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8篇)

第一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对教学目标科学的制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目标,它对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对教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多角度、多方位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之中,在目标制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的体育教学,会让教学的随机性、盲目性等尽可能的降低,并让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性。

二、使用多种措施,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1、趣味教学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给本节课增加一些趣味,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增加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跑跳攀爬”等综合性的课上,笔者设置的故事背景是“漫步花果山”,话语一出,孙悟空的形象立马在学生的脑海里显现出来,学生自然就有开展活动的兴趣,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游戏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游戏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不仅内容多样,活泼性较强,同时竞争也激烈,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途径。所以,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极其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对游戏教学进行灵活的使用,把学生带进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中。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为了活跃气氛,让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可以适当的把一些与之有关的小游戏穿插其中;在体育课开始阶段可以选择合适的小游戏作为准备活动,进行热身,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积极更投入。例如,进行投掷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谁是神的游戏;进行立定跳远教学的时候,老师设置的游戏为青蛙过河…这些游戏的加入,可以让孩子们在开心玩的同时也快乐的学习,在思想上还受到启迪。

3、经常举班竞赛活动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他们在心底渴望成功并引起别人的关注,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他们都乐于参加,归根结底体育就是一门竞争力较强的课程,在心理上符合他们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的年龄为基础,开展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体育竞赛,在竞赛中进行学习。这对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小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对场地器材科学的选用,让教学安全、有序的开展

1、因地制宜,因材设计

场地是设计教学的内容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场地设计的时候,必须以课程的任务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学内容为主旨,对场地进行设置。保证设计的场地实用、高效,能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2、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体育器材,这些硬件设施是形式多样的开展体育课的重中之重。不仅如此,器材的质量、数量、功能都会直接的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对体育器材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让有限的器材发挥无限的作用。

3、认真检查,保证安全

为了让体育教学开展的比较顺利,老师在体育课开始之前到现场或者器材仓库对器材进行逐一的清点和检查,主要检查器材的安全性等以及检查设备的数量是否够用,让教学的安全和秩序得到保证。不管怎么说,对器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着眼于实际,也就是说要本着简单、实用、安全等思想,让器材有效的为体育教学服务。

四、淡化体育课的结构界限,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的外在体现是结构,这也是教学手段的一种,然而,一节课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收获,并可以运用所学的东西。对教学开展的是否有效的衡量依据是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要是老师对教学结构流程过于重视,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时候没有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这对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求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实施新课标后,对教学评价中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变动,变原来以重视“结果”为中心的评价方法为重视“过程”的评价方式,从而让教学评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虽然教学过程评价具体的标准和规定还没有出台,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知道———评价必须让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况得到真实、全面的反映。

五、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在进行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和能够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的些许想法。有多种方法可以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课堂上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让小学生可以在高兴玩的同时还可以快乐的学,寓学于乐,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善于学的目标实现,从而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马磊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堂实效性研究

1以自主之心态而为

所谓以自主之心态而为,就是作为体育老师要在课堂中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向,并提供体育活动的机会,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思想和方法,以此获得广泛的体育经验,使学生学习体育的过程能够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只是做个顺从接受的机器。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在新授完助跑技术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助跑踏跳,结果一名学生在上板时摔倒了可以说这样的错误对教师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前面新授时学生对助跑踏跳的理解表现很好,说得头头是道,可真动手练习时,还是免不了出错,这个难点确实“难”突破!怎么办?只见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说:“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向这位同学提几个问题,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同学们商量一下,可以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呢?”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学生的质疑开始了,“老师教我们的助跑特点是什么你知道吗?”“在踏板的一刹那你有没有注意身体的后倒呢?”瞧瞧,学生质疑无不紧扣体育原理,还凸显了学生的体育空间意识,而这位教师不仅一改以往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传统,还欣赏了一次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精彩表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探究他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2以创新之眼光而为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与技能,而是尽可能的开发每位学生的思维。”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出风头”,表现自己,使每一位学生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的锻炼习惯这就是体育课堂的“扶全”意识。如,在教学初一年级“网鱼”游戏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河流形状,然后在观察场地上老师设计的游戏图案,启发学生说游戏图案的比喻。接着让他们思考如果让鱼儿离开了水会怎样?的问题,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得出“会失去活力,会失去生命”等答案。通过这种不直接显露目的,而是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同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教学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相对的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有想象力。如,笔者在教用若干条短绳的组合图形时,让同学们自由结成小组,在相互讨论下设计出图形,并摆出图形加以说明。学生们发言非常积极,有的说:“我摆的是奥运会会旗。”有的说:“我摆的是一朵梅花的图形。”有的说“我摆是一个8字的图形。”这种通过全面的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师生在互动的欣赏和评述中,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表现出大胆创新精神。让体育课堂的学习实效性更具风采。

