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解析

【摘要】现代信息手段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结合当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借助各种智能微技术,从“课前导学——建立表象,激发兴趣”“课中推进——因材施教,内化技术”“课后评价——固化技能,培养习惯”三个方面施策,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关键词】微时代;微技术;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技术革命,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课以及各类应用软件具有传播便捷、高效、平民化的特点,日渐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作为“微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汲取“微时代”的“精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微技术”课前导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的优势,丰富体育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一、课前微技术导学:建立表象,激发兴趣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课时简短、针对性强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自主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运动类应用软件建立云课堂,在课前导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创设云课堂,建立运动表象

云课堂,是指教师借助某运动类App中的应用功能建立的网络课堂。教师通过上传相关微课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初步建立运动表象。以《站立式起跑》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在某运动类App上创建了自己的云课堂,将自动生成的“站立式起跑”主题课程编码发送至任教班级的家长聊天群,家长指导学生通过搜索或扫码加入云课堂。学生点击并自学“学习资源”一栏中的微课——《站立式起跑》。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功能,检查学生的注册情况、学习进度,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利用平台提示功能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课前学习。通过云课堂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在课前建立起良好的运动表象,初步掌握即将学习的体育技能。尤其是部分体育学困生在云课堂的支持下,提前了解和尝试解决技术难点,不至于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畏惧心理,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借助应用功能,激起运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是学习客观事物强大的内驱力。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体育课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一些运动类应用软件不仅具备课程推送、进度监控、消息提醒、即时互动的功能,还有头脑风暴、任务挑战等功能区,以及完整的评价体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站立式起跑”云课程后,教师可以在“头脑风暴”区“设计基于站立式起跑的挑战任务”的信息。消息一经,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将自己设计的挑战任务到平台上。教师从指向技术、富有创意这两个维度出发,筛选出诸如“和轻物比反应快”“飞得快还是跑得快”等挑战任务,将其制作成练习指导微课在“任务挑战区”,鼓励学生相互挑战。虽然《站立式起跑》的课还没上,但学生对课前挑战都已跃跃欲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外,App的评价体系会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进度、参与度、活跃度以及上传的学习成果视频,自动给予学生不同的积分奖励。积分制度所产生的竞争效应,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线上学习的支持,有效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微技术推进:因材施教,内化技术

由于学生发育水平不一,个体差异很大,统一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吃不饱”“吃太饱”“吃不了”等现象。久而久之,学生易丧失兴趣或产生畏难情绪。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微技术,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技术要领,增强自身体能。

(一)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分层教学

以《跪跳起》一课为例。在课始阶段,教师借助白板投屏技术直观展示App中学生的分组名单、分组要求以及各组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看App上学生课前上传的技术动作视频、查询学生积分奖励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水平有了明确判断,为实施分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微技术的介入,各组的分组标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科学合理。组际的互助和竞争机制既激发了学生勇于挑战、敢于争先的动力,又形成了互帮、互助、互赶的多向互动的教学局面,有效内化了跪跳起的技术要领,避免了重复训练的枯燥乏味。教师将“微技术”的投屏功能与智能手机终端的App联结,可实时动态公布各小组课内练习及考核加分情况,促使学生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努力,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练习。

(二)利用功能优势,内化技术要领

虽然学生在课前已建立了良好的运动表象,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目标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技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例如,在篮球《直线运球》一课中,教师拍摄了学生自主练习的视频,着重突出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对比。视频拍摄完成后,教师通过“微技术”的投屏功能播放视频,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投屏功能,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技术动作,还可以与其他同学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学生一时无法归纳出改进措施,但只要教师利用“微技术”重复、放慢、放大播放视频的功能,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运球速度比你快?要做到快速运球,有什么技术要领?”学生都能很快发现问题,找到自主解决困难的方法,真正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技术优化的效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所学的运动技能,并引导他们在比赛、生活中运用,实现运动技能的内化,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能,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课后微技术评价:固化技术,培养习惯

体育技能是“练出来的”。但常规的体育课较多关注学生的当堂练,较少关注或者忽视学生的课后提升。因此,教师要利用“微技术”实现体育课向课外锻炼的延伸。由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的运动技能,同时树立终身运动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一)运动类App,固化技能每一课

小学生和家长体育专业水平有限,很难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客观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拍摄技能练习的视频,上传至运动类App作业任务中。教师通过观看上传的视频及时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给出专业意见。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App的答疑讨论功能,通过即时互动解决技术疑难点。比如A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后,尝试模仿站立式起跑的姿势,但总觉得动作有点别扭。他就把自己起跑的视频上传至答疑讨论区,请教师点评指导。教师发现该生起跑时并没有做到重心前移、身体前倾,甚至为了踮起后腿的脚尖造成重心后移。学生继续提出疑问:“为什么站立式起跑的准备姿势必须要把后腿的脚跟提起来?这样的姿势跑出去更慢了。”教师随即对该问题做出了回复:只要做到重心前移,就能发挥站立式起跑的优势。除了个别辅导外,教师还可以利用App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做成指导微课,以“纠错包”形式上传至App资源库中,方便学生随时在课后学习,更好地掌握课中所学的技能,固化运动技能。

(二)“手环一小时”,健康体魄每一天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仅仅依靠体育课40分钟的锻炼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课后增加其他健康运动。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记录穿戴者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其他智能终端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功能,布置学生每天课后在App上完成“运动一小时”的任务,并在家长的配合下获得学生每天的运动数据。教师根据手环在每个时间段监测的运动步数、心率等大数据掌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对于达到数据要求的学生在App上给予加分鼓励。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课中的运动技能在课后的发展,也解决了小学生意志品质差、自控能力不足、难以持久坚持锻炼的问题,对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供了技术保障。“微时代”的“微技术”为重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在空间上存在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微技术”教学体系。但随着“微技术”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必将突破空间的局限性,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运动的健康意识助力。

参考文献:

[1]马绍峰.体育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学术版),2012(4):46-51.

[3]孟彦迪.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体系的辨析与建构——评《体育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69.

作者:俞国滨 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