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体育游戏兼具玩的特性与体育活动的本质,是开发智力、习得技能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所需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游戏内容,把握好体育游戏的插入时机,重视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体育游戏的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例,就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优选、游戏插入时机的理性把握与注意事项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游戏
所谓的游戏化教学,即在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中,适当融入对游戏的应用,使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的过程,即是游戏的过程。体育游戏既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又是一项活动内容,它具有一定的独立特性,还兼备体育活动和游戏的基本特点,具有普遍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融合意识,优化游戏内容,科学选择游戏切入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重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这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一、优势分析,启示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1.丰富体育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体育器材少而简单,教学资源极其匮乏,缺乏对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运用,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并能积极利用蕴含在身边的新教学资源,积极通过游戏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而设计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合理充分地运用各种体育教学资源,将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消极的体育学习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体育运动中来,正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达成预定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2.利于身心发展,提升体育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7~12岁这个年龄段是发展身体素质的黄金时段。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较强,天性活泼,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显然,小学生的身心都还处在较为稚嫩的阶段,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能保证教学取得理想成效。小学生喜欢游戏,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适合的游戏项目,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乐趣,进而凸显出小学生因体育游戏兴趣所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有利影响。3.营造适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规律,并且,体育教学本身就非常的开放,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因此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教师非常容易便能找到体育教学与游戏的结合点。例如智力与体力结合型的游戏,借助趣味故事、动画、音乐、体育活动等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适当的教学情境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挖掘其运动潜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巧妙介入,推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
体育游戏介入机会众多,课堂导入阶段、合作互动阶段、训练巩固阶段、课堂小结阶段,都属于体育游戏切入的最佳时机,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布设,以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调度作用。
1.开展于课前热身环节,启动学生的运动思维
课前热身运动是启动学生运动思维、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充分的活动热身,使学生原本还处于“待机”状态的身体机能被唤醒,既能避免身体关节承受剧烈运动带来的冲击,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在快速之间达到兴奋状态。热身训练形式多元化,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筛选热身活动内容,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提升热身效果。例如在教学跳绳运动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前热身环节开展一般热身和专项运动热身相融合的活动,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状态。即学生先跑一圈,再进行脚踝、手腕扭动,从全面热身到局部热身,调动身体机能。之后,可以准备一些灵动的游戏,如学螃蟹行、学兔子跳、学鱼儿游等,随意模仿各种动物进行慢跑,比比谁学的更像,学生可以灵活演绎,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学生在快速进入游戏活动的同时,身体的各个器官逐渐被唤醒,课堂训练程序也会得以顺利启动。在课前热身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开展适合的游戏活动,借助趣味化的热身项目,使学生能够自然进入运动状态,在玩中建立起运动意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互动阶段插入,提升学生的运动效度
新课改提倡积极的师生互动,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互动阶段适时插入一些体育游戏,可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学生,提升教学的适配性,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比如在《走和跑》的教学中开展定时跑运动,大家感觉游戏乏味时,我开展了“拍球比多”的体育游戏,通过穿插小游戏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以五人为一组,自行设计和组织拍球游戏,当大家感觉游戏乏味时,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游戏形式,定时拍球、合作拍球、花样运球跑等拍球游戏。学生有运动个性追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充满灵动与个性的游戏可以持续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我也认真观察着各个小组的游戏开展情况,对学生游戏活动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和问题予以纠正,适时对学生的游戏设计进行辅助和指导,与学生共同设计有创意的拍球游戏活动,学生的运动热情更高。在互动训练中,给予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操作的机会,将游戏与体育训练巧妙融合,互相借鉴富有创意的游戏设计,不仅能成功激活学生的运动情绪,给体育课堂注入丰富的活力,也能确保游戏的运动品质,教学效果更显著。
3.训练阶段插入,巩固学生的运动成果
