂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教学,学习的方式应由接受式向探究式和发现式转变:生成新情境、生成新方法、生成新过程等,在课堂中要珍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学习和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勤动脑,多质疑,并对学生的质疑要积极引导而非简单处理。

(2)勤动嘴,多交流。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课堂是不可缺的重要阵地,若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交流的兴趣和热情,就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所以,开辟富有生命意义的体育课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嘴、多交流,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去震撼学生的心灵,要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体验学习情感,激发学生思维。要时刻做个有心人,让每一朵心灵之花在体育课堂上能尽情开放。

作者:郭荣喜 陈红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宝塔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