3以激活之意识而为

体育课堂的激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幽默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有什么新的想法,就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错了也不会有人笑话你。”如,有一次在教学“前滚翻”练习时,笔者让学生围绕“前滚翻学习中你有什么困难?”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老师我为什么老是滚到垫子外面?我滚了次数多了为什么老是头疼?笔者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笔者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象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模样,于是笔者不断地鼓励:“还有问题的尽管说,讲错没有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笔者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我为什么在碰到垫子滚的时候双脚会离开身体呢?”这个问题引来一片笑声,提问的同学脸也红了。这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笔者就说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一次完整的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学习目标之后刚的认知发展过程。因此让学生经历体育知识、技能的探索过程,通过自身的探索所构建的体育知识体系是最有效的,这种知识体系是通过自身积极的体育探索活动获得的,它包含“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也是“有血有肉”的。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真实有效的。

作者:朱燕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体育教学的依据,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预先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要想设计出优秀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案,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体育教学的依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源于教材,为了让教学内容合理,课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一方面,教师要从整本教材出发,研究新授课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地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好新授课的重难点,有所侧重地安排教学内容。简单来说,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媒介,将其中隐含的“情感、文化、过程、方法、身心发展”等作为教学内容,在传授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三维健康”,完成体育课程目标。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的知识水平、技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都不相同,为了通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在课前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课堂环境,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要注意研究、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到达到终级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再考虑目标达成应具备的条件及顺序,设计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阶梯和思维路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最后拿出可行的教案,在教与学的交互中逐步达成目标,以使教学设计、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活性达到统一。

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和锻炼中去,获得技能的提高。相反,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就不愿参与其中,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体育运动和锻炼,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一)巧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经常变换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一个游戏就算再好,也不能每次都用它,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如“运球接力”“障碍跑接力”等,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活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追、赶、超的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积极性,使他们在竞赛过程中巩固、运用所学的技能。

三、注意讲解和示范

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较差,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讲解和示范,才能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巧。

(一)讲解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空间方位感觉差,对各种行进间动作变化很难掌握,对教师的口令调动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走动,该站到什么位置,要想让他们准确地掌握体育动作,提高体育技能,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具备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技巧。具体来说,在运用讲解法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生动、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调动学生,引导他们进行队列队形变化,以免学生以免学生因模糊不清的语言而做出错误的动作,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如在组织学生排队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队列,并用他们经常接触的小动物的名字为每个队命名,“小鸡队、小兔队、小猫队”等,然后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引导学生站到正确的位置。如“听话的小鸡队到一号场地”“乖乖的小兔队站在第一条白线后”“可爱的小猫队快快到二号场地围成圆”……学生会在教师欣赏、信任的话语指引下很快到达指定地点排好队。

(二)示范

小学体育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这有利于让学生直观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具体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明确的目的;二是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三是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因方位不同,示范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选择何种示范方式,要看教学示范的内容来确定,目的就是让学生更有利地观察和模仿动作。

四、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寻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使小学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家驹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港镇连峪小学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的分析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所准备的体育器材与教学内容或学生个数不符的情况,例如课堂以教学生踢毽子动作要领为教学内容,而面对40人组成的班级,教师只准备了两个毽子和一个篮球,这就造成教师在动作要领讲解完毕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毽子进行练习,如果此时教师再回去准备更多的毽子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而部分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练习,而教师多带来的篮球不仅没有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而且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体育课堂相对于其他课程对教学器材的依赖性更强,教师如果对课前准备不够重视,就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器材不足或质量不好等问题,影响正常体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相关的游戏或将学生参与环节比重加大,这就导致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环节,而忽视了教师的理论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教师讲解及时发现自身动作上的错误。例如教师在讲解跳绳基本要领一课时,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直分组进行摇绳和跳绳,学生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积极参与,但并没有真正的领悟跳绳的基本要领,这与学生平时进行的跳绳游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在下课后只会记得这是一节教跳绳的体育课,而对教的具体知识却很茫然。