体育教学重在“多练”,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主体作用,尽可能的参与身体练习,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达到多练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都对体育训练感到恐惧,觉得枯燥乏味且累人。对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环节适时插入体育游戏,可以营造一个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打破枯燥的教学模式,其训练效果会更突出。比如,在教学《迎面传球》时开展传球游戏竞赛,即:学生自由分组,分成两个组,队员相距5米,由每组的第一位学生将球传给本组的下一位学生,依此类推,球先传完的小组胜出。弄清游戏规则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状态中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训练任务,教师适时的进行课堂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待多轮较量之后,应及时对游戏进行调整,或改变游戏规则,或重设游戏情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游戏虽然简单,因为渗透了竞赛内容,对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是强烈的。抓住儿童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插入体育小游戏,摒弃多余的讲解,给学生创造更多活动时间,使学生逐渐进入训练佳境,在游戏过程中给予“渗透性的讲解”,既能有效克服畏难情绪,也能在特定的训练环境之中更利于学生学懂、学会,提高训练实效,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4.小结阶段插入,延续学生的运动快乐
一堂优秀的体育课,要有始有终,犹如一首完整的乐曲,浑然一体。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优秀的课堂结束部分,不仅能使学生有余兴未消之感,延续运动快乐感,也能有效概括、深化课堂教学重难点。作为体育教师,应重视课堂结束部分的设计,合理运用游戏助力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为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学生期待着下一次体育课的到来。如《立定跳远》一课的“尾声”阶段,我开展了“比一比,看谁运用得更协调”的小游戏。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节奏做“挺身”动作,两脚左右自然站立,双手向前摆起,体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大家看着教师有节奏的做着示范,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在音乐节奏中使课堂训练氛围逐渐变得舒缓,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挺身”动作的规范性,游戏式结尾让课业结束趣犹存。结束部分内容的安排应力求针对性,注重心理放松,善用游戏激趣,巧设身心放松练习的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应正面化,适当的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训练启迪,拥有信心和兴趣,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完成课外体育作业的练习,巩固练习效果。
三、科学组织,发挥体育游戏教学价值
在教育中寻找快乐,追求寓教于乐,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的同时,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注重安全,对教学环节做到合理安排,并能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而展开差异化教学,才能真正使游戏化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循环。
1.游戏指导,安全为首
体育活动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玩到兴致时往往就会忘了老师的安全要求。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游戏的教学价值。比如,体育器械要经常检查,及时修理。准备部分,让学生充分热身,预防运动损伤。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堂纪律,明确告知学生在体育课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防止意外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动作,在学生练习、游戏和比赛时,要反复强调游戏中安全问题,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安排专人进行保护与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确保课堂教学安全是开展一切体育游戏活动的前提。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会注意细节,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体育游戏应有的锻炼价值和积极健康意义。
2.合理安排,辅助教学
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辅助体育教学,游戏安排的过多过长,会造成喧宾夺主,重点不明。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教师能够把握教学节奏,对各个教学环节做到合理安排,有主有次,才能有效提高活动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在动作技能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开展体育游戏,要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悉以后再开展体育游戏,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练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再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篮球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更加具备趣味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动作技能,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通过小游戏、小比赛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以互动型游戏为载体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3.差异教学,全员参与
学生体质、兴趣爱好、能力与态度均存在许多差异,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与内容都应“以生为本”进行适当调整,展开差异化教学,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足球教学为例,应从性别差异出发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对于男生,以巩固和提升足球技巧为主,可适当增强训练强度,开展对抗性游戏,如足球带球跑的比赛对抗游戏、小组对抗赛等;而对于女生,以培养足球运动兴趣为主,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细化每个动作的要领,掌握足球规则和技巧。同时,也应考虑到同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身材娇小,平时也缺乏训练的学生应设置符合其自身实际能力的训练内容,逐渐发现足球的乐趣,增强其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心。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体育游戏活动的本质。教师要针对学生性别、本质、能力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展开差异化教学,制定相应的游戏内容,做到科学组织,才能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在越来越注重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下,我们应当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一个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在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的同时,更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将体育教学与游戏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作者:侯科羽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