(三)课堂管理不到位

体育课要想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欠缺,就会使学生参与练习的机会不均等,影响教学效果。仍以跳绳课为例,教师让学生自行训练,如果不能对课堂有效管理,就会出现性格比较外向或对跳绳有很大兴趣的学生直接冲出去抢走跳绳,而性格比较文静或本身对跳绳运动就不感兴趣的同学会选择旁观甚至完全参与不到与跳绳有关的任何活动之中,这就造成学生的练习机会不均等,甚至有些学生完全没有练习机会。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在体育课这种户外学习模式下更容易造成一些突发情况,如果教师对这些突发情况不具有管理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分配器材学生之间发生了争执,教师如果置之不理,争执可能转化成后果更加严重的打架,使同学关系和课堂教学都受到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低效行为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体育教学的课前准备

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需要教师对班级的基本情况有准确的掌握,例如对班级总人数、男女生比例等,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上课人数合理的配备教学器材,如果准备的教学器材过少,学生就不可能都得到训练;但准备的教学器材过多,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器材的兴趣远远大于教学内容,教师的理论教学效果就会被降低,教师除了在可前要合理的准备教学器材还要对器材质量层层把关,避免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或器材自身存在质量隐患而对学生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除此之外由于体育课以户外教学为主,所以教学场地的选择也是课前教师应该考虑的方面。例如,教学内容为学习跳马要领,教师在上课之间就要对教学工具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查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身高调整高度,有效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划伤手或磕伤腿的情况出现。

(二)突出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要想同时实现突出教学重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仍以上文中提到的跳绳课为例,教师如果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明确的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跳绳的基本要领,并明确的指出要领所包括的内容,就会在小学生精神最集中的时间段内给其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之外,教师在让学生分组跳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动作,对不规范或存在明显错误的动作进行适时指导,在课堂快接近尾声时向学生集中讲解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正确的动作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三)强化课堂秩序的灵活管理

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但其自制性又很薄弱,所以教师要想实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就应该正确看待小学生自身的特点,首先对课堂秩序要有明确的规定,这样使学生有意识的维护秩序;其次要充分利用班级上比较活跃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积极的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够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例如,在分发跳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让班长进行器材的分发,或分小组由组长统一领取,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同学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教师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在学生没有作出反应之前,教师先暴跳如雷,这样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差,其次教师要注意对犯错误学生进行单独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避免错误影响扩大和再次发生的最有效办法。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将小学生定位为影响课堂效果的主力军是不够准确的,小学生自身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低效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些时候其影响的严重程度要高于小学生,所以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不仅在体育课堂在其他学科也同样适用。

作者:沈卫英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优化结构,便于理解。

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优化结构,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要具体形象,如利用儿歌形式组织学生边说边徒手模仿;又如投掷动作要领编成口诀,使学生易于接受,身体侧对投方向,重心右移成弓步,肩上屈肘如满月,蹬地转体要快速,甩臂掷球似挥鞭。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也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2.寓教于乐,达到锻炼教育目标。

做到“寓教于乐”,就必须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时,可以不告诉他们学习的是立定跳远,而是玩游戏“猜拳跳步”,学生一听到是玩游戏,就立刻情绪高涨,积极性很快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又如快速跑是个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可将之设计成“塑料袋贴身跑”游戏,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快速跑的感觉。有的学生在跑动练习中塑料袋老是滑落下来,我让大家帮他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塑料袋会掉下来呢?”我适时组织学生分组尝试、体验、讨论、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速度慢下来的时候,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小了,塑料袋就会掉下来。”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学生们的练习兴趣更高了。在观察中,我不时地提示大家“用前脚掌着地”、“注意两臂前后摆动,跑直啦!”只见塑料袋掉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可学生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教学中我又发挥了杠杆作用,把学生练习快速跑的热情再次推向了新的高潮,很容易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

3.加强课堂纪律,提升教学有效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有一次上五(1)班课时,别的班级一只篮球突然滚到我们班一个男生脚下,他马上来了一个正足背踢了老远,立刻引起了课堂秩序混乱和别班同学投诉。针对这种突发事情我立即批评了这位同学,并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这种行为一是扰乱课堂、影响较坏;二是不尊重别人;三是容易出现安全事件。我批评他篮球不能这样踢,况且操场上人多,容易踢到同学身上,不安全,是错误行为。然后表扬他足球技术好,但要选择好地点,提高踢球的技术水平,这位学生既内疚又热乎乎的表示,今后绝不做此类有损课堂纪律之事。对于在课堂中出现得斗闹现象,我会及时了解情况,怎样控制情绪,怎样看待他人对自己冒犯。课堂纪律不好,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教学效果。

4.结语

总之,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小学体育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广荣 单位: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合作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合作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昆山市实验小学的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查阅有关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等。

1.2.2问卷调查法

对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2.3专家访谈法

对学校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小学体育一线教师进行专家访谈,进一步了解存在问题和困难,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为本研究提供专家指导。

2结果与分析

2.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分析

2.1.1优化组合,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随着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学合作学习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体育教师要认清小学合作学习的实质,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立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首先打破站位的合作学习模式,其次根据性别、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进行灵活分组,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不断优化组合,让组内同学得到优势互补,组外的同学进行公平竞争,形成良性的合作学习组合。《障碍跑》是一项相对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为了调动同学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授《障碍跑》的技术的自主学练环节,根据班上同学性别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等特点进行分组,总共分4组,同时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相同的4根跳绳和4个标筒,让每一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成障碍赛道。经过每一组热烈的讨论、交流之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铺设障碍赛道,在规定时间内每一小组都展示了自己障碍赛道。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1.2分工合作,明确职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内成员的分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有六个角色,主要包括汇报员、组长、评价员、联络员、记录员和观察员。这样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责,小组合作时既能相互配合,也能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进行《持轻物掷远》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因素划分6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分设汇报员、组长、评价员、联络员、记录员和观察员,让每一个组思考如何让报纸掷远。划分小组之后,让每一组的组长维持小组学习的秩序,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方案或思路,观察员注意观察将报纸变成什么样式投掷的更远,评价员则负责评价和总结。每一个组最终都形成了统一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2.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策略分析

2.2.1协商法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采用协商法,让每一小组的成员都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和交流,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2.2.2互相提问法

根据本次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提问,或者小组内进行相互提问,甚至是不同性别的学生相互提问,这样让学生增加对所学内容的思考,也能促进学生更认真对待所学的内容。

2.2.3动态分组法

在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所学的内容的不同,灵活分组,这样让学生都能感受在不同组中的新颖和乐趣,提高与不同组别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的机会,也让每个学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2.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分析

教师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教授《立定跳远》技术学习时,采用“小组成绩分享法”的评价方法学习立定跳远的第一次课,先测试每个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前的跳远初始成绩作为基础分。然后学习完后,计算每个同学的提高分。根据每个同学的基础分进行提高分的计算,强调个人的进步幅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合作学习小组的分数,小组分数=小组成员提高分总和/小组人数,强调团队成绩。最后对小组进行评分授星。这种教学评价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正向激励引导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化组合,提高体育学习兴趣以及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3.1.2运用协商法、打靶子、相互提问法和动态分组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策略。

3.1.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小组成绩分享法”的评价方法计算每个学生基础分、提高分、小组评分,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团队成绩,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3.2建议

3.2.1本研究仅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研究还比较宏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2本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涉及较少,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体育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我们可以强拽一匹马到河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教学中,师生关系亦然,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身需求,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产生求知欲望,同时运用的教学语言又要切入学生思维及知识结构,以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体育教学中,当学生明确了徒手操的目的和要求后,教师提问:“我们能否自编一套与老师做得不一样的徒手操?”在学习了一些垫上练习动作之后,教师提问:“看谁组合的垫上练习与众不同?”在学习了一些基本舞步后,教师提问:“在音乐的伴奏下,看谁自编的舞蹈最美观?”等。除了这些开放性教学语言,教师还可以问:“你跑这样快(跳这么高,投这么远),平时是怎么练的,讲给全班同学听好吗?”“你们小组游戏竞赛获奖的原因是什么,讲给其他小组听好吗?”“这位同学跳山羊不成功,大家帮助他(她)一起分析原因何在好吗?”总之,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既充满兴趣,又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又如教授“后滚翻”这一教材时,教师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做后滚翻示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在自主练习中结合完成前滚翻的经验完成后滚翻?”后滚翻较之前滚翻,对滚动的初速度和滚动中收腹团身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因而不少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无法逾越这一学习障碍。面对学生的困惑和焦急,教师因势引导学生在助跳板上做后滚翻,当学生由高处从低处顺利完成后滚翻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由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容易完成呢?”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和讨论,加之教师的诱导,后滚翻技术要领深入学生心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随后练习中尽快掌握这一技能。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针对性

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就要求教师运用的教学语言既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教学语言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如进行耐久跑教学时,针对学生跑步中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沉重不愿跑现象时,教师的语言要抓住产生这种生理反应的原因和克服方法。因学生有亲身体会,所以才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现代体育教学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发展内部动力为目的,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激励性语言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如“谁来帮助这个小同学”,“你的动作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伙伴完成,那就更好啦!”再如“大家一块儿做,看谁学的小动物最像!”等等,这些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积极思考,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应注意到对学生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而是于正确处发掘潜力,于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语言的运用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往往有相当的难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教学语言活动表现出更强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教学语言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作者:马聪颖 单位: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实验学校

第八篇:小学体育课堂与音乐配合探析

一、走步类内容的音乐配合

走步的重点是强调在走的过程中要保持放松、自然、协调的状态,通过走步的学习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正确的身体姿态尚未形成准确概念。因此,担负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命的体育教师应该采用有效教学手段来提高小学生走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走步类内容多是以自然走为主,进而变化衍生出各种姿势的自然走,通过各种走的姿势的训练,进一步强化、矫正和发展学生自然走的能力。同时,姿势的变化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形象的乐曲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具有很大帮助,根据走步的节奏和特点配以音乐,更有助于学生在优美、有节奏的旋律中表现自己、发散思维。走步,一般为左右脚交替进行迈步,其节奏通常为“|哒哒哒哒|”以双拍为单位,运用音乐多选择2/4拍或4/4拍等。在走的教学中强调上体正直、抬头挺胸、眼看前方,所以选用的音乐应该充满活力、令人振奋,如《运动员进行曲》《闪闪的红星》《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同时节奏要与步伐保持一致。此外,在乐曲类型的选择上,励志歌曲、爱国歌曲或革命老歌更有助于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建立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跑步类内容的音乐配合

跑步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发育,提高他们的心肺系统功能,增强他们的下肢力量。在跑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步幅和呼吸的节奏把握,选择节奏相符的音乐,以帮助学生调整步幅和呼吸。另外,长距离的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若在跑的过程中配以鼓舞斗志的音乐,便有助于刺激学生中枢神经,提高神经兴奋度,进而稳定情绪。由此来看,音乐手段在跑步类内容的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音乐中每分钟的节奏能与人的心跳速率吻合,跑步中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步幅和呼吸上,如加速跑,需要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先慢后快,在最快时调整步幅节奏,再逐渐慢下来。其节奏有一个快慢的变化,节奏型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在此类练习中,教师多运用口令让学生把握速度。如果此时选用具有节奏快慢变化的音乐,则有助缓解口令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另外,动感的乐曲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呼吸上的节奏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跑的练习中,人在长距离的跑步的过程中,随着活动时间的增长,对氧气的需要也随之加大。此时,不科学的呼吸会造成体内缺氧,进而影响运动能力,严重者更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因此,加强跑步中的呼吸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跑步中的呼吸主要强调口和鼻同时进行,这种呼吸一般运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呼”,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练习时采用相应口令指导,如呼呼呼——吸吸吸,呼呼——吸吸。以上呼吸节奏,主要与三拍子和四拍子相接近,三拍子的节奏型为“哒哒哒|哒哒哒”,四拍子的节奏性为“哒哒哒哒”。

三、跳跃类内容的音乐配合

跳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增强他们的下肢力量。通过跳跃的学习,学生可以跳得更高、更远,同时有助于目测力和时空感的培养。小学生天生爱跳爱动,趣味性较强的跳跃内容深受他们的喜爱。跳,即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跳跃,因为脚每次起跳离地时都会产生固定的腾空时间,所以起跳和落地总会具有一定的节奏。此时,选择与之节奏相符的音乐配合练习,更有助于小学生的表现和发挥。在发展单、双脚跳跃能力的时候,应多选择情景或游戏教学,此时可以选用与情景和跳跃节奏相符的乐曲,如“开火车”主要发展学生的单脚跳跃和协同合作能力,4~5人一列,一手搭前面同学的肩,另一手握住后面同学抬起的同侧脚踝部位,数人一起,同侧单脚起跳向前,模仿一列火车缓缓驶来。根据此情景,可选择节奏缓慢、重拍突出的2/4拍匈牙利儿歌《火车开了》来衬托学生模仿火车,强烈的重拍便于学生听出节奏,默契地完成集体合作。

四、结语

音乐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实际的运用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适当搭配必要的音乐手段进行配合,不可喧宾夺主,也不可一点不用。本文只是通过走、跑、跳三类对音乐手段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确切的使用方式还需要结合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

作者:潘君燕 单位:山